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方法以7.5Gy60Co γ射线照射的BALB/ C小鼠为骨髓移植模型,将小鼠分为四组,A:正常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异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单纯移植组、 D:异基因AGM区基质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组,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第4、11、18d的WBC及BMMNC 数目,观察并记录比较C、D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等各项GVHD指标。结果联合移植组在照射后第 11、18d的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移植组,至第18d已趋近于正常。且联合移植组GVHD发生时间较晚, 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移植组。结论 AGM区基质细胞不仅能加快造血重建,还能延缓移植后GVHD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骨髓移植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 建立典型同基因BMT小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骨髓移植对照组(BMT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处理组(川芎嗪组),另外设正常一组为未做任何处理的小鼠,共3组。BMT组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次。每天2次,川芎嗪组胃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2mg/只、次、每天2次。分别于BMT后第1、7、14天观察外周白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CMMNC),使用免疫组化SABC-AP法测定骨髓组织切片中硫酸肝素(HS)表达水平;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stro-maeel derived factor,SDF-1)的表达水平;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水平。结果 川芎嗪组第7、14天外周白细胞、血小板、CMMMNC、CXCR4表达水平、HS表达水平、SDF-1均显著高于BMT组(P<0.05)。结论 川芎嗪能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早期促进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中VCAM-1/VLA-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同基因骨髓移植 (BMT)小鼠骨髓细胞表面黏附分子VCAM 1 VLA 4 (CD4 9d)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 ,取健康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 (不做处理 ) ,骨髓移植对照组 (简称BMT组 )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 (简称川芎嗪组 )。BMT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 0 .2ml 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 2mg 只 ,2次 天。在BMT后第 7、14、2 1、2 8天处死小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 1蛋白表达水平 ,用RT PCR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 1mRNA表达水平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表面VLA 4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BMT后第 7、14、2 1、2 8天川芎嗪组VCAM 1 VLA 4的表达水平、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BMT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促进造血干 祖细胞的归巢 ,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CD44表达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早期造血重建过程中黏附分子CD44表达水平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天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和川芎嗪。于骨髓移植(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分析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及成熟红细胞容量,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细胞上CD44的表达水平.并于第10天取小鼠脾脏,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结果显示,骨髓移植后第7,14,21,28天川芎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移植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在第7,14,21天也较对照组为高;同时.川芎嗪组CFU-S计数明显高于同期移植对照组,骨髓中成熟红细胞容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川芎嗪组C44的表达在第7,14,21,28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可提高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水平,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28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血必净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在BMT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只,每日1次,血必净组腹腔注射血必净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各0.2mL/只,每日1次。BMT后第7、14、21、28d统计小鼠存活率,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VLA-4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骨髓基质中VCAM-1表达水平。第14d时分别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PU-S)和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结果血必净组BMT后第7、14、21、28d小鼠存活率,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中VLA-4和VCAM-1表达水平,第14dCFU-S和CFU-GM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促进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的恢复,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重组腺病毒AdEGFP/hVEGF165经尾静脉注射给同基因骨髓移植BALB/c小鼠;在移植后10、20和30天时检测hVEGF165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同时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对分离移植后30天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脾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成功介导了hVEGF165在骨髓移植小鼠各脏器和血浆中的长期表达;移植后各时间点,接受hVEGF165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及骨髓单个核细胞数虽然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移植后30天时hVEGF165治疗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的脾集落数(21.4±2.67)恢复正常水平(19.50±2.46)(P>0.05),较其它实验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基因转移具有促进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移植后30天,MSC可在致死量照射的受者存活,并被发现受者胸腺、脾脏和骨髓;②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明显恢复;促进骨髓细胞数恢复及B淋巴系、巨核系分化增强;有利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发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可在受体的造血器官长期存在,MSC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S重建。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 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 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定向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HSC)在体内重建造血的功能,将小鼠E14ESC诱导为拟胚体(EB),EB细胞利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胎肝(FL)及骨髓(BM)基质细胞饲养层上依次诱导,收获各阶段EB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ca-1+c-Kit+细胞含量,并接种于NOD-SCID小鼠以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不同诱导阶段的EB来源细胞移植到经致死量60Coγ射线照射的BALB/c雌鼠,将受鼠随机分为5组:①AGM组,②AGM+FL组,③AGM+FL+BM组,④照射对照组,⑤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生存率、造血重建和植入状况。结果显示:EB细胞经人AGM区和FL基质细胞共培养后Sca-1+c-Kit+细胞达到峰值(21.96±2.54)%;NOD-SCID小鼠在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EB细胞后可出现畸胎瘤,而接种经人AGM区+FL基质细胞诱导EB细胞后未见肿瘤形成;AGM组及照射对照组动物全部死亡,而AGM+FL组及AGM+FL+BM组生存率分别为77.8%、66.7%,移植后21天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在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结论:按胚胎造血发育程序,体外经人AGM区、FL及BM基质细胞连续诱导小鼠ESC分化的HSC可安全、有效地重建体内造血。  相似文献   

11.
