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毒性眼前节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性眼前节综合征是发生于白内障手术后早期、强烈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患者通常疼痛轻微或无疼痛,伴有弥漫性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等,而玻璃体不受影响。其致病原因有多种,包括平衡盐溶液内毒素、眼药防腐剂、眼内注射抗生素及麻醉剂、消毒灭菌不当、高压蒸气杂质、人工晶状体材料及质量、眼膏进入眼内等。此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轻症患者多可恢复,而严重病例可造成持续性损伤,需进行角膜移植、抗青光眼手术等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散发性、迟发性眼前节毒性综合征(toxicanteriorsegmentsyndrome,TASS)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治疗的散发性、迟发性TASS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例,白内障皮质抽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例。发病原因:人工晶状体源性5例,前房纤维性异物1例,无明显原因4例。TASS发生时间为术后(6.0±0.4)d,其中术后4d者1例,5~7d者7例,>7d者2例。临床表现:1例中度、9例重度,其中2例患儿前房内纤维素渗出明显较成人严重。治疗:轻度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每2h1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中度和重度: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每天1次,连续3~5d,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每天3次,必要时加用散瞳合剂,余治疗同轻度。治疗3d后症状不能缓解者全身加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随访1个月~1a,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前房内炎症反应消退、纤维素渗出吸收,角膜恢复透明,但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2例患儿后发性白内障形成。术后3个月经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视力提高,但存在畏光、眩光等并发症。结论 散发性、迟发性TASS可能与人工晶状体类型、进入眼内的异物有关,但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聂海燕  周艳峰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47-2149
眼前节毒性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是内眼术后眼前节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手术中进入前房的各种非感染性毒剂均可能导致TASS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角膜弥漫性水肿、睫状充血、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等,大多数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少数可遗留永久性眼内组织损伤,以至于影响视力,故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我们现就TASS作一综述,希望能引起眼科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眼前节毒性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为防盲治盲的主要眼科手术,术后炎症反应轻微.但近年来,发现一种眼前节毒性综合征,不同于感染性炎症,属于特殊类型术后炎症.本文将从临床表现、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马钰  贺经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4):669-672
眼前节毒性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是一种眼前节急性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临床相对少见,但近年来,随着眼前节手术的发展,TASS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手术中进入前房的各种非感染性物质均可能导致TASS的发生.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少数可遗留永久性眼内组织损伤,以至于影响视力.现从TASS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病因、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眼前段毒性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L  Li XR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2):180-184
眼前段毒性综合征是一种无菌性的术后炎性反应,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并可引起严重的继发性反应;病因繁多而复杂,目前已知的相关因素有灌注液和黏弹剂、眼内器械相关感染源、药物因素和人工晶状体等;易与感染性眼内炎相混淆,诊断比较困难;目前已报道的有效药物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为防盲治盲的主要眼科手术.术后炎症反应轻微,但是,近年来,发现了一种眼前节炎症综合征,不同于感染性炎症,属于特殊类型术后炎症,即毒性眼前节综合征(TASS).此文中从临床表现、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7例(7只眼)患者眼科术后暴发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诊治经过的体会,寻找TASS的发病原因,探讨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预后.方法 在2009年8月2周内的白内障手术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发生TASS7例,立即对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全身及眼局部应用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观察15 d,随访6个月.结果 考虑发生TASS的原因可能与手术器械消毒过程中应用的去离子水有关.7例患者治疗15 d后炎症稳定,视力与发病前比,无差异.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无眼部炎症表现,人工晶状体表面无渗出物及色素沉着,虹膜无粘连,眼压正常.结论 TASS发生后,如能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前节疾病诊治中的应用飞速发展.由于OCT的分辨率更高、成像效果更好且为无创的非接触测量,所以它在前房参数测量、角膜地形测量及房角测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高速、高分辨率的傅立叶OCT技术与传统的时域OCT技术相辅相成,推动和发展OCT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眼前节OCT的成像原理,结合相应的临床应用展示了OCT在眼前节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诊疗中的价值与局限,并对OCT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眼前节并发症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余晓临,杨国华,陈静琪,王翔,庞辰久外伤性及并发性白内障常合并有多种眼前节并发症,诸如角膜疤痕,虹膜前后粘连,瞳孔变形移位;晶体囊膜破裂,囊膜纤维化等,给人工晶体植人带来难度,甚至使植入不能。_但就患...  相似文献   

11.
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 (TASS) is an acute sterile postoperative anterior segment inflammation that may occur after anterior segment surgery. I report herein a case that developed mild TASS in one eye after bilateral uneventful cataract surgery, which was masked during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under steroid eye drop and mimicking delayed onset TASS after switching to weaker steroid eye drop.  相似文献   

12.
