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测定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志愿者、骨折并发感染患者各15名,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随含量增加而增加,并且呈线性相关;骨折并发感染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甘露醇含量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酵素对部分肝切除大鼠肝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生物酵素能否促进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模型,通过与对照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pHGF)组比较,在pH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20小时和168小时,留取相应肝组织,检测反映肝再生的指标肝再生率(Hepatic Regeneration Rate。HRR)、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在pH后12小时和24小时、微生物酵素组同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一样与对照组相比,肝再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后12、24、72、120小时,微生物酵素组的P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5和P〈0.05)。在pH后72小时和168小时PCNA出现高峰,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酵素同促肝细胞生长素一样具有早期促进肝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生物酵素对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模型,通过与对照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pHGF)组比较,在PH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20小时和168小时,留取血清,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stransferase,AL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结果在PH12小时-120小时,促肝细胞生长素组AS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48小时和72小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在12小时、24小时、72小时和120小时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12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H后24小时、72小时~168小时,促肝细胞生长素组TB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H后24小时、120小时,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相比TB是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促肝细胞生长素在72小时和120小时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168小时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H后的某些时间点上,微生物酵素同促肝细胞生长素一样具有降低AST、A坍、TB和提高ALB合成,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EM)是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制备了家兔离体及在体肠袢动物模型,观察了肠腔内施压对肠粘膜损伤及肠腔内内毒素转运之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肠粘膜屏障损害的程度与肠道内压及施压时间的关系呈正比,为进一步研究肠腔内内毒素转运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果糖对门静脉高压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果糖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细菌易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用50只雄性SD大鼠建立CCl4橄榄油复合法门静脉高压模型,并行影像学检验。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单纯模型组。治疗组即乳果糖组,灌服乳果糖每次5mL/kg,每日2次,直至大鼠排稀便(共7d);对照组仅灌服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水。8d后处死大鼠,取血、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匀浆后作细菌培养,测细菌易位率;取小肠组织行HE、Masson染色和超微病理的观察研究;测定血内毒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菌易位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其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1),血清内毒素水平(0.18±0.09)EU/mL亦有明显降低(P0.01),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乳果糖灌胃可增加门静脉高压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维持肠上皮紧密连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减轻内毒素血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为临床门静脉高压病人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谷氨酰胺灌胃,以期寻求谷氨酰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肠道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AP组、谷氨酰胺治疗组。检测血浆D-乳酸OD值;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小肠组织ICAM-1的表达和肠黏膜细胞凋亡(TUNEL法)情况。结果SAP组在术后24h、48h和72h各点血浆D-乳酸OD值均明显高于OP组,同时也高于谷氨酰胺治疗组。造模后24h、48h和72h,SAP组肠组织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光密度值与OP组相比明显增高。与谷氨酰胺治疗组相比,SAP组的ICAM-1的表达则有所下降。肠黏膜组织在SAP组发生细胞凋亡的数目与OP组相比明显增加。而谷氨酰胺治疗组与SAP组比较,细胞凋亡数目则有所降低。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而谷氨酰胺作为肠道的能源物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2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干预组。利用盲肠结扎打孔法 (cecalligationandpunture ,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 ,干预组分别于CLP后 5h、15h腹腔给予 7 5× 10 4U/kg体重的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UTI)。