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腔起搏器均有房室同步顺序收缩的功能,但工作模式可以不同。DDD起搏器可以设置为VAT、VDD、DVI、DDI、DDD及DDDR模式,各种模式根据需要可自动转换。只有当自身心房率低于起搏器所设置的低限频率,而P—R间期又大于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时,才呈现房室顺序起搏。当出现自身心室事件时,除了VAT模式外,双腔起搏器的其它模式均表现为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重整起搏频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际病例对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自主心动的心房及心室波感知不良、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与DDD起搏器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和间歇性的感知不良 患者男,46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设置A-V间期200ms V-A间期800ms)。次日感胸闷不适。监护导联心电图(图1)具有下述特点:(1)第1、2、4、6个心搏为自主的P-QRS-T波群,QRS波群形态正常,P-R间期180ms,在预置的A-V间期内出现。第3、5个亦为自主心搏,但却见心房起搏讯号(AP)及心室起搏讯号(VP)落入。心房起搏讯号不在P波起始处,却分别落入自主的QRS波群之中及其起始处。形成AP与QRS波群的假  相似文献   

3.
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起搏器的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开启后会将心房跟踪模式自动转换为非心房跟踪模式,在自动模式转换过程中,起搏器需要识别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但心房扑动发生时常因部分F波落于心室后心房空白期中不能被计数,使心房频率不能被正确识别而无法进行模式转换。美敦力公司针对这一问题,在自Kappa700系列后的起搏器中设置了空白期心房扑动搜索功能,空白期心房扑动搜索在DDD(R)、VDD(R)模式下可用。  相似文献   

4.
心室起搏管理(MVP)这一功能为美敦力公司开发,MVP模式下,双腔起搏器的基本起搏模式为AAI(R),但起搏器的心室通道具有感知功能和备用起搏功能,起搏模式可以在AAI(R)和DDD(R)之间转换。在AAI(R)起搏模式下,单个心房激动未下传激动心室并不触发起搏器发生模式转换,也不触发起搏器发放心室脉冲(VP),心室备用脉冲的发放时间为心房逸搏间期计时结束后的80 ms处;如果连续4个P波中有2个不能下传激动心室,则AAI(R)起搏模式将自动转换为DDD(R)起搏模式。MVP功能进行自身房室传导搜索时的心室漏搏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心室漏搏造成的长短周期序列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即使起搏器能搜索到自身房室传导,但如果自身房室传导间期过长,则失去了房室顺序收缩对心输出量的改善。如存在心房起搏功能或心房感知功能不良会造成房室不同步。病窦综合征患者植入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后,AAI(R)起搏模式下如果心房通道发生超感知,会导致心室漏搏。MVP功能打开时会抑制心室安全起搏功能发挥作用。如室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的QRS波位于心房起搏后80 ms内,不会被起搏器感知,使起搏器判断错误,起搏器误认为心室发生了漏搏,触发心室备用脉冲在心房逸搏间期结束后80 ms处发放。上述缺点限制了MVP功能在临床上的使用,如能对MVP功能做一改进,进行自身房室传导搜索时如果在两个心房事件间期的50%处或心房事件后一定时间处(如350 ms时)仍未搜索到自身房室传导时,起搏器发放心室备用脉冲,可能会减少MVP的不良影响,这一改进和AV Search的区别在于房室搜索是逐渐延长还是突然延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用于预防和终止心房颤动的起搏器的类型。窦房结功能异常的病人,心室起搏与较高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相关。有鉴于此,有心房颤动病史、因心动过缓而需要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应该安装双腔或心房起搏生理性起搏器,而不应安装单腔的心室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起搏器起搏阈值是指起搏器起搏心脏需要的最小电能,即起搏器的最低输出.其大小受生理、病理、药物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处于波动状态,会增加起搏器能量消耗,减少起搏器使用寿命,可能造成起搏器阈值升高时的失夺获[1].1972年,Funke首先提出通过起搏器自动检测心脏起搏阈值,并以高于起搏阈值较少的能量起搏心脏,可增加起搏器应用安全性,延长起搏器电池寿命.大量研究证实,心室起搏阈值的自动测定和自动调整功能成为评价心室起搏功能的金标准[2-4].与心室除极波相比,心房除极波很小,很难通过测量心房电脉冲刺激后心房除极波判断刺激脉冲是否真正夺获心房,因此,心房自动阈值管理一直是临床一大难题.本文就起搏器心房阈值管理功能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有自动阂值夺获功能的DDD起搏器的节能效果及起搏的安全性。方法:35例病人,其中男21例,女14例,植入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DDD起搏器后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2年分别检测心室起搏阈值、输出电压及心室刺激除极波振幅和极化电位。结果:心室起搏阈值在术后2周达到最大值,由原来的0.42±0.32V升至1.05±0.82V,以后逐渐下降稳定于0.80±0.58V。心室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打开后,心室起搏输出电压稳定于1.31±0.46V,明显低于普通起搏器的输出电压(2.5-4.5V),大大节省了能量输出。同时该起搏器由于具有电压4.5V,脉宽0.49ms的保护性起搏,保证了起搏的安全性。结论: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DDD起搏器能自动调整起搏电压,高能量保护性起搏,节能效果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1例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伴长RR间期植入VVI起搏器患者,术后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心电图出现起搏脉冲间歇不能夺获心室,类似心室起搏、感知不良。通过药物减慢心室率后起搏、感知功能均正常,经程控仪调取起搏器腔内图发现实为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在发挥作用。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植入VVI起搏器后在心室率快时如出现最短起搏脉冲间期和起搏脉冲与之前某个R波间期相等,则可能为起搏器噪音反转,需和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不良鉴别。  相似文献   