目前,白内障是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其次是青光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未成熟期晶状体膨胀,构成闭角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是解决该危险因素的最佳手段.选择何时进行手术以及预后效果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本研究纳入17篇应用眼前节OCT(AS-OCT)分别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前后眼前节生物测量不同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献,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全部文献累计866患眼;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术后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度(ACA)、巩膜突起500 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巩膜突起500 μm小梁与虹膜接触面积(TISA500)、TISA750、巩膜突起750μm房角隐窝面积(ARA750)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升高,术后前房宽度(ACW)、巩膜突起750.μm处的虹膜厚度(IT750)均无明显变化,术后虹膜弯曲度(I-Curv)、虹膜横断面面积、虹膜突面积较术前降低.术前LT与术后ACD及术后TISA500均呈高度正相关.术前晶状体拱高(LV)与术后3个月ACD及术后3个月AOD500均呈正相关.综合文献证实,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可解除瞳孔阻滞,减小虹膜压迫,使得前房加深和房角增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成像术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成像术(OCT)产生的背景、技术特点及测量方法,并对其在眼科的应用进行综述.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眼前段OCT在角膜成像和分析、前房成像和活体测量、前房角成像和定量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成像和位置测量、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成像和分析以及眼的调节观察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310 nm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成像特点及与RTV-ue100 OCT,Visante OCT对眼前节重要结构的成像能力的对比.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受试者6例(12眼,24个方位),运用1310 nm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RTV-ue100 OCT与Visante OCT进行房角成像,对巩膜突、Schlemm's管、房角隐窝及Schwalbe线进行定义,测量前房角角度(TIA500)、500 μm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500 μm小梁虹膜面积(TISA500)、Schlemn's管长径以及面积.运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对比3台仪器对房角重要结构的定义能力,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三者生物学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可在8眼(67%)13方位(54%)、12眼(100%)22方位(92%)、12 眼(100%)24方位(100%)及6眼(50%)9方位(38%)分别定义巩膜突、Schlemm's管、房角隐窝及Schwalbe线.RTV-ue100 OCT可于8眼(67%)8方位(33%)定义Schlemm's管,10眼(83%)19方位(79%)定义Schwalbe线,不能定义巩膜突与房角隐窝.Visante OCT于12眼(100%)21方位(88%)定义巩膜突,12眼(100%)24方位(100%)定义房角隐窝,不能定义Schlemm's管与Schwalbe线.3种OCT对巩膜突、Schlemm's管、房角隐窝、Schwalbe线定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0、25.20、28.22、17.10,P<0.01).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与Visante OCT测量TIA500、AOD500、TISA5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与RTV-ue100 OCT测量Schlemm's管面积、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OCT都实现了前房角的清晰成像,显示角膜、巩膜、结膜以及巩膜突、Schlemm's管与Schwalbe线等房角结构.RTV-ue OCT和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的图像分辨率较高,能够显示Schlemm’s管与Schwalbe线等细微结构;Visante OCT和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深层结构检测能力强,各设备所得生物学参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Wang T  Liu L  Li Z  Hu S  Yang W  Zhu X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137-140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前、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眼压的关系,同时对睫状体厚度、睫状体晶体赤道部距离进行观察。方法以48只正常眼为研究对象,在局部应用2%后马托品前、后分别进行眼前节结构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定量测定,并测量眼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后在反映房角改变的参数中,小梁虹膜夹角减小,房角开放距离250减小,虹膜厚度1增厚,前房加深,虹膜晶体接触距离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反映睫状体改变的参数中,睫状体和睫状突的厚度减小,巩膜睫状体夹角增大,虹膜悬韧带距离减小,睫状体晶体距离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眼压由2.35±0.46kPa(1kPa=7.5mmHg)升高至2.43±0.47kPa,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前房加深、房角变窄、睫状体变薄且向后运动、睫状体晶体距离增大。超声生物显微镜能动态观察眼前节结构的改变并行定量测定,在眼前节形态学研究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S-OCT)评估不同核分级白内障通过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方式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厚度随术后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2例(93只眼),依据晶状体核的混浊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Ⅱ级核26例(31只眼),Ⅲ级核29例(31只眼),Ⅳ级核31例(31只眼).术前1d、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采用AS-OCT扫面角膜中央6×6 mm及切口区域.结果 3组4个不同区域(中央顶点、距顶点3 mm处颞上、距顶点3 mm处鼻下,切口区域)的角膜厚度手术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F =306.23,288.34,52.17,957.28,P均=0.00)且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F=59.27,11.62,9.05,25.65,P均=0.00),3组间中央顶点、距顶点3 mm处颞上、切口区域角膜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4.43,39.67,P=0.02,0.01,0.00).结论 白内障患者核越硬,术后角膜厚度增幅越明显;不同部位的角膜术后厚度不同,呈现同一条子午线上梯度性的增厚;3个月后所有部位角膜厚度基本回归于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