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转运蛋白(Karyopherinα2,KPNA2)基因mRNA在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分析KPNA2基因在CRC患者癌组织和正常肠上皮中的差异表达.STRING数据库构建KPNA...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白头翁中有效成分,探讨白头翁抗结直肠癌的物质基础及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利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数据库BATMAN-TCM筛选白头翁活性化合物及其靶点;通过PharmDB-K和Dis Ge NET数据库获取直肠癌基因后与白头翁中有效化合物基因靶点交集,获得疾病-药物靶基因;使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将疾病-药物-蛋白靶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运用R语言筛选出核心基因;运用R包及Cytoscape3.2.1的Clue GO插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分别采用SYBYL-X2.0与Discovery Studio4.5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靶基因进行结合活性的双重验证。结果在白头翁成分中,共有11个活性化合物,对应508个靶标基因,与结直肠癌靶标基因进行交集后共有67个基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1个核心基因,其主要通过在p53信号转导通路,结直肠癌通路,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通路等11条核心通路发挥抗癌作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白头翁活性成分中,皂苷类、生物碱成分与结直肠癌靶标基因均有较好结合作用,其中包括:葳岩仙皂苷A与HSP90、KIT、SIRT1能结合,蝙蝠葛碱与NR3C1、ESR1、KIT结合。结论白头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结直肠癌,为白头翁抗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后续实验验证提供了依据及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是否改善结直肠癌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突变病人的预后.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年3月至2019年5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中关于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PIK3CA突变病人预后关系的文献,提取总体生存的预后相关结果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表偏倚分析等.采用StataSE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6篇,共计结直肠癌病人5574例.服用阿司匹林可提高结直肠癌PIK3CA突变型病人的总生存率(HR=0.67,95%CI:0.48~0.93);而PIK3CA野生型病人并没有显著的生存获益(HR=0.97,95%CI:0.66~1.44).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可改善结直肠癌PIK3CA突变病人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应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32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同时选取32例体检正常人员作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显著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方法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中,其临床诊断效果较好,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有明显差异。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结直肠癌诊断中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其肘静脉血,检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单一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与联合检验结直肠癌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癌胚抗原(C...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Oncomine数据库分析TRAP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RAP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黏膜组织、LOVO、HT29、HCT116、RKO、SW480、NCM460细胞中的表达及干扰TRAP1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CCK-8检测TRAP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检测TRAP1对结直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RAP1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TRA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AP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和细胞(P<0.05),干扰TRAP1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P<0.05),并且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增加细胞凋亡(P<0.01),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表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3表达增加,p-PI3K和p-AKT表达降低(P<0.05)。结论 TRAP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干扰TRAP1的表达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黄芪-半枝莲抗结直肠癌的有效成分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检索黄芪与半枝莲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 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等筛选结直肠癌相关靶点, 运用Cytoscape(Version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图, 并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库筛选出黄芪有效成分17种, 半枝莲有效成分28种, 黄芪-半枝莲与结直肠癌靶点交集共24个潜在蛋白靶点。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显示黄芪-半枝莲主要与DNA损伤、细胞凋亡、调节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相关,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传统上,CT最常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术前评估与分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目前提倡综合治疗,以手术为核心,辅以化疗、靶向治疗、局部治疗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步一直得益于多学科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检验及血清CEA、CA199、CA242、CA724、TPA等5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12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取化学发光法、ELISA法、粪便隐血试验等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和粪,并观察100例手术后两年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五项水平以及隐血试验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清五项数值均比对照组显著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手术2年后复发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五项含量比未复发的显著高,且粪便检验也有较显著异常。