9.
生理性起搏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第一台可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的发展经历了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单腔起搏器到双腔起搏器再到三腔起搏器,起搏器的工作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理。传统上,单腔心房起搏(AAI)和房室顺序起搏(DDD)能保持房室的同步性,被认为是生理性的;而单腔心室起搏(VVI)使房室失同步,为非生理性起搏。随着年龄和病情的进展,一些患者可能会发生房室阻滞(AVB)。基于上述原因,DDD被认为优于VVI和AAI。但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却显示,增加不必要心室起搏,尽管仍保持房室同步,也会损害心功能。双腔起搏是否符合生理,是否一定优于其他工作方式?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生理性起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为临床上起搏器工作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波士顿科学起搏器的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反应(AFR)是波士顿科学公司起搏器的一项功能,目的是当患者发生房扑时,如果心房率超过AFR程控频率,起搏器会马上转换为非跟踪模式工作,防止在心房易损期内的竞争性起搏导致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可以在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而未能模式转换时,避免因跟踪心房导致的快频率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室起搏管理(Managing Ventricular Pacing,MVP)功能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的效果。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阻滞而植入具有MVP功能的美敦力Adapta系列起搏器的患者共50例,分别程控为DDD模式和MVP模式,3个月后交叉程控为MVP模式和DDD模式,再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DDD模式期间心室起搏百分比分别为40.5%(1.3%~90.1%)和39.9%(1.0~91.6%),两组患者MVP模式期间心室起搏百分比分别为5.8%(0~40.2%)和6.4%(0~32.4%)。MVP模式期间的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低于DDD模式期间(p<0.05)。结论 MVP起搏模式能够降低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阻滞行永久性双腔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患者的心室起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2.
答案部分     
<正> 此例患者有心房扑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功能正常。应用磁铁使起搏器转变为固定频率房室顺序起搏(DOO),可夺获心室,但因有心房扑动而不能夺获心房,为明显的房室分离。经心脏转律,恢复为窦性节律,从而使患者受益于DDD起搏器。本例心律失常分析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由于使用DDD起搏器。初始节律显示为DDD起搏器功能正常,自身心房活动后0.2s跟随一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3.
全自动型起搏器(DDD),具有根据病人自身心率变化而自动转换不同起搏方式的功能。我们在为1倒病人安装DDD术中,行心房参数测试时心房起搏信号不能规律出现.经分析明确为起搏器呈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VDD)起搏所致,现将情况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起搏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管理程序在房颤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阵发性房颤或心房扑动植入永久性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双腔起搏模式(DDDR)组、预防/抗心动过速起搏(DDDRP)组、管理心室起搏(MVP)组和兼有DDDRP和MVP组程序的DDDRP+MVP组.DDDRP、MVP和DDD...  相似文献   

