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990年以来,国内外已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有BRCA1、BRCA2,而且有人又提出BRCA3,其中BRCAI是最早发现的一个,并对它的定位、结构、产物、功能、突变、突变率和外显率等作了大量的研究调查,现就BRCAI基因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1BRCA1的定位、结构、产物和功能1990年,Hall等D]首次利用PCMM6探针,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发现了早发家族性乳腺癌与第17号染色体长臂(17qD17574位点)的连锁;1991年,Nalod等(‘)调查了5个大的遗传性乳腺癌一卵巢癌家族(每个家族至少有2~3个乳腺癌和2个卵巢癌),验证了Anl的发现,并将BR…  相似文献   

2.
赵时梅 《柳州医学》2005,18(1):37-40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乳腺癌的病因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一个重大突破是1990年Hall.J等用连锁方法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随后MiKi.Y等成功地克隆此基因。目前认为BRCAl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l的突变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RCA1的发现,被称为癌(抑癌)基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 mRNA和蛋白在6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PS)联合TA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结果BRCA1 mRNA和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率为51.7%(31/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1.7%(43/60)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1.7%(19/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45,P=0.007)。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及其与临床指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浆/细胞核和细胞浆,阳性率为56.3%(27/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的失表达率在〉40岁的发病年龄组高于≤40岁的发病年龄组(P〈0.05)。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高于良性肿瘤,并与高发病年龄相关,BRCA1基因表型的改变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1/2突变是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BRCA突变携带者易患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BRCA突变产生的DNA修复通路缺陷使卵巢癌患者对铂类化疗和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等高度敏感。BRCA突变检测是卵巢癌风险评估、预后、治疗和预防的关键步骤,与卵巢癌的预后关系密切。PARP抑制剂可用于多种DNA损伤的修复,有效治疗卵巢癌。由于BRCA突变产生的DNA修复通路缺陷使其对铂类化疗和PARP抑制剂等高度敏感,可作为铂类化疗后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BRCA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奕 《北京医学》2005,27(1):50-52
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是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其突变与30%~45%的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有关.该基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并有很高的外显率.自BRCA1基因成功地定位、分离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最近研究显示,携带有突变的BRCA1基因的女性在她们的一生中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机会为85%。德国研究发现,月经初潮过早和第一胎生育过晚的女性,其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病年龄提前。海德堡德国肿瘤研究中心Jenny Chang-Clande等对43个家庭中至少有两名女性在6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家庭进行了研究。DNA分析发现,10个家庭中有59名女性携带有缺陷的BRCA1基因,她们中有42名有的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i-67和BRCA1表达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异型增生上皮和50例乳腺癌组织Ki一67和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乳腺组织Ki-67呈阴性表达,Ⅰ、Ⅱ、Ⅲ级异型增生阳性表达呈等级升高(P〈0.05)。乳腺癌组织Ki-67阳性表达率为92%(46/50),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及正常乳腺组织,表达与乳腺癌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强阳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者;正常乳腺组织BRCA1100%(30/30)呈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异型增生BRCA1阳性表达率80%(24/30),强阳性表达率为36.6%(11/30),定位于细胞核。而乳腺癌BRCA1阳性表达率为58%(29/50),无1例强阳性表达。其亚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胞核胞浆,BRCA1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BRCA1表达正常的乳腺癌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减弱者(P〈0.05)。Ki-67与BRCA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Ki-67高表达和BRCA1低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异常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Ki-67和BRCA1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杨云振  余辉  崔振  余建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08-110,F0003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汉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抽取已经确诊55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对照组为30例健康女性查体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直接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55例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9.09%(5/55),其中17例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23.53%(4/17),高于晚发性乳腺癌基因突变率的2.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2)5例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中有3例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即三阴乳腺癌,其比例为60%(3/5),而非BRCA1突变的乳腺癌中三阴比例为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5/5),高于非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62%(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结论BRCAI突变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尤其是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三阴乳腺癌有密切关系,且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基因BRCA的突变似乎与其他一些癌症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已知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为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危人群,但英国的流行病学家目前已将基因BRCA2与肿瘤易感性的明显增高联系在一起,这些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胆囊/胆管瘤和胃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1.
