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表现多为面部红斑、发热、关节痛、重要脏器损害,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0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SLE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SLE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SLE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10例  相似文献   

2.
临床特点:①面部蝶形红斑、口腔粘膜溃疡、多关节炎、脱发、肾脏损害、浆膜炎(腹水及心包积液)、ANA( )、抗dsDNA抗体63%,已具备SLE诊断标准7条(脱发不计条件),在1982年ARA制定的SLE诊断标准中具备4条以上即可确诊,此例具备SLE特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男性患者少见,本文对收治的45例进行分析。45例男性SLE占同期住院SLE患者总数的10.5%;发病年龄4~55岁,平均23岁,诊断年龄5~59岁,平均26岁;死亡共6例,占7.5%,分别在确诊后1~6年内死于尿毒症3例,狼疮脑病2例,感染性休克1例。半数以上临床表现为发热(39/45)、肾病(39/45)、关节痛(26/45)、面部红斑(25/45),其次常见的表现有皮肤斑丘疹、肝大及神经精神病。实验室检查常见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肾病、神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皮疹呈多形性,典型皮疹为红斑,偶尔可发生水疱、大疱、血疱和结痂性损害.现将本院所见5例作一报告。5例均有 SLE 的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变化。病例介绍例1 女,35岁。1963年6月因关节疼痛,反复发热,蛋白尿,在当地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炎治疗,服强的松和抗炎松等无效。约一月后四肢反复出现大小不等水疱,微痒而入本院,初步诊断:寻常性天疱疮。检查:水疱和大疱主要分布于颈及四肢,黄豆至鸽蛋大小,疱液部分清澈,疱壁紧张,无红晕。尼氏征阴性;碘化钾软膏斑贴试验阴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多个颅神经损害、多发性神经炎和癫痫样发作较罕见,我院遇见1例,特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9岁,工人,住院号155059.患者于1980年4月,面部出现红斑,伴发热、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者临床罕见,国内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1例SLE合并甲亢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SLE伴发甲亢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0岁。因水肿、蛋白尿1年半,面部红斑、心慌、多汗1年于1988年7月25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16例完整的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16例大疱性疾病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1989年5月~2004年7月住院患者,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01岁(37~81岁),60岁以上11例,占6875%。平均病程66个月(9天~3年)。临床类型:天疱疮13例(其中寻常型11例,红斑型1例,副肿瘤型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3例。合并糖尿病2例。16例患者均具典型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确定。1.2 治 疗1.21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类型的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约80%病人病程中有皮肤损害, 蝶形红斑是其特征性表现,然而部分病人皮疹表现各样,如为对称性红斑且表面覆有鳞屑、结痂、水疱,与天疱疮尤其是红斑型 天疱疮之皮损难以区别.天疱疮是由抗表皮细胞间物质抗体介导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针对表皮间物质桥芯蛋白(desmoglein,Dsg)的抗体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主要是患者血清中天疱疮抗体,包括IgG为主及少量IgA抗体,它们结合到表皮细胞上的桥粒处,桥粒芯糖蛋白分泌蛋白酶产生棘层松解.现提供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红斑型天疮疮一例,以利鉴别.  相似文献   

9.
19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发病形式及患者就诊时的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10年来1 958例SLE住院患者的病历,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1 958份病例中,临床特征以关节痛(炎)最多(53.8%),其次为面部红斑(48.3%)、发热(36.1%)、肾损害症状(24.5%)。②男女发病比例为1.0︰15.0,男性以皮疹最多见,占59.0%,高于女性47.6%,其次为发热(47.5%),高于女性(35.3%),关节痛(炎)(45.9%低于女性(54.3%),男性肾损害(36.9%),高于女性(23.7%)。③不同年龄患病率:≤20岁(19.2%),>40岁(18.8%),20~40岁(62.0%)。④从出现症状到住院:发热13.8个月,肾损害症状19.5个月,关节痛(炎)36.9个月,面部红斑37.2个月。结论关节痛(炎)、面部红斑、发热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就诊的主因。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男性皮疹、发热、肾损害发生率高,而女性关节痛(炎)发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活动期、好转期患者血清锌、铜、铁、镁、锰、镉和铅离子浓度做了测定,对某变化和临床的关系做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大疱病组 1.经临床检查、病理和免疫病理检查确诊的患者32例。其中寻常型天疱疮18例,落叶型天疱疮2例,红斑型天疱疮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1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22~92岁。2.病情分期。活动期:有新发的皮疹,包括红斑、水疱、糜烂和痂皮等。好转期:无新发皮诊,原  相似文献   

