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X线摄影术和CT在胸壁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5例胸壁结核的X线和CT影像特征,经手术或病理确认,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胸部X线摄影发现了肿块13例,CT全部25例均有发现,X线摄影对胸腔中的肿块发现有一定的难度;肿块的清晰度和周围组织的细微情况,X线摄影不清晰,而CT则能清晰显示。结论 X线摄影术只能初步发现胸壁结核,CT扫描能清楚显示软组织肿块的精确位置和内部结构,以及肿块周边组织受损情况。对骨质受到的破坏情况,需CT甚至增强CT扫描才能了解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X线及CT对胸壁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17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X线及CT影像特征。结果胸部X线发现8例;所有病例CT检查均有软组织肿块,凸出于胸壁9例,凸出于胸腔4例,同时凸出于胸壁和胸腔4例;形成脓肿9例;骨质破坏6例,钙化3例,3例伴有肺内结核病灶。CT能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肿块内部结构及周边情况。结论 X线摄片是发现胸壁结核的基本手段,CT能清楚了解软组织肿块内部及周边情况,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增强CT对于诊断本病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在全球又有上升的趋势。为探讨和总结胸壁结核的诊断及手术方法 ,本文对 1971年 11月至 1999年 4月我科收治的胸壁结核 15 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复发性胸壁结核 2 8例 ,占 17.9% ,全部病人经手术治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方法与结果1.1 临床资料 本组 15 6例中男 91例 ,女 6 5例。年龄 9~75岁 ,平均 2 9.3岁 ,其中 9~ 40岁 132例 ,41岁以上者 2 4例。胸壁脓肿位于右侧胸壁者 97例 ,左侧胸壁者 5 9例 ;脓肿破溃合并继发感染者 33例 ;胸壁两处以上脓肿者 7例。胸壁结核合并肋骨破坏者 10 7例 ,合并肺结核者 2 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比较三种影像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11例.全部进行X线及CT检查,3例进行MR检查。结果:本病好发于腰椎,其次为胸椎,男性发病率差别不大。X线表现:椎体溶骨性破坏并骨质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9例.死骨1例,椎体压缩变形8例,侧弯及后突畸形6例,椎旁软组织梭形肿胀或腰大肌脓肿6例(其中钙化1例)CT表现:溶骨性破坏11例(其中附件破坏1例),伴骨质硬化及多发沙砾样死骨或钙化10例,椎旁肿胀或脓肿11例(伴钙化6例),椎管及硬膜囊受累9例,定位像显示椎间隙变窄6例,脊椎侧弯或后突畸形3例,伴肺结核3例,3例进行增强检查,显示脓肿呈厚壁环状强化。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I呈低信号或中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或高信号,椎间隙均变窄,脓肿呈中等T1信号及长T2高信号,钙化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同CT,结论:X线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以及脓肿对椎管及脊髓的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对骨质病变范围及椎管、脊髓情况的显示优于X线及CT。  相似文献   

6.