应用荧光光谱分析仪检测至肠腔进入门静脉的荧光标记葡聚糖(FITC D)的浓度 ,了解UTI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同时 ,用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变化。结果CLP 2 1h后干预组动物脓毒症表现轻 ,假手术组门静脉FITC D浓度 (1 2 2± 0 2 1) μg/ml,而脓毒症组 (2 5 1± 0 5 6 ) μg/ml高于假手术组 (F =5 0 31,P <0 0 1) ,干预组 (1 5 7± 0 5 0 ) μg/ml则低于脓毒症组 (F =1 2 4 9,P <0 0 1)。脓毒症组肠黏膜机械屏障明显受损 ,而干预组肠屏障受损较轻。结论给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是具有重要的免疫、内分泌和屏障功能的脏器。肠屏障的生物学研究已进行了近40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屏障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后果都有了较清楚的了解。肠屏障功能包括肠道黏膜的完整、正常肠道通透性、内脏血流、胃肠道激素的刺激、免疫功能、蠕动、黏液、泌酸及胃肠道正常菌群等.其中肠黏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是最常用来代表肠屏障功能改变的两个因素。正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微生物酵素对大鼠抗生素(克林霉素磷酸酯)相关性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分别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与微生物酵素喂养组模型的下腔静脉血行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测定、细菌培养以及肝脏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行组织细菌培养、回肠内容物菌群培养、回肠末端行病理检查并评分,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单用抗生素组相比,微生物酵素喂养组大鼠于第7天时血浆中DAO和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肠内容物中大肠埃希菌(7d,P〈0.01)和肠球菌(7d,P〈0.05)显著减少,乳酸杆菌(5d,P〈0.05;7d,P〈0.01)和双歧杆菌(5d、7d,P〈0.01)显著增多,7d时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下腔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7d时回肠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应用抗生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可以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黏膜屏障损害,导致肠道黏膜上皮通透性升高,菌群易位以及肠外器官的损伤。加用微生物酵素可加强肠黏膜屏障,降低肠道的通透性,减少菌群易位,预防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胆道感染时肠粘膜屏障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肠屏障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病人肠屏障功能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40名肝移植病人被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7天每日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血细菌培养。结果(1)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2)术后第1天两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术后第1天水平(P〈0.05),低于术前水平(P〈0.05)。P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和术后第1天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40例肝移植病人PCR检测外周血细菌DNA片段阳性总数为25例,阳性率62.5%,术后第4天起两组有显著差异。(4)PCR大肠杆菌检出占所有细菌检出的60%。(5)40名肝移植病人27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中EN组12例,PN组15例,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96%,PCR阴性组SIRS发生率为20%,SIRS发生组PCR阳性率为88.89%,SIRS阴性组PCR阳性率为7.69%。(6)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7.5%,显著低于PCR的62.5%(P〈0.01);培养阳性者,PCR均呈阳性。(7)PCR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4%(16/2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1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的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火器多发伤与单发伤对肠屏障功能损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火器多发伤时肠道屏障功能的损害是否比单发伤更为严重。方法制作火器伤模型,2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不致伤)、颅骨切线伤组(H组)、双侧股骨骨折组(L组)和多发伤组(M组,颅骨切线伤加双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法≥16),每组6只。伤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以反映肠道通透性;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中和小肠组织中二胺氧化酶(DAO)含量以评价肠上皮细胞受损情况;用偶氮显色法鲎试验(LAL)定量测定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浓度。72h活杀,取小肠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测定组织中DAO含量。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多发伤组与单发伤组相比:(1)血浆D-乳酸水平更高,尤其比H组高,在48~72h,P<0.01;(2)血浆DAO含量持续升高,并维持72h,而此时单发伤组已经恢复正常水平;(3)小肠组织DAO含量降低;(4)血浆内毒素水平更高,在72h,P<0.05~0.01;(5)小肠病理组织学变化更显著,出现肠绒毛顶端坏死、脱落。结论火器多发伤后出现肠道通透性升高、肠上皮结构和完整性受损,并在72h内逐渐加重,发生内毒素血症。多发伤引起的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比单发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保护肠屏障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SIRS大鼠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标准营养组、免疫增强组、生态营养组、生态免疫组),分别给予不同构成的肠内营养剂7d,观察各组大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7d后,生态营养组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增强组(P<0.05),但这3组均高于生态免疫组3倍或以上(P<0.01)。血浆DAO水平标准营养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注射LPS后第1天起,各组大鼠尿液L/M比值均有大幅升高,至第6天回落到注射前水平。