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12月医院接诊的59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59例患者中,共有4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对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下移高峰期均为6:00~12:00;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CHD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内心肌缺血无症状发作阵次占比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庄浪县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95例疑似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确诊的患者为88例,针对88例确诊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对照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研究组),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检测技术下的诊断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与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和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5.23%、71.43%和84.21%,动态心电图分别为97.53%、85.51%和96.84%,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敏感度、准确性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特异度经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能及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茌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96例冠心病患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后诊断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9例、占9.38%,24 h内共发作49次,缺血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00—24:00;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60例、占62.50%,24 h内共发作163次,缺血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00—24:00。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 min的患者比例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漏诊率为13.43%(9/67),误诊率为6.89%(2/29),灵敏度为93.10%(58/67),特异性为86.56%(27/29)。结论 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66例冠心病患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6例冠心病患者中49例出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24h总心肌缺血发作412次,其中36例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350次,占84.95%(350/412);另外13例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62次,占15.05%(62/41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大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27.2±7.1)min,ST段平均下移(1.58±0.42)mm.心肌缺血昼夜比较发现,夜间心肌缺血发作的起始心率低,持续时间长,ST段下移明显(P<0.05).66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38例,占57.58%,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28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1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监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5.
宋艳  王振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27-632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检测率,分析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给予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患者ST段压低的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栓出为69例,检出率为67.0%,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34例,率为33.0%;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降的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作时间有规律性,主要集中于6:00~12:00.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率,有利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来自周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在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同时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 检查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心肌缺血阳性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性阳性率86.25%,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属于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简便易操作,费用较低,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缺血修饰蛋白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300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19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108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ST段压低发作时间和发作持续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水平。结果 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分布情况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阳性率、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检测时,AUC值为0.826,诊断价值高于血清缺血修饰蛋白单独检测,此时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为86.72%,特异性为94.36%,准确率为92.6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与血清缺血修饰蛋白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可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与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体外反搏组,其他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另选择3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TIB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组间比较体外反搏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不仅能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而且有改善其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94例疑似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CG、常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DCG、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心率水平及ST段压低幅度;采用DCG记录系统连续24 h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析其心肌缺血ST段变化、心肌缺血阈变异性。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194例疑似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发现143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D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86.01%,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72.03%,DCG的敏感性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率较常规心电图高,ST段压低幅度较常规心电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 DCG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00-18∶00、18∶00-6∶00时间段ST下移、ST下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动态DCG监测是辅助临床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较为理想的检测方式,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且引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依据所采取不同检测方式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研究组50例接受动态心电图动态检测,对两种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ST段无症状下移时心率(76.5±11.5)次/min、ST段有症状下移时心率(77.3±12.1)次/min、平均心率(73.9±12.7)次/min,对照组(84.7±13.8)次/min、(84.9±14.2)次/min、(83.2±14.1)次/min,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无症状ST段下移好发时间都维持在6:00-11:00,研究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120次,对照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80次,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症状检出率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464次,其中SMI发作392次,有症状缺血发作72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MI持续时间(14.6±3.5)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1.2±9.8)min/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下移发作高峰时间6~12时为198阵次,12~18共84阵次,18~24时共57阵次,0~6时共47阵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提高了对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检出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牡丹江市某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用药1年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心胸比率及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4.0%,对照组为2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LVEF较治疗前增加,心胸比率、LVEDV及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LVEF、心胸比率、LVEDV及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曲美他嗪联合其他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另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对缺血及心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总负荷两组均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反搏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E/A、DC、Ea、Aa、Ea/Aa、E/Ea)明显改善(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8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脂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0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TC、TG、HDL-C和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的疗效理想,血脂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全部患者均采取改善心肌缺血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观察组为94.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心肌缺血,临床效果较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肖林 《现代保健》2014,(14):109-110
目的:探讨心通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心通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三酰甘油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频率、心肌耗氧量和治疗后血液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频率、心肌耗氧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频率、心肌耗氧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通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绞痛频率和心肌耗氧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鸿雁  刘利 《现代保健》2009,(16):44-45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常规行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121服阿托伐他汀10mg/d连续12周。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6MWD)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LVEF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阿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之以0.15μg/(kg·min)静脉泵入24 ~ 48 h,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率,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60 min ST段完全回落45例(93.8%,45/48),对照组为35例(72.9%,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血管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治疗组为95.8%(46/48),对照组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个体化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χ^2=3.9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000,P=1.000),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个体化联合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林建荣 《现代保健》2013,(22):26-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以便达到优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心内科于2011年1-9月收治的89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观察总结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以此来具体分析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以便达到优秀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最大耗氧量、CI值、无氧阈值正常的人数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T段压低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总良好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对照组患者胸闷与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过程中,可以在传统综合治疗的方法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