胸壁结核的X线及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壁结核的X线及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资料完整15例胸壁结核患者的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其X线及CT影像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胸部X线发现7例;所有病例CT检查均有软组织肿块,凸出于胸壁7例,凸出于胸腔5例,同时凸出于胸壁和胸腔3例;形成脓肿8例;骨质破坏7例,钙化2例,4例伴有肺内结核病灶。CT均能显示病灶的位置、肿块内部结构及周边情况。结论 X线摄片是发现胸壁结核的基本手段,CT能清楚了解软组织肿块内部及周边情况,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增强CT对于诊断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总结胸壁结核的X线及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胸壁结核特征.结果 胸部X线发现7例;所有病例CT检查均有软组织肿块,凸出于胸壁10例,凸出于胸腔8例,同时凸出于胸壁和胸腔6例;形成脓肿8例;骨质破坏7例,钙化2例,4例伴有肺内结核病灶.CT均能显示病灶的位置、肿块内部结构及周边情况.结论 X线摄片是发现胸壁结核的基本手段,CT能清楚了解软组织肿块内部及周边情况,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增强CT对于诊断本病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胸壁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68例胸壁结核诊治进行分析。根据脓肿穿刺确诊者 46例 ,依据病史、胸部X线及CT检查确诊者 13例 ,依据局部窦道久治不愈确诊者 9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单纯胸壁软组织结核病灶清除术 10例 ,肋骨切除加肌瓣填塞 5 0例 ,胸壁结核病灶清除加胸膜剥脱术 5例 ,局部胸廓成形术 3例。术后复发 5例 ,经再次手术而愈。结论 胸部CT检查对胸壁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预防术后复发是外科治疗的重点 ,正确设计切口是充分显露结核病灶的前提 ;清除病灶内结核性坏死组织和切除结核感染的肋骨、肋软骨以及覆盖的窦道上方的肋骨是彻底清创的关键 ;邻近肌瓣填塞创腔和术后加压包扎是消灭残腔的方法 :术前术后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是外科治疗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2周前因右侧间神经痛行针灸治疗3天,疼痛稍有好转,1周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季肋区包块并伴有疼痛。查体:大小约为8.0×8.0cm质软,有波动感,局部无发红及发热表现,轻度触痛,无咳嗽、咳痰、潮热、盗汗等症状。血常规示:WBC9×10~9/LN57%,43%。血沉25mm/h,门诊诊断为胸壁结核并冷  相似文献   

10.
胸壁结核为胸外科较常见疾病 ,常发生于肺或胸膜结核 ,或与机体其它部位结核灶并存 ,手术治疗不当常易引起复发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应引起重视。我科自1977年~ 1999年共手术治疗 45例 ,临床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胸壁结核 45例 ,男 16例 (35 .5 6 % ) ,女 2 9例 (6 4.44 % )。年龄 15~ 74岁。病程 1~ 2 0个月。右侧胸壁 2 1例 ,左侧胸壁 2 4例。病灶穿破胸壁形成窦道 6例 (包括外院切开引流 1例 ) ,流注上腹壁脓肿 2例 ,累及肩胛骨 1例 ,并发包裹性脓胸 2例。有典型结核症状者 5例 ,血沉 >2 0mm/h者 17例 ,脓肿穿…  相似文献   

11.
蒋良双  伍伫  吴邦责  徐强  陈晖  李轶川 《四川医学》2011,32(10):1567-1569
目的总结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03年7月~2009年6月间收治的157例(其中复发性15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愈。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胸壁结核。术后随访10个月~6年无1例再发。结论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具有隐匿性、多形性,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为不定型手术,手术前后必须正规、有效、足疗程抗结核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及术后正确的管理,是手术成功,避免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兴元  徐翼  纪沛君  李杰  余操  龚明 《西部医学》2018,30(11):1607-1611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复发性胸壁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复发性胸壁结核患者的历例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治疗后原切口和非原切口的愈合及复发情况,并将患者病灶表现与手术效果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 从复发部位看,非原切口复发24例(25%),原切口复发72例(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8,P<0.001);从性别上看,原切口复发男性50例(69.44%),女性22例(30.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P>0.05)。96例复发性胸壁结核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甲级切口愈合90例(93.75%),延期愈合6例(6.25%);术后随访1年,仅在原切口的结核病灶复发4例,6例切口延期愈合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在手术治疗复发性胸壁结核的疗效中,术后近期及随访1年后为甲级愈合与胸壁结核CT分型为哑铃型的呈负相关,与原切口复发部位和疼痛呈负相关;延期愈合与胸壁结核CT分型为哑铃型呈正相关,与原切口复发部位和疼痛呈正相关。结论 针对复发性胸壁结核,手术治疗能够直接清除病灶,同时采用抗痨及抗感染处理,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23例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有包膜者行瘤体包膜下分离,无包膜处及纵隔、胸壁浸润处则应在相应层次用锐性加钝性法进行分离,直至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切除被累及的心包、肺等组织,尽量保留未累及的胸壁软组织。胸壁缺损的修复材料包括大腿阔筋膜、Dacron补片与网格状钛合金钢板。