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麻醉医师最主要的职责之一.在造成呼吸道通气困难的众多原因中,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软化、纵隔肿瘤和气管肿瘤等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所自1969年11月至1987年12月共施行纵隔肿瘤手术110例。现将有关麻醉的体会介绍如下。本组110例纵隔肿瘤病人,其中21例因肿瘤压迫,使气管明显移位和狭窄,有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这类病人于术前应了解其气管受压和移位情况,有否气管软化和气管壁受侵蚀等,以便决定气管插管方法和气管导管的选择。全麻快速诱导和使用肌松药可加重肿瘤对气管  相似文献   

3.
<正>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是指肿大甲状腺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胸骨入口的一种类型,因其与纵隔邻近,临床特征、诊断和手术处理有特殊性,其定义、诊断、定位、手术径路及并发症等诸多方面还有不同的观点[1]。甲状腺肿瘤可使颈部大血管、气管受压移位及变窄,故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并发症也相对较多。若肿瘤延伸至胸骨后,和/或合并气管软化,一旦肿物切除,软化的气管壁失去支持可发生塌陷,导致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纤维镜引导气管插管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 11例颈胸部肿瘤患者行支气管纤维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体会。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颈胸部肿瘤患者 11例 ,颈部巨大肿块 8例 ,纵隔肿瘤 3例 ,年龄 2 7~ 72岁。颈部肿块患者均有张口困难或声门偏离中线 ,直接喉镜暴露困难 ,其中 2例肿瘤包裹气管 ,气管切开困难。纵隔肿瘤患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肿瘤并发气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并发气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463例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气管并发病变进行分类。结果 38例有不同程度的气管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比较;气管移位、狭窄、软化与病理诊断差异无显著性,但与肿瘤发生部位差异显著。气管移位狭窄以肿瘤直径在10cm以上者为主,而气管软化则在病史超过10年者多敢管痉挛发生在手术中。结论 甲朱肿瘤并发气管病变与病史长短、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及术中对气管的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6.
纵隔巨大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巨大肿瘤依其发生部位及大小的不同,可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现介绍6例巨大纵隔肿瘤手术麻醉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例1 男,17岁,咳嗽、气促、声嘶,自动体位,X线检查见肿瘤位于气管与左支气管夹角处,气管稍向右移位狭窄。表麻下清醒经口气管内插入F28~#导管,麻醉诱导后转45°右侧卧位开胸切除肿瘤。“分段退管”法拔管。例2 女,16岁,右上中纵隔囊肿,自动体位,X线检查见肿瘤使食道向右后移位,气管向前移位,气管受压部横径增宽,前后径则显著狭窄,气管壁内表面平  相似文献   

7.
颈部纵隔巨大肿瘤常压迫气道 ,给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院近期处理的 2例麻醉经验报告如下。例 1 男 ,5 3岁 ,诊断巨大纵隔肿瘤。CT及胸片示右上后纵隔巨大肿块 (13 5cm× 15 9cm× 12cm ) ,右上肺可见15cm× 17 5cm的团块状影 ,气管及大血管向  相似文献   

8.
正肺癌、纵隔肿瘤和气管肿瘤是普通胸部外科3大常见的疾病。每一例高难度的复杂纵隔肿瘤、气管隆凸肿瘤和中心型肺癌手术对胸外科医生都形成很大的挑战。下面介绍我们的一些临床经验,希望有助于中青年胸外科医生的成长。通常成功完成高难度胸外科手术分为3个阶段: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一、术前篇1.熟悉胸部、颈部、上腹部重要脏器的解剖,特别是肿瘤与相邻心脏、大血管、气管的解剖。除正常的血  相似文献   

9.
纵隔及颈部肿瘤所致气管受压及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临床上难以处理的一种急症危象 ,其麻醉及手术风险很大 ,死亡率较高。现将我院采用体外循环转流下手术治疗本病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间共收治 14例巨大纵隔或颈部肿瘤患者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6~ 6 5岁。颈部肿瘤 1例 ,纵隔肿瘤 12例 ,纵隔及颈部多源、多发肿瘤 1例。良性肿瘤 4例 ,恶性肿瘤 10例。肿瘤最小 9cm× 10cm× 12cm ,最大 2 0cm× 2 0cm× 2 3cm ,重 3 .5kg ,突向双侧胸腔。 14例均有不同程度气管及上腔静脉受压…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前纵隔肿瘤对循环、呼吸影响重大,给手术麻醉带来极大挑战. 目的 为前纵隔肿瘤手术麻醉方案的制定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对近年前纵隔肿瘤手术麻醉相关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趋向 全身麻醉风险分级为“不安全”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全身麻醉,无法避免者,应在充分评估及准备下实施,术前在局部麻醉下行股动静脉穿刺,备体外循环是有必要的.全身麻醉诱导时,应在最适体位下缓慢进行,保持自主呼吸,只有当插管顺利且确保在气管内时,才可使用肌松剂.术中突发通气困难,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失败后,应紧急建立体外循环.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应在充分评估气道后实施.  相似文献   

