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探讨UAP与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测价值。方法:60例UAP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12h、24h、48h、10d各采血一次。用免疫发光法(IM—MULITE系统)测定cTnⅠ浓度,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在近期(30d)内,cTnⅠ≥0.4ng/ml组与cTnⅠ〈0.4ng/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15%和9.1%(P〈0.05)。cTnⅠ对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值48.15%,阴性预测值90.90%。远期:cTnⅠ≥0.4ng/ml组病死率为18.52%(5/27);cTnⅠ〈0.4ng/ml组病死率为3.03%(1/33);(P〈0.05)。结论:cTnⅠ定量测定对UAP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心肌微小损伤的价值及UAP患者危险性评估及治疗对策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51例UAP患者和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进行cTnⅠ定量测定,分析其相关因素,观察UAP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22例UAP患者cTnⅠ≥0.4μg/L为阳性(cTnⅠ<0.4μg/L为阴性),cTnⅠ阳性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cTnⅠ是判断心肌细胞微小损伤的可靠指标。CTnⅠ阳性是UAP患者危险性增高的重要标志,是尽早进行心脏介入干预和冠脉搭桥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蚤白(CRP)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连续行PCI的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PCI术后的cTn Ⅰ和CRP水平,根据PCI术后cTn Ⅰ和CRP检测结果分组,观察患者PCI术后主要不利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随访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与cTn Ⅰ正常组比较,cTn Ⅰ升高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和总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P均〈0.05)。与CRP正常组比较,CRP升高纽总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A组(cTn Ⅰ〈0.4μg/L和CRP〈3mg/L)相比,B组(cTn Ⅰ≥0.4μg/L和CRP≥3mg/L)和C组(cTnⅠ≥0.4μg/L和CRP≥3mg/L)的总MACE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均〈0.01);与B组相比,C组的总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PCI术后的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总MACE发生率密切相关,它们可作为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PCI术后的危险分层的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对预后判断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临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非均相免疫法检测患者的cTnⅠ、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AMI患者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并分析cTnⅠ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实验组cTnⅠ、Mb和CK—MB含量分别为(1.150±0.120)μg/L、(423±187)μg/L和(1521.9±382.8)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6±0.007)μg/L、(90±58)μg/L和(215.9±42.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为显效和有效患者的cTnⅠ水平分别为(0.021±0.008)μg/L和(0.132±0.225)μg/L,而无效的为(1.018±0.124)μg/L,无效患者cTnⅠ水平明显高于显效和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Ⅰ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AMI诊断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预后情况的判断标准,应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入院时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Ⅰ)患者诊断与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143例AMⅠ患者检测入院时cTnⅠ水平,分析入院前不同病程患者cTnⅠ阳性检出率,并观察其住院期间及随访3~12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发病6h~8d入院者cTnⅠ阳性率达98.9%。入院时cTnⅠ≥52.5μg/L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cTnⅠ阳性组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总的心脏性死亡及总的MACE发生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P〈0.01)。单纯药物治疗者cTnⅠ阳性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cTnⅠ阴性组(P〈0.05),而急诊支架、药物溶栓、延期支架治疗者MACE发生率cTnⅠ阳性和阴性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入院时cTnⅠ水平是AMⅠ诊断的重要依据;入院时cTnⅠ水平与MACE发生率密切相关;入院时cTnⅠ≥52.5μg/L、cTnⅠ阳性且年龄≥70岁患者为高危人群;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nⅠ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cTnⅠ水平0.04μg/L为分界点进行分组,比较cTnⅠ升高组和cTnⅠ正常组30d内和1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TnⅠ升高组30d内和1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cTnⅠ正常组(均为0)显著升高(P〈0.05)。结论cTnⅠ对ACS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 (cTnⅠ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预后价值。方法 对 48例UA患者、19例SA患者和 30例正常人 ,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cTnⅠ、肌酸激素酶同功酶 (CK MB)、肌红蛋白 (Mb)的浓度 ,依据cTnⅠ≥ 0 .1μg/L或 <0 1μg/L ,将患者分为cTnⅠ升高组和cTnⅠ正常组 ,观察其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48例UA患者中 ,2 8例 (5 8 3% )cTnⅠ≥ 0 1μg/L ,2 0例 (4 1 7% )cTnⅠ <0 1μg/L ,分别为 (0 15 1±0 0 90 ) μg/L和 (0 0 79± 0 0 2 0 ) μg/L(P <0 0 1) ;住院期间cTnⅠ升高组发生心脏事件的频率为 5 0 0 % ,明显高于cTnⅠ正常组的 2 0 0 % (P <0 0 5 )。结论 cTnⅠ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敏感、特异性生化指标 ,有助于UA的治疗干预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G反应蛋白(GR尸)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20例UAP患者进行血清cRP测定,根据0RP水平将120例UAP患者分为A、B两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68例(56.67%),cRP〉3mg/L;B组58例(4333%),CEP≤3mg/L。住院期间A组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3824%比577%,P〈0.01)。结论GRP水平与UAP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血清cRP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 (cTn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测定 ,并随访 1年 ,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70例UAP患者中 2 2例cTnI浓度 >0 .0 3μg/L。随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 ,血清cTnI浓度升高 (P <0 .0 5 )。Ⅲ级UAP患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Ⅰ、Ⅱ级 ,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Ⅰ、Ⅱ级 (P <0 .0 5 )。血清cTnI阳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 4 5 .4 % ,血清cTnI阴性组发生率 6 .3% ,血清cTnI预测心脏事件的灵敏度为 76 .9% ,特异度为78.9% ,阳性预测价值为 4 5 .4 % ,阴性预测价值为 93.8%。