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26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经膀胱颈梗阻电切术,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膀胱颈梗阻患者(其中例合并腺性膀胱炎)全部进行电切术,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术后并发症。结论:膀胱镜检可明确诊断膀胱颈梗阻,膀胱颈梗阻部分电切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排石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单纯肾结石行ESWL术患者,结石直径8—22mm,随机分成2组,坦索罗辛组60例,给予氟罗沙星、排石冲剂及坦索罗辛(哈乐),对照组60例,给予氟罗沙星、排石冲剂,治疗时间4周,比较2组之间结石排净率、石街的形成、疼痛评分(VAS)、膀胱刺激症状。结果坦索罗辛组的结石排净率(88.3%)高于对照组(71.7%)(P=0.022),坦索罗辛组石街形成率(6.7%)低于对照组(16.7%)(P=0.040),坦索罗辛组疼痛VAS评分[2(0-7)分]低于对照组[4(0-8)分(P〈0.01)],坦索罗辛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1.7%)(P=0.024)。治疗期间2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ESWL术后坦索罗辛能够促进ESWL术后结石排出,预防石街形成,缓解疼痛及膀胱刺激症状,可以作为肾结石ESWL术后排石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32例经病理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患者随访3~28月,治愈85例(68.7%),好转38例(24.9%),未愈9例(6.4%);合并有膀胱过度活动症34例,经托特罗定治疗2周后26例尿急、尿频、夜尿好转,4例急迫性尿失禁缓解,4例治疗后无效,加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化疗药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但不能忽视合并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将34例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经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4~12周后,对比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四项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可松弛前列腺尿道平滑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改善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轻中度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轻中度良性BPH合并OAB患者166例,分为轻度梗阻症状组(88例)(联合用药组48例及坦索罗辛组40例)和中度梗阻症状组(78例)(联合用药组36例及坦索罗辛组42例)。坦索罗辛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等。结果:在轻度梗阻症状组中,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在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残余尿无明显变化(P0.05),坦索罗辛组治疗后仅IPSS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联合用药组IPSS[(9.7±3.0)分vs(15.8±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8.1±1.7)分vs(12.3±3.1)分]、Qmax[(18.6±4.1)ml/s vs(14.2±2.3)ml/s]、OABSS[(5.3±1.3)分vs(9.7±2.7)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坦索罗辛组(P均0.05),而残余尿、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度梗阻症状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无明显差异;坦索罗辛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及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联合用药组的OABSS优于坦索罗辛组[(4.8±1.5)分vs(6.5±2.5)分,P0.05],而在IPSS、Qmax、排尿期症状评分、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等方面与坦索罗辛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均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坦索罗辛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附6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尿道综合征 (FUS)是以下尿路刺激症状或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 ,病程迁延且治疗困难的一组常见症候群。我们用坦索罗辛 (哈乐 )治疗 6 3例患者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998年 3月~ 2 0 0 0年 1 1月用坦索罗辛治疗74例女性尿道综合征 ,1 1例失随访。 6 3例获随访的患者中最小 1 6岁 ,最大 6 9岁 ,平均 3 6 .5岁。病程 4个月~ 1 7年 ,平均 4.8年。绝大多数患者经过多次抗生素、普鲁苯辛等治疗效果不佳。尿动力学检查 ,不稳定膀胱 43例 (6 8.3 %) ,有尿道压增高者3 2例 (5 0 .8%) ,其中有 7例尿道压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用坦索罗辛(商品名:哈乐)治疗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坦索罗辛组、坦索罗辛+翁沥通组及坦索罗辛+保列治组,比较治疗后患者前列腺体积、IPSS症状评分、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变化以及药物费用。结果:三组在降低IPSS症状评分、增大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剩余尿和缩小前列腺体积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用坦索罗辛组药物费用最低。结论:单用坦索罗辛即可很好地控制BPH。  相似文献   

8.
作者前瞻性研究了间断采用坦索罗辛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安全性和疗效。收集2001年1月至2003年2月的140例患者。第一期研究中,患者接受0.4mg/d的坦索罗辛共3个月,3个月后进行再次评价。随访时进行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超声剩余尿检测。第二期研究中,坦索罗辛治疗有效者再随机分成3个组,组1为持续0.4mg坦索罗辛,每日1次;组2为0.4mg坦索罗辛隔日1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α1-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加直肠给药消炎痛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8年2月-2010年2月选择门诊CN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74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直肠给药消炎痛栓;对照组72例,只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缓解膀胱颈口的紧张度,降低后尿道阻力,减轻CNP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状;消炎痛栓直肠给药其有效成分可穿透组织到达前列腺炎症区域,缓解慢性炎症反应,减轻CNP所引起的疼痛和下尿路症状(LUTS)。  相似文献   