11.
纵隔巨大血管瘤1例张世成病人女,20岁。胸闷、气短1年,X线胸片发现右前纵隔肿瘤。查体: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右前胸饱满,叩浊,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见右前纵隔可见一18cm×10cm×7cm,边缘锐利,密度均匀的巨大块影,气管向左移位。1994年4...  相似文献   

12.
纵隔软骨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57岁。胸部不适5年。1994年已发现左胸内10cm×10cm肿瘤,诊断为纵隔肿瘤,未予治疗。近半年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查体:左前胸隆起,局部轻度压痛。气管向右侧移位,左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胸片、CT片均见20cm×15cm×15cm肿物,几乎占满左胸腔,肿瘤壁光滑,密度一致,内见钙化灶;气管及心脏向右侧移位,左肺不张,左膈肌抬高,左第2、3前肋骨破坏。诊断:纵隔肿瘤恶性变。1999年3月,在全麻下开胸手术,术中见肿瘤约20cm×15cm×15cm大小,几乎占满左胸腔,为实性肿瘤,位于左前纵隔,大部分在纵隔胸膜下,其下方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术中肿瘤病灶切除、淋巴结清扫,纵隔热灌注化疗,临床观察热灌注化疗对残留至气管,支气管,或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的肿瘤肉眼微小病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病变浸润超过外膜层外侵至气管、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患者112例随机分两组:A组(灌注组)56例术中42℃~43℃无菌蒸馏水2000—2500ml加入顺铂150mg,5-氟尿嘧啶1200mg在体外循环下行纵隔热灌注40min;B组(非灌注组)56例。结果A组(灌注组)术后第一年有6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术后第二年有11例纵隔区域复发及淋巴转移;B组(非灌组)术后第一年有14例出现纵隔局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术后第二年23例出现隔区域肿瘤局部复发淋巴转移。结论晚期食管癌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减少或延迟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提高术后第1~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1983年以来我科在甲状腺手术中遇到气管软化者4例,术中行气管软化部位悬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女,40岁。颈前包块20年,近两年明显增大,伴心慌、气短,劳动和平卧时加重。呼吸22次/分,体查颈前偏右可触及-10cm×12cm包块,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震颤和血管杂音。基础代谢率、24小时甲状腺吸碘率、T_3T_4均正常。胸部透视见上纵隔影增宽。颈部摄片示气管向左移位并受压变窄,最窄处仅0.6cm、瓦-米试验气管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麻醉诱导期气管塌陷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麻醉诱导期气管塌陷一例王泽秀患者.女性,42岁,以甲状腺癌入院。术前检查甲状腺无明显增大,直接喉镜检查右侧声带麻痹,自主呼吸无受限,心肺正常,气管软化试验可疑,胸片示上纵隔对称增宽,心电图检查、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麻醉经过:静滴芬大尼0.0...  相似文献   

16.
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五例陈于平杨捷生陈玉泉杨卫平杨熙鸿1987~1997年,我院收治气管支气管囊肿5例,占同期纵隔肿瘤及囊肿的6.8%(5/73),其中1例伴发癌变。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9~59岁,平均49.8岁。1例咳嗽、胸闷,...  相似文献   

17.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一例报告夏舒萌*于卫江*张德琛*患者男,22岁,因胸闷、气短20天,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而入院。CT示:前中上纵隔可见大小不等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关系密切、气管受压广泛达隆突处7cm(含气管隆突),气管...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辅助下行气管及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隔及颈部肿瘤所致气管受压及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是临床上难处理的一种急症危象 ,其麻醉及手术风险很大 ,病死率较高。 198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0月我们在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治疗 4例巨大纵隔或颈部肿瘤病人效果良好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4例病人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6~ 6 5岁。颈部肿瘤 1例 ,纵隔肿瘤 3例 ,均为恶性。肿瘤最小9cm× 10cm× 12cm ,最大 2 0cm× 2 0cm× 2 3cm。 4例均有不同程度气管及上腔静脉受压变窄、呼吸困难及上半身浅表静脉怒张。按常规备体外循环管道及预充液 ,全身肝素化后在局麻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原发良性纵隔肿瘤(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48例接受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行胸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气管插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胸腔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刘立飞  柏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048-1050
目的 筛选纵隔肿瘤患儿发生气道梗阻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109例纵隔肿瘤患儿的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14种待筛选的术前因素与气道梗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9例患儿中21例(19.3%)出现气道梗阻.单因素分析中,有无气道梗阻两组间年龄(P=0.004)、体重(P=0.017)、喘鸣(P=0.000)、端坐呼吸(P=0.013)、上腔静脉综合征(P=0.042)、位于前纵隔(P=0.000)、支气管受压(P=0.001)和气管横截面积百分比(cross sectional area,%CSA)(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中,气管%CSA与气道梗阻具有独立相关性(P=0.022).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气管%CSA的最佳截断点为50.5%.结论 气管%CSA≤50.5%是纵隔肿瘤患儿发生气道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