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对称性角膜切开术(AK)治疗伴有高度散光患者的安全、有效、可预测性。方法对27例(38只眼)散光>2.00 D伴随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AK。分别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地形图和IOL-Master。结果术前和术后曲率性散光的平均度数为(3.30±1.52)D和(1.59±1.20)D(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28±0.23和0.55±0.28(P<0.01),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61±0.32和0.75±0.2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AK角膜散光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矫正曲率性高度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Toric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es,TICL)植入术的视觉效果和对角膜及全眼像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收集行TICL术患者19例33眼,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主觉验光、波前像差、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角膜像差,并对手术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BCVA达到1.0的比例为33.3%,术前BCVA达到0.8的比例为69.7%;术后UCVA达到1.0的比例为54.5%,术后UCVA达到0.8的比例为87.9%,所有术眼术后的UCVA均超过术前的BCVA(P =0.000).术前所有眼散光度数>-1.00 DC,术后97.0%散光度数≤-1.50 DC,87.9%术后散光度数≤-0.50 DC,81.8%术后没有散光.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为P <0.05),特别是高频部分(均为P<0.01).术后3个月像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术前比较轻微减小,从0.68 μm降低到0.59 μm,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慧差和术前比较也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术后球差和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全眼闪光和离焦等像差均较术前降低(均为P <0.05).结论 TICL能够安全有效矫正近视散光,TICL植入术后对全眼高阶像差RMS值、慧差无影响,球差由正球差向负球差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角膜松解切开术(AK)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CPIOL)时矫正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高度近视患者45例(75眼),按主觉验光结果分组:联合组30例(52眼),散光度≥1D,等效球镜度为(-16.89±4.45)D,最佳矫正视力为4.69±0.24,先行AK再行ACPIOL;单纯组15例(23眼),散光度<1 D,等效球镜度为(-15.33±3.36)D,最佳矫正视力为4.82±0.17,直接行ACPIOL.术后1周、9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总散光度和角膜散光度的变化.使用CRAVY矢量分析法将散光分解后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观察样本的变化.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9个月,联合组为4.81±0.15 和4.85±0.16,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单纯组为4.88±0.16和4.93±0.14,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69).等效球镜度:术后1周、9个月,联合组为(-0.61±1.14)D和(-0.68±1.06)D,单纯组为(-0.57±0.89)D和(-0.77±0.70)D,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验光度数进行CRAVY矢量分解、换算后,术前和术后9个月,联合组为-2.10 D×0.82°和-0.44 D×92.60°,单纯组为-0.52 D×82.18°和-0.28 D×92.04°.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角膜地形图进行CRAVY矢量分解和换算后,术前和术后9个月,联合组为-1.65 D×95.59°和-0.44 D×178.70°,单纯组为-0.52 D×7.82°和-0.28 D×92.04°,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的安全系数为1.03(4.85/4.69),有效系数0.79(1.66/2.10),预测性为-0.44 D.结论 AK在ACPIOL术中矫正规则性散光是安全、有效、稳定的,预测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2009-10/2011-11接受TICL植入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30例50眼,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10.75±2.65D,柱镜-2.85±0.75D。随访观察术后3mo~2a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1.2(平均0.75±0.34)。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1.0(平均0.58±0.3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6~1.2(平均0.78±0.35)。达到术前矫正视力20眼(40%),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0眼(60%),随访3mo~2a,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0.52±0.35D,柱镜0.52±0.25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026±250个/mm2,术后3mo为3 023±246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

结论:TICL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散光安全有效,是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对眼内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对43例(48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ySof(R) Toric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前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术前及术后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的旋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为(2.25±0.79)D、术后为(0.21±0.24)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19±0.22)D;术后残余散光(0.20±0.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散光(2.15±0.76)D、术后角膜散光(1.98±0.67)D,两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6个月内最大偏差,除一例偏差>15°达25°,进行了二次手术轴位调整;另有3只眼(6.3 %)旋转> 10°外,其余 41只眼(85.4%)旋转< 5° .结论 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并且该晶体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性强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散光矫正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必然要求,术中散光矫正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术前对角膜的屈光状态充分评估,科学合理设计手术切口,选择适宜手术方式,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是解决白内障术后因散光导致视觉质量不佳的有效方法。目前白内障术中矫正散光的方法主要有角膜松解术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本文就白内障术中联合矫正角膜散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视觉效果、预测性及其轴位移动稳定性。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26例(31只眼),所有患者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预计残余散光及术后残余散光、AcrySof Toric IOL轴位移动稳定性。