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植入内固定后神经根麻痹与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有关,目前还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后C5神经根麻痹及稳定性。
  方法:选取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①: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在C3-6侧块以及C7椎弓根钉内固定,关节突关节处造成粗糙面。方法②:根椐治疗前对正侧位平片及动力位片结合MRI、CT影像学图片,明确不稳定的节段,给予相应节段侧块内固定、椎板行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
  结果与结论: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访8个月-2.3年,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4例,植入后早期出现C5神经根麻痹2例,远期症状复发出现不全瘫3例,二次手术行瘢痕切除减压治疗;采用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患者15例,治疗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肩外展功能不良1例,无治疗前症状复发病例。神经根麻痹最短6周,最长9个月均恢复。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后,C5神经根麻痹与节段稳定性、颈椎生理曲度、椎管减压程度、脊髓漂移范围是否相关以及发生程度、远期因瘢痕致再度出现椎管狭窄,两种治疗方式的区别是否有意义,目前病例数有限,有待病例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与观察。  相似文献   

2.
后路单开门加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32例颈椎管狭窄所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ARCH钛板固定C3、C5、C7椎板与对应侧块。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比较术前术后改善情况。结果随访3~15个月,平均8.6个月。术前JOA评分9.3,术后评分13.7,总体改善率为57.6%。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钛板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所致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防止再关门,及早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颈椎后路椎板成形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脊柱外科对19例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同定术,对术前动力系统的准备、手术体位、头架的安放,术中开门和钢板内固定过程中涉及的器械、动力系统的使用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19例经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因体位和动力系统原因影响手术进程.手术时间95~130 min,平均时间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90 ml,术中C臂透视证实Centerpiece钢板位置良好,术后除1例出现脑积液漏,7例出现颈肩部轻度疼痛伴有酸胀、僵硬症状外,未出现脊髓损伤、血肿等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未发现螺钉固定不稳、松动、钢板移位、再关门等现象,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掌握Mayfield头架的使用,摆放好体位,熟悉手术步骤,准备和使用好动力系统有助于该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胡凯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541-543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30例患,其中A组16例,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B组14例,行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年.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法评价临床效果;对比...  相似文献   

5.
侧块钢板在颈椎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间共12例行颈椎单开门并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研究。1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6~15个月)。12例患者中颈椎病(3节及3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3例,黄韧带骨化症(OYL)1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患者术前存在颈痛,有程度不等的脊柱不稳。手术为单开门椎板成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及相应节段的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至15个月,12例患者中颈痛明显改善者10例(占83.3%)。12例患者关节突间见骨小梁生成,融合率100%。1例(2枚螺钉)出现螺钉松动。结论: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能有效改善颈椎不稳的症状,有利于颈椎开门处的愈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技术,颈椎后路钢板固定是治疗颈椎不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侧块内固定治疗椎管狭窄伴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后路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脊髓损伤合并颈椎不稳定病人,采用Ⅰ期后路单开门减压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椎间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查体按日本矫形学会joA分级法评定,拍颈椎片观察小关节融合情况。结果经过平均9个月随访,本组术前平均评分为9.5分,术后评分为16.2分,平均改善率86.6%。术后4月复查椎间小关节已融合。CT复查片示开门侧未见有再关门现象。结论侧块内固定加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伴不稳是疗效确切、术式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内固定加后路单开门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18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Ⅰ期后路单开门减压加侧块内固定、椎间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系统评定,拍颈椎X线片观察小关节融合情况.结果: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6个月复查推间小关节100%融合.结论:侧块内固定加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伴不稳定是疗效确切、术式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多以颈椎后路单开门多见,常合并颈椎阶段性不稳,为了重建或恢复颈椎的稳定性,保护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减轻和防治继发性损害[1],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我院2004年2月~2006年10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钉棒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颈椎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各界尚存争议,无指导性的标准方案。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路径椎间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随访35例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内固定组10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或部分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组16例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椎体侧块内固定;后路无内固定组9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前路内固定组、后路内固定组、后路无内固定组分别为79.59%,83.01%及60.35%。治疗后前路内固定组1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后路无内固定组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好,无并发症。表明后路椎管成形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减压完全、安全有效、长期效果佳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患者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术中操作顺利,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无螺钉松动、断裂,植骨区全部骨性融合,JOA评分改善率显著.结论 该术式丰富了颈椎病的治疗手段,操作安全,固定可靠,疗效显著,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颈椎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各界尚存争议,无指导性的标准方案。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路径椎间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随访35例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内固定组10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或部分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组16例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椎体侧块内固定;后路无内固定组9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前路内固定组、后路内固定组、后路无内固定组分别为79.59%,83.01%及60.35%。治疗后前路内固定组1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后路无内固定组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好,无并发症。表明后路椎管成形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减压完全、安全有效、长期效果佳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颈椎病已取得确切疗效。目的: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的术式演变、各术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常见并发症3个方面对此术式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做一简要阐述。方法: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unilateral open-door,expansive laminoplasty, indication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保留6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伴颈椎椎管狭窄等疾病疗效肯定,临床医师应该慎重地选择术式和有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  相似文献   

