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置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作为实验组,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置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5~20(9.7±4.8)个月的平均随访时间,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的作用相似;2组的角膜散光、手术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宜采用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置入+青光眼小梁切除的手术方式,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视功能损害是青光眼致盲的主要原因,往往与眼压控制与否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混浊.可导致视功能进一步障碍。对这类患作小粱切除联合自内障除术,术后眼压稳定.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联合手术方式对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110只眼)白内障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55只眼)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照组50例(55只眼)行2中手术分期进行。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与传统的分期手术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造成痛苦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在白内障青光眼的治疗中采用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的60眼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视力和眼压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3个月后视力>0.3的患者(93.33%)显著多于手术前(3.33%),手术后眼压<21 mmHg的患者(95.00%)显著多于手术前(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后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均正,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7眼(11.67%),无滤泡损伤、晶状体后囊破裂、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白内障青光眼的治疗中采用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同联合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159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3例,其中A组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C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三组手术经过均顺利,视力和眼压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优于三联术患者,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角膜散光明显高与其他两组(P<0.05);比较三组并发症情况,C组与A、B组前房出血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差不大,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视力预后好,眼压控制有效手术难度较低等效果,不失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并白内障应用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53例64只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切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在眼压、视力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好转;Ⅰ和Ⅱ型功能性滤过泡53眼(82.8%),Ⅲ型滤过泡7眼(10.9%),Ⅳ型滤过泡2眼(3.1%);术后出现少数轻度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结论:对青光眼并白内障应用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眼压,恢复视功能,并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66例(80眼)应用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26只眼(32.5%);0.1~0.4者44只眼(55.0%);≤0.1者10只眼(12.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有72只眼(90%),8只眼(10%)需要配合使用降眼压药.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13只眼,虹膜损伤2只眼,瞳孔变形7只眼.结论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明显,疗效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对白内障与青光眼同时存在的病例,国内外已有采用白内障摘除和抗青光眼滤过术同时进行的报导,并认为这种联合手术有很多优点。本文收集我科1978—1989年施行的联合手术40例(40眼)分析讨论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2例22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前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及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术后眼压平均为(14.5±3.2)mmHg,均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随访末次矫正视力,22眼20眼视力超过0.05,其中<0.05者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所致。本组术后18眼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基质水肿或角膜内皮皱褶及房水闪光阳性,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及球旁注射地塞米松针5 mg治疗,5 d左右恢复;有4例出现虹膜部分后粘连,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高眼压状态下的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及抗青光眼的三联手术治疗56例(6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4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队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5±0.3),眼压(17.2±5.0)及前房角(3.8±1.3);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0.08±0.04),眼压(38.5±12.0),前房角(1.9±0.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术后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眼压和前房角明显改善,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法,评价其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5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视力0.02~0.25者10眼,占18.5%;0.3~0.6者38眼,占70.4%;0.8~1.0者6眼,占11.1%.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者51眼,占94.44%.3眼术后眼压28mmHg左右,用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眼压控制正常,滤过泡呈扁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46眼,占85.19%.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上方虹膜片状萎缩3眼,瞳孔不园伴机化膜3眼,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2眼.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法,评价其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5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视力0.02~0.25者10眼,占18.5%;0.3~0.6者38眼,占70.4%;0.8~1.0者6眼,占11.1%。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者51眼,占94.44%。3眼术后眼压28mmHg左右,用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眼压控制正常,滤过泡呈扁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46眼,占85.19%。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上方虹膜片状萎缩3眼,瞳孔不园伴机化膜3眼,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2眼。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青光眼疾病患者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58眼)存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完成联合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视力进行检查,有56例患者的视力均获得明显的矫正,仅有2例患者完成手术后仍然出现光感现象,没有出现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6.7%。结论: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在采取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后,促进患者的视力有所增加,使眼压得到降低,获得明显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方法和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选择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本院108例(119只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其中55例(60只眼)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作为观察组,另外53例(59只眼)采用2种手术分期进行,作为对照组。结果 2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术后满意度更高。结论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与分期手术相比,在恢复视力的有效率、眼压控制率、防止并发症等方面差异不大,但联合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更小,治疗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 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B组患者采取两阶段手术方法,C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记录3组术前与术后2周视力变化情况及患者眼压变化,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的视力情况进行比较,患者视力都在4.6以下,其中视力4.0以下A组33只患眼,B组32只患眼,C组28只患眼。经手术治疗3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提高,其中C组的患者提高最为明显。3组患者术后眼压显著降低(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17.8%和21.4%,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以作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法在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青光眼白内障治疗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法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和平均眼压。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矫正视力由治疗前(0.23±0.06)提升至(0.68±0.14),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的平均眼压由治疗前(24.31±8.3)mmHg降低至(13.01±3.42)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法可有效提高青光眼白内障患者的矫正视力和降低眼内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