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癌症研究的前峰正转向癌前变化的研究。本文就胃癌前期变化的形态、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前景作一综述。世界卫生组织将胃癌前期变化分成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两种。前哲指一些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之临床情况或疾病,诸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胃息肉、慢性胃溃疡、能原性胃炎等,后者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即胃粘膜的不典型增生(有些学者也包括肠腺化生)。在这些疾病或病变的胃粘膜上容易产生癌变。有人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83.3%的早期胃癌患者癌傍伴有癌前期状态和病变,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确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李德録  郑莹  卢伟 《中国肿瘤》2001,10(4):203-204
在回顾、总结上海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胃癌早发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建立胃癌高危人群早发现监测系统,对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至12个月)、异型增生(轻、中、重度)中重度肠化等9种胃癌高顾对象实施胃镜追踪随访监测,经几年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抗大肠型粘液单抗LIMA及抗胃癌单抗MG_7并ABC法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提示LIMA在胃良恶性疾病所伴的肠化上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而MG_7阳性率低,但在胃癌癌组织中阳性率达96.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作者认为LIMA用于大面积的肠化普查,作为一监测指标,从中筛选出高危病例,对其阳性病例随访时再并以MG_7染色可以证实胃癌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耿明  陈桂荣 《癌症》1992,11(5):359-360
作者用胃癌MG_7单克隆抗体,对54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其相应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免疫电镜研究(包埋后PAP法)。在25例胃癌,7例不典型增生及12例胃炎伴肠化病例中,其阳性率分别为84%(21/25)、42.8%(3/7)、和8%(1/12)。10例正常胃粘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胃癌MG_7单克隆抗体对胃癌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在不同类型的胃癌中,其表达方式不同;部分不典型增生组织MG_7抗原阳性,潜在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人胃癌癌前病变的特点。方法 :2 37例经胃镜检查有胃癌癌前病变的老年病例 ,每半年作 1次胃镜检查 ,随访 3年。结果 :2 37例中 17例 ( 7.2 % )发生癌变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 6例( 35 2 % ) ,胃溃疡 5例 ( 2 9 3% ) ,胃粘膜上皮化生 3例 ( 17 7% ) ,慢性萎缩性胃炎 2例 ( 11 8% ) ,手术后残胃 1例 ( 6% )。结论 :老年人胃癌癌前病变容易发生癌变 ,其中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幽门螺杆菌在萎缩肠化生胃炎,异型增生及胃癌中感染情况,探讨Hp与它们的相关性。方法:萎缩肠化生胃炎(A组)患者342例,异型增生(B组)229例,胃癌患者(C组)298例,采用Hp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结果:肠化生患者较非肠化生胃黏膜中的Hp感染多见。异型增生和胃癌的Hp感染率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5),异型增生和胃癌两者间的Hp感染率亦存在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萎缩肠化生胃炎及异性增生较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癌变的差异性显著,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5年生存期显著短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Hp感染与萎缩肠化生胃炎,异型增生及胃癌有密切相关性,并缩短萎缩肠化生胃炎,异型增生癌变时间,缩短胃癌5年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胃粘膜肠化生细胞增殖状态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李启明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12):890-89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0例胃粘膜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指数,探讨胃粘膜肠化生的增殖状态分型以及肠化生细胞增分型与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的关系。结果显示正常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以及胃腺癌的PI逐渐增高;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一直倍受人们关注 ,检查胃癌及癌前病变 ,如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病人Hpylori感染情况 ,了解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胃镜钳取胃粘膜 ,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RUT)、PCR法、HE银染法等三种方法同时检查 ,判定Hpylori感染 ,并作病理细胞学检查。共查萎缩性胃炎 89例、肠腺化生 64例、异型增生 47例、胃癌 3 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 10 3例作为对照。结果 Hpylori阳性率在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病人中较高 ,分别是79 3 %和 81 3 % ,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 (阳性率 61 2 % )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值均小于 0 0 1。异型增生组Hp阳性率较低 72 %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5 ,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胃癌病人与对照组相比P <0 0 5 ,Hp阳性率显著降低。结论 Hpylori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腺化生密切相关 ,与异型增生、胃癌无直接关系。Hpylori感染主要参与癌前病变的前期阶段 ,是胃癌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280例胃标本中检出胃腺囊118例(占42.1%),分为良性病变组、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胃癌组检出率最高(60.8%),异型增生组次之(53.1%),良性病变组最低(11.5%),胃癌及异型增生组与任一良性病变组之间检出率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绝大多数(20/22)早期胃癌伴有胃腺囊。粘液组化染色部分胃腺囊伴有不完全性大肠型肠化生。说明胃腺囊与胃癌密切相关。组织学观察区分为单纯性和异型性胃腺囊,前者常见于良性病变中,后者在胃癌组占76.7%。我们认为把异型胃腺囊,尤其是囊内伴有炎细胞积聚者作为癌前病变随访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胃粘膜细胞的形态、免疫学、组织化学和代谢性方面会有异常改变,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在胃粘膜癌前病变研究方面,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肿瘤相关基因变化是目前研究重点.本文就此领域作一综述.1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Ⅰ型)和不完全型(Ⅱ型)肠化生,后者又分为胃型(Ⅱ_a型)和结肠型(Ⅱ_b型)化生.人群肠化生的检出率高达20%,60岁以上增至40%,常出现于胃的各种良性及恶性病变中.Ⅰ型肠化生是在炎症基础上发生,随炎症的加重而加重,它具有炎症反应的性质,与胃癌发生并无直接关系.Ⅱ型肠化生远不如Ⅰ型肠化生多见,常见于缺乏炎症的胃粘膜,它在胃癌旁检出率远高于良性病变.在胃粘膜标本中,可见Ⅱ型肠化生与癌灶混存或移行过渡的状态,特别是Ⅱ_b型肠化生.故认为Ⅱ_b型肠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此型肠化生的细胞分化不成熟,细胞异型性较明显,CEA免疫酶标阳性率高.实际上它代表胃粘膜分化异常,回复胚胎早期幼稚化,是种“去分化”表现.许建明  相似文献   

11.
