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手足口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交流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诊治的31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儿中20例为托幼机构患儿,18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平均年龄2.8岁。所有病例均有口腔粘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经及时诊断和利巴韦林等早期治疗后,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校做好隔离和预防工作,对减少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8-05/2008-12收治的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发热86例(52.1%),皮疹累及臀部等67例(40.6%),群居儿童112例(67.9%),心肌酶谱异常6例(3.64%),血常规异常45例(27.3%)。经更昔洛韦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能及时诊治,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临床流行病学与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本院14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为2~5岁,以发热(96.6%),手足臀部皮疹(87.2%)为主要临床表现,全年中发病最高的月份为5~8个月,有接触史的占83.1%,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除一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余147例均治愈(99.8%)。【结论】手足口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采取抗病毒综合治疗措施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2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结果: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35例(67.3%),其次为风湿性心瓣膜病10例(19.2%),无基础心脏病7例(13.5%)。发热、贫血为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30例(57.7%),发现心内赘生物30例(57.7%)。外科手术治疗5例,术后患儿生活质量好。治愈35例(67.3%),自动出院3例,死亡14例(26.9%)。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患儿出现不明原因长时间发热,无基础心脏病患儿发热、出现心脏杂音均应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IE患儿经敏感、大剂量抗生索治疗后赘生物不消失、心瓣膜出现严重损害时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小儿手足口病621例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我院感染科621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作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并发症和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本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94.69%),皮疹发生率为10O%,发热82.61%,经治病例中238例(38.32%)有并发症,脑炎155例(24.96%),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1例(0.16%),无死亡病例。结论儿童手足口病应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筛查危重症病人,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6.
儿童手足口病562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对562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皮疹发生率为100%,发热72.24%,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肠炎、脑炎。城区及幼儿园、托儿所(幼托)儿童发病率高。1~5岁儿童发病率63.25%。结论:手足口病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儿童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便于正确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确诊为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典型症状及并发症。结果 11例患儿中,典型病例3例(27.3%),并发症表现突出病例8例。结论 加强对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早期观察,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疗效,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9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毒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93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女比例1.7:1;≤3岁占56.6%;城乡比例2.37: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夏季为主,占48.2%;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占84.4%(2020/2393),高热占47.4%(957/2020)。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l6)的感染阳性率为89.3%(2137/2393),EV71感染占60.1%(1438/2393),2种病毒感染占12.4%(297/2393),CAl6感染占29.2%(996/393)。常规治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但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发热缓解时间及临床痊愈时间均较常规治疗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以乡村多发,夏季为高发季节,≤3岁为高发年龄段;Ev71感染是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多为良性过程,一般抗病毒治疗有效,无需使用丙种球蛋白,但重症手足口病使用丙种球蛋白可缩短患儿高热持续时间和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惠儿心肌酶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8例手足口病惠儿和5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检测并比较两者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心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手足口患儿组血清AST、LDH、CK、CK—M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结论】心肌标志物检查特别是CK—MB检查可作为手足口病并发心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509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509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经验。方法:对509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07例患儿均获治愈,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可防止本病的传播,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收治小儿手足口病12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手足口病典型症状表现,行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治,并预防感染。126例患儿均在3~4d内恢复正常体温,预后良好,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手足口疱疹缩小;7d后进行随访,所有患儿全部治愈,且无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率为100%。对小儿手足口病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治,并做好预防措施,可减少手足口病传染的发生率,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诊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01-2011-01诊治的15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患儿中,平均年龄2.9岁,138例(88.5%)病例有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133例(85.3%)病例在手足口臀有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绝大部分患儿预后好.结论 儿童手足口病应及时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年4—9月诊治的218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整群抽取2008年4—9月在成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全部手足口病病例共218例,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18例患者的年龄在5个月至14岁间,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共160例(占73.4%);5—7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有明显的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占85.8%)、手-足-口-肛周发疹(100.0%),重症倾向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肺、心、肝等病变而危及生命。结论成宁市2008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符合手足口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也与全国的流行情况同步。患儿临床表现普遍比往年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值得重视;而只要早诊断、早治疗,作好分类管理,尤其是加强对有重症倾向患儿的筛查处理,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4.
小儿手足口病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笔者医治的手足口病172例患儿的临床作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72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足口病只要及对、早期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川崎病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锐锋 《临床医学》2004,24(11):15-16
目的:了解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5例临床表现不够诊断条件的川崎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发现.每位患儿仅有三种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每位惠儿都有指端脱皮、血小板增加甚至心脏冠状动脉扩张,确诊为不典型川崎病。结果:按川崎病治疗完全治愈。结论:儿童不典型川崎病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方法回顾分析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儿均有皮肤症状,其次可出现消化道、关节等症状;好发于冬春季节(70.00%),以4~10岁儿童为主(80.00%)。结论小儿HSP临床表现为多脏器损害,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的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36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选择性脾切除术的疗效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在转入外科前均在内科接受正规治疗。32例(88.89%)患儿脾切除后效果明显,4例(11.11%)部分显效,全组无重大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脾切除是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4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5月至7月诊治的4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4岁,1~3岁发病最多,发病时间为5-7月份。无明显前驱症状,43例均有疱疹,部份伴有发热、咳嗽。实验室检查单核细胞增高36例(84%),淋巴细胞增高24例(56%),中性粒细胞降低24例(56%)。结论: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重在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56例手足口病患儿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按规范进行标本的采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密切观察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56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无死亡病例,7d内治愈206例占80.47%,8-15d治愈20例占7.81%,16-26d治愈30例占11.72%。仅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并发脑炎,2例合并心肌炎。住院时间3~10d,平均住院时间(5.2±2.6)d。结论做好健康教育,实施专科护理,加强临床病情观察,可以预防或(和)减少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荧光PCR法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分析手足口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留取其血液和粪便标本,采用3种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分别进行肠道病毒筛选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VA.16)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鉴别,对2种病毒所致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比较。结果:使用3种试剂盒检测20例患儿血液标本均未检出病毒。粪便标本使用通用型试剂盒检出10例(+),其中4例为CVA.16感染,5例为EV71感染,发病3d内采集标本(+)占8/10;EV71与CVA-16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仅2例EV71感染患儿有肺部口罗音,但预后良好,并无心脏和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发病早期采集粪便用荧光PCR法检测有助于及时作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诊断,EV71感染的轻症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