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强  张峤  曹燕珍  陶洁  单莉 △ 《天津医药》2016,44(2):200-204
目的 探讨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 4-间变淋巴瘤激酶 (EML4-ALK) 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基因突变状态与未经系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的Ⅳ期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方法 收集 97 例未经 TKIs 治疗的Ⅳ期维吾尔族 NSCLC 患者的组织标本, 分别运用 FISH 及 ARMS 方法检测 EML4- ALK 基因融合及 EGFR 基因突变状态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97 例Ⅳ期维吾尔族 NSCLC 组织中, 6 例 (6.2%) 存在 EML4-ALK 基因融合, 26 例(26.8%)存在 EGFR 基因突变。生存分析显示,EML4-ALK 基因融合患者与 EML4- ALK 基因未融合患者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1), EGFR 基因突变患者与 EGFR 野生型患者 O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07)。EGFR/EML4-ALK 综合突变对Ⅳ期维吾尔族 NSCLC 患者长期生存发现, EGFR 突变型组、 EML4-ALK 阳性组、 EML4-ALK 阴性+EGFR 野生型组患者中位 OS 分别为 17.7、 17.3、 16.2 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结论 在排除 TKIs 治疗影响的情况下, EML4-ALK 融合基因与 EGFR 基因突变状态尚不能作为评估Ⅳ期维吾尔族 NSCLC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水平的关系,从而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3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NSCLC肿瘤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的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技术(PCR-HRM)法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突变,同时用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ERCC1的mRNA的表达水平。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41例EGFR突变型中,ERCC1基因高表达10例,低表达31例;91例EGFR野生型中,ERCC1基因高表达31例,低表达60例。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ERCC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ERCC1的mRNA表达水平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李雅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5):949-951,95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埃克替尼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1例NSCLC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液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依据测定结果分为基因突变组和野生型组,均采用埃克替尼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选取同期做健康体检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SCLC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液中EGFR突变差异。结果 50例健康人外周血液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为0,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1.58%(42例),EGFR野生型组患者31.68%(32例),EGFR基因未突变者27例。基因突变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5.71%,治疗有效率为64.29%;野生型组疾病控制率为59.38%,总有效率仅为12.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年间EGFR基因突变组的生存率均远高于野生型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行埃克替尼治疗效果更高,因此在晚期的NSCLC患者治疗中可以通过测定是否EGFR基因突变来指导靶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年内住院的服用埃克替尼治疗的49例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以同期服用吉非替尼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体能状态、生活质量评价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9%和5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和81%,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埃克替尼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别、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分级等方面与吉非替尼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吉非替尼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培美曲塞、贝伐单抗三联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06例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资料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 年龄(60.37±3.54)岁, 给予培美曲塞和贝伐单抗治疗。观察组男26例、女27例, 年龄(60.82±3.57)岁, 给予奥希替尼、培美曲塞、贝伐单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以及预后生存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13%(43/53)、92.45%(49/53),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38%(32/53)、77.36%(41/5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17、4.711, P=0.019、0.030)。治疗前, 两组患者癌抗原125(CA125)、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  相似文献   

6.
闫亚玲  朱小鹏  周莉 《河北医药》2013,(21):3220-322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的影响。方法10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n =50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观察组( n =55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和胸腔积液中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蝌.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下降(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及胸腔积液中 EGF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NSCLC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及胸腔积液中 EGFR的表达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妥昔联合GP(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G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评价近期疗效及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稳定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EA、CA-125、EGFR水平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一线药物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疗效满意,对降低患者肿瘤相关指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云  冷朝辉 《药品评价》2022,(2):100-102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靶向治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4例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予对照组患者使用顺铂与培美曲塞进行化疗治疗,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盐酸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对患者神经钙黏素表达的干预.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7月某院收治的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观察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阿法替尼治疗EGFR 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毒性反应。结果 纳入4 篇RCT,共2144 例患者,EGFR 突变1007 例,实验组670 例,对照组307 例,Meta 结果显示阿法替尼可显著延长EGFR 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9,95% CI:0.43~0.56,P<0.001),但对患者的OS(HR=1.07,95% CI:0.90~1.27,P=0.47)无明显改善。对毒性反应进行meta 分析,阿法替尼组增加了患者3 级以上腹泻(RR=37.19,95% CI:7.42~186.32,P<0.0001)、皮疹(RR=24.28,95 % CI:6.01~98.06,P<0.00001)、便秘(RR=15.42,95 % CI:3.75~63.36,P=0.0001)的发生率。