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骨肉瘤的最好发部位是:  A.骨骺  B.干骺端  C.骨端D.骨膜  E.骨干 2.骨巨细胞瘤的最好发部位:  A.骨骺B.干骺端  C.骨端D.骨干  E.骨膜 3.尿中本—周(Bence Jones)蛋白增高 的骨肿瘤是:  A.软骨肉瘤B.纤维肉瘤  C.骨肉瘤D.骨转移瘤  E.骨髓瘤 4.骨肉瘤最特征的X线表现是  A.骨膜三角B.软组织肿块  C.骨质破坏D.肿瘤骨  E.病理骨折 5.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是  A.骨巨细胞瘤  B.骨瘤  C.骨软骨瘤   D.软骨瘤  E.非骨化性纤维瘤 6.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起病部位是  A.指间关节   B.髋关节  C.脊柱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4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扫描,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骶髂关节早期CT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基本呈对称性,关节面骨皮质毛糙不整,局限性微小皮质破坏或局限性硬化:进展期为双侧骶髂关节面广泛骨皮质破坏,呈锯齿状或毛刷状,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或增宽:晚期为关节骨性强直和普遍性骨质疏松。骶髂关节韧带部也可发生骨侵蚀和囊变;结论:AS骶髂关节的CT表现特点,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结核的CT诊断(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骨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24例,骶髂关节结核5例,髋关节结核4例,耻骨联合结核1例),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脊柱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22个椎体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15个椎体边缘见到虫蚀状骨质缺损,病变严重者可见椎体膨胀、碎裂或塌陷。多数病例伴有死骨、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骶髂关节结核常见单侧发病,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关节间隙增宽,常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髋关节结核表现为骨性关节面、髋臼及股骨头侵蚀破坏,髋臼变浅或变平,导致关节脱位。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死骨、冷脓肿等结核特征性的表现,是诊断骨关节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方法收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及CT资料。结果94例有骶髂关节表现异常,包括:早期,关节面侵蚀、骨皮质局限性增厚、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呈虫蚀样改变,关节面皮质密度不规则增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其中12例髋关节、骶髂关节及腰椎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结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X线及CT检查已成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脊柱结核CT检查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0例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脊柱结核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包括:(1)椎体及附件不规则虫蚀样和囊状骨质破坏。(2)沙砾样和斑片样死骨形成。(3)椎间盘坏死及椎间隙狭窄、消失。(4)椎旁脓肿、纵隔脓肿、腰大肌脓肿。(5)椎体后部的骨质破坏产生的碎骨片和坏死物质可进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6)椎体塌陷呈楔形。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脊柱结核对椎体附件和椎管的累及范围、程度可清楚地显示,对指导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其中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0岁。结果 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Ⅰ~Ⅱ级)10例(20%),CT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毛糙、模糊,关节面下骨质粗线状增生、硬化,局部少许小囊状侵蚀及骨质疏松。进展期(Ⅲ级)31例(62%),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边缘不光整,呈锯齿状改变,关节面下骨质囊状破坏,其周围见斑片状、条状骨质增生硬化及斑片状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宽窄不等,局部可见桥状相连、斑点状及线状钙化。稳定期(Ⅳ级)9例(18%),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模糊不清,关节间隙消失融合,出现骨性强直。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临床早期CT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CT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状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CT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带来的并发症——脊柱骨关节病变在10年左右的患者发病率达12~50%,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X线上病变好发于第三或第六颈椎,椎间隙狱窄,椎体骨质破坏,上下关节面不光整,颈椎的正常解剖关系消失,部分病例颈椎发生前移,并伴有骨质增生,因而椎体的密度不均匀,CT扫描表现为病变椎体呈穿凿样破坏,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股骨头骨质疏松内密度不均(n=6).股骨头及髋臼虫蚀状骨质破坏,(n=7).股骨头及髋臼关节面下囊变 (n=6).髋臼及股骨头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n=6).髋关节间隙狭窄(n=9).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模糊(n=2).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出现常早于骶髂关节,并且是首发征象,它多发病于青年男性,CT可提供较早及确切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的影像资料,以提高其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脊柱骨髓瘤和27例脊柱结核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8例脊柱骨髓瘤共45个椎骨受累,呈现大片状或局限性溶骨性破坏,椎体变形27个,3例可见椎旁轻微软组织肿块。27例脊柱结核共有35个椎体受累,呈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破坏区见死骨形成的有9例,20例伴发明显的腰大肌脓肿和椎旁脓肿,10例伴发椎间盘坏死、椎间隙狭窄。结论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各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当难以鉴别时,临床、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相结合是提高其鉴别诊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全祥 《西南军医》2012,14(4):582-584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CT表现,探讨二者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与转移瘤40例,观察椎体、附件骨、椎间盘破坏方式,椎旁、椎管内脓肿的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26例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高密度死骨形成、椎体压缩、椎间盘破坏、椎旁、腰大肌脓肿、或椎管狭窄等症状;14例脊柱转移瘤征象是椎骨骨质破坏、增生或两者并存;以溶骨性破坏多见,常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椎体引起压缩。结论多层螺旋CT能对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病理基础。结果: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边缘模糊、毛糙、关节面虫蚀样及小锯齿状破坏16例;双侧髋关节变窄,边缘模糊、毛糙、以髋臼缘变化明显5例;方形椎4例,椎小关节面模糊12例。结论:X线检查、CT扫描,尤其后者是发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Ewing肉瘤的特殊表现。