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生长性骨折患者5例,1例行X线颅骨正侧位片、CT及MR检查,2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生长性骨折好发于颅顶骨,表现为长条形、梭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骨质缺损,2例CT检查颅骨缺损边缘均见不同程度硬化边,1例CT检查缺损区见蛛网膜囊肿改变,并见脑实质内脑穿通畸形.MR表现为缺损区及脑组织T1低、T2FLAIR低信号改变.结论 CT、MR检查对生长性骨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生长性骨折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 GSF)是颅骨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即骨折后裂隙不愈合,反而逐渐扩大造成永久性的颅骨缺损,并可产生一系列的合并症.GSF在婴幼儿颅脑外伤患儿中占0.05%~0.6%,发病年龄主要在3岁以下,发生于1岁以内者占1/2,3岁以下者占90%[1,2].我院自1990年6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颅骨生长性骨折患者8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6岁 ,2岁时头部外伤后拍片 ,诊断为顶后部颅骨线形骨折 ,患儿 2个月前突然意识丧失 ,两眼上翻 ,下肢抽触 ,历时 5min。醒后活动正常 ,最近又发作数次而于 2 0 0 1- 0 6 - 2 3来院就诊。X线检查摄头颅侧位片及切线位片见颅骨顶后部有数个不规则形骨缺损区 ,边缘硬化 ,增白 ,切线位见局部皮外翻 ,呈“火山口”状改变。X线诊断 :颅骨生长性骨折。2 讨 论颅骨生长性骨折一般发生于儿童骨 ,骨再生能力强 ,骨折线通常由 1a内消失痊愈 ,婴儿数月即不能辩认 ,如骨折合并有硬脑膜撕裂时则骨折线不但不愈合 ,其间隙反而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GSF)的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2例GS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均为颅脑外伤致颅骨线性骨折,术中均发现有硬脑膜破裂.12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2例患儿手术后出现脑积水,予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结论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是发生GSF最重要的因素;一旦确诊为GSF,尽早期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出现的脑积水行V-P分流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  例1:患者,男,1岁。头部7个月前摔伤左颅顶部,表现右上下肢活动不灵来院就诊。查体:左颅顶部有约5cm长凹陷区,局部压痛,右手肌力弱。头颅X线片示:左颅顶骨有一横穿冠状缝及人字缝之间的透亮裂隙,其裂隙最宽处约1cm,边缘较锐利,有增生硬化。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  例2:患者,男,2岁。9个月时因头部外伤后摄片诊断为顶后部颅骨骨折。患儿1个月前突然意识丧失,两眼上翻,下肢抽搐,醒后正常,来院就诊。头颅X线片示:左颅顶骨骨折线清晰可见,断端交错,长约4cm。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2 讨论  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生于婴幼儿,因骨…  相似文献   

6.
颅骨生长性骨折是颅脑外伤的一种少见并发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是以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为病理基础,临床上少见,手术是治疗的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GS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11例GSF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予以硬膜修补,颅骨骨片复位。结果:11例患儿年龄从6月~3.6岁,均有明确脑外伤病史,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颅骨缺损、局部搏动性包块和神经功能障碍。CT颅骨三维重建可发现颅骨分离,局部假性囊肿形成,伴有局部脑软化。骨折缝宽度为1.5~3 cm。10例行硬膜和颅骨成形术,1例行颅骨修补术,术后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月。结论:GSF主要发生在婴幼儿,颅骨骨折和硬膜撕裂是GSF形成的决定因素。一旦确诊GSF需尽早行颅骨成形术,术中需严密修补硬脑膜,同时将骨折缝两侧颅骨重新整复塑性用颅骨连接片固定。  相似文献   

