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效果。方法 将5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乙脑患者在进行传统治疗方法的同时,加用高压氧及纳洛酮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效果。方法 将5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乙脑患者在进行传统治疗方法的同时,加用高压氧及纳洛酮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系统的传染病。本病流行于夏秋季,主要集中在7、8、9月份。临床表现以急性发热、头痛起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也往往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多在2~10岁。现将我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0~1999年短疗程应用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5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2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以急性发热、头痛起病,迅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其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2~10岁。现将我院2000—06-2004—06收治的253例乙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流行病学规律,明确该病有效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治的112例乙脑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本组112例患者均为儿童,男63例,女49例,年龄4岁~12岁,平均年龄为4.65±0.75岁,其中89(79.46%)例为爆发流行病例,23(20.53%)例为散发流行病例,103(91.96%)例没有乙脑疫苗接种史。以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96例,85.71%)及癫痫发作(61例,54.46%),发病第二周血清或脑脊液乙脑IgM阳性。本组患者81(72.32%)例临床治愈,18(16.07%)例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本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儿童罹患,发热、头痛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第二周血清或脑脊液乙脑IgM阳性,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而夏秋季发病为其主要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乙脑疫苗注射仍是目前主要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603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对我院传染科1990-06~2001-06收治的603例乙脑病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4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系统急性传染病,常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以发热、头痛起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多在2~10岁.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47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采用FMU-5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收集细胞,迈一格一姬氏法染色,光学油镜观片。结果:60例乙脑病人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各病期有不同的细胞学变化。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为乙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 :采用FMU -5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收集细胞 ,迈一格一姬氏法染色 ,光学油镜观片。结果 :60例乙脑病人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 ,各病期有不同的细胞学变化。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为乙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各期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治疗作用。方法 124例乙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6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2/62)、83.8%(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发病时期乙脑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在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用于各期乙脑的治疗,可迅速改善乙脑的症状和体征,提高成活率并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为乙脑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血清学证实的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发病时期的MRI资料,其中成人1例,儿童3例。MRI均采用常规横轴位T1WI和T2WI,冠状面FLAIR及DWI。成年患者还经钆喷酸葡胺(GD2DTPA)增强检查。结果:4例患者MRI都有双侧丘脑、中脑病变,其中2例还有大脑皮质病变。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特征是双侧丘脑和中脑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幼儿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52例幼儿乙脑在高热、抽搐、呼吸衰竭及基础护理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行总结。结果治愈或好转88.5%,无效和死亡11.5%,并发症15.4%,后遗症7.7%。结论幼儿乙脑护理难度较大,要认真履行护理计划,及时处理高热、抽搐、呼吸衰竭,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和影响重型乙型脑炎的预后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高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43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5.3%病例未接受预防接种;所有患者均为农村儿童;迅速有效控制高热、抽搐,无脑干损害,患者的综合危重程度较轻,低龄病儿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迅速有效控制高热、抽搐是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并降低残死率的有效方法,大龄病儿的预后较差.进行有效预防接种、改善居住环境可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对我院传染科1990-06~2001-06收治的603例乙脑病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近11年来我院传染科收治住院的乙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订乙脑详细调查表,并逐项认真填写表格。1·2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资料:严格的季节性(7、8、9月份发病),预防接种史及蚊虫叮咬史。(2)临床表现: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神经反射的改变,如深、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3)脑脊液呈病毒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影像学改变的报道不多 ,现报告 2例如下。1 病例1.1 例 1 女 ,2 0岁。因发热、头痛 8天 ,意识不清 4天于2 0 0 0年 8月 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8天无明显诱因发热 (T39~ 4 0℃ ) ,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4天后出现不语、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小便失禁、阵发性意识丧失、双上肢抽动 ,继而躁动、呼吸急促。查体 :体温 38.9℃ ,呼吸 2 8次 /分 ,脉搏10 0次 /分 ,血压 16 / 8.5kPa ,昏睡 ,呼吸表浅 ,咳嗽无力 ,双肺呼吸音粗 ,心律齐 ,无杂音。双侧瞳孔 3mm ,对光反应存在 ,眼球运动查体不配合 ,眼底 (- )…  相似文献   

17.
例1女性,15岁,因“发热、头痛3周伴四肢抖动1周”于2005年7月28日入院.于入院3周前出现高热、头痛,1周前出现四肢抖动、僵硬,发音含糊,表情变少;并伴有不自主来回走动、情绪不稳、哭叫等,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丘脑、中脑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我科于2006-07-30~08-13间收治成人乙型脑炎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JE)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7月到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确诊并住院的37例J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JE临床分型及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分为JE1组(n=21)和JE2组(n=16),分析JE的临床特征。结果 3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0.9±17.2)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00%)、脑膜刺激征阳性(83.8%)、意识障碍(78.4%)、头痛(70.3%)及精神症状(62.2%)。与JE1组相比,JE2组肢体瘫痪、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此外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血尿素水平、血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CSF葡萄糖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GCS评分、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氯化物、血氧分压、氧合指数、CSF氯化物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头颅MRI示JE患者病变主要累及丘脑和基底节区,EEG多为慢波,JE2组EEG异常比例显著多于JE1组(P0.05)。37例患者中死亡5例(13.5%),均来自JE2组;幸存者中25例(78.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结论发病后合并呼吸衰竭的JE患者临床症候更重,合并感染更多,住院时间更长,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远期后遗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脑远期后遗症的状况,为全面评价乙脑的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在1973-1994年间患乙脑的病人进行随访,并以同时实验室诊断乙脑阴性的脑炎病人和健康人分别作为乙脑病人组的两个对照组。对三组对象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日常生活功能评价(ADL)和智力测定。结果:在乙脑病后8-26年,有29例(34%)乙脑病人有远期后遗症,其中7例因后遗症在本次随访前已死亡。在22例存活的病人中,有12人(5%)有中、重度的后遗症。与非乙脑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乙脑所致的远期后遗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15和26.61。结论:乙脑病后所致的残疾相当严重,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较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