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PDCA循环在住院病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效果, 规范高危药品的管理, 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2017年2月组建高危药品品管圈小组进行试验研究, 小组成员中包括副主任药师1人, 主任医师1人, 主任护理师1人, 副主任护师1人, 主管护师4人, 护师7人, 平均年龄31.25岁, 平均工作年限10.5年。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对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住院病房高危药品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并运用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活动前、后数据进行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活动后住院病房高危药品目录为(9.25±0.67)分、药品基数管理为(9.03±0.69)分、有效期管理为(9.41±0.50)分、存储管理为(8.91±0.78)分、标识管理为(8.94±0.80)分、交接班管理为(9.25±0.57)分、质量监控管理为(9.19±0.59)分、防范措施为(9.22±0.56)分、用药监测为(9.19±0.54)分、不良事件上报为(8.88±0.16)分, 均显著高于活动前得分[分别为(7.23±...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QCC),持续改进我院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药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方法:2014年3~12月我院门诊药房成立QCC活动小组,取名“围绕圈”,活动主题为降低高危药品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严格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提高我院门诊高危药品处方的合格率。结果:门诊药房的围绕圈通过开展QCC,使门诊高危药品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由改善前的13.57%降至3.49%。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高危药品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规范门诊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8,(1):69-70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间未实施高危药品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资料为实施前,另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实施高危药品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资料为实施后,比较和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评分值以及按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评估的评分值。结果:实施后工作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评分值为(87.30±6.23)分和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评分值为(85.65±3.84)分高于实施前为(75.24±5.61)分和(76.36±2.54)分(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切实可行,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感染病科预防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预防静脉外渗为活动主题,找出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对策,对使用高危药品患者进行干预,活动前后对护士的预防外渗知识进行考核。统计外渗发生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品管圈管理活动后,护理人员对使用高危药品静脉外渗的预防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1),输液后静脉外渗现象明显得到控制(P〈0.05),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使用高危药品时静脉外渗的防范意识,可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高危药品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9月本药剂科成立高危药品品管圈活动小组.经过全体圈员的广泛参与、充分挖掘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同时结合目前药剂科高危药品存在的问题,列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的高危药品内差情况.结果 进行品管圈活动后.高危药品的内差数从实施前的每月446次下降至6个月后的161次(t=6.735.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高危药品的管理情况.减少出错次数和比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小英  薛峰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9-442
目的:探究与分析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89.88%提高到改进后的97.5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小英  薛峰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9-442
目的:探究与分析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89.88%提高到改进后的97.5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开展"降低病区退药率"品管圈活动,提高药房对药品质量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升圈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医院药学服务的持续改善.方法 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统计和分析病区退药的相关数据,查找出导致退药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对策,遵循"PDCA循环"开展各项工作.结果 住院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退药率、退药金额比和退药人数比均有所下降,相应的退药管理制度和退药流程标准化.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病区退药率,提高药房药品质量,提高圈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住院药房麻醉处方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管理麻醉处方。结果 南京市第二医院2020年6月住院药房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为3.87%,全体圈员经过品管圈活动后,麻醉处方的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3.87%下降到0.71%,进步率达到了8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体圈员的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了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麻醉处方不合格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5年底举办的高危药品与用药安全评价研讨会暨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管理标准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危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副主任药师裴保香在讲座中指出,医院静脉营养制剂配置工作中集中了很多高危药品,在药房和病房的流转过程中需要精心管理和精准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肿瘤登记报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选取内蒙古某三甲肿瘤专科医联体医院2021年1—12月肿瘤患者1 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2例,女668例,年龄(50.5±1.2)岁。