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全身麻醉)与研究组(30例,接受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21±6.33)岁;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7.38±6.42)岁。对比两组的开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苏醒时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诱导前(T0)及维持后15 min(T1)、30 min(T2)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麻醉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T0时,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HR、S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研究组MAP为(99.35±10.62)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87.45±4.8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HR、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研究组HR、SBP、MAP[(69.52±6.27)次/min、(146.33±5.67)mmHg、(98.12±7.69)mmHg]均高于对照组[(66.43±5.29)次/min、(143.77±3.57)mmHg、(89.38±4.6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开眼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6.37±2.03)min、(35.20±10.07)min、(12.28±2.38)min,均短于对照组(24.28±4.95)min、(54.43±12.86)min、(24.20±6.7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苏醒时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448)。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确切,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质量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维持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拟于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68例患者,用密封信封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8.73±6.52)岁,产次(2.86±0.58)次;观察组患者年龄(49.24±6.87)岁,产次(2.92±0.63)次。对照组予以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间断吸入七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观察组予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单纯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建立气腹后5 min(T3)、术毕(T4)、拔管时(T5)、拔管后30 min(T6)7个时刻]与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和术后苏醒、拔管、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更短(均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2例(5.88%),对照组术后躁动10例(29.41%),两组躁动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6时刻,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存在明显波动(均P<0.05),观察组患者T2与T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心动过缓,观察组发生3例,对照组发生5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静脉麻醉维持方案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方案,且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发生风险,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对比七氟烷、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 选取辽健集团抚矿总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参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67.28±4.48)岁;研究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66.89±4.31)岁。参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苏醒质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T0、T4时刻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1、T2时刻HR、MAP较T0时刻更低,且研究组HR、MAP较参照组更低(均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拔管时间较参照组更短[(6.18±1.10)min比(8.37±1.92)min、(6.69±1.85)min比(10.23±2.17)min、(9.31±2.38)min比(11.45±2.78)min、(9.75±1.85)min比(11.94±3.04)min,t=7.137、8.952、4.217、4.438,均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头晕、肌肉僵直、体动反应、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3.85%(2/52)比17.31%(9/52),χ2=4.981,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方式在不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的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各种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使用电脑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4.82±2.71)岁,为开放性输血,红细胞输注时机为血红蛋白(Hb)<100 g/L;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5.67±3.39)岁,为限制性输血,输血时机为Hb<70 g/L。记录并比较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刻(T1)、术后1 d(T2)及术后7 d(T3)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及有效性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T0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肌酐(Crea)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HR、PT-INR及Cre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Hb水平为(81.50±12.17)g/L、(101.60±8.33)g/L、(117.45±18.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0±11.23)g/L、(125.33±9.34)g/L、(136.50±25.5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时,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Lac)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CaO2、CEO2、La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观察组MMSE评分为(24.04±1.91)分、(27.32±2.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81±2.48)分、(23.51±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0.26)U、5.00%(2/40),均低于对照组(3.17±0.83)U、15.0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限制性输血,能有效平衡脑氧代谢水平,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腰椎手术术后拔管期的影响,探讨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970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E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8.0±7.5)岁;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7.4±7.2)岁。麻醉诱导时,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3 mg/kg,E组伍用艾司氯胺酮0.5 mg/kg,F组伍用芬太尼5 μ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完成后1 min(T2)、5 min(T3)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准确活动双下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T0时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1时MAP较T0时均显著降低[E组(90.5±7.9)mmHg(1 mmHg=0.133 kPa)比(99.6±8.2)mmHg、F组(89.0±9.8)mmHg比(97.5±5.7)mmHg,均P<0.05];气管插管后,E组患者MAP快速回升,T2[(101.4±10.9)mmHg]、T3[(99.5±7.3)mmHg]时点同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组患者T2[(91.5±6.9)mmHg]、T3[(92.1±7.9)mmHg]时同T0时比较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诱导后,F组患者HR波动较为明显,T1时[(61.4±7.5)次/min]较T0时[(67.7±10.7)次/min]显著降低,插管后T3时[(73.1±10.1)次/min]较T0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患者各时点HR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E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拔管后准确活动双下肢时间均显著低于F组[(10.3±0.8)min比(13.5±1.5)min、(7.9±2.3)min比(9.1±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3.33%(1/30)比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降低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希浦系统起搏(HPCSP)对心力衰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40例)和HPCSP组(40例)。