结论联合粪便检验及血清CEA、CA199、CA242、CA724、TPA等5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很有意义,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1)下载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转录组数据集,用Limma包分析结直肠癌组织(n=479)和正常组织(n=42)中PTBP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2)第1转染组和第2转染组为SW480细胞中分别转染对照慢病毒(ShCtrl)5μL和PTBP1敲低慢病毒(ShPTBP1组)5μL;第3转染组和第4转染组为LoVo细胞中分别转染ShCtrl和ShPTBP1各5μL;第5转染组和第6转染组为HCT116细胞中分别转染对照质粒(Vector)5μg和PTBP1过表达质粒(plasmid+PTBP1组)5μg;第7转染组和8转染组为HT29细胞中分别转染Vector和plasmid+PTBP1各5μg。以Transwell小室检测上述不同转染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PTBP1、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PTBP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62.05±30.21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眼底血管造影依从性影响因素以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眼底血管造影患者130例(男64例,女66例,年龄41~65岁),基于一般资料量表调查患者基础信息,评价患者检查依从性,经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对策。结果 检查依从性较差患者34例,检查依从性良好患者96例。经单因素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χ2=12.835,P<0.001)、文化水平(χ2=12.168,P<0.001)、药物过敏史(χ2=16.660,P<0.001)、瞬目运动(χ2=22.178,P<0.001)、首次检查(χ2=21.957,P<0.001)、检查操作(χ2=44.502,P<0.001)、检查焦虑(χ2=55.472,P<0.001)、检查系统教育(χ2=38.810,P<0.001)、检查不良反应(χ2=33.8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发生瞬目运动(P<0.001)、首次检查(P<0.001)、检查操作不规范(P=0.029)、伴有检查焦虑(P=0.012)、缺乏检查系统教育(P<0.001)、伴有检查不良反应(P=0.004)。结论 影响眼底血管造影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瞬目运动、首次检查、检查操作不规范、伴有检查焦虑、缺乏检查系统教育、伴有检查不良反应等,根据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连云港市中医院经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167例,随访并整理患者病例资料,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评价生物学预后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评价体系Neo-bioscore相关性的研究;总生存期、生存分析观察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开展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排除混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标本167例,其患者平均年龄为46.4岁。(1)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子分型与Ki-67、EGF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3、P<0.001,χ2=25.652、P<0.001);Ki-67与EGFR,EGFR与E-cad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P=0.007,χ2=18.576、P<0.001)。(2)EGFR与Ki-67的表达水平有紧密的正相关性(r=0.207,P=0.007),与E-cad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325,P<0.001);乳腺癌Neo-bioscore评分体系分值高低与Ki-67、EGFR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324、P<0.001,r=0.176、P=0.023),与E-cad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162,P=0.037)。(3)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和Neo-bioscore评分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χ2=3.950、P=0.047,χ2=13.372,P=0.004),且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Ki-67、EGFR及E-cad表达对增殖活性分子表达等产生了辅助判断作用,使得个性化、靶向治疗成为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动态监测肿瘤靶向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文献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统计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异质性检验当P≥0.1且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1和/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1 728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303例,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1.26%。meta分析显示,性别(女性)(OR=3.73,95%CI 2.04~6.82,P<0.000 01)、年龄<12岁(OR=4.71,95%CI 3.41~6.50,P<0.000 01)、吸烟史(OR=4.06,95%CI 3.08~5.35,P<0.000 01)、缺血时间>10 h(OR=3.04,95%CI 1.52~6.07,P=0.002)、伤因(挤压撕脱伤)(OR=4.09,95%CI 2.89~5.78,P<0.000 01)、离断平面(末节离断)(OR=4.10,95%CI 3.03~5.54,P<0.000 01)是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女性、低龄、有吸烟史、缺血时间长、挤压撕脱伤、末节离断等再植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和掌握桂林市城区小学生人群近视发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内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21年5月在桂林市城区3所小学用整群抽样法对3 578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眼科视力、验光检查,其中男1 837名、女1 741名,年龄(9.91±1.66)岁,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桂林市城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8.23%(1 368/3 578),近视患病率随年级数增加而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0,P=0.003);课余看电视时间越长近视发生概率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0,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学习时间>8 h、看书40 min后不休息、看电子产品距离<30 cm、每天户外运动<2 h是小学生近视发生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依据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家长及学校要督促孩子用眼习惯,养成孩子的健康用眼习惯,尽量减少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为预防早发STEM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就诊的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结果, 对早发STEMI(男性<55岁, 女性<65岁, 124例, 男94例、女30例)和晚发STEMI患者(278例, 男214例、女64例)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早发STEMI组体质量指数、肥胖、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于晚发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7、χ2=3.987、11.355, 均P<0.05), 高血压病史比例低于晚发组(χ2=7.277, P<0.05);早发STEMI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高于晚发STEMI组(t=4.796、4.170、5.210、4.900、3.239, 均P<0.05), HDL-C、Hcy低于晚发STEMI组(t=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9.00±6.00岁);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9.00±7.00岁)。