8.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和影相学改变Changeoftheclinicalandphotographyinchildren’sgrowinfracture张荣申杨波王霞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是颅骨骨折和颅骨缺损的一种特殊类型,包括有骨折及缺损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周志宇 《广西医学》2007,29(11):1821-1822
颅骨生长性骨折(GSF)是颅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少见,早期诊断不易,婴幼儿发病为主,以头部包块、颅骨缺损、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我科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4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患,男,17yr,农民。因右面颊部进行性隆起,右鼻腔通气受阻1a余,于1998—08—23入院。既往无头痛、耳呜、鼻衄、流脓涕、视力障碍等病史。体检:体温、脉膊、呼吸、血压均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眼无异常。局部检查:右面颊部呈半球形隆起约高出健侧2.0cm,压之有乒乓球样感,无压痛。右上牙槽骨隆起,右上  相似文献   

11.
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GSF)是颅骨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即骨折后裂隙不愈合,反而逐渐扩大造成永久性的颅骨缺损,并可产生一系列的合并症。发生率较低,多数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亦可见于稍大的儿童。我院发现1例为27岁的成年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wre,GSF)是颅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颅骨线性骨折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折不愈合,反而逐渐增宽形成颅骨缺损,继之可出现迟发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自2001年~2007年间共收治此类患者5例,现就诊断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疲劳性骨折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的疲劳性骨折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7例X线平片即可诊断,其中,骨膜增生49例,骨痂形成25例,骨折线23例。11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结合CT、MRI即可诊断。结论疲劳性骨折通常根据其临床表现、病史和X线平片即可诊断,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结合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正> 患儿,男,13个月。于1983年12月10日入院。生后6个月曾跌于地上,右顶枕着地,未昏迷,未抽,未吐。当时全头软组织肿胀,24小时后肿胀消退,右顶部有一隆起。当地诊为:“头皮血肿”,未处理。局部隆起逐渐增大,外院穿刺为无色透明液体。  相似文献   

15.
姚梦 《大家健康》2016,(4):57-58
目的:探讨军人疲劳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价值,提高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选择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从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共收集本部军人疲劳性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疲劳性骨折的X线、CT和 MRI 影像资料,研究疲劳性骨折影像诊断的特点和方法。结果:经X线平片确诊75例,其余患者无法检出,令采用螺旋CT、MRI 诊断检查,其中经螺旋CT诊断确诊16例,经MRI诊断确诊25例。结论:疲劳性骨折通常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及X 线平片即可作出诊断,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结合CT 和MR I检查。军人疲劳性骨折下肢多见,胫骨近端、第二、三跖骨为多发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骨锁在颅骨粉碎性骨折片一期整复固定中的效果。方法:对采用颅骨锁对颅骨粉碎性骨折片一期整复固定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脑脊液漏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复查CT和颅骨X线片均显示骨折固定良好,颅骨板平整,基本恢复了原始形状,达到正常颅骨的生理弧度。结论:颅骨锁一期整复固定颅骨粉碎性骨折片手术具有固定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避免再次手术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7.
杨本国  郑军 《四川医学》2010,31(10):1527-1528
目的探讨开放性颅骨粉碎性骨折一期整复修补及手术方法与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开放性颅骨粉碎性骨折一期整复修补38例的治疗情况。结果 3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伤口甲级愈合,骨折碎片存活良好。随访30例,3个月均出现骨愈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开放性颅骨粉碎性骨折一期手术完成颅骨整复及修补,不存在免疫排斥,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行,局部无严重污染,无大面积头皮缺损,均可进行一期整复修补术。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4个月,因地震致头部外伤13 d入院.入院前连续3次头部CT检查提示:右顶骨骨折,骨折缝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医用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院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EC耳脑胶治疗颅骨粉碎骨折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例对左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恢复性分析的方式对其影像表现及特征进行综合的分析。结果:该患者发现头部肿瘤时间>2年,由于头部出现间歇性头痛到我院进行治疗。颅骨 MRI 检查表现为 TIW1和 T2W1高信号,可见放射针状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呈非均匀强化;颅骨 CT 检查显示板障呈边界清楚的膨胀性骨破坏区,内部伴有放射状骨嵴骨性间隔;X 线检查发现以肿瘤为圆点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骨针。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对该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比较低,对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