基质细胞对体外扩增造血细胞造血重建活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13MMNC)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扩增后是否具有造血重建的活性。在小鼠BMMNC液体培养体系中,分别在含有几种细胞因子组合和(或)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然后将不同条件下扩增的细胞经尾静脉回输至经致死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动态观察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及各种祖细胞集落数,以观察其造血重建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纯细胞因子介导BMMNC体外扩增后并不能增进这些细胞的造血重建功能,但含有骨髓基质细胞底层的体外扩增,无论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进移植受体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支持下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具有促进移植受者造血重建的功能。证实了在维持体外扩增造血细胞的移植活性中,基质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BMT+生理盐水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BMT+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毫升/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克/只,2次/天,直至处死为止。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bF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骨髓基质细胞bF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但川芎嗪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川芎嗪组bF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已恢复正常,而生理盐水组仍未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加bFGF的表达水平而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BMT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后小鼠LFA-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 (BMT)后小鼠骨髓中LFA 1和ICAM 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 15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正常组未作任何处理 ,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在BMT后分别喂饲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 0 .2毫升 /只 ,每天 2次 )和川芎嗪 ( 2毫克 /只 ,每天 2次 ) ,并分别于BMT后第 7,14 ,2 1,2 8天统计存活率 ,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 S)、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 NC) ,分析骨髓组织学变化及LFA 1和ICAM 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川芎嗪组小鼠在BMT后第 10天CFU S计数和BMT后第 7,14 ,2 1,2 8天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BMMNC计数、骨髓造血组织容量以及LFA 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或P <0 .0 5 ) ,成熟红细胞容量和ICAM 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或P <0 .0 5 )。川芎嗪组小鼠脂肪组织容量在BMT后第 7、14天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 ,在第 2 1,2 8天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结论 :川芎嗪改善骨髓微环境 ,促进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骨髓移植(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毫升/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影只,2次/天。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VCA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ndostatin蛋白主要表达于骨髓基质细胞核内,VCAM-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内。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endosta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且川芎嗪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生理盐水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川芎嗪组仍未恢复正常水平。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且川芎嗪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川芎嗪组VCAM-1的表达已基本恢复正常,而生理盐水组仍未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生理盐水组骨髓基质细胞endostatin和V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或P〈0.05),而川芎嗪组endostatin和V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或P〈O.05)。结论:内皮抑制素可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阻碍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之间和细胞外基质与造血细胞之间的联系而影响骨髓造血;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加快BMT后HSPC的归巢及在骨髓中的增殖,并通过反馈调节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制素的表达,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丹参素组、G-CSF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d1~d7,每日1次,第2~8天,采用外周血WBC和MNC计数、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给药后对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细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丹参素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5倍;丹参素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3±0.24)%、(12.59±2.64)%和(50.86±8.7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4.90±2.88)%、(12.50±4.06)%和(16.10±6.36)%,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丹参素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IL 3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对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小鼠造血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含小鼠IL 3cDNA)感染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H 2 d) ,构建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IL 3,挑选表达量最高的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IL 3用于以后实验。供体小鼠BALB c(H 2 d)骨髓用抗T细胞单抗anti Thy1.2加补体去除骨髓中T细胞。受体小鼠C5 7BL 6 (H 2 b)经γ射线致死量照射后 ,输入供体骨髓细胞 (1× 10 7 只 )的同时输入QXMSC1IL 3(5× 10 6 只 )细胞。在骨髓移植后第 2 0 ,4 0天 ,分别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 ,CFU S、CFU GM、CFU E和CFU GEMM数以反映骨髓移植后受体小鼠的造血功能。结果 QXMSC1IL 3细胞系可稳定分泌IL 3。allo BMT同时输入QXMSC1IL 3细胞可使allo BMT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明显恢复 ,骨髓中有核细胞数、CFU S、CFU GM、CFU E、CFU GEMM明显增加。结论 基质细胞QXMSC1可作为有效的基因载体进一步促进allo BMT小鼠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