健康妇女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是1.4%,但携带BRCA1突变基因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则高得多,大约为40%,携带BRCA2突变基因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约为25%使用口服避孕药降低了健康妇女(OR≈0.65)和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基因者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使用避孕药对于带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者来说可谓是双刃剑,因为避孕药丸可能人增加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现今对于健康妇女或带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者来说,还没有真正有效的群体筛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BRCA1和BR 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易于发生卵巢和(或)乳腺癌。BRCA1和BR CA2突变在韩国女性的作用尚未阐明。此外,遗传多态性不但影响癌症的发生,而且也影响肿瘤的发展并因此影响肿瘤的表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首先探讨任意家族史的卵巢癌患者的BRCA1和BRCA2突变的情况;其次,评价卵巢癌的易感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2年8月至2004年3月在延世大学医院诊断并治疗的卵巢上皮癌患者共37例纳入研究。采用PCR-D H-PLC测序法分析基因组D NA中BRCA的突变。对卵巢癌的易感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是与乳腺癌发生有关的重要的抑癌基因,虽然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率不高,但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概率却较高。BRCA基因已成为遗传性乳腺癌的筛查基因,此外也存在其他易感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二代测序的发展使多基因检测成为可能,本文就BRCA基因及其相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患遗传性乳腺癌或卵巢癌的病人中,大约有一半人的BRCA1基因可发生突变。目前,BRCA1编码蛋白的最初图像有助于研究人员弄清这些突变是怎样引起人类疾病的。一些照片显示了BRCA1如何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节,此类信息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发现BRCA1是如何防止细胞发生癌变的。研究人员推测这与DNA修复、控制细胞分裂及调节基因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BRCA1和BRCA2编码区基因突变频率及位点多态性。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07例卵巢癌患者行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基因BRCA1/2检测,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检测有无单碱基突变、小片段插入及缺失突变以及突变的致病性,计算致病性突变频率,并分析突变基因与肿瘤免疫组化特征的关系。结果 107例患者中共发现BRCA1致病性突变7例,BRCA2致病性突变2例,均为错义杂合突变,总突变率为8.42%。而可能良性突变或意义不明突变共7例,大部分致病性突变为杂合移码突变(n=6),而无义杂合突变3例(2例BRCA2致病性突变均为无义杂合突变),无单碱基突变;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患者的肿瘤标记物表达多为阳性,该基因突变与卵巢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糖类抗原125(CA125)及Ki67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移码突变导致蛋白的翻译提前终止,增加了癌症风险,而突变位点的多态性与卵巢癌免疫指标的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介导肿瘤恶性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散发性卵巢上皮性癌(OEC)、1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4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BRCA1蛋白的表达。结果:OEC组织中BRCA1的阳性表达率为39.5%(17/43),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为90.0%(9/10),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为92.8%(13/14)。OEC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0.005)。结论:BRCA1蛋白表达降低在散发性卵巢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RSK4和BRCA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对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RSK4和BRCA1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RSK4与BRCA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的RSK4基因和BRCA1基因甲基化高于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RSK4和BRCA1基因表达与甲基化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RSK4基因与BRCA1基因甲基化是导致乳腺癌RSK4与BRCA1基因表达沉默的主要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BRCA在DNA修复的同源性重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BRCA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胚系BRCA1/2突变(gBRCAm)将显著提高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癌症的发病风险,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ong CG  Hu Z  Yuan WT  Di GH  Shen ZZ  Huang W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30-3034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Il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则被认为是最有力的肿瘤预测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卵巢癌患者约5%~10%为遗传性,其中,约有80%-90%遗传性卵巢癌患者伴有易感基因BRCA1/2的突变。目前在美国和欧洲,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已成为卵巢癌高危人群重要的筛查手段。但在中国,有关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和散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BRCA1/2基因突变的研究并不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