结论 血清cTnI测定对U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58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UAP患者(UAP组)和9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术前、术后24h血清hs—CRP的变化;并对UAP患者进行术后1年随访,以评价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与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关系。结果UAP组术后24h血清hs—cRP浓度与术前的差值高于对照组[(1.08±0.89)mg/L:(0.36±0.29)mg/L,t=7.483,P=0.000];PCI术后血清hs—CRP≥3.0mg/L的uAP患者1年内首次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高于hs—CRP〈3.0mg/L者(χ^2=1.267,P=0.260)。结论PCI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UAP患者1年内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赵思义  李伟  杨松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45-1246,1258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UAP)痛患者心肌损伤及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对35例老年UAP患者、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TnI测定,对35例老年UAP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老年UAP患者血清cTnI高低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UAP组的血清cTnI阳性率37.14%高于SAP组的4.54%和健康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UAP患者中BraunwaldⅡ、Ⅲ级组血清cTnI阳性率分别为41.66%和55.55%,明显高于BraunwaldⅠ组(14.28)(P<0.01);住院后1个月内,35例老年UAP患者血清cTnI阳性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46.15%)明显高于血清cTnI阴性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4.54%),P<0.01。结论血清cTnI测定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对老年UAP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①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三者能否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②通过实验研究冠心病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 P-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①P-选择素、hs-CRP、Hcy水平分别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与hs-CRP相关系数r=0.456(P〈0.05),Hcy与hs-CRP相关系数r=0.210(P〈0.05),P-选择素与Hcy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①P-选择素、hs-CRP和Hcy水平在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AMI组最高,其次为UAP组,再次为SAP组。②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及P-选择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三者可协助了解病情,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共10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对照组40例,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cTnI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MI组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和其它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UAP组血清hs-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AMI发生的的预测指点标。联合评价这两项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识别心脏高风险的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盐酸曲美他嗪对应用表阿霉素患者的cTnI、CRP、LVE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应用表阿霉素(EPI)后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应用EPI后1个月内出现心肌受损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盐酸曲美他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1个月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G-反应蛋白(CR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TnI分别为[(0.57±0.07)mg/L vs(1.12±0.08)mg/L],CRP浓度分别为[(4.9±1.2)mg/L vs (8.8±4.2)mg/L];LVEF分别为[(52±3)% vs(4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Z可明显改善应用EPI后患者的心功能,抑制cTnI和CRP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心绞痛患者,其中UAP患者68例,根据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为低危组(〈1.0ng/mL)和高危组(≥1.0ng/mL)。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血清Lp(a)和cTnI的水平,观察Lp(a)与cTnI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AP组患者血清cTnI和Lp(a)均高于SAP组(P〈0.051,高危组UAP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低危组(P〈0.001),Lp(a)与cTnI有显著的相关性(r2=0.4027,P〈O.0001)。结论Lp(a1水平升高是高危UAP的危险因素,与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华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523-2524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的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60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TnI和hs-CRP的含量,并作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AMI、UAP、SAP)cTnI、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的cTnI、hs-CRP的含量比UAP的均显著升高(P〈0.05);UAP组的cTnI、hs-CRP含量也高于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ACS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铁蛋白(SF)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CC,免疫比浊法检测SF,检测10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健康者(健康组)血清中的CEA、SCC、SF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模型,用ROC曲线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的意义。结果肺癌组CEA、SCC、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13.82±21.42)μg/L比(2.79±1.39)μg/L;(3.93±7.58)μg/L比(0.76±0.28)μg/L;(455.31±271.38)μg/L比(148.50±97.30)μg/L,均P〈0.01],腺癌患者CEA水平[(26.42±28.97)μg/L]最高,鳞癌患者SCC水平[(8.01±11.32)μg,L]最高,肺癌患者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TNM分期密切相关,(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15.17±23.20)μg/L比(8.72±11.70)μg/L;(4.57±8.42)μg/L比(1.53±0.86)μg/L;(479.08±280.72)μg/L比(365.90±215.86)μg/L,P〈0.05或P〈0.01],分期越晚,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越高。建立回归模型Y=1/[1+EXP(2.261X1+3.459X2+4.267X3—1.082)1,新变量Y的AUC高于三种单一肿瘤标志物的AUC。结论血清CEA、SCC和SF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联检可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率,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可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