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生长性骨折患者5例,1例行X线颅骨正侧位片、CT及MR检查,2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生长性骨折好发于颅顶骨,表现为长条形、梭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骨质缺损,2例CT检查颅骨缺损边缘均见不同程度硬化边,1例CT检查缺损区见蛛网膜囊肿改变,并见脑实质内脑穿通畸形.MR表现为缺损区及脑组织T1低、T2FLAIR低信号改变.结论 CT、MR检查对生长性骨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生长性骨折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的X线、CT、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颅骨表皮样囊肿的X线、CT、MRI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其中3例同时拍X线平片、行CT和MR检查,3例MR平扫中2例加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均为单发,起自板障.3例头颅X线平片正侧位示病变多呈类圆形骨质缺损,境界清晰,有或无硬化边缘.切线位病变呈膨胀性改变,如突破外板可见"火山口"征及软组织肿块.7例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骨质破坏,无硬化边缘或可见轻度硬化边缘,病变中心呈混杂密度.MRI上多呈以长T1、T2为主的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结论:颅骨表皮样囊肿的X线、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而DWI对颅骨表皮样囊肿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海文  黄建松  袁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85-2485,2488
目的:探讨低场MRI中膝关节骨挫伤的影像表现及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具有典型外伤史,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膝关节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4例隐匿性膝关节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余下34例膝关节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4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膝关节骨挫伤但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骨挫伤的典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改变,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变化。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诊断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4.
王忠  李忠  杨华 《重庆医学》2008,37(19):2191-2192
目的 探讨MRI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2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椎、腰椎.结果 本组28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CT检查12例(占43%)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6例(占21%)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28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线条状T1低信号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检查无阳性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彩红 《河北医学》2014,(5):775-777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X线片检查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患者75例,膝关节外伤一周内行 MRI 检查,检查序列包括 T1 WI、T2 WI 和STIR。结果:75例病例(83处膝部隐匿性骨折)在X射线平片正侧位上均未见异常,而MRI检查均呈现T1 WI不规则、边缘模糊的片状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在STIR上病灶与正常骨组织的对比度更高,显示出不同部位隐匿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其中57例伴韧带及半月板撕裂,9例伴关节腔积液。结论:MRI是检查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较佳影像学方法,可减少或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李天金 《吉林医学》2012,33(16):3393-3394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X线平片阴性的外伤患者,再次行CT及MRI检查,伤部位涉及长短壮骨及扁骨及不规骨。结果:CT检查出异常病例30例,可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出异常病例50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1、短T2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X线平片虽为外伤性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但易漏诊,而CT及MRI可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尤其是MRI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应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关节损伤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意义及特点。结果:19例中17例X线平片和CT未见异常,2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而CT诊断隐匿性骨折,19例MRI均能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及范围,但未能显示骨折,部分病例显示韧带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结论:MRI能全面反映关节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但不能明确区分骨挫伤与隐匿性骨折,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独特作用,但不能显示骨挫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6例脊柱损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线检查46例,显示压缩性骨折58个椎体,表现为椎体变扁,不能区分新鲜与陈旧性骨折。CT检查22例,显示压缩性骨折25个椎体,其中新鲜骨折17个,陈旧性骨折4个,不能区别新旧骨折4个椎体。MR检查46例,显示新鲜骨折53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陈旧骨折10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T1WI、T2WI均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等信号。显示挫伤42个椎体,椎体及附件形态正常,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能提示脊柱椎体损伤的病理改变,明确区别新鲜与陈旧性骨折,能准确诊断椎体挫伤,是评价脊柱损伤、指导临床治疗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9名颅骨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MRI、X线的表现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行表皮囊肿,起自板障,4例患者的X线平片正侧位中显示病变多呈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楚。在切线为病变呈现膨胀性改变。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骨质破坏,无硬化边缘或有轻度的硬化边缘,病变中心呈混杂密度。在MRI表现中主要表现为以长T1、T2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 X线、CT、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也有利于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而DWI则对颅骨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疲劳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疲劳性骨折MRI影像资料.结果 与传统X线及CT比较,MRI不仅能显示疲劳性骨折的骨折线,而且能显示骨折周围软组织、髓腔内的水肿和出血,骨折线及骨膜增生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尤其STIR像对诊断最有价值.结论 MRI对疲劳性骨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随访证实的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表现。45例中16例行X线检查,45例行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12例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检查。结果:X线检查共16例,发现阳性仅6例,阳性率37.5%,阳性表现为线样透亮影伴边缘骨质硬化。CT检查45例,发现阳性骨折线25例,骨折线边缘骨质呈条带状硬化表现,阳性率55.6%;另外CT影像特点有局部显示为不均匀骨质密度,或者混杂密度。MRI检查42例,均表现为大片状长T1长T2骨髓水肿信号,无明确边界,范围较广,阳性率达100.0%。其中34例可见线样骨折线影,阳性率达81.0%;26例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8例T1WI呈线样低信号,T2WI呈线样高信号特点;骨折线均平行于骶髂关节面。