结论 阿法替尼可显著延长EGFR 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PFS,无论年龄、性别、种族、EOCG 评分、突变位点及吸烟史的EGFR 阳性患者均可获益,但对患者的OS 无明显改善,阿法替尼增加了腹泻、皮疹及便秘的发生率,副反应相对可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剂量和低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5例。高剂量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16±5.05)岁,给予左氧氟沙星0.6 g/d;低剂量组男23例、女2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5日期间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出院的70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43例)和低蛋白血症组(27例)。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评价分析神阙隔药灸对阳虚质人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广州市增城区中医院治未病科门诊最终全部完成本次临床研究的阳虚质志愿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阳虚质志愿者门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2.36±10.94)岁,采取神阙隔盐灸治疗;观察组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41.86±10.54)岁,应用神阙隔药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转化分数及治疗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60名受试者均顺利完整地完成了治疗疗程。观察组志愿者治疗后转化分数<30分非阳虚质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6.67%(11/30)比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 2,P=0.001 3);观察组治疗后转化分数≥40分阳虚质者比例少于对照组[30.00%(9/30)比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9 2,P=0.001 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转化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91 4、7.081 5,均P<0.000 1);而观察组治疗后转化分数低于对照组[(36.82±10.76)分比(47.75±1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5 8,P=0.000 4)。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28/30)比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0 0,P=0.001 5)。结论 神阙隔药灸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阳虚质人群,提高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阳虚质人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76.17±9.27)岁,实施脓毒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77.22±9.0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损伤评分、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损伤评分[(19.41±3.15)分、(24.85±4.49)分]均低于对照组[(23.27±3.41)分、(29.07±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5、3.969,均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34)。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6%(40/41),高于对照组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结论 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和胃肠功能,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眼底血管造影依从性影响因素以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眼底血管造影患者130例(男64例,女66例,年龄41~65岁),基于一般资料量表调查患者基础信息,评价患者检查依从性,经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对策。结果 检查依从性较差患者34例,检查依从性良好患者96例。经单因素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χ2=12.835,P<0.001)、文化水平(χ2=12.168,P<0.001)、药物过敏史(χ2=16.660,P<0.001)、瞬目运动(χ2=22.178,P<0.001)、首次检查(χ2=21.957,P<0.001)、检查操作(χ2=44.502,P<0.001)、检查焦虑(χ2=55.472,P<0.001)、检查系统教育(χ2=38.810,P<0.001)、检查不良反应(χ2=33.8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发生瞬目运动(P<0.001)、首次检查(P<0.001)、检查操作不规范(P=0.029)、伴有检查焦虑(P=0.012)、缺乏检查系统教育(P<0.001)、伴有检查不良反应(P=0.004)。结论 影响眼底血管造影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瞬目运动、首次检查、检查操作不规范、伴有检查焦虑、缺乏检查系统教育、伴有检查不良反应等,根据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局部小切口入路与半冠状切口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93例,分为经头皮半冠状切口组45例和局部小切口入路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后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妊娠期合并甲亢的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甲亢的剖宫产产妇1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年龄(23.55±2.67)岁,孕周(37.62±2.11)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LINC01836和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研究。在TCGA数据库下载2020年4月7日发布的V23.0版本的结直肠癌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和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35例,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后,根据当时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研究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50.45±2.31)岁,采用艾普拉唑辅助治疗;对照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50.16±2.72)岁,采用内镜下止血+基础用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溃疡愈合时间,腹痛、发热症状缓解时间,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59%(65/68),高于对照组85.07%(5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7,P=0.038)。治疗后,两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止痛时间[(2.21±0.35)d、(1.45±0.16)d、(1.17±0.26)d]均短于对照组[(3.44±0.72)d、(2.05±0.33)d、(1.92±0.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止血成功率91.18%(62/68)高于对照组77.61%(52/67)(χ2=6.991,P=0.008)、再出血率3.23%(2/62)低于对照组19.23%(10/52)(χ2=12.840,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接受常规止血、基础用药后可起到较好辅助效果,可快速止血、促进溃疡愈合,对实现彻底止血、降低再出血风险均有积极作用,此药未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析金铃芍药散间歇服药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中山陈星海医院收治的CPID患者129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3组,各43例。对照A组年龄(34.73±8.79)岁,给予金铃芍药散治疗;对照B组年龄(33.98±8.91)岁,给予中成药“宫炎平片”治疗;观察组年龄(34.89±8.64)岁,给予自拟中药金铃芍药散间歇服药治疗。比较各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30 d后,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35%(41/43)与对照A组[93.02%(40/43)]、对照B组[90.70%(39/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0.717,P=0.474、0.801)。治疗30 d后,观察组体征疗效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与对照A组[95.35%(41/43)]、对照B组[93.02%(40/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1.048,P=0.590、0.12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与对照A组[25.58%(11/43)]、对照B组[23.26%(10/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6.519,均P<0.001)。结论 金铃芍药散间歇服药法治疗湿热瘀结型CPID与对照A组及对照B组疗法具有同等的临床治疗效果,且相比之下较对照A组及对照B组疗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药品资源,有效降低了临床服用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