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9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及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质破坏溶骨型6例,浸润型12例,骨质硬化型3例,混合型8例,包绕病骨生长并超越骨病变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4例,CT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2倒。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其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相对特征影像学特点为骨膜反应轻、T2WI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较大、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I对淋巴瘤浸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8例骨恶性淋巴瘤。原发性者4例,仅累犯单个骨,身体其他部位无淋巴瘤依据。经手术切除后良好。4例继发性者均为骨外恶性淋巴瘤的晚期表现。X线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本文还结合文献,对原发性ML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12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性淋巴瘤中,位于髂骨10例,耻骨及骶骨各1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常合并较大软组织肿块,骶髂关节受侵犯2例,髋关节受侵犯7例;MRI检查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6例,稍高信号1例,低信号4例,T2WI主要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骨盆是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其X线、CT表现多样,MRI信号复杂,需与多种恶性骨肿瘤鉴别,充分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7—80岁,中位年龄47.5岁,17例经X线及CT检查,12例MR检查。结果(1)发病部位:股骨6例次,髂骨、胸椎各3例次,胫骨、肱骨、腰椎各2例次,骶骨、胸骨各1例次,长管骨发病占59%。(2)病灶数目:17例PLB中,1例多骨受累,其余均为单骨受累;(3)病变特征: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硬化,轻度骨膜反应,明显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结论(1)PLB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须X线、CT及MRI结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2)PLB与其它骨恶性肿瘤鉴别困难。但全身症状轻、病灶骨质破坏轻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少强烈提示PLB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6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16例中病变位于肋骨、髂骨、胫骨、跟骨各1例,肱骨2例,股骨5例,脊椎5例,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5例,溶骨型6例,囊状膨胀型1例,混合型4例。MRI检查4例均为椎体淋巴瘤,表现为T1V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长骨及脊椎为本病好发部位,影像表现以浸润型和溶骨型多见,骨质破坏范围相对较小而软组织肿块较大为特点,CT对本病的骨质改变和骨膜反应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早期骨质改变和软组织侵犯的显示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6.
顾军  汤宇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455-1456
目的通过了解糖尿病足部神经血管性病变的X线、CT、MRI表现和简单的病因学及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3例确诊为糖尿病足部神经血管性病变患者的X线、CT、MRI表现,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X线平片可以显示较明显的骨质破坏和关节情况:虫蚀样骨质破坏,软骨下硬化,关节脱臼等;CT可见关节面破坏、不光滑,关节面碎裂,清晰显示关节内的游离碎骨片,能够较好显示小的骨质破坏;MRI表现为软组织肿胀,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现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高信号,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显示清晰,关节腔积液。MRI不光能显示骨质破坏而且可以显示足部病变早期的骨髓水肿。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足部神经血管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可以帮助对该病进行及时诊断;对于有明确糖尿病病史并有足部症状的患者,如果X线平片无阳性发现,建议做MRI检查,可以发现糖尿病足部神经血管性病变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部位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瘤的影像表现。58例行X线检查,32例行CT检查,47例行MRI检查。结果 69例骶骨肿瘤中,转移瘤23例,脊索瘤22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骨髓瘤6例,淋巴瘤及骨巨细胞瘤各3例,甲状腺滤泡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韧带状纤维瘤各1例。骶骨恶性肿瘤表现为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骶髂关节受侵犯易见。脊索瘤表现为中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巨细胞瘤多为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转移瘤、骨髓瘤及淋巴瘤为多骨多发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多伴有骶孔扩大、破坏。结论骶骨肿瘤的种类繁多、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髓瘤影像表现。23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19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在X线片上,1例正常,4例骨质疏松,18例骨质破坏,CT示100%均有骨破坏,12例伴软组织肿块,所有病例CT未见明确骨膜反应。9例脊椎MRI均示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 X线对骨髓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骨髓瘤侵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9.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本组26例均经骨髓检查及(或)活检病理证实,其X线分类为X线无异常表现3例,多发性溶骨破坏21例,单发溶骨破坏2例。本文分析了骨髓瘤在颅骨、肋骨、脊柱、骨盆及长骨中的X线表现与好发部位。讨论了溶骨性破坏的机制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及骨穿证实为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大块状骨质破坏,界限不清,无骨质硬化、肿瘤骨和骨膜增生,多发生于管状骨,早期软组织肿块不明显等。本组5例均为大块骨质破坏缺损,边界模糊不清;3例发生于管状骨占本组病例的60%;无1例软组织肿块影。结论:X线平片对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确诊还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涂寿伟  袁亚传  李恒国 《当代医学》2009,15(20):135-137