结论:骶骨衰竭骨折有明显的影像特征,尤其是MRI检查,可显著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本文收集了2006年11月—2009年10月经我院CR、CT和(或)MRI检查确诊为脊柱爆裂性骨折46例患者,进行对照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摄腰椎、胸椎或颈椎正侧位片,随后做CT检查。CT扫描采用日立Pronto螺旋CT机,扫描线与椎管垂直,层厚5mm螺旋扫描。MRI为贝斯达BTI-035永磁机,采用5mm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T2系列扫描。结果 46例病例中X线平片诊断为爆裂性骨折27例,诊断为单纯压缩性骨折16例,漏诊3例。结论 X线平片诊断爆裂性骨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常易误诊为脊柱单纯压缩性骨折,甚至漏诊;而CT能明确诊断骨折情况,MRI能很好地显示脊髓、神经根及韧带的损伤、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隐性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MRI检查,1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胸椎、腰椎。结果:本组25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CT检查10例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25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1、短T2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MRI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0例颅骨EG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摄片检查2例,CT检查20例,MRI检查4例(其中2例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中16例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共26个病灶,累及颞骨13个,额骨7个,枕骨4个,顶骨2个。X线检查2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的圆孔状骨质破坏;CT检查示26个病灶,7个呈溶骨性破坏,19个呈边界清晰的穿凿样破坏,21例存在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示4例骨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形成,与脑灰质相比,在T1、T2加权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儿童颅骨EG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大多数病例可被准确诊断。MRI对观察软组织肿块成分及病灶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维彬  罗林  钟敏  姜维平 《重庆医学》2005,34(10):1537-1537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骨挫伤病例的X线平片和MRI影像资料,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腓骨近端、髌骨、颈椎、齿状突、胸椎、腰椎、肱骨外髁.结果本组16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能有效诊断骨挫伤,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线检查未见骨折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X线检查阴性且怀疑膝关节骨折患者61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骨折检出情况及对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显示率,并分析诊断效能。结果MRI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表现为T1WI呈片状不均匀低或略低信号,骨折线周围有模糊片状高信号,皮质下或松质骨内有条状信号影/不规则线,T2WI可发现骨折线或在骨折线周围有散点片状高或略高信号,MSCT可见骨质连续性中断或伴骨折线,移位骨折和局部骨折缺损吻合;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半月板损伤、少量关节腔积液及韧带损伤检出率较MSCT高(P<0.05),对严重骨折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的显示率均高于MSCT(P<0.05);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MSCT(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可提高对病变及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的显示率,整体诊断效能较MSCT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对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病理证实的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前、后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5例CT检查表现为局限性颅骨内外软组织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较明显强化;10例MRIT2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7例增强后羯灶显著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相邻的脑实质见中度水肿带,10例颅骨改变均较轻微,CT骨窗位上呈轻度虫蚀样改变,颅骨外形尚完整,MRI上仅表现为局限性颅骨信号减低。10例化疗及放疗后均进行了多次CT及MRI复查,均显示软组织肿块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CT、MRI检查对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可作为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最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和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9例拟诊为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X线检查呈阴性或可疑踝关节骨折,外伤后7d内行MRI和MS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RI和MSCT检查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差异性。结果踝关节隐匿性骨折MRI表现,T1WI序列显示片状不均匀的低或略低信号,T2WI序列显示高或略高信号,STIR序列显示明显高信号;MSCT表现为骨质连续性中断或伴骨折线,移位骨折与局部骨折缺损吻合;MRI检查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MSCT检查(P0.05),特异度略高于MS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MSCT检查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MRI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更高,可作为检查的首选、以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廖海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5-9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隐匿性骨折,所有病例均作了X线平片、CT及MR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6例中有54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仅提示脊柱退行性变、椎体内结构消失、骨小梁稀疏、周围骨皮质变薄,均未见明显骨折;CT诊断40个椎体骨折,表现为椎体骨皮质断裂、骨小梁断裂、椎体缘小骨折片、双边征;14个椎体未见异常。MRI显示54个椎体内均见异常信号,表现为片状或水平线条状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见片状或水平线条状高信号,椎体形态未见异常。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当临床出现症状,X线平片检查虽未见明显骨折时,应进行CT和/或MRI检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腕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例严重腕关节外伤患者,其中5例伴有腕管综合征,对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0例中,X线平片明确骨折20例25处(占74%),脱位7处,显示碎骨片5块,5例见骨端明显掌侧移位;全组显示腕部软组织轮廓肿胀。CT明确骨折20例34处(占100%),局部骨质密度增高12处,脱位10处,显示碎骨片17块,5例移位的骨端压迫正中神经走行区域;全组腕部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伴结构模糊,但损伤范围不能明确。MRI明确骨折20例31处(占91老),隐匿性骨折6处,骨挫伤14处,软骨损伤10处,脱位10处,对碎骨片显示不清;20例均见腕部软组织损伤肿胀,5例移位的骨端致腕管变形,相应区域正中神经受压;MRI信号在骨折、脱位、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和软组织肿胀的部位均显示异常信号,于T2WI、STIR、PDWI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在T1WI上呈低信号,可较明确判断损伤范围。结论:X线平片对判断有无明显骨折起筛选作用;薄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观察明显骨折细致情况,对软组织结构显示较好,对隐匿性骨折显示欠佳,不能诊断骨挫伤及软骨损伤;MRI对明显骨折显示较好,对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及软组织损伤显示敏感性高,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对碎骨片显示不如CT;对正中神经损伤情况三种影像学检查仍为间接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