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矢状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无肛前庭瘘是女孩最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1 ] ,以往多采用后切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 ,因不能保证瘘口及内括约肌的完整性 ,外观或排便功能不满意[2 ] 。自 1 997年 7月以来 ,我们经前矢状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 39例 ,效果满意。现将手术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39例 ,最大 1 6岁 ,最小 3个月 ,平均 1 1个月。患儿多以大便排出困难就诊 ,瘘口大多位于前庭部舟状窝处。术前口服 3d灭滴灵片和庆大霉素口服液 ,并于手术日前晚和当日晨各清洁洗肠 1次。二、手术方法经瘘口向直肠腔内填塞无菌绷带以阻止肠内容物外溢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会阴途径治疗小儿直肠前庭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直肠前庭瘘患儿采取经会阴切除瘘管,重建会阴体的方式治疗。结果24例均一期愈合,1例术后3d发生伤口裂开,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保守治疗2周痊愈。24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经会阴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好、手术彻底、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直肠前庭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率约为1/3500,其中先天性肛门闭锁前庭瘘是女性肛门直肠畸形中常见的类型。阴道及子宫不发育或发育不良即苗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Mayer-Rokitanski-Küster-Hauser,MRKH)通常表现为原发性无月经,在出生女婴中发病率约为1/4000~5000。Levitt等[1]报道在肛门直肠畸形前庭瘘的患儿中阴道畸形的发生率为0.6%。同时报道在子宫阴道发育异常的患儿中直肠前庭瘘的发生率为9.5%[2]。Wang等[3]总结病例发现在MRKH中直肠肛门闭锁前庭瘘的发病率为2.25%。我科近年收治了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前庭瘘合并MRKH患儿,均一期行肛门成形,直肠前庭瘘代阴道成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切开和挂线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严重后果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10例后天性直肠前庭瘘行瘘管切开或挂线造成会阴皮肤及肛门括约肌断裂所致的会阴Ⅲ°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 3 ~15岁,平均7.5岁。10例患儿均失去正常的会阴外观并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采用李氏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其排便功能,评分在 3~4分之间。均行前会阴入路括约肌修复、会阴体重建手术治疗。结果 10例患儿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3.5年。患儿会阴外观正常,肛门功能临床评分均达到 6分。结论 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处理不当将造成患儿会阴Ⅲ°损伤,经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0~1999年共收治直肠前庭瘘15例,术后疗 效均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5个月~15 a;手术年龄:~1a 3例,~2 a 2例,7 a 4例,8 a 3例,9 a 2例,15 a1例。其中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5例,直肠前庭瘘9例,低位复杂性前庭瘘1例。 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机取决于瘘口的大小及对排便的影响。少数患儿瘘口较大,无排便困难,不必早期手术。注意防止和治疗感染。6个月后再作瘘管切除或瘘管后移肛门成形术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瘘管后移肛…  相似文献   

6.
经直肠手术治疗女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91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经直肠修补女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l例经直肠修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痊愈85例,手术成功率93.4%。结论 经直肠修补女童直肠前庭瘘是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直肠入路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术式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改进的经直肠入路手术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疗效,评估其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经直肠入路切除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瘘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个月~14岁,平均4岁4个月。患儿排气及排稀便时,自前庭部瘘口有气体及少量稀便漏出。瘘管外口多位于舟状窝处,内口均位于直肠前壁正中齿状线水平。均采用改进的经直肠入路瘘管切除术治疗。结果 术后痊愈95倒,手术成功率94%。瘘管复发6例,经对症处理后3例自行愈合。另3例0.5年后2次手术治愈。结论 经直肠瘘管切除术是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会阴儿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总结经会阴修补女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经会阴修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痊愈146例,手术成功率93.6%。结论:经会阴修补女童直肠前庭瘘手术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直肠前庭瘘大多发生在生后肛门正常,而在新生儿时期发生肛周感染,脓肿向前庭及舟状窝破溃而形成瘘管,以往的许多手术方法效果多不满意。2000-2004年我们采用直肠肌鞘内拖出,近端直肠或结肠拉下与肛门吻合,关闭和旷置直肠内的瘘口的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直肠前庭瘘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会阴入路手术在女孩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及评估前会阴入路治疗先天性无肛前庭瘘、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及会阴Ⅲ°裂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 2 14例前会阴入路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组 4 1例 ,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组 16 6例 ,会阴Ⅲ°裂伤组 7例。前会阴入路先天性无肛前庭瘘手术方法 :完整游离瘘口及充分游离直肠 ,在电刺激仪引导下 ,将游离之直肠置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 ;利用瘘口和两侧的耻尾肌分别成形肛门和重建会阴体。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及会阴Ⅲ°裂伤前会阴入路手术仅需游离直肠前壁及两侧壁 ,前者切除瘘管和在无张力情况下修补直肠前壁缺损 ;后者在电刺激仪引导下确定外括约肌断端并原位修复外括约肌。结果 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组 4 1例及会阴裂伤组 7例患儿会阴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 3个月及半年常规复诊 ,患儿会阴及肛门外观正常 ;采用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其排便功能 ,两组总评分均为优。