参考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5.31±5.62)岁,给予双心室起搏;HPCSP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78±5.57)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PCSP。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起搏参数(阻抗、阈值、感知),QRS时限,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术后LVEDD[(59.45±6.01)mm、(64.37±6.52)mm]、HR[(75.42±7.61)次/min、(80.64±8.15)次/min]均明显低于术前[(70.23±7.26)mm、(69.58±7.21)mm、(90.45±9.31)次/min、(89.38±9.14)次/min](均P<0.05);HPCSP组术后阻抗[(510.79±51.26)Ω]明显低于术前[(541.37±55.23)Ω](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LVEF、LVESD、DBP、SBP及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阈值、感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QRS时限明显缩短(均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缩短(P<0.05)。HPCS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参考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39)。结论 HPCSP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保证心室同步收缩,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4例经PKP治疗的OVCF患者的143个椎体。根据患者病程及MRI的T1、T2信号强度分为陈旧组与新鲜组。新鲜组共62例71个椎体,男11例,女51例,年龄(70.21±8.05)岁;陈旧组共42例72个椎体,男4例,女38例,年龄(70.05±5.17)岁。所有患者均在G臂透视下完成手术。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相关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两组104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0例:新鲜组9例,其中椎间隙渗漏4例,椎旁渗漏5例;陈旧组1例,为椎间隙渗漏。术后1年相邻椎体骨折,新鲜组1例,陈旧组5例,椎体前缘高度压缩范围均小于10%,经保守治疗治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新鲜组手术时间短于陈旧组[(44.24±17.32)min比(56.12±30.05)min,t=-2.552,P<0.05];新鲜组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多于陈旧组[(3.90±1.07)ml比(3.53±0.9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P<0.05)。随访13~15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 025.591、7 257.375、5 638.076、1 548.607,均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在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5.683、31.669,均P<0.05);两组VAS评分、ODI在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41、0.892,均P>0.05)。结论 新鲜组与陈旧组OVCF在PKP术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术后1年相邻椎体骨折、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方面,新鲜组优于陈旧组,但骨水泥渗漏率高于陈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CEA治疗的109例患者,男女比66/43,年龄(61.41±6.24)岁。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从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恢复情况[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结果数据均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QoR-15评分为(103.66±10.16)分,高于对照组(91.86±10.12)分(t=6.074,P<0.001)。麻醉前,两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两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降低(均P<0.05),在切皮时,观察组HR为(66.86±6.63)次/min、SBP水平为(125.55±9.54)mmHg(1 mmHg=0.133 kPa)、DBP水平为(66.91±9.31)mmH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MMSE评分为(25.66±1.08)分,与对照组(25.76±1.1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64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1.81%(12/55),较对照组18.51%(10/54)略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CEA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效果较高,可降低其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不良反应风险不大,有利于术后恢复,且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更大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检测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影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31~68(49.35±9.64)岁,均行DWI及DCE-MRI检查,以术前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t检验比较直肠癌分化程度与检测参数ADC值及Ktrans值的关系,χ2检验DWI检测、DCE-MRI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肿瘤T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150例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黏液腺癌患者16例,ADC均值为(1.179±0.173)mm2/s,黏膜性腺癌患者134例,ADC均值为(0.896±0.141)mm2/s,黏液腺癌组ADC值显著高于黏膜性腺癌组(t=4.328,P<0.05);黏膜性腺癌组ADC值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Ktrans值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548、51.125,均P<0.05);术前DWI检测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10/12)、86.36%(38/44)、94.67%(71/75)、89.47%(17/19),总准确率为90.67%(136/150);DCE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8.57%(11/14)、88.64%(39/44)、95.95%(71/74)、94.44%(17/18),总准确率为92.00%(138/150);DWI结合DCE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31%(12/13)、93.02%(40/43)、97.30%(72/74)、90.00%(18/20),总准确率为94.67%(142/150)。结论 DWI结合DCE-MRI检查有助于提高直肠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联合路径模式管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英德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结石负荷相当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和/或肾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63±2.42)岁,采用ERAS联合路径模式管理;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1.07±2.16)岁,采用常规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尿管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观察组术前禁食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6.00±0.00)h、(5.00±0.19)h、(12.8±1.95)h、(2.67±0.12)d、(1.73±0.19)分、(6.27±0.23)d、(12 744±296.70)元,均低于对照组(9.60±0.22)h、(6.00±0.00)h、(68.0±2.33)h、(6.03±0.06)d、(3.93±0.33)分、(9.47±0.22)d、(14 136±217.9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长径、结石分布、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并发症(出血、肾周血肿、感染)、发热率、结石清除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AS联合路径模式管理在PCNL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于常规医疗及护理模式,患者术后恢复加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ERAS理念可优化修订路径实施内容,而路径管理可有效提高ERAS理念下医疗活动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镫型多功能腿架联合斜侧卧截石位在双镜联合下处理肾输尿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一体化斜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患者65例,其中按摆放体位的不同器械分别设定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4.62±10.31)岁,采取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联合洛贝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69.12±7.53)岁,给予洛贝林治疗;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8.96±7.31)岁,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02)。