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3,35(8):607-608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nsert syndrome,BCIS)是指在植入骨水泥后发生的急性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心肺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骨水泥在髋关节置换术最常用到,经历此类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在一些医院的统计中,患者的平均年龄达到57岁.老年患者器官代偿能力下降,应对骨水泥反应的能力远不如年轻患者,在骨水泥植入过程中容易因心肺功能代偿不全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急性心肺功能障碍危险 程度的措施。方法:对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发生急性心肺功能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股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导致栓塞是手术中急性心肺功能障碍发生的最重要因素。病人术前的身体状况和麻醉方式是影响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尤其是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时应高度警惕股骨假体插入时急性心肺功能障碍的发生。 股骨假体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固定方法或骨真空骨水泥技术固定。使用骨水泥前一定要彻底冲洗股骨髓腔和充分纠正低血容量。麻醉以插管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经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术中出现骨水泥反应,约占5.60%.结果 7例骨水泥反应患者均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其中6例患者年龄>70岁,骨水泥反应均出现在植入骨水泥30 min内,表现为血压下降、低氧血症等症状,其中3例出现明显的低血压、低血氧、心功能障碍等症状,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升压药维持血压、补液等处理,6例经上述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升压药逐渐减量,于术后48 h血压稳定转入病房.结论 高龄、骨质疏松及高髓内压是骨水泥反应的高危因素,远期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应用现代骨水泥技术及术中预防性给药等措施可预防或减少术中骨水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险峰  林向进 《浙江医学》2004,26(5):365-366
所谓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是指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入过程中发生的急性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术中并发症,上述情况可以联合出现.如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关节重建手术,对上述并发症应予以重视.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3年4月共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16例,术中发生低血压反应16例(13.79%),低血压并发心跳骤停2例(1.72%).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均成活,无不良后果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水泥(bone cement)作为骨缺损的填充材料,亦称骨粘固剂,在关节置换或关节置换翻修手术中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临床骨科骨水泥运用最广泛的手术之一,其作用和优点显而易见,不再赘述。在此重点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引起的以低血压、缺氧、心律失常、弥漫性肺微血管栓塞、休克,甚至心跳骤停、死亡为临床表现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drome)。  相似文献   

6.
对假肢材料的不耐受可导致多种临床症状的出现。1例55岁女性患者曾进行过右膝关节完全置换术。2周后出现髋关节皮肤瘙痒,并出现关节部位疼痛和关节功能不全。过敏检测显示患者对异丁烯酸甲酯、多种骨水泥组分(包括一种添加的抗生素)发生IV型变态反应。因此,当出现假体区域瘙痒性皮损、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不全及相关的IV型变态反应这些综合征时,应考虑到关节置换这一诱素。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骨水泥组分出现过敏反应@Richter-Hintz D. @Rieker J. @Rauch L. @Homey B.$Hautklin. derHei nrich-Heine-Univ.,Moorens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髓腔减压和激素运用对骨水泥反应综合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我院自2004年4月-2012年10月年共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66~87)岁,平均73岁,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头无茵性坏死15例,老年性骨关节炎5例,强直性髋关节炎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所有病例术前都进行了完善的各项辅助检查,术前应用肝素钠、术中应用髓腔减压及激素预防。结果:本组60例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反应8例,低血压并心跳骤停1例,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提出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明确了填塞骨水泥时如何有效的避免本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循环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循环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近11年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75例病例资料,分析术中发生循环功能衰竭的3例患的一般情况,麻醉实施,以及出现循环功能衰竭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抢救措施等。结果:术中发生循环功能衰竭的3例患均为高龄女性,且合并有较严重心血管疾病。2例为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例为髋臼发育不良,3例均以第三代骨水泥技术作骨水泥技术作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使用骨水泥时出现低血压,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及心律减慢、经输血、输液,用多巴胺维持血压等抢救措施,患血压渐恢复,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循环功能衰竭以及其发展所致的猝死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与骨水泥的应用,骨床准备时加压导致的空气、脂肪和骨髋组织的栓塞有关,仔细手术操作,术中严密监测,及时调整循环功能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骨水泥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文献报道,分析我院应用骨水泥及相关技术治疗的骨科病例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骨水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间我们在临床上应用骨水泥作为填充材料治疗的骨科病例120例。其中,63例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都施行了经皮椎体成型术,应用显影骨水泥填充;膝关节骨陛关节炎38例;髋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17例;髋、膝关节疾病所做的关节置换或关节置换翻修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的病例55例;治疗其他部位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中应用骨水泥共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的近期治疗效果。随访病例6-30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成型术组总有效率94%,与文献报道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关节置换手术组术后所有病例随访时无感染。出现各种与骨水泥有关的并发症共9例:术后周边骨质坏死、吸收2例;骨水泥渗漏到周边组织或静脉6例;骨水泥周围感染1例。无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出现。结论骨水泥在骨科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作为填充材料治疗塌陷性骨折,以及在人工假体和骨的结合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75~97岁,平均82岁。采用腰麻加连续硬膜外复合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复合麻醉。采用改良Gibson后外侧切口;应用骨水泥技术,行人工半髋置换手术。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获得6~30个月的随访,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5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良好,可以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由于高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骨巨细胞瘤行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治疗,观察术后肿瘤的复发状况及关节功能,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对骨巨细胞瘤行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所有手术均由肿瘤组医师完成。