方法:对12例表现特殊的Ewing肉瘤的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特殊(或少见)表现包括:均匀性致密硬化,其骨外瘤块同样也致密硬化;虫噬样骨破坏累及干骺、骨骺及相邻关节;其它特殊表现还有椎体压缩变扁,或椎体前缘呈外压性碟形缺损;多囊样骨破坏并梳状骨针;骨膨胀和软组织肿块内出现斑片状钙化等。结论:对上述诸多特殊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Ewing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儿童骨骼尤文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骨骼尤文肉瘤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儿童骨骼尤文肉瘤11例,其中X线平片检查7例,单行MRI扫描2例,单行CT扫描4例,同时行MRI及CT扫描者4例。结果 11例尤文肉瘤中发生于骨盆4例,股骨3例,胫骨、肋骨、趾骨和脊柱各1例,其中胫骨和髂骨各1例术后出现颅骨转移。X线平片上6例表现为虫蚀状或溶骨性破坏,2例病灶略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破坏伴单层、多层或放射状骨膜反应,邻近软组织层次欠清;发生于肋骨的1例以硬化为主,CT像上髓腔密度增高,骨质鼠咬状或斑片状破坏伴骨皮质裂隙状或不规则破坏;2例骨皮质呈膨胀、变薄、中断,周围见不完整的层状骨膜反应及较大软组织肿块;MRI上表现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的骨质破坏和巨大的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呈跨关节生长。结论 X线平片、CT和MPI在骨尤文肉瘤的评估方面有重要作用。X线平片可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MRI平扫T1WI像及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STIR)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在显示肿瘤对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的侵犯方面尤为敏感;CT在显示骨及骨皮质破坏等方面优于MRI。  相似文献   

15.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阐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35例骶髂关节病变者,男22例,女13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AS)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7例,化脓性骶髂关节炎2例,骶髂关节结核5例,髂骨致密性骨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果 CT表现:AS常双侧对称发病,自关节下部开始,关节面硬化与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骨桥形成,RA常一侧发病,易侵犯关节上壮举剖,关节面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关节面下出现周围硬化的小囊状骨缺损;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常单发,骨一侧发病,易侵犯关节上半部,关节面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关节面下出现周围硬化的小囊状骨缺损;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常单发,骨质疏松,破坏,半生,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囊肿胀,关节强直,周围软组织肿胀或钙化;骶髂关节结核常单侧发病,多位于关节中下部,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关节间隙增宽,常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髂骨致密性骨炎示髂骨面硬化区,不累及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关节面增生,浓密,关节间隙狭窄,可伴骨性强直。结论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各不相同,CT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手术、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15例脊柱结核(男11,女4例,年龄24~72,平均52岁)和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11例作CT扫描,部分病例作平片,骨闪烁扫描检查。分析各种检查的表现,重点研究脊柱结核和转移瘤的CT鉴别诊断。CT上,87%结核病灶在边缘区,80%骨破坏伴死骨,而转移有50%骨破坏在椎体后方,结核仅13%。结核多发生在相邻的两个椎体,骨闪烁扫描均显示均一异常聚集而转移瘤多累及多个椎体,异常集聚仅见40%。椎旁软组织肿大结核为纵向延伸,80%为双侧,而转移瘤软组织向水平各方向延伸占92%。平片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大占CT发现的87%,但可确定病变处椎间隙狭窄。CT能清楚地显示骨及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结核与36例转移瘤,采用SIEMENS 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冠位、轴位T_1WI和T_2WI检查。结果: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表现有多个椎体骨质破坏,结核累及椎体附件较转移瘤明显少。转移瘤一般不伴有椎间隙的狭窄。结核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楔状变形的椎体后移及寒性脓肿的形成。转移瘤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塌陷椎体前后径的加大以及椎旁硬膜外转移灶从硬膜囊后方压迫所致。结论: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各自的特征性MRI表现,注意观察受累椎体形态、椎间盘和附件是否受累、有无脓肿和对脊髓及硬膜囊的压迫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附8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方法分析80例临床诊断肯定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骶髂关节CT检查资料.结果80例中73例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包括1、早期(1)双侧关节对称性受累,极少数可单侧受累;(2)骨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3)骨关节面皮质中断;(4)关节面下微小囊变;(5)骶髂关节髂骨面轻度硬化.2、进展期(中期)(1)骶髂关节关节面不光整,局部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2)骶髂关节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3)关节面周围明显增生硬化;(4)关节间隙假性增宽;(5)关节间隙不规则狭窄;(6)关节间隙不规则真空.3、稳定期(晚期)(1)韧带骨化;(2)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3)明显骨质疏松、硬化.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有助于临床对病程分期.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正侧位X线平片和CT诊断脊柱结核的意义。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且均有正侧位X线片及CT片的 2 0 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脊柱正侧位X线片、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3 .7%、98%。 (2 )正侧位X线片、CT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 74.4%、89.9%。 (3 )凭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便可确诊 90 %。 (4 )对死骨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肿胀、骨性椎管受累、附件破坏的显示CT优于X线平片 ,差异有显著性 (Ρ <0 .0 1)。结论  (1)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 (2 )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附件 ,特别是了解骨性椎管内的情况以指导手术时 ,须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例AS患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 参考相关献将骶髂关节病变分为:0、Ⅰ、Ⅱ、Ⅲ级。结果:33例AS患的64个骶髂关节受累,其中双侧受累31例,单侧2例。2个骶髂关节表现正常为0级;19个关节表现为轻度受侵破坏,关节面模糊,骨质疏松定为I级;22个关节表现为明显破坏,关节面呈锯齿状或串珠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可见囊状吸收区,周围骨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定为Ⅱ级;23个关节表现为关节强直,关节间隙变窄,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严重关节呈骨性融合定为Ⅲ级.结论: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早期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