在常规质量管理(制定调查表、日常随机和定期检查肿瘤报告、专职人员审核、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宣传、培训等)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即计划(plan):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实施(do):成立质控小组,强化三级质控监管力度,完善信息系统等;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随机和定期检查相结合;4个阶段进行循环式质量控制。对比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肿瘤登记报告质量的完整率和准确率及漏报率的变化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前3个月(1—3月)肿瘤报告卡填写质量准确率为68.89%(62/90)、完整率为65.56%(59/90),漏报率为73.33%(66/90);实施PDCA循环法后3、6、9个月肿瘤报告卡填写质量准确率分别为87.78%(79/90)、94.44%(170/180)、96.67%(261/270),完整率分别为84.44%(76/90)、91.11%(164/180)、93.33%(252/270),漏报率分别为43.30%(39/90)、25.56%(46/180)、8.89%(24/270),报告质量明显提高,漏报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医院肿瘤登记报告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肿瘤报告质量的准确率和完整率,降低了漏报率,且PDCA循环法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循环法在中药处方点评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4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对2021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药处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1—3月32 292张处方为对照组,以4—8月50 557张处方为管理组,比较PDCA循环法运用前后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饮片颗粒用法混淆处方、证型未使用中医证型处方)的数量、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中药处方合格率。结果 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7.6%(965/988)上升到97.8%(1 506/1 540),住院处方合格率在实施PDCA循环后从89.1%(106/119)上升到95.6%(259/271),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中药处方点评中运用PDCA循环法,提升了处方的质量,规范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同时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面、深入了解专科医院护理工作者对其工作环境所持的态度,为持续改进医院护理管理和快速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相应有决策依据。方法 此为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7月9日至22日期间应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NWI)对广州市胸科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入选249名护士,年龄在18~50岁之间。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按维度、条目计算其得分及计分类别情况。结果 医护合作维度、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维度、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维度、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维度、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维度得分分别为(3.04±0.55)、(2.98±0.59)、(2.90±0.70)、(2.74±0.73)和(2.65±0.69),得分由高到低前5顺位条目为“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工作关系融洽”“科室的护士和医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科室的管理者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医院对新进护士有指导培训计划”“我有机会与临床工作能力强的护士一同工作”,得分由低到高最后5位条目为“护理人员有机会参与医院的管理决策”“我有进修合作的机会”“科室有充足的支持设备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科室有充足的人员(医生、护士、护工等)完成工作任务”“管理部门会倾听和反馈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结论 在专科医院中,医护合作、护士高质量服务水平上乘,但护理人员的地位、发展以及人员配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系统在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中的规范性应用及效果。方法 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接诊3 4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至12月接诊1 668例实施常规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接诊1 824例实施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936例、女732例,年龄(68.43±2.49)岁;观察组男1 008例、女816例,年龄(68.58±2.55)岁。统计分析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出入病房管理前后的出入病房管理规范率、护理工作效率、日均出入病房人次、人均出病房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一患一陪护出入病房管理规范率为98.85%(3 606/3 648),高于对照组96.04%(3 204/3 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57,P<0.001)。观察组体温监测记录耗时、紫外线消毒记录耗时、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时间记录耗时分别为(24.25±1.17)s、(7.25±0.79)s、(61.47±3.63)s,均低于对照组的(50.36±10.24)s、(19.36±2.14)s、(83.45±8.4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130、225.467、101.839,均P<0.001)。观察组日均出入病房人次、人均出病房时间分别为(103.25±8.03)人/d、(30.21±3.20)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40.24±11.26)人/d、(43.53±6.3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056、111.809,均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3%(1 788/1 824),高于对照组94.60%(1 578/1 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34,P<0.001)。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为(143.17±2.48)分,高于对照组的(130.79±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4,P<0.001)。结论 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可有效提升病房管理规范率,减少出入病房人次,缩短出病房时间。