结果:49例患者中6例失访,据campanacci分级,Ⅱ期39例,Ⅲ期4例,术后5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1.6%。术后肢体功能评价分数平均为95%。统计分析肿瘤的复发、肢体功能好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分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急性低血压与术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方便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围手术期是否出现急性低血压分为急性低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并利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急性低血压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9.13%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急性低血压可明显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全髋置换术中骨水泥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骨水泥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3年6月湘雅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32例(239髋).男113例,女119例;平均年龄57.3岁.对术中出现骨水泥反应的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年龄、身体状况、症状、体征等进行总结评价,对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及预防进行探讨.结果232例(239髋)患者中5例现已死亡,失访5例,其余232例(242髋)患者随访0.5~9.0年,平均4.6年.骨水泥反应13例,发生率为5.60%,13例患者均为高龄患者,有明显的骨质疏松.使用现代骨水泥技术以后,只有2例患者出现明显的骨水泥反应.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是骨水泥反应的高危因素;使用现代骨水泥技术可以降低骨水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翻修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30例)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3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骨盆前后正位X射线检查情况以及翻修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总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且两组末次随访时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连续性复查X射线片对比结果显示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髋臼杯前倾角及外展角改变、假体松动等情况;围手术期内,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出现1例假体脱位,发生率为3.33%,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无假体脱位发生,且两组均未出现切口及假体周围感染、术区血肿。结论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对于需要进行髋关节翻修术且保留稳定性良好的髋臼杯患者的修复效果显著,并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罗水莲 《当代医学》2010,16(21):63-64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对高龄人股骨头置换术填充骨水泥反应综合症的影响,为临床事件提供建议。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人股骨头置换术的老龄患者60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麻醉过程生命体征平稳,心血管影响较小,无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且术中术后没有血管栓塞形成。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有3例出现血管栓塞症状。治疗组的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为100%(30/30),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卡方检验分析得,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可防治高龄人股骨头置换术填充骨水泥反应综合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充填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华 《当代医学》2010,16(12):71-72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骨水泥充填对中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以来32例ASAⅡ~Ⅲ级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观察骨水泥充填后30min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充填骨水泥后10min内患者血液动力学都有显著变化(P〈0.05),个别患者血压下降严重,需升压药支持。结论关节置换尤其是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注入骨水泥时必须严密监测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曾湘骏 《当代医学》2014,(25):72-73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精神意识异常与不完全性脑型脂肪栓塞之间的联系,并分析其防治措施。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广州市正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20例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不完全性脑型脂肪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精神意识异常与不完全性脑型脂肪栓塞之间的联系。结果 本组的20例患者均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24~72h之后其意识恢复症状,出院随访观察1年,患者缺损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且NIHSS评分均为0,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临床中关节置换术后不安全型脑型脂肪栓塞是造成患者精神意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中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具典型性,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加强患者术后头部MRI的检查,从而进一步的明确其影响因素,更好的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毅 《当代医学》2011,17(19):53-54
目的探讨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7月采用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水泥半髋置换治疗。结果 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感染,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均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全部愈合,关节功能优良,均获得伤前的功能和生活质量。结论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防止并发症发生或加重、提高生活质量,术前积极处理内科疾患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影响全关节置换翻新术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全关节置换翻新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的资料汇总,探析影响全关节置换翻新术临床效果的因素。结果55例手术成功病例中,置换翻新术之间的间隔时间为(2.4±0.9)年,而失败病例则为(5.3±2.3)年,对比差异明显;55例手术成功病例中,21例(38.18%)患者存在原发性、继发性或者是风湿性关节炎等骨性疾病,34例(61.82%)患者采取骨水泥固定方式;25例失败病例中,存在骨性疾病的患者为17例(68.00%),仅11例(44.00%)患者采取骨水泥固定方式,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等骨性疾病方面、固定方式以及置换术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对全膝关节置换翻新术的治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为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以免患者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手术时应该重视以上问题,尽量采用骨水泥固定方式,使用合适的翻修假体,并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20.
对40例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肾性骨痛的患者实施规范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的操作和有效的观察护理.结果 本组28例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9例肾性骨痛引起的骨痛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其余3例肾性骨痛引起的骨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过程出现2例灌流器凝血,3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反应.认为HP+HD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合并皮肤瘙痒、肾性骨痛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