11.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病程中出现脑部病变时 ,临床上往往首先考虑SLE脑病 ,故SLE伴发其他脑部病变容易被误诊。我科于 1998年及 1995年遇到误诊为SLE脑病的病例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患者男 ,11岁 ,学生。因患SLE 3年 ,头痛 1天 ,呕吐半天于 1998年 2月 10日再次入院。 3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面部红斑、光敏感、关节痛 ,在当地治疗 ,疗效不佳。 2年前因面部红斑、光敏感、关节痛、肾损、抗核抗体阳性住我科确诊为SLE(据 1982年ARA标准 ) ,经强的松 30mg/d等治疗 ,SLE渐痊愈 ,强的松减至 12 …  相似文献   

12.
按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定的红斑性狼疮(SLE)诊断,具备11项标准的4项或4项以上,并有持续性尿检查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其他临床表现,近十年来住院确诊狼疮性肾炎48例,其中28例误诊,误诊率为58.3%.28例中男5例,女23例,年龄15~20岁6例,21~30岁9例,31~40岁8例,41岁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8岁.  相似文献   

13.
宋翔  王国丽  杨为 《四川医学》2003,24(1):50-51
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组以大疱和疱疹样损害为特点的疾病。我们对 12例患者同时进行组织病理与荧光免疫检查 ,比较两种试验在诊断方面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大疱性皮肤病共 12例 ,其中寻常性天疱疮 (PV) 7例 ,平均年龄 4 8.9(2 2~ 71)岁 ,男 4例 ,女 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 (BP) 4例 ,平均年龄 5 5 .5(5 0~ 6 0 )岁 ,男 1例、女 3例。疱疹样皮炎 (DH) 1例 ,6 4岁男性[1] 。1.2 实验室检查1.2 .1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新发水疱部位皮肤组织 ,让水疱靠近取材的一侧。标本一分为二 ,水疱部分用10 %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石蜡切…  相似文献   

14.
<正> 天疱疮患者能产生抗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抗体,目前认为检查该抗体是诊断天疱疮的最可靠方法。本文应用口腔粘膜细胞涂片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对25例天疱疮和48例非天疱疮进行了特异性抗体检测,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组 25例天疱疮患者中寻常性天疱疮8例、增殖性天疱疮3例,红斑性天疱疮10例,落叶性天癌疮2例和疱疹样天疱疮2例,均有口腔粘膜损害。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21~71岁。所有病例都根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早期大疱损害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出诊断。其中17例经皮损活检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5.
伴水疱甚或大疱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多见,Tuffanelli等报告520例SLE中仅发现2例。70年代后有关SLE患者发生水疱、大疱性皮疹的报道日趋增多,但大多是以大疱性类天疱疮(BP)和SLE、疱疹样皮炎(DH)和SLE并发之类标题报道的。随着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尤其是免疫电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SLE水疱大疱性病变的性质及其  相似文献   

16.
天疱疮     
<正> 天疱疮是一个严重的、慢性的、疱性皮肤一粘膜疾患。1791年,wichmann首先描述此病,并与今天的概念一致。一、分类1.真性天疱疮;(1)寻常性天疱疮;(2)增殖性天疱疮;(3)落叶型天疱疮;(4)红斑性天疱疮。2.类天疱疮:(1)大疱性类天疱疮;(2)粘膜  相似文献   

17.
28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疱性皮肤病是指一组以大疱为基本损害的皮肤病。目前认为这些病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上强调支持疗法 ,需要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 。患大疱性皮肤病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 ,全身抵抗力低下 ,易继发感染而致死亡。因此 ,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很重要的。现将我院自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 2 8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护理体会作如下总结。1 临床资料2 8例中寻常型天疱疮 12例、落叶型天疱疮 5例、红斑型天疱疮 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 4例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2例 ,疱疹样皮炎 1例 ,大疱性表皮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湿毒清胶囊联合激素治疗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激素组(15例),分别给予湿毒清胶囊配合泼尼松和单纯泼尼松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激素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湿毒清胶囊联合激素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苏家光 《医学文选》2001,20(4):487-488
天疱疮是一种较严重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 ,表现为成批发生的大疱 ,组织病理可见棘层松解 ,其中寻常型天疱疮 (Pem phigus Vulgaris,以下简称 PV)为最常见的一型 [1 ] 。皮质类固醇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治疗 PV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 ,降低了死亡率。本组对 80例 PV患者采用激素冲击治疗和常规激素治疗两个剂量组进行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科住院 PV患者 80例 ,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确诊。单纯口腔损害未收入观察。A组 :4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2 4~ 6 8岁 ,平均 (4 4.80±12 .30 )岁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皮损面积均大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0%以上。皮疹主要表现为疱壁紧张的大疱、水疱,18.8%的患者尼氏征阳性。18.8%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16例中有13例(81.2%)伴发各种其它疾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示IgG阳性率为81.2%,C3阳性率为75%。糖皮质激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除2例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剂量为1mg/d/kg(相当于泼尼松)。1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常伴发各种疾病,病情危重,治疗时应根据个体差异首选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快速控制病情,联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