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90.3%(28只眼),≥0.8者占80.6%(25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平均值为(-2.03±0.43)D,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平均值为(-0.52±0.22)D,术后残余散光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移动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人工晶状体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4.64±1.98)°、(4.87±1.94)°、(5.64±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7,P>0.05)。术后只有1个患眼轴位移动度>10°。结论 AcrySof Toric IOL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轴位移动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5-12于我院行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1.00~-2.00D)的患者31例44眼,随访14.52±2.40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拱高、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有效指数为1.38±0.35,安全指数为1.42±0.30,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LogMAR)均优于术前(0.05±0.15 vs 1.48±0.29; 0.03±0.12 vs 0.18±0.15; 均P<0.05),前房深度低于术前(2.22±0.28mm vs 3.19±0.20mm,P<0.05),而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与术前无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总满意度为94%。

结论: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评估白内障术中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及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在矫正角膜散光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08-03/2009-03于我院白内障治疗中心行白内障手术患者共53例60眼,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规则性角膜散光,且散光大于1D。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受试对象分成两组,其中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有26例3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27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3眼),而行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组27例3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27眼,并发性白内障3例3眼)。两组受试对象均在白内障术前及白内障术后第1d;1wk及3mo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电脑验光及主觉验光并记录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散光轴向等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囊袋内稳定性。结果:随访6mo,AcrySof Toric组:裸眼视力超过0.5的占93%,超过0.8的占67%。角膜缘松解术组:裸眼视力超过0.5的占73%,超过0.8的占50%。术前验光与术后3mo验光结果比较得,两组受试者术后3mo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crySof Toric组术后角膜散光低于角膜缘松解术组,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AcrySof 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mo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同时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散光,提高视觉质量,手术效果稳定,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术前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囊袋内旋转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32例(47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D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25 mm).术前通过生物测量及软件计算确定IOL型号及放置轴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IOL准确放置于目标位置.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充分散瞳后裂隙灯照相,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行IOL轴位分析,记录各组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留散光、术后实际散光、IOL旋转度数及其他并发症.采用单项有序资料列联表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91%患者UCVA大于0.5,显著高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7,P<0.05).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2.11±0.83)D,预计残留散光为(0.31±0.26)D,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为(0.44±0.35)D,术前、术后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P<0.05).预计残留散光与术后3个月实际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术后3个月IOL旋转度数为(3.75±1.39)°,其中旋转度数>5°的有3例(占 6%),无旋转度数超过10°的病例.结论 Toric IOL能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预测性强,且植入后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稳定性。方法在高于-10.0D的高度近视患者中,植入Verisyse人工晶状体,术后2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屈光度变化、并发症等。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安全性: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框架矫正视力(BSCVA)者占81.67%。有效性:术后6个月UCVA≥0.5者占88.33%,UCVA≥1.0者占28.33%,等效球镜度(SE)=(-0.71±0.95)D。准确性:术后6个月随访与预期矫正值≤0.5D者占58.33%,与预期矫正值≤1.0者占83.33%。稳定性:术后1周、1令月、6个月屈光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预测性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松解术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18只眼)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散光≥1.5 D)患者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松解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3、6个月的临床效果,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后患者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6个月时均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2±0.21、0.74±0.20、0.81±0.18、0.85±0.18、0.8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散光分别为(-1.88±0.35)D、(-1.72±0.60)D、(-1.09±0.74)D、(-0.83±0.52)D、(-0.72±0.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6个月内未见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结论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松解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稳定的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5 1例 9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2 8 14岁 ,术前矫正视力 0 15~ 1 0 ,平均近视度数 (-14 90± 1 1)D ,平均散光度数 (-1 3 8±0 3 )D ,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 (-14 82± 1 3 3 )D。