10.
坦索罗辛联合多塞平治疗顽固性ⅢB型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多塞平治疗顽固性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06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坦索罗辛单剂治疗组(n=51)和坦索罗辛+多塞平联合治疗组(n=55),治疗时间为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对症状进行评测和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4项上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疗效(78.8%)较单剂治疗组(64.7%)显著,联合治疗组中有2例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实验,1例失访。结论:坦索罗辛联合多塞平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服α1-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加直肠给药消炎痛栓对慢性非细茵性前列腺炎(CN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选择门诊CN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74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直肠给药消炎痛栓;对照组72例,只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缓解膀胱颈口的紧张度,降低后尿道阻力,减轻CNP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状;消炎痛栓直肠给药其有效成分可穿透组织到达前列腺炎症区域,缓解慢性炎症反应,减轻CNP所引起的疼痛和下尿路症状(LUTS).  相似文献   

12.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膀胱检查,对其中22例行经光颈电切术(TURBn)5例行非选手治疗。结果:22例行TURBN治疗者术后无明显乘余尿,20例临床症状消失;5例非手术治疗者经定期饔主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女性膀胱颈梗阻的尿流动客观评价排尿状况的有效指标;TUTBN是治疗女性膀胱劲梗阻的首选方法,具有手术小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托特罗定联合坦索罗辛在改善输尿管镜术后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中的作用。 方法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收集于本院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组1接受坦索罗辛治疗,每日0.4 mg,于睡前一次口服;组2接受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其中坦索罗辛每日0.4 mg,于睡前一次口服,托特罗定每日4 mg,分两次口服;组3为空白组。所有患者在术后第二天进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ABSS)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后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于术后4周拔管前再次进行OABSS评分及VAS评分并拔除双J管。 结果共11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组1共39例,组2共39例,组3共38例。各组间药物治疗前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2于拔管前的OABSS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OAB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组2的OAB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组1(P<0.05),而VAS评分改善程度与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能有效改善支架管相关症状,改善储尿期症状效果优于单用坦索罗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对腰痛症状改善与单用坦索罗辛相比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均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QN,连服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膀胱剩余尿(RV)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IPSS评分明显下降(12.4±3.5VS22.4±6.8),QOL、Qmax、RV等亦得以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前列腺体积中、轻度增大者,单用哈乐即可达到理想疗效,从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长期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坦索罗辛对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76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坦索罗辛治疗8周,对照组不接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患者IPSS、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PSS、QOL均得到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坦索罗辛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下尿路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方法,提高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2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腔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的4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效果满意,无尿失禁及尿瘘发生。结论:临床症状结合膀胱尿道镜检查和压力-尿流率测定是该病可靠的诊断手段,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罗辛(tamsulosin)在治疗合并BPH的输尿错下段结石忠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合并BPH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结石直径小于1.0cm。对照组患者未给予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坦索罗辛组患者加用坦索罗辛0.2mg,每天1次。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问、肾绞痛及副作用发生率、镇痛治疗使坩率及其它疗法介入率。结果: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哌替啶的使用率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选用其他疗法介入率显著高于坦索罗辛组(P〈0.05)。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坦索罗辛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同时改善排尿症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应用坦索罗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接受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留置双J管,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用坦索罗辛0.4 mg,1次/d,共4周。4周后复查泌尿系平片,比较2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腰腹痛和下尿路症状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1.67%和95%(P=0.023),腰腹痛发生率分别为45%和20%(P=0.003),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3.33%和8.33%(P=0.024)。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应用坦索罗辛能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腰腹痛和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SWL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并促进结石排出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80例单发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在应用ESWL治疗后分组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观察,40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即每天饮水2L,必要时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症状;40例除采用保守治疗外,加用坦索罗辛0.4mg,每天1次(治疗组)。结果:ESWL后2周,两组均行影像学检查。对照组排石率为47.5%(19/40),治疗组为77.5%(31/40)。2周内,两组发生肾绞痛分别为15%(6/40)和7.5%(3/40)。治疗组有2例发生轻微头晕乏力。结论:坦索罗辛可以显著提高ESWL后的结石排出率,减少发生肾绞痛机率,不良反应轻微,是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颈口梗阻(FBOO)的诊断依据和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FBOO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B超,从门诊难以用药物治疗的反复下尿路刺激症状女性患者中,确诊出FBOO患者33例,用奥林帕斯等离子电切镜行膀胱颈后唇切除,5点、7点、12点切开.平均手术时间20 min,术后留置尿管2 d左右.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并发症.30例术后效果满意,3例术后效果不满意.结论 把握好女性膀胱颈口梗阻诊断依据、产生膀胱颈口梗阻的原因及手术适应证是取得手术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