结果切除瘤体最大直径(15.43±4.83)cm(10~26 cm);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5例,均被完整切除,其中12例行胸壁修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91±2.56)d。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肺功能、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手术径路、准确的解剖层次及适宜的修复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23例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有包膜者行瘤体包膜下分离,无包膜处及纵隔、胸壁浸润处则应在相应层次用锐性加钝性法进行分离,直至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切除被累及的心包、肺等组织,尽量保留未累及的胸壁软组织.胸壁缺损的修复材料包括大腿阔筋膜、Dacron补片与网格状钛合金钢板.结果 切除瘤体最大直径(15.43±4.83)cm(10~26 cm);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5例,均被完整切除,其中12例行胸壁修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91±2.56) d.结论 术前正确评估肺功能、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手术径路、准确的解剖层次及适宜的修复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照相式三维扫描在漏斗胸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漏斗胸患儿。所有患儿均常规行胸部CT平扫,选取同一层面纵隔窗,凹陷最低点到脊柱前方为前后径(A1),同时测量与之垂直的最大左右径(B1),计算两者的比值(B1/A1)得到CT Haller指数(CT-HI)。同期采用EinScan-Pro多功能手持式三维扫描仪行胸壁扫描,应用GeoMedic图像软件进行测量分析。在胸骨最凹点的平面上,凹陷最低点皮肤到背部皮肤的距离为前后径(A2),同一平面测量最大左右径(B2),计算两者的比值(B2/A2)得到3D-Haller指数(3D-H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检验进行CT-HI和3D-HI判定手术指征的一致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均能安静配合CT及三维扫描检查。80例患儿的CT-HI平均值为3.82±0.96,3D-HI平均值为1.82±0.23。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CT-HI和3D-HI的相关系数为0.823(P < 0.01)。以CT-HI大于3.2作为判定患儿具有手术指征的界值,则以3D-HI大于1.7判断患儿是否具有手术指征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100.0%。CT-HI和3D-HI判定患儿是否具有手术指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01)。结论: 三维扫描可用于漏斗胸的评估,当3D-HI大于1.7时提示患儿具有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典型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比较X线诊断与CT诊断对该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防治中心收治的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35例的X线及CT检查资料,总结其X线、CT诊断表现,并将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治疗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抗结核临床治疗结果与症状对比分析,35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X线正确诊断27例,不能确诊或漏诊8例,正确诊断率为77.14%;CT正确诊断33例,不能确诊或漏诊2例,正确诊断率为94.29%。X线、CT检查结果均与临床确诊结果呈正相关(0〈r〈1),且CT检查正确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9,P〈0.05)。结论 CT对不典型性肺结核的正确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详细了解并掌握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的X线及CT多样性表现特征,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正确诊断率,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2例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胸壁结核的诊断正确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0年来手术治疗胸壁结核182例的经验教训 ,总结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结果 :手术治疗的 182例胸壁结核 ,术后 ,6例窦道形成 ,共 9例复发 ,均二次手术治愈 ,其余一期手术治愈。结论 :胸壁结核要与结核性脓胸所致胸壁穿通流注寒性脓肿、肋骨巨细胞瘤、肋软骨炎、等相鉴别 ,胸壁结核不能做一般的切开引流 ,手术前正规抗痨治疗 4~ 6周 ,手术要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干净 ,脓腔大时术后还要放引流 ,术后需采取有效的加压包扎 3周左右 ,术后正规抗痨治疗 6~ 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8.
胸壁巨大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胸壁巨大肿瘤术后重建胸壁缺损的方式.方法分析该院1993年3月~2002年12月期间行胸壁大块组织切除及重建6例,均为恶性肿瘤.胸壁缺损面积于10.0 cm×14.0 cm~15.0 cm×18.0cm之间,2例用有机玻璃颅骨补片,2例用硅胶颅骨补片,1例用Prolene网补片,1例用钛网修复胸壁缺损.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有1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重建胸壁缺损应以可塑性带网孔偏硬质材料为佳,既可防止术后反常呼吸,又可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病灶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2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患者效果显著,能减轻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且术后复发率较低,效果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