第1天时生态免疫组尿L/M比值低于其他3组(P<0.05),第3天时标准营养组尿L/M比值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1),至第6天各组已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应用免疫增强营养素和生态制剂的生态免疫肠内营养能更有效地保护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外肠内营养对腹腔感染大鼠肠上皮紧密连接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14只存活6d的腹腔感染SD大鼠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组)、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PN EN组)。两组动物供给等热、等氮量。第6天处死动物,取末段回肠和结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跨膜结合蛋白(occludin)表达及肠上皮浆细胞IgA表达并定量;取腔静脉血及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匀浆后作细菌培养测细菌易位率;取门静脉血经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含量。结果 PN EN组小肠和大肠occludin及IgA表达明显优于PN组(P <0 .0 5及P <0 .0 1) ;血、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PN组(P <0 .0 5 )。结论 肠内营养提高了肠上皮occludin表达,增加了肠道IgA的分泌,改善机械及免疫屏障,从而减少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营养与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组)、肠外加肠内营养(PN加EN组)和肠外、肠内营养加益生菌(益生菌组)。3组营养供给为等热、等氮量。于第6天处死大鼠,取其盲肠内容物作厌氧菌培养,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作菌种DNA指纹图谱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末段回肠和结肠的跨膜结合蛋白及肠上皮浆细胞免疫球蛋白(IgA)表达水平;取腔静脉血及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匀浆后作细菌培养,测细菌易位率;采用鲎试剂法检测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结果(1)益生菌组及PN加EN组各种菌种的数量均较PN组增多(P<0.05)。PN组细菌DNA指纹图谱条带明显减少,且出现明显异常条带,其他两组大鼠肠道内优势菌群的基因条带与正常大鼠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PN加EN组和益生菌组小肠和结直肠跨膜结合蛋白及IgA表达明显高于PN组(P<0.05及P<0.01),且益生菌组跨膜结合蛋白的表达高于PN加EN组(P<0.05);PN加EN组的小肠和益生菌组结直肠IgA的表达明显高于PN组(P<0.01)。(3)PN加EN组和益生菌组血、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PN组(P<0.05),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联合EN能增加肠上皮跨膜结合蛋白IgA表达,改善肠道微生态,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negatively influences the gut mucosal barrier.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enteral nutrition is effective against the harmful influence. METHODS: Forty-eight male Donryu rats underwent placement of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nd tube gastrostom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receiving isocaloric nutrients in various proportions of PN and a low residual diet (LRD) for 7 days. RESULT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villous height and crypt depth, and number of secretory IgA-positive cells in the villus were measured.Intestinal perme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rats receiving an LRD corresponding to more than 15% of total caloric intake. Gut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was maintained in rats receiving an LRD corresponding to more than 10%. A higher number of IgA-positive cells was observed in rats receiving an LRD corresponding to more than 15%. CONCLUSIONS: A small amount of LRD could prevent decreases in gut mucosal integrity. There was a stepwise defense mechanism in the gut mucosal barrier.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前后的菌群变化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肾移植前后的菌群变化及其与临床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69例肾移植患者,检测移植前后菌群变化,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各种细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其中随机选取84例于肾移植术中、术后使用西力欣,另85例术后使用青霉素或头孢拉啶预防感染。结果 ⑴术前菌群按检测频率由高到低为:草绿色链球菌、卡他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 球菌,白色念珠菌;⑵术后肺部感染菌群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力;肺炎克雷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充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干预组。制作盲肠结扎打孔(CLP)的脓毒症模型,应用荧光光谱分析仪检测自肠腔进入门静脉的荧光标记葡聚糖(FITC-D)的浓度,用透射电镜观察黏膜细胞间隙FITC-D颗粒的量。结果CLP后21h,假手术组血游离T3(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分别为(3.44±1.40)pmol/L和(9.53±3.39)pmol/L,脓毒症组为(1.59±0.20)pmol/L和(3.41±2.14)pmol/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FT3浓度为(3.40±1.65)pmol/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假手术组门静脉FITC-D浓度(0.84±0.15)μg/ml,脓毒症组为(1.73±0.39)μg/ml,高于假手术组(P<0.01),T3干预组(1.16±0.26)μg/ml,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1)。电镜显示T3干预后的肠黏膜细胞间隙及毛细血管的FITC-D颗粒明显减少。结论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降低大鼠肠黏膜的通透性,对脓毒症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