治疗1周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70.35±10.79)mmHg(1 mmHg=0.133 kPa)、(371.14±49.8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87±10.77)mmHg、(336.07±47.82)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9.15±8.2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56.03±8.6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分别为(1.66±0.40)L、(2.63±0.46)L、(2.87±0.59)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7±0.29)L、(2.31±0.40)L、(2.39±0.54)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PPV联合洛贝林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大大促进了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机治疗的肺透明膜病(HMD)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HMD新生儿94例,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 每组47例。常规组男26例, 女21例, 胎龄(33.11±1.20)周,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男23例, 女24例, 胎龄(32.95±1.06)周, 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气道分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潮气量(VT)、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常规组[(11.42±2.05)分比(14.73±3.1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8, P<0.001);干预后研究组的PaCO2、VT、PaO2/FiO2、PaO2分别为(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无痛分娩产时发热产妇第二产程利用自由体位积极干预,缩短第二产程,拟降低因无痛分娩产时发热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产科实施无痛分娩后出现产时发热产妇80例,按照产妇入组顺序进行编号,用数字先后顺序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1~40号为对照组,41~80号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8.450±4.095)岁,体质量(67.530±10.595)kg;对照组年龄(27.800±3.969)岁,体质量(65.769±8.217)kg。其中观察组采用第二产程开始立即用力配合自由体位用力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延迟用力加传统膀胱截石位用力的方法。比较两组第二产程的时间,顺产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新生儿出生状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30.43±19.61)min低于对照组的(73.10±32.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转剖宫产率及器械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正常率为75.0%(30/40),高于对照组的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无痛分娩后出现产时发热的产妇第二产程应利用自由体位积极干预,以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妇剖宫率、器械助产率,减少新生儿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频振动排痰机排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23±1.01)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26±1.04)岁。对照组采取人工叩背排痰,观察组采用多频振动排痰机排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呼吸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观察组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6.96±2.41)mmHg(1 mmHg=0.133 kPa)]、呼吸做功量(WOB)[(0.67±0.07)J/L]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95.41±5.73)mmHg]、血氧饱和度(SaO2)[(95.19±4.94)%]、动态顺应性(Cydn)[(38.49±3.52)ml/cmH2O(1 cmH2O=0.098 kPa)]、氧合指数(PaO2/FiO2)[(384.49±50.6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13.85±2.51)ng/L]、白细胞计数(WBC)[(6.95±1.10)×109/L]、白细胞介素-6(IL-6)[(6.09±1.06)μg/ml]和降钙素原(PCT)[(1.32±0.45)μ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6.23±1.15)d]、发热消退时间[(2.78±0.36)d]、肺啰音消失时间[(6.04±1.09)d]和住院时间[(12.37±3.26)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频振动排痰机排痰能够改善重症肺炎患儿呼吸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从而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3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年龄(45.36±1.17)岁,病程(6.65±0.33)个月。对照组年龄(45.11±1.46)岁,病程(6.58±0.24)个月。两组术中均予以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试验组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应激反应及苏醒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给药前(T0)VAS评分(2.52±0.11)分,对照组(2.55±0.4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578);试验组给药后即刻(T1)、给药后10 min(T2)、给药后30 min(T3)、术毕(T4)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05±0.17)分比(2.31±0.22)分,t=7.540,P<0.001;(1.82±0.33)分比(2.17±0.45)分,t=5.057,P<0.001;(1.55±0.35)分比(1.92±0.46)分,t=5.161,P<0.001;(1.62±0.47)分比(1.98±0.72)分,t=3.376,P<0.001]。试验组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略低于对照组[(98.44±0.27)%比(98.62±0.74)%,t=1.842,P=0.068],动脉氧分压(PaO2)略低于对照组[(95.15±0.41)mmHg(1 mmHg=0.133 kPa)比(95.34±0.72)mmHg,t=1.849,P=0.06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略高于对照组[(35.22±1.45)mmHg比(35.04±1.62)mmHg,t=0.668,P=0.506],平均动脉压(MAP)略高于对照组[(84.41±2.23)mmHg比(84.15±2.12)mmHg,t=0.681,P=0.497]。试验组术后过氧化氢(CAT)高于对照组[(7.32±0.26)U/ml比(6.55±0.17)U/ml,t=19.984,P<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对照组[(135.37±10.88)U/ml比(132.62±10.41)U/ml,t=1.472,P<0.001],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5.25±0.24)nmol/ml比(6.44±0.62)nmol/ml,t=14.431,P<0.001],皮质醇(Cor)低于对照组[(40.35±2.17)ng/ml比(43.37±2.26)ng/ml,t=7.771,P<0.001)],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10.77%(7/65)比7.69%(5/65),χ2=0.566,P=0.452]。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增强其镇痛效果,此药可在保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降低术后应激及苏醒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由体位下应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抽签法将患者按1∶1比例分为A组[55例, 年龄(30.23±0.16)岁]、B组[55例, 年龄(30.11±0.35)岁]。两组均在自由体位下进行分娩镇痛, A组采用罗哌卡因镇痛, B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妊娠结局及预后情况。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不同镇痛方式下, A组镇痛10 min、30 min、60 min、90 min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5.72±0.31)分、(5.04±0.33)分、(4.45±0.31)分、(3.66±0.41)分]略低于B组[(5.75±0.28)分、(5.05±0.26)分、(4.52±0.28)分、(3.72±0.36)分],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后A组患者的丙二醛(MDA)水平(411.36±10.15)nmol/ml低于B组(435.47±10.38)n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