15.
与双腔起搏器频率回退功能有关的心电图5例,其中2例心房率过快(分别为92,107次/分)超过了其设置的心室起搏高限频率(80,100次/分),心电图分别呈4∶3、6∶5文氏型阻滞方式回退至上限频率范围以内;2例为心房扑动时,心电图分别呈3∶1传导方式,A型文氏周期方式进行心室起搏频率回退;另1例心房扑动患者发生了模式转换(DDD变VVI或VDI)表现为较慢的固定频率起搏。  相似文献   

16.
何方田  尹小妹 《心电学杂志》2011,30(4):355-356,360
房室结优先功能是指通过程控或起搏器自动调整A-V间期或转换起搏模式,以保证自身窦性激动能通过房室结顺传心室以获得正常的心室除极和收缩顺序的一种起搏器功能.它包括A-V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和心室起搏管理功能(MVP)两种.现结合我们所遇到的1例病例来介绍DDD起搏器房室结优先功能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7.
起搏器更换时原心房心室电极直接参数的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直接参数并评估其意义.方法:76例患者,在起搏器置入术及更换术时,用起搏器分析仪直接测量心室/心房电极参数.其中,VVI起搏器34例,VDD起搏器4例,AAI起搏器4例,DDD起搏器34例,心房电极38例,心室电极72例.至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室电极在体内埋植时间为97±16(63~158)个月,心房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88±12(63~125)个月.结果:首次埋置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分别为0.82±0.21 V、0.58±0.27 V,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为1.37±0.64 V、1.06±0.54 V(P<0.01),分别是置入时的1.68倍和1.83倍.置入时心房电极阻抗为693.6±125.9(368.4~1022.1)Ω,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94.4±281.8 Ω(P>0.05),置入时心室电极阻抗为611.8±194.2 Ω(P>0.05),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65.9±227.4(437~1346)Ω(P>0.05).更换前后心房电极P波与心室电极R波振幅无统计学差异.更换起搏器时,5例心室电极,4例心房电极因起搏阈值大于2.5 V或阻抗小于300 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结论:植入性右心室右心房电极使用7年以上时,大部分的直接参数在正常范围,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的最小化心室起搏(MPV)功能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对血流动力学及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观察98例植入DDD/R起搏器患者(打开MPV功能组49例,关闭MPV功能组49例)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右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房颤负荷百分比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减少(P<0.05);两组在植入起搏器术前术后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在减少不必要的右室起搏及减少房颤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关闭MPV功能组。  相似文献   

19.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是指已植入起搏器患者发生的心动过速,频率一般>100次/分,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心房通道起感知作用的心动过速,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房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扑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颤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②起搏器特殊功能发挥作用,如抗心房颤动功能、抗频率骤降反应、心室率稳定等;③起搏器电池耗竭所致起搏器频率奔放。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中,起搏器作为PMT折返环的必须组成部分(前传支)参与折返,它对PMT的发生和维持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PMT便终止;除PMT外,大部分情况下起搏器对于其它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的发生和维持并不是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心动过速不一定终止。  相似文献   

20.
DDD起搏器是一种按照人体生理性起搏设置的全自动型起搏器,可自动转换为各种起搏模式,并设置了各种不应期及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