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提高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4个街道社区病程在5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组(简称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训练组施以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共12周,随访1年,对照组不参加康复训练,但提供与训练组类似的资料,采用大体评定量表(G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和SANs),对2组患者分别于3个月末、1年末进行康复状态的评估,并比较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训练组GAS、SDSS、SAPS和SAN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1年内训练组复发率(10%)和再住院率(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和43%).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能够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降低复发率,是当前较为有效的精神康复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治疗技能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2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药物自我处置技能显著提高.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9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技能训练,分别于患者改为二级护理时、二级护理8周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第1次测评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测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多项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行为的疗效。方法 :对 6 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12周的生活能力训练 ,社交基本技能训练 ,社会角色训练 ,症状及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 ,并采用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 (DAS)、日常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ADL)、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 (NOSIE)进行评定。结果 :1年后不但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了缓解 ,而且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度得分均明显提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综合技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住院依赖行为 ,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效果.方法 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普通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8 w的社会独立技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BPRS、IRPOS测评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IRPOS、BPRS测评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社会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沟通技巧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沟通技巧训练,观察8周.于训练前及训练8周末,采用沟通技巧自评量表评定沟通技巧,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社会功能改善状况,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训练8周末,研究组沟通技巧自评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下降(t=2.63,P<0.05),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训练后沟通技巧自评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沟通技巧训练,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提高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的能力,改善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状况,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四要素"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100例符合条件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50例。两组均维持原有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日常管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四要素"(日常生活能力,娱乐和学习行为能力,社会交往和应对挫折能力,劳动技能)技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训练12周。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训练8周、训练12周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所进行的社会功能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ADL、MRSS、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8、12周时训练组患者ADL、SDSS、MR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四要素"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社会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两种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两种技能训练对预防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和康复其精神残疾的作用。方法:将133例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对训练组患者分组进行技能训练,共20周,两组均有64例完成1年随访,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和自制的监护人及患者药物依从性评分表进行评定。结果:训练组的监护人与患者药物信从性评分,复发率,再住院率和精神残疾程度减轻有效率发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技能训练对预防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和康复其精神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住院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人际交往训练、自我能力展示训练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能提高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利于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于2000-02/2004-0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北京回龙观医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社会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50)。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对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进行训练,训练内容:①获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知识。②了解正确的自我服用药物的方法并对其评价。③识别药物的副反应。④与健康照料者商讨药物治疗问题。每一技能部分分成7个学习活动:介绍技能;录相带和问/答;角色演练;资源管理;结果问题;现场练习;安排并分派家庭作业。每个部分的内容着重训练患者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12周。期间每4周评定1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社交技能评定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进行药物处置相关知识的测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包含焦虑抑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活动性因子和敌对态度因子;阴性症状量表包含情感平淡因子、思维贫乏因子、意志缺乏因子、情感缺乏因子和注意障碍因子。社交技能评定表包括目光接触、姿势/身体的运动/手势、面部表情、语音、言语的流畅性、交往中的精神状态等6个条目,按照《社会技能和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手册所列的评分标准,与写实录像的比较,分3级评定社交技能。结果:训练组有45例、对照组46例完成实验并进入结果分析。①训练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活动性和敌对态度因子的减分率从训练的第8或12周与对照组间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②训练组的阴性症状量表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因子分的减分率从训练的第8周起,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③训练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之间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的评定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④训练组治疗后在药物自我处置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⑤训练组治疗后社交技能的目光接触、姿势/身体的运动/手势、面部表情、交往中的精神状态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的训练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是其精神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均按常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A、B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和劳动技能训练等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康复疗效量表(IPROS)联合进行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PANSS 量表有效率 A 组82.63%、B组82.31%、C组78.93%;IPROS有效率A组89.78%、B组88.82%、C组82.33%。A、B组PANSS及IPROS有效率均更高于C组(P<0.05),A、B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02例,随机双盲平均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常规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及心理健康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抗焦虑药物联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抗焦虑、抑郁药物舒乐安定20mg和百忧解15mg给予治疗,行为干预措施、放松体能训练、心理疏通辅导及生物反馈等。连续服药6周及干预半年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关功能性药物及综合护理干预后,治疗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显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心肌缺血改善效果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引发心绞痛不稳定性负面躯体化行为障碍,抗焦虑药物及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缓解该症有良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以NOSIE-30及SANS量表对两组进行同步性比较研究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 在NOSIE-30测查中的总积极因素增分值及总消极因素的减分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NS评分研究组(经治疗后)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得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神经机器人治疗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冥想训练以及社会支持等心理干预指导。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Brunnstorm运动功能恢复量表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估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经过4周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人工神经机器人治疗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功能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各25例,综合康复组采用药物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治疗仪器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药物 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药物治疗组只接受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1d后综合康复组与功能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在吞咽能力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很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是患者复发和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已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是可以习得的,能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社会技能、减缓衰退及降低致残率.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不仅是治疗后的一种康复方法,而且是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对照组用药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用药期间应用团体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应用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工疗情况、社交功能、生活能力、卫生功能、关心兴趣以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使得患者能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群组干预模式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群组干预模式,对53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群组干预训练。应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生活技能评定量表(SST)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训练,患者的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从干预后1周起,SSPI评分逐渐下降,SST评分逐渐升高,4周后SSPI评分(8.02±3.03)分、SST 评分(69.45±15.13)分,随访半年后 SSPI 评分(8.92±2.53)分、SST 评分(67.48±14.18)分,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群组干预模式能有效地改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技能,促进康复,符合精神康复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照料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39例,其照料者随之分为照料对照组和照料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照料者不作任何干预;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同时照料治疗组给予系统的脑卒中健康教育、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及适当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Barthel指数(BI)、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2组照料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I、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BI及QLI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2组照料者抑郁41例(21.6%),焦虑55例(28.9%)。治疗后,照料治疗组抑郁、焦虑疗效明显优于照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料者的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明显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