14.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骨折,具有稳定性强,术式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在省内各大医院正逐渐开展,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采用该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6例,颈椎骨折2例(其中C5骨折1例,C4骨折伴C4~5脱位1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治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选取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患者25例,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并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11~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3~6个月X线显示25例患者固定节段关节突有骨小梁生成,融合率达100%.25例术前JOA评分为10.39±2.40,术后随访时达到14.36±1.64;3例患者(4枚螺钉)出现螺钉松动,发生在钢板头侧.结论: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的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6月采用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例,并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结果经精心治疗与积极护理,本组患者术前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结论予以系统护理,可以改善改良式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节段脊髓压迫症,加快康复的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Centerpiece钢板施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M)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11例行后路C3-C7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并对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轴性症状(AS)的评级。然后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缓解,其中有1例术后半年症状反弹,再行颈椎前路减压。根据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总分17分):术前所有患者中7分1例、9分2例、11分3例、12分3例、13分1例、14分1例,平均11.0分。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升为平均13.5分。颈项疼痛V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AS为良9例,可2例,无一例患者轴性症状为差。出院后1、3、6个月患者均常规拍摄X线正侧位片,结果显示手术节段均未发生关门现象,稳定性良好。结论MCM是颈椎病的复杂类型,治疗难度及风险也比较大,但是应用Centerpiece钢板固定术施行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维持开门状态的稳定,减少单开门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了手术难度,保证了手术效果,是一项相对比较理想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手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32例。其中前路单节段融合26例,多节段融合6例;单纯植骨17例,植骨内固定15例;融合节段出现不同程度塌陷16例,均有颈椎曲度变直,融合节段与融合相邻节段平面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单开门节段:第3~6颈椎13例,第3~7颈椎19例。结果 随访10个月~9年,平均4.6年。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症状完全消失19例,颈椎活动范围较正常稍有减小,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颈椎曲度较术前好转,无椎体间不稳、滑移及再关门表现,椎管扩大成形满意。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可靠有效的方法,使脊髓受压彻底松解,远期疗效良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19.
背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主要治疗方法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术,但术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5-05/2004-0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1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方法对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获患者知情同意,术后随访半年.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定(上肢和下肢功能分别为0~4分;上肢、下肢和躯干感觉分别为0~2分;膀胱功能分为0~3分.各项0分为严重障碍,最高分为正常).术后2周,3个月及半年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采用X射线片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估以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标准,12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患者、18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及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前分别为5.2,5.7,5.5分;术后2周分别为9.2,9.7,9.4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1.3,11.8,11.6分).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变化3例显示颈椎前屈弧度消失颈椎变直,但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余29例未出现颈椎曲度异常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短期及3个月时,仍能改善和提高患者脊髓功能评分,对颈椎的稳定性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长节段颈髓损伤的损伤机制以及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无骨折脱位型长节段颈髓损伤的患者,其中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和继发性颈椎管狭窄的颈脊髓损伤共25例(80.65%);伴后纵韧带钙化3例(9.68%);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例(6.45%),采用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脊髓功’能的变化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1例术后随访3~17个月,平均9个月,术静ASIA评分平均为96.63±6.4分,术后3周ASIA评分平均为158.53±12.4分,术后3个月ASIA评分平均为18i.68±12.6分,术前和术后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者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除2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原因;作用因素有惯性作用和直接外力;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