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9)
目的探究基于血栓弹力图(TEG)制定的干预措施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 每组2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 年龄(73.14±2.58)岁;试验组男14例、女13例, 年龄(73.15±2.6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干预措施, 试验组给予基于TEG制定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血栓事件概率、凝血功能、TEG相关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栓事件的总发生率为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6/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 P=0.030)。干预前,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D-D、Fib水平降低, PT、APTT时间延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 ...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探索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检测方法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46例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3例.试验组应用血栓弹力图和凝血检测联合方案,对照组应用凝血检测方案.分析患者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不同时期的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指标的情况,了解肝硬化不同时期的TEG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20年1—12月确诊肝硬化患者299例,通过病情不同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82例)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217例),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人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常规凝血参数、TEG参数[凝血综合指数(CI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Angle)、血凝块最大的振幅(MA值)、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对肝硬化患者TEG与常规凝血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Hb、PLT、Angle、MA值、G值、CI值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K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患者Hb、PLT、APTT、INR、FIB均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K值: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肝硬化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对照组,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评价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患者的TEG主要参数值[R值、K值和血凝块最大强度(MA)]和常规凝血试验主要参数值[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Plt≥100×109/L的患者,MA与Plt呈正相关(r=0.37,P<0.01);Plt<100×109/L的患者,MA与Plt无相关性(r=0.05,P>0.05)。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15,P<0.05),而与INR无相关性(r=0.14,P>0.05)。K值与FIB整体呈负相关(r=-0.25,P<0.01);但当FIB<2g/L时,K值与FIB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两者联合应用更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20,(5)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凝血四项与血栓弹力图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及凝血四项检查(包括血小板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临床价值。结果经相关分析,APTT值与MA值、Angle角呈负相关,与R值正相关;PT值与R值呈正相关,与Angle角呈负相关;Fib值与MA值、Angle角呈正相关,与R值、K值呈负相关;Plt值与MA值、Angle角呈正相关,与K值呈负相关;均显示P <0.05。结论常规凝血四项检查与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具有相关性,在临床中可联合应用,从而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并进行系统回顾总结.结果 96例患者中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静脉栓塞;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3周出院.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刘书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6):37-39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穿刺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性呕吐、穿刺部位疼痛及低血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能有效提高阻滞效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42例(43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跟踪随访,平均随访2.8年,随访内容包括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功能评价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43髋中按Harris评分平均为90.2分,优良率占89%(37例),其中28例无疼痛及功能障碍,4例术后出现脑血并发症,1例股骨近端劈裂骨折行翻修。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及术后的后续治疗,对手术成功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家庭上门访视工作,以减少患者术后的肢体残疾和残障,预防并发症,全面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术后家庭上门随访,直接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知识教育和专业的功能训练。结果出院后的2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无一例出现术后相关并发症。杜绝患者和家属出现负性情绪,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患肢再站立行走的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疗效及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为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14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53例(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41例(B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5例(C组),比较了三种手术方式的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在1~3年回访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不同方式的疗效.结果 A、B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但C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B组(P< 0.05); A、B、C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9.3±6.5)、(86.2±5.8)、(84.4±4.4); A、B、C组优良率分别为94.34%、85.4%、64.8%,A、B组的Harris得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用于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下地活动时间及Harris得分等具有优越性,在骨折类型、患者状况及经济条件允许下推荐全髋或半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术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行股骨头置换术(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和远期的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B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等方面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骨折内固定组(火0.05)。Harris评分示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87.5%,显著高于骨折内固定组的62.5%(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和再手术率(0)显著低于骨折内固定组(41.9%及37.5%)(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9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尽早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的同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96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同手术期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并对临床观察和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系统吲顺总结。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成功与围手术期的高质量护理是密不可分的,96例患者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静脉栓塞,其余无术后并发症,均在术后2-3周出院。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远期效果良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