目的提高鼻腔肿块性病变的C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的鼻腔肿块性病变58例,详细分析它们的CT表现。结果鼻腔息肉20例,胂块边界清楚、光滑,其中1例有骨质破坏;内翻乳头状瘤3例,息肉合并内翻乳头状瘤1例,肿块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均未见骨质破坏;鼻腔癌8例,恶性肉芽肿2例,黑色素瘤各1例,肿块边缘不规则,均伴有1个以上部位骨质破坏,wegner’s肉芽肿呈边界不清、条状软组织影,伴鼻中隔破坏;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肿块边界不清,无骨质破坏。结论鼻腔良性肿块边缘多规则,多无骨质破坏,而恶性肿块边缘不规则,多破坏周围骨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对儿童急性骨髓炎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30例急性骨髓炎住院病儿,均行MRI及X线检查,其中16例病儿同时行CT检查,分析其病变过程中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治疗后复查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检查显示发病7d内仅见软组织肿胀10例,发病7d后软组织肿胀并骨质破坏20例。CT检查显示发病7d内仅见软组织界限不清7例,发病7d后骨髓腔密度减低6例,骨质破坏中断3例。MRI检查均显示软组织抑脂-T2WI高信号,发病3d后骨质抑脂-T2WI高信号28例,骨膜下脓肿9例。结论 MRI检查可早期发现儿童骨髓腔及软组织炎症,但是X线、CT对于发现骨质破坏及骨质修复占据优势,所以X线、CT、MRI在儿童骨髓炎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各有优势,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13.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平片和CT、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生于长骨,其中,长骨干骺端或骨端8例,骨干1例。X线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或肿块,骨膜反应少见。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多样,在长骨干骺端或骨端有溶骨性破坏,伴有较大软组织肿块且无明显骨膜反应的,应考虑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骨质破坏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6例具有骨质破坏的病例,最终依靠骨髓涂片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伴骨质破坏的儿童ALL患儿临床表现以腰腿痛为首发表现多见占28例(60.87%),骨质破坏的部位以长骨受累最多,占38例(82.61%),X线提示骨质疏松较普遍(56.52%),也有全身多发骨质破坏,个别有腰椎压缩骨折。其中4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发热,出血表现少见。46例初诊伴有骨质破坏的ALL患儿中,诱导期的总完全缓解率为97.8%,与初诊不伴有骨质破坏的ALL患儿比较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对临床不能解释的骨质疏松,或以多发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应考虑到急性白血病可能性,需完善骨髓涂片检查以避免漏诊,并分析X线对此类患者诊断的价值,以提高ALL骨破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蒋光仲 《华夏医学》2011,24(3):342-344
目的:分析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及CT诊断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应用X线及CT诊断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证实的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结果:2例为原发性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为继发性。X线2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斑点状致密形及粗骨嵴影,边缘部分硬化,1例表现为不规则形小囊状斑片状骨质破坏,内见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及X线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2例经临床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X线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讨论。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骨转移瘤的主要X线表现是溶骨性破坏;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除骨质破坏外,尚可见瘤骨和骨膜反应。本组X线片可明确诊断13例,5例考虑为恶性骨肿瘤,但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1例考虑为生长活跃,1例误诊为良性骨肿瘤,2例误诊为急性骨髓炎。结论目前,X线平片仍然是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主要检查和诊断方法,CT及MRI影像对显示肿瘤内部表现及软组织改变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及X线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2例经临床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X线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骨转移瘤的主要X线表现是溶骨性破坏;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除骨质破坏外,尚可见瘤骨和骨膜反应。X线片可明确诊断13例,5例考虑为恶性骨肿瘤,但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1例考虑为生长活跃,1例误诊为良性骨肿瘤,2例误诊为急性骨髓炎。结论:目前X线平片仍然是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主要检查和诊断方法,CT及MRI对显示肿瘤内部表现及软组织改变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8.
长期有窦道或有瘢痕的慢性骨髓炎病变的恶性变发生率约为0.5%,骨髓炎本身的病程多在20年以上,小腿为好发部位,X线表现是在硬化的骨质中有破坏缺损区。恶性病变绝大多数是鳞状上皮癌,虽然有若干例纤维肉瘤及一例骨髓细胞瘤的报导。1939年国内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提高对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3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X线、CT或MRI检查资料. 结果 30例中经X线检查19例,正确率为89.5%;CT检查16例,正确率为90%;MRI检查12例,正确率为100%.骨肉瘤基本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软组织肿块.19例X线表现为成骨型11例,溶骨型6例,混合型2例;X线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的检出率分别为61.2%、95.9%、71.4%、73.5%和27.7%;10例CT表现均可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瘤骨,CT对骨膜反应、筛孔征和Codman三角的检出率为90%、90%和11%;CT对显示细小肿瘤骨和筛孔征最敏感,但对Codman三角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16例MRI表现为骨髓腔内正常的骨髓高信号被肿瘤信号所取代,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4例合并出血,8例中央坏死囊变,12例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及瘤周可见水肿区.结论 X线价廉物美,空间分辨力高,是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MRI作为X线的补充,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X线、CT和MRI三者结合,可提高骨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原发恶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PLB 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9~60岁,中位年龄26.5岁.9例中X线平片检查8例、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其中2例行X线平片和MR检查,2例CT和MR检查,4例具有X线、CT和MR资料.2例为穿刺活检证实;7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常规的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病灶位于骨盆4例、额骨1例、枕骨斜坡1例、脊柱1例、股骨上端2例.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病变骨组织外形基本正常4例,内部可见斑点状、大小不等的虫蚀状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病变骨质轻度~中度膨胀性改变,局部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CT表现骨髓腔内和骨皮质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质周围围绕明显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病变区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在T2WI上呈不均匀中度~明显高信号,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后骨髓腔内病灶和周围软组织肿块在CT和MRI上均呈中度~明显强化.病理结果B细胞型5例、T细胞型4例.结论 影像学上PLB以斑点状或渗透性溶骨性破坏为主,病变骨质外形可正常或呈膨胀性改变,伴有明显的周围软组织肿块,中块以病骨为中心生长并有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