胃粘膜病变细胞增殖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0例胃粘膜病变标本中增殖细胞抗原的表达,计算细胞增殖指数,探讨细胞垃镇发级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结果显示正常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民生胃炎、伴异型增生慢笥萎缩性胃炎以主胃腺癌的LI逐渐增高,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胃癌高发现场化学病因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联  袁媛 《中国肿瘤》1996,5(5):12-14
一“八五”期间,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对山东省临跑县3400名35岁一64岁居民进行了饮食调查、体检、胃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初步发现临胞县中年以上居民患胃癌前病变者十分普遍,98%的居民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的人患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IM)。20%的人患有胃粘膜异型性增生(DYS)。随着年龄增长,各种癌前病变检出率逐渐增高。胃粘膜癌前病变在胃内分布也显示一定的规律:CAG在胃内分布比较弥漫,而IM和DYS分布较为局限,病变多发生在胃窦小弯或胃角,呈灶状分布。、胃粘膜癌前病变在胃窦小弯最早出现,随即扩展到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中胃泌素和Ki-67的表达,探讨胃泌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96例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来自胃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胃泌素和Ki-67表达。结果胃泌素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CAG)、肠化生(IM)、异型增生(Dy)和胃癌(G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8 %、30.0%、57.9 %、68.2%和77.8%,CAG组与G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CSG→GC,Ki 67增殖指数(PI)呈逐渐递增趋势,且从CAG→GC,胃泌素的表达与PI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泌素在萎缩性胃炎中呈低表达,在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异常增高;胃泌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方面探讨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 HE、Warthin- Starry及 HID- AB( p H2 .5) - PAS染色法 ,对 1 51例胃镜活检及手术切除胃标本中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胃上皮不典型增生 ( gastric epithelialdysplasia,GED)、肠上皮化生 ( 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 ( Ca)组织中 Hp的感染状况进行观察 ,并对 Hp的感染与各病变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组病例胃粘膜 Hp检出率为 66.2 %( 1 0 0 /1 51 )。 Hp的感染主要见于胃贲门以外部位 ,尤其胃窦部多见 ,但 Hp感染与 CAG、IMI、 型及弥漫型胃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 ( P>0 .0 5) ,与 GED(尤其 GED 、 级 )、IM 型和肠型胃癌的发生显著相关 ( P<0 .0 5)。结论 Hp感染是导致胃粘膜 型肠上皮化生、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型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环氧合酶-2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138例胃镜活检标本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5例(其中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45例,中、重度异型增生12例),和胃癌23例.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Hp,免疫组化检查COX-1和COX-2表达.结果胃癌的Hp阳性率为69.6%,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36.7%(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COX-2表达率分别为10.0%、37.6%、37.8%、41.7%和69.6%,而不同胃黏膜病变中COX-1表达无明显差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中Hp阳性病例的COX-2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病例(P<0.01).结论 Hp感染及其诱导的COX-2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胃癌     
《抗癌》2023,(2):8-9
高危对象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1.60岁以上;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3.慢性胃溃疡;4.胃息肉;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个月)。  相似文献   

17.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蛋白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胃癌、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粘膜肠化生中p53蛋白表达的特点,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美兰染色,对胃癌79例,胃粘膜异型增生23例,胃粘膜肠化生21例进行p53蛋白表达及HP检测并与56例慢性胃炎对比分析.结果 胃癌组、胃粘膜异型增生组及胃粘膜肠化生组的HP感染率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122例HP阳性者p53蛋白表达80例,阳性率65.6%,58例HP阴性者p53蛋白表达5例,阳性率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癌的进展过程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高.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HP致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癌基因ras产物P^21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于君  张锦坤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12):901-902
应用流式细胞术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胃癌、非典型增生、肠化生、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了ras基因产物P~(21)蛋白的定量及定性研究.P~(21)含量及P~(12)阳性细胞百分率以胃癌最高,非典型增生及肠化生P~(12)表达也增高,均与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粘膜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胃癌前病变时ras基因已经开始活化,其蛋白产物P~(12)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0例胃粘膜病变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计算细胞增殖指数(LI),探讨细胞增殖分级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结果显示正常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腺癌的LI逐渐增高,差异非常明显(P<0.01);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LI分级与各类胃粘膜病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Ⅰ级为正常胃粘膜,Ⅱ级为胃粘膜良性病变,Ⅲ级为胃粘膜癌前病变,Ⅳ级为胃癌,提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可作为评价胃癌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胃粘膜病变LI分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评估胃癌前病变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115例患者的PCNA表达情况.其中50例肠上皮化生、15例异型增生、50例胃癌.结果PCNA的表达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呈递增趋势.在肠上皮化生为轻度表达,异型增生以中度表达为主,而胃癌多呈重度和过度表达.PCNA强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CNA在胃粘膜不同疾病细胞核内的表达、反映了细胞增殖状态和生长速度、有助于判断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发展趋势及判断与监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