护患双方满意度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封控区域内患者来源进行风险识别,构建分区分级管理策略。方法: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先前建设隔离病房的经验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在地区的收治情况,建立患者从风险识别到分区分级管理的规范模式。结果:构建了从收治流程到病房分级管理的精准防控模式,封控期间的21 d隔离病区实现了“零感染、零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传统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英德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结石负荷相当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和/或肾结石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无管化组36例、传统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级眼压管理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术后眼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手术治疗PACG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19例、女29例,年龄(58.95±7.54)岁;研究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59.40±7.82)岁。对照组实施常规眼压管理;研究组在非药物控制眼压策略基础上实施分级眼压管理,设定眼压管理目标为与出院前基线值比较上升幅度<20.0%或眼压绝对值<18 mmHg(1 mmHg=0.133 kPa),且未出现视野缺损进展;通过随访确定其眼压变化及视野缺损进展,经药物实现分级眼压管理目标。对比两组患者基线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视力及视野缺损程度,分析眼压、视力及视野缺损程度是否受到管理方式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术后6个月眼压、视野缺损程度分别为(15.04±2.97)mmHg、(-4.32±0.66)dB,均低于对照组的(16.48±3.39)mmHg、(-4.69±0.72)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4、2.625,P=0.029、0.010)。研究组术后6个月视力为(0.59±0.14),高于对照组的(0.5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11)。结论 分级眼压管理可有效降低PACG患者术后眼压水平,减轻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急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304例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观察组男80例、女72例,年龄(38.49±2.47)岁;对照组男78例、女74例,年龄(39.28±2.64)岁。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急救所需时间、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转移回院时间、达到患者处时间、出车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28±2.12)min比(12.26±2.84)min、(7.64±2.18)min比(13.51±3.51)min、(2.12±0.57)min比(3.20±0.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1、4.632、5.102,P=0.016、0.013、0.024);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92%(9/152)比27.63%(42/152)](χ2=25.657,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68%(150/152)比75.66%(115/152)](χ2=36.033,P<0.001)。结论 通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用于肾内科护理安全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肾内科患者200例,应用常规肾内科护理,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安全程度,于2019年7月开始进行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肾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实施前)、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后)两个时间段入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10 min内未处理、标本采集不合格、病情追踪不及时、有效投诉事件发生率及处理成功率、成功救治时间、下达诊疗任务时间、上报危急值完成时间,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确定组间差异。结果 实施前组男57例,女45例,年龄(52.53±5.61)岁;实施后组男53例,女45例,年龄(52.39±5.79)岁。实施后组患者10 min内未处理[3.06%(3/98)比17.65%(18/98)]、标本采集不合格[2.04%(2/98)比14.71%(15/98)]、病情追踪不及时[1.02%(1/98)比9.80%(10/98)]、有效投诉事件发生率[2.04%(2/98)比12.75%(13/98)]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均P<0.05)。实施后组患者处理成功率高于实施前组[92.97%(172/185)比82.01%(155/189)](χ2=10.225,P=0.001);实施后组成功救治时间[(1.75±0.43)d比(2.35±0.56)d]、上报危急值事件完成时间[(25.15±3.12)min比(40.31±10.25)min]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均P<0.001)。结论 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是对肾内科护理人员的检验危急值加以培训的管理方式,可提升护理人员的危急值处理时效性,提升标本采集合格率,病情追踪更为及时,降低护理投诉事件,且能够下调救治时间,优化危急值事件处理流程,有利于救治成功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4R危机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应急中的效果体现。方法 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抽取的65例在发热门诊就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危机管理,将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发热门诊就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4R危机管理干预。对照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45.15±5.16)岁;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45.09±5.05)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诊室环境、温馨提示、护患沟通评分分别为(3.35±1.10)分、(3.64±1.48)分、(3.27±1.14)分、(3.21±1.05)分,均高于对照组[(2.79±1.24)分、(2.95±1.00)分、(2.68±1.05)分、(2.82±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5%(4/65),低于对照组[20.0%(1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2,P=0.019)。观察组护理安全性、消毒隔离、药物管理、特色护理评分分别为(80.21±6.80)分、(77.62±2.53)分、(92.62±2.83)分、(88.62±5.93)分,均高于对照组[(77.80±3.51)分、(76.21±3.12)分、(91.03±3.42)分、(86.33±4.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采取4R危机管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各个科室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