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及术后情况、疼痛程度、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30);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第4天引流量更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术后肛门排气、早期活动、肠胃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更短,疼痛程度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57±5.34)mg/L比(26.84±5.12)mg/L、(16.28±5.64)ng/L比(33.54±7.50)ng/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85.63±11.84)kU/L比(74.25±12.35)k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2/30)比30.0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结论 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更佳,安全性高,改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某院发生的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情况及药敏结果等。结果: 共纳入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170例,ESBLs菌株98例;重症医学科占比最高(50例,29.4%),其中ESBLs菌株30例(30.6%),非ESBLs菌株20例(27.8%)。ESBLs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全部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为70.6%、20.2%、80.2%。ESBLs组WBC、NEU计数、NEU%、PCT水平高于非ESBLs组,差异有显著性(Z=-2.149,P=0.032;Z=-2.521,P=0.012;Z=-2.990,P=0.003;Z=-2.149,P=0.032;Z=-2.543,P=0.011)。单因素分析示慢性肺部疾病、泌尿道梗阻、慢性肝胆疾病、高血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用药史、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891,P=0.027;χ2=6.746,P=0.009;χ2=7.934,P=0.005;χ2=6.041,P=0.014;χ2=36.862,P< 0.001;χ2=15.178,P<0.001),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肺部感染、泌尿道梗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是ESBLs菌株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χ2=6.515,P=0.011;χ2=3.709,P=0.050;χ2=39.237,P<0.001;χ2=16.922,P<0.001)。ESBLs菌株致病变多见左肺或同时累及双肺(χ2=9.042,P=0.002;χ2=6.541,P=0.013)。结论: 该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较高,耐药率高,炎症程度更明显。经验性治疗应结合患者危险因素考虑合理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妊娠期合并甲亢的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甲亢的剖宫产产妇1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年龄(23.55±2.67)岁,孕周(37.62±2.11)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共302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为调查对象,男210例,女92例,年龄(51.52±7.97)岁。按是否发生破裂出血分为研究组(EVB,118例)和对照组(GOV非出血组,184例),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TPP)、是否有肝性脑病、是否有肝肾综合征和Child-Pugh分级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脾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厚度、有无腹水、有无红色征、有无门静脉血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色征(OR=5.606,95%CI 1.615~20.650)、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3.337,95%CI 1.057~15.079)、门静脉主干内径(OR=1.703,95%CI 1.008~4.340)、脾厚度(OR=1.564,95%CI 1.022~3.563)、PT(OR=1.043,95%CI 1.004~1.082)是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LT(OR=0.737,95%CI 0.291~0.833)、ALB(OR=0.663,95%CI 0.172~0.878)是EVB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脾厚度、PT是发生EVB的危险因素,提高PLT、ALB水平可减少E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额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60例(包括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等患者),并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6.64±5.89)岁]和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6.85±5.79)岁],各30例。对照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中做额颞叶部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 5,P>0.05);治疗后7、14、28 d时,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925 1、5.823 4、7.601 7,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 8,P>0.05);治疗后7、14、28d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824 6、13.716 9、15.082 6,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8 1,P>0.05),治疗后28 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t=14.309 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χ2=4.320 0,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χ2=6.666 7,P<0.05),而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7/30)比6.67%(2/30),χ2=3.268 0,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额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率,且大大改善患者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