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112-115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伴足下垂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定、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测量和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检测,随后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踝关节活动度、胫骨前肌恢复状况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FMA-L评分、AROM测量、胫前肌sEMG检测量值。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指标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FMA-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81,P=0.00),AROM测量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00,P=0.00),胫前肌sEMG检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8,P=0.00);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临床指标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张璞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6):646-646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综合康复疗效。方法:对15例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采用强化运动疗法与穴位脉冲电疗法综合治疗后行Bmnnstmm偏瘫功能评定。结果:病程小于3个月的13例患者收到好的效果,其中8例治愈,5例部分好转,而病程大于3个月的2例无改变。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疗效显著,如果病程超过3个月,则异常运动模式很难纠正。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璞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646-646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综合康复疗效.方法对15例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采用强化运动疗法与穴位脉冲电疗法综合治疗后行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结果病程小于3个月的13例患者收到好的效果,其中8例治愈,5例部分好转,而病程大于3个月的2例无改变.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疗效显著,如果病程超过3个月,则异常运动模式很难纠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治疗)、反馈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综合组(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每组21例。分别于入组前、疗程结束后进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峰值(surface electromyogram signal,sEMG)、踝关节活动度(ankel range of motion, AROM)和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limbs,FMA-L)检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前肌功能、AROM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sEMG、AROM和FMA-L评分差值均高于针刺组及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均有一定效果,将两者联合运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呼吸肌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两组均开展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基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开展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研究组基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开展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与呼吸肌...  相似文献   

6.
金凤然  李敏  周秀红 《西部医学》2013,(12):1897-1898,1903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即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良肢位的摆放、肢体被动运动、床上桥式运动、足部湿热疗法、心理康复),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总有效率87%.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防治有显著疗效,并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序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障碍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任务序列训练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行能力(MAS量表评分、FAC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下肢肌力(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MAS量表评分、FAC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主动运动时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109.92±18.36vs 89.41±10.35,P <0.05),腓肠肌积分肌电值低于对照组(8.39±2.03 vs 13.04±1.87,P <0.05);同时试验组SF-36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序列训练可有效改善小腿肌肉异常,...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廓清能力的改善。方法60例脑卒中后步行廓清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以核心肌群训练和生物反馈相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O.05),但两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O.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善患足步行廓清能力有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肌电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明显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康复治疗方法.同时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幸存者中近75%的人遗留有偏瘫后遗症,足下垂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1]。脑卒中患者康复时间长,效果慢,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为避免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并发症的发生,在卒中早期传统方法常采取被褥、方枕,足垫垫于足底,或使用外科支具、丁字鞋等方法保持足底功能位。我院神经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对脑卒中的治疗需求越来越迫切,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往往比下肢缓慢,有效而具有针对性的上肢功能训练尤为重要,我们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MRI检查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针刺丘墟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给予针刺丘墟穴,并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显著提高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结论:针刺丘墟穴可以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89-192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发病后约有75%的患者将遗留各种功能障碍,给患者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足下垂是导致步行障碍的重要原因,患者行走时足尖向下,患肢代偿性呈划圈或跨越步态,步行不稳而使跌倒风险增加,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准确地评定足下垂并早期开始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使患者步行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本文将就近年来关于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康复评定和中西医康复治疗进展进行综合阐述,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常伴有后遗症——足下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血管萎缩、主动肌与拮抗肌间肌力不平衡、原始反射的抑制被解除等原因引起踝足不能抬起[2]。小腿前侧与小腿外侧的肌群麻痹及小腿后侧肌群痉挛的共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老年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的80例脑卒中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行相同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该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Lovett分级评定量表、Brunnstrom分级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腕关节的功能.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的上述各项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Lovett分级评定量表、Brunnstrom分期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老年患者,有助于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朝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16例、生物反馈组(B)16例和联合治疗组(C)16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C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erg(BBS)平衡量表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对各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进行评定,另外用SPECT观察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FMA评分、ADL评分、BBS评分、FAC及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分别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B组的各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各指标与A、B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尽早、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是保证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措施。本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以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生物反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51例(脑梗死91例,脑出血60例)和对照组62例(脑梗死32例,脑出血30例),2组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于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瘫痪肢体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疗法。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0d、60d、9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时2组上述评分较治疗前有差异,其中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60d、90d时上述评分显示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生物反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上肢肌群(三头肌、肱三头肌与前臂肌群)肌电图(EMG)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定量表(FMA)评分与腕部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5.4±4.2)m/s比(63.2±4.1)m/s,(65.6±3.2)m/s比(63.3±3.1)m/s,(65.3±2.2)m/s比(63.1±2.3)m/s](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三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EM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5.5±3.2)分比(42.1±3.1)分,(37.4±3.3)分比(34.3±3.1)分,(36.3±3.2)分比(32.2±3.1)分](P<0.05);两组治疗1、3个月FAM评分[观察组:(26.5±2.3)分、(31.5±3.6)分比(17.4±1.6)分;对照组:(24.3±2.2)分、(28.9±3.5)分比(17.4±1.5)分]和腕部AROM[(49±3)°、(59±5)°比(39±4)°;(45±3)°、(54±4)°比(39±3)°]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增加脑卒偏瘫患者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