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Soave手术(开腹组,n=32)。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单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偏高(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常见型巨结肠,可先行经肛门Soave术,必要时选择腹腔镜辅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术后患儿排便控制及直肠肛管测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33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20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4年(3个月~8.5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发生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良Swenson术组术后排便控制情况与经肛门Soave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恢复率改良Swenson术组较经肛门Soave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感觉阈值和最大直肠耐受容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且术后可获得同样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巨结肠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为45例巨结肠患儿施行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1例进行分析。结果:45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食欲及大小便正常,无污粪。结论:腹腔镜下巨结肠Soave改良根治术对婴儿打击小,创伤轻,手术风险低,安全系数高,手术效果好。在腹腔镜辅助下可将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年龄提前至新生儿和小婴儿期,早期治愈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及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经肛门Soave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辅助Soave术),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及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及整体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肛门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为7例新生儿期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行结肠造瘘的患儿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年龄平均(5.7±1.4)个月。结果:患儿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5.7±17.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7±4.5)mL,术后平均住院(7.2±1.0)d,术后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结肠回缩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巨结肠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性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巨结肠5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分析两组患儿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解剖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儿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 h,观察组患儿MAP、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整体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大便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80.77%、3.85%,对照组为73.08%、19.23%,两组患儿自主大便率、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巨结肠创伤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快,且可改善肛门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0年应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73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手术均获成功,患儿腹胀、便秘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每天5~19次,腹部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小肠结肠炎6例,肛周皮炎23例,污粪5例,无复发、肠粘连、吻合口瘘、结肠回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随小儿年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术后3个月大便呈糊状,6~12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排便功能优良率98%。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患儿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对长段型巨结肠、全结肠型巨结肠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行一期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优点及常规腹腔镜探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巨结肠患者行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常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组(LTS,n=73),单纯经肛门并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手术组(TS,n=37)。分析两组手术过程,比较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及近期排便情况。结果:TS组中3例因拖出结肠移行段不明确选择性应用腹腔镜,3例长段型巨结肠单纯经肛门游离系膜困难用腹腔镜游离系膜和脾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移行区位置、小肠结肠炎、肛门狭窄、吻合口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等无显著差异。LTS组肛门部解剖时间51~71min,平均61min,明显短于TS组;手术费用LTS组比TS组平均高约2 000元。LTS组2例患儿因吻合口瘘行肠造瘘术。TS组5例患者需再次手术,1例吻合口瘘行肠造瘘,1例肠扭转,1例肛门回缩、狭窄,2例便秘复发。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4年6个月,两组近期排便功能相似。结论:单纯经肛门Soave术能完成多数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的诊治,费用低于腹腔镜Soave手术,近期排便功能良好,不需常规应用腹腔镜。但当拖出困难、疑为长段型时则应使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是更全面的技术,适于不同类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Soave术与传统经腹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经临床症状、钡剂灌肠、术后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1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行腹腔镜Soave术(A组),49例行传统经腹Soave术(B组)。结果:A组中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10.2±2.6)ml,术后平均住院(8.2±1.4)d,术后发生便秘1例、大便失禁1例、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2例(Hirschsprung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肠梗阻1例,无切口感染及肛门狭窄。B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5.1±3.4)ml,术后平均住院(12.8±2.7)d,术后发生便秘3例、肛门狭窄2例、大便失禁2例、HAEC 5例、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4例。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具有患儿创伤小、康复快、术后进食早、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适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肛门Soave根治术与开腹巨结肠根治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2011年12月25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历资料,其中开腹手术组121例,经肛门手术组13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切口长度、肛门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经肛门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短,术后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经肛门手术组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如肠梗阻、排尿功能异常、术后复发等比开腹组少,远期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比开腹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较,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2010~2013年收治小儿结肠冗长症患者64例,年龄2~116个月,体重3.9~21.5 kg,均以反复顽固性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患儿有结肠冗长表现。行腹腔镜辅助Soave术41例,开腹手术23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0.95±6.6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7±1.17)ml,术后平均住院(5.85±1.01)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血尿。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血尿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小肠结肠炎、肛周皮炎、污粪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可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腹腔镜辅助Soave术可作为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免气腹与气腹腹腔镜用于老年患者妇科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妇科疾病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52例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免气腹组)与54例气腹腹腔镜手术(气腹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结果:106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结果显示,免气腹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均优于气腹组(P〈0.05)。免气腹组术中中心静脉压、胸肺顺应性、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的变化均小于气腹组(P〈0.05)。结论:免气腹腹腔镜用于老年患者妇科手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的优势,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于内关穴位进行电神经刺激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循环、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穴位组、非穴位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监测术前及术后24 h三组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术中监测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10 min(T3)3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T3时,穴位组患者MAP、HR无明显变化;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非穴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穴位组患者心肌酶谱无明显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优于非穴位组、对照组(P<0.05);非穴位组、对照组患者CK、AST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循环及心肌酶谱均可发生改变,容易诱发心肌损伤,老年及心脏病患者尤应注意。电针内关可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心肌酶的增加,保证循环稳定,保护心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方法。方法:将180例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00例行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A组),8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B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180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1)。结论: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更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不增加费用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在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气腹与低压CO2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比较2005年1月~2007年12月年龄〉65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接受气腹手术(n=24)和非气腹手术(n=12)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变化等。气腹组CO2压力为8~10mmHg,非气腹组采用人工肋第4代悬吊右侧肋弓。结果2组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气腹组及非气腹组分别为(46.2±14.8)及(52.4±18.6)min(t=-1.087,P=0.285)。2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急性CO2潴留或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住院时间气腹组为(10.5±6.8)d,非气腹组为(8.9±5.5)d(t=0.706,P=0.485)。2组顺利康复出院。随访6~4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患者接受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效果与低压CO2气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中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SP 7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的38例患者,手术时间均在100 min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9例。Ⅰ组于静脉全身麻醉下行CO2气体腹腔镜手术;Ⅱ组于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 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次日晨8时(T4)4个时点的TNF-α、IL-6、IL-10和HSP70水平。结果麻醉前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和HSP7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指标的水平均升高,其中Ⅰ组在T3时达峰值,Ⅱ组在T4时达峰值。组间比较,Ⅰ组在T2时点的TNF-α水平高于Ⅱ组(P〈0.05);在T3时点,Ⅰ组的IL-6、TNF-α和HSP70水平显著高于Ⅱ组(P〈0.01),且IL-6/IL-10比值也高于Ⅱ组(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技术避免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6月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的40位直肠癌患者(实验组)的病例资料,同时抽取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术的4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的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和短期局部复发率的情况。结果:2组各1例出现吻合口瘘,对照组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2组肛门均保存了控制排便功能,实验组在恢复进食的2周后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随访0.5~2年,实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操作简洁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悬吊式非气腹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非气腹(n=37)与CO2气腹(n=3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血ACTH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气腹组手术时间(34.2±7.7)min显著短于非气腹组(46.7±16.8)min(t=-4.160,P=0.000),气腹组术中出血量(10.4±2.0)ml显著少于非气腹组(14.8±7.2)ml(t=-3.627,P=0.000)。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气腹组为(3.7±0.7)d,非气腹组为(3.9±1.2)d,t=0.884,P=0.379)]和术后第1天ACTH(气腹组中位数为5.66pmol/L,非气腹组中位数为5.48pmol/L,Z=0.748,P=0.4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非气腹组37例中有20例出现了右季肋部皮下气肿,气腹组无此并发症出现。结论腹壁悬吊式非气腹装置安全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可避免气腹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拓宽了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