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提高 ;79眼 (85 87% )裸眼视力≥ 0 5 ;63眼 (68 48% )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平均近视度数 (-0 5 4± 0 3 7)D ,平均散光度数 (-0 67± 0 14 )D。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为(2 90 5± 2 69)个 /mm2 ,较术前减少了 7 0 2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毛祖红  王乐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203-1205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前房角支撑型Cache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研究我院2011-05/12的12例22眼进行有晶体眼前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数和并发症等。术后随访3~6mo。结果:术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术眼裸眼视力明显改善,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随访期间术眼眼压正常,术后6mo角膜内皮计数丢失率低,为2.11%~3.92%(3.17%±0.49%)。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与中央角膜内皮及晶状体距离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新型Cachet前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快,预测性好,无明显并发症,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安全性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植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伴有散光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1例(113眼),进行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于术后1、3、6个月及1、2年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时间点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术前BCVA为4.98±0.12,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2年BCVA分别为5.04±0.08、5.02±0.09、5.05±0.10、5.04±0.09、5.03±0.11,各个时间点的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90,P>0.05)。术前UCVA为4.03±0.07,术后各时间点UCVA分别为4.92±0.10、4.96±0.09、4.95±0.12、4.94±0.11、4.94±0.08,术后各个时间点的UCVA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F=6.508,P<0.05)。术后屈光度较稳定,散光度均在0.5 D以内;TICL在眼内稳定,术后6个月时106眼(93.8%)旋转小于5°,7眼(6.2%)旋转在5°~10°之间。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散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1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高度近视患者149例(290眼)接受ICL植入手术.其中男107眼,女183眼,平均年龄(29.0±6.5)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13.2±5.6)D.随诊时检查视力、眼压、屈光度和其他副作用.结果 所有眼睛的术后裸眼视力都有提高,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最后一次随访时199眼(68.6%)术后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3 h内32眼眼压超过35 mmHg,其中13眼为瞳孔阻滞,19眼考虑为黏弹剂残留.术后随诊时发现3眼眼压在21~25 mmHg之间.2眼术后3个月以后发生黄斑区出血,3个月后出血吸收.3眼(2例)因为术后光晕干扰视物不适而取出ICL.12眼因为术后拱高欠佳而进行了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结论 随诊1年显示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26例(40只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天、1周及1、6、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角膜内皮计数、Pentacam、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40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5+0.02,0.61+0.28;术后分别提高为0.62±0.17,0.62±0.31,术后裸眼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屈光度为(-18.95±4.73)D,术后1个月平均屈光度为(-0.76±0.75)D.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2917.42+208.36)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为(2797.03+ 210.25)个/mm2.术前平均眼压为(16.65±4.75) mm Hg,术后第一天眼压为(15.47±4.36) mm Hg.通过Pentaca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5+0.27) mm,而术后1月复查减少到(2.97+0.19) mm,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后随访中前房深度没有明显差异.40只眼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晶状体前囊下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有效性、稳定性及矫正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有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虹膜夹持型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在本中心接受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眼共12例(21只眼)。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瞳孔形态、角膜内皮计数、晶状体在前房的位置形态、人工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远视球镜度为(-17.28±2.95)D,散光度(-1.90±1.02)D,植入度数平均为(-14.53±9.47)D。平均随访时间(13.2±2.1)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到17只眼,其中裸眼远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提高1行5只眼(29.41%),提高2行4只眼(23.53%),提高3行3只眼(17.65%),提高4行2只眼(11.76%);手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提高1行4只眼(23.53%),提高2行2只眼(11.76%),提高3行2只眼(11.76%),提高4行2只眼(11.76%),提高5行以上5只眼(29.41%)。术前眼压(17.25±2.92)mmHg(1mmHg=0.133kPa),术后6个月眼压为(17.14±2.52)mmHg,12个月为(17.16±2.5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计数(2627.89±229.36)个/mm^2,术后6个月为(2605.28±239.22)个/mm^2,术后12个月为(2603.17±237.12)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夹持型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观察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ICL)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患者14例(25只眼)。术前常规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各项检查后,行单眼或者双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3-1.0。术后2例(3只眼)出现早期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3-4 d后眼压正常。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及散光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好,预测性好,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