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组 16 6例 ,术后痊愈15 6例 (94 % ) ;瘘管复发患儿经 3%硼酸液坐浴后 ,6 0 %瘘口自行愈合。结论 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先天性无肛前庭瘘、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及会阴Ⅲ°裂伤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手术方法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的无肛前庭及会阴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先天性畸形,在我国的发生率是2.81万,约2/3是合并瘘口的低位无肛。治疗以往多采用后切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因不能保证位于瘘口近端的肛门内括约肌的完整性和保留位于瘘口近端的齿状线区域分布的高度特化的神经终末组织,因而外观或控便功能不理想。自1997年7月~2004年3月,我们采用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的肛门成形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及会阴瘘54例,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86~ 1997年采用前庭入路术式修补女婴后天性直肠外阴瘘共16例 ,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女婴年龄 6个月~ 6岁 ,其中 1岁以内 8例 ,1~ 3岁5例 ,3~ 6岁 3例 ;瘘外口均位于阴道前庭范围 ,舟状窝瘘 12例 ,舟状窝附近瘘4例 ,瘘内口均在直肠下端前壁齿状线以上 ;全组病例均继发于肛周外阴部感染 ,其中 13例有脓肿自行破溃史 ,3例有手术切开引流病史。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 ,充分扩肛使之能容纳 2~ 4指为度 ,大阴唇及阴唇系带处缝牵引线充分暴露阴道前庭 ,术者左手食指伸入直肠 ,托起瘘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肛门正常的直肠前庭瘘(RVFNA)的治疗方法,探讨RVFNA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6例RVFNA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3个月~15岁。其中23例患儿曾于外院接受手术治疗失败。181例患儿出生3个月内有明确会阴部感染史,之后在排气或排稀便时前庭部有气体或少量粪便漏出。77例患儿会阴部感染之前曾有腹泻。198例前庭有1个瘘口,8例具有2个瘘口,瘘口之间有皮桥相连。患儿内口均在齿状线以上。173例外口直径<5 mm。本组102例行经肛门直肠前庭瘘修补术,87例行经会阴直肠前庭瘘修补术,17例行会阴成形术,均未出现术后会阴体开裂。结果 29例术后4~10 d前庭瘘复发,其中12例通过每日3次硼酸溶液坐浴治疗自愈,另17例再次手术修补。电话或门诊随访2个月~3 a,患儿排便功能均正常。结论 RVFNA大多是因后天感染获得而不是先天性疾病。采用经肛门或经会阴前庭瘘修补术疗效较为满意。复杂的会阴修补术和肠造瘘术对多数RVFNA患儿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并前庭瘘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9):935-935,942
目的探讨女婴无肛并前庭瘘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00~2004年入院的20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患儿均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ASARP)治疗,对手术后效果及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18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感染,于12周后再次手术,治愈;20例患儿术后随访6~12个月,肛门排便临床评分均为优。结论ASARP可作为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的疗效。方法自会阴前矢状入路游离瘘口,游离直肠侧壁及直肠后壁,保留直肠末端瘘口不受损伤,保证瘘口内括约肌结构完整,使直肠末端置于外括约肌中心无张力重建会阴体,恢复女童正常会阴外观。结果本组86例一期手术获成功,经近远期随访,会阴体外观及肛门功能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直视下重建肛门直肠,完整保留了直肠瘘口及直肠盲袋,获得了满意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修补女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手术措施.方法 本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经直肠前修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患儿63例.手术年龄1~12岁.术前3 d温水坐浴,口服药物及清洁灌肠等准备.切开肛门前半周或1/3周游离直肠之瘘管,手术修补瘘管,术后随诊0.5~2.0 a.结果 痊愈60例,治愈率达95.2%.3例瘘管复发,其中2例经硼酸液坐浴控制感染后自愈,1例经2次手术治愈.结论 经直肠前修补女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手术简单、可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婴无肛并前庭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5—2011年作者收治年龄4个月至1岁的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患儿21例,均通过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一期愈合19例,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理疗后痊愈。2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全部患儿排便功能良好,会阴外观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简便易行,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会阴瘘是小儿外科中常见的畸形之一,术后并发症如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瘘管复发颇为多见。我们自1994年~2002年共收治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会阴瘘患儿26例,均采用直肠末端旋转、倒“V-Y”肛门成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6例,舟状窝瘘16例,会阴瘘9例,阴唇瘘1例,均为中、低位瘘。年龄3d~4岁,其中2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检查为室间隔缺损),1例为右位心。1.2手术方法全麻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后置“F-8”号导尿管。肛门隐窝两侧用7号丝线对称缝合两针,备作牵引线,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穴肛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成功率。方法总结2例一穴肛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儿均为女性,患儿会阴部没有正常的尿道、阴道和肛门,大、小便均由会阴部一个共同开口排出。I例I期行球形结肠切除、腹一会阴肛门成形、泄殖腔整体游离术完成尿道、阴道成形和肛门成形术,3个月后行关瘘手术;1例I期行会阴肛门成形、直肠内瘘修补术,6个月后行泄殖腔整体游离术完成尿道、阴道和肛门成形。两例均获治愈,分别随访7年、2年9个月,排便功能良好。结论一穴肛罕见,易误诊为先天性无肛并直肠舟状窝瘘或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理分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会阴肛门成形同期内瘘修补治疗无肛并直肠舟状窝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出一种先天性无肛合并直肠舟状窝瘘的简便有效的新术式。方法 经会阴肛门成形后在直肠盲袋前壁找到内瘘口,使之形成一粘膜袖后结扎,纵行缝合瘘口处肌层,将直肠前壁游离下拖与会阴皮肤缝合。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17例痊愈出院无瘘复发现象,1例瘘复发者术后1年行直肠内瘘修补术。全部患儿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可使先天性无肛并直肠舟状窝瘘患者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期一次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