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势”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趋势。笔者认为在《金匠要略》一书中包括自然之势、脏气之势、病位之势,病势四方面的内容。顺势治风IH旨在治疗疾病中顺应自然之势、脏气之势、病位之势以及病势等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立相应治疗方法的原则。本文记就顺势治则在《金匮要略》一书中的应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顺势思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顺势思维的概念顺者 ,顺应 ,顺从也 ,循也 ,因也 ,有趁、乘之意 ;势者 ,势态 ,趋势也。顺势思维指尊重、顺应、利用客观之势态及规律 ,处理事物的思维方法。顺势思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 ,是“天人合一”思维的具体体现。早在春秋之末 ,范蠡即明确提出 :“因阴阳之恒 ,  相似文献   

3.
姜姗  赵京生 《中医杂志》2018,(24):2081-2084
从顺势思想出发,探究"气"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由此从体质判断、经脉逆顺、针刺时间把握,即顺人身之气、顺经脉之气、顺天时之气三个方面,分别探讨顺应气势的主体思想在针灸理论中的贯穿。此外,基于对西方顺势疗法的基本认识,对比中医、针灸顺势思想与顺势疗法在"顺"的含义、客体、主体三方面之异,说明二者异源同名。  相似文献   

4.
中医温病因势利导治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中医温病治法突出了因势利导的特点。指出因势利导之“势”是病变中综合多种因素的病机总趋势,治疗用药应顺应利用这种趋势,最大限度、最有效地顺正逆邪是因势利导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针道自然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表面上看是"针术",而深层次去理解却是"针道",体现了中医由外治内、内外相通的整体观思想。明经辨络为针道之基石,掌握了经络,就抓住中医针灸之灵魂;顺势而调为针道之方法,只有顺应病人的自然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才不至犯虚虚实实之戒,避免太过或不及的弊端;而针灸治病,立足于"和",调阴和阳为针道之终级目标。因此,临证时宜用心炼术,潜心悟道,只有明经辨络、顺势而调、调阴和阳等诸多环节完美组合才能构成针道之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初杰 《中医药学刊》2002,20(1):96-97
顺势思维是中医学中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之一,在药物中的应用有极大的影响与渗透,它是自然界整体全息思维的体现,从顺药物形态之热,顺药物质地之势、顺药物特性之势三方面对中药顺热思维作了探析。指出,顺势思维与同气相求、象形取义思想有着密切关联,有着强的规律性和趣味性,极简朴而又奥妙。  相似文献   

7.
中药顺势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势思维是中医学中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之一 ,在药物中的应用有极大的影响与渗透 ,它是自然界整体全息思维的体现。从顺药物形态之势、顺药物质地之势、顺药物特性之势三方面对中药顺势思维作了探析。指出 ,顺势思维与同气相求、象形取义思想有着密切关联 ,有着很强的规律性和趣味性 ,极简朴而又奥妙。  相似文献   

8.
顺势而治新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小平 《中医药学刊》2002,20(4):485-485,489
顺势而治,即尊重和保护机体“自和”、“自愈”能力,顺应机体“自和”调控机制的运动趋势,依赖病体自我调节而愈病的治疗法则包括顺应脏腑之用而治及顺应病势趋向而治两方面。顺势而治法则,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独特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9.
就中医顺势治疗思想,从《内经》的渊源,到后世的不断发展,以及顺势治疗在慢性肾衰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阐发。  相似文献   

10.
姜劲峰  王玲玲 《新中医》2005,37(9):14-15
杨长森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主张顺势治疗:一为顺生理特性,即与机体阴阳气血活动的特性相顺应;二是顺病证特性,强调针灸方法与病证表现的特性相一致。并以“轻”刺激为主的刺激量,方法多样,针对性强,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类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其理论内涵丰富、医学逻辑科学。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工作者结合现代临床和基础医学进展,对扶正培本法的科学内涵、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案进行广泛的探索,收获了不少成果。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多层次、多方向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了积极的延伸。作者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之理法有千变,方药有万化,然医道虽繁,约之"邪正"而已,故临证之时,论治之际宜执简驭繁,以"邪正"为导向,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此乃执两端而驭全盘之准绳.邪正内涵阐发于,扶正祛邪治则落实于,扶正祛邪精蕴继承于后世医家.  相似文献   

13.
顾护胃气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医整体观念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经验,强调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重视调理脾胃,维护胃气。并总结了以调理脾胃为主,保护肾功能,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辨治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急症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高血压急症病因病机与证候的关系,为中医药救治高血压急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肝之疏泄失常,肝不藏血,内生风火热毒,气血逆乱乃高血压急症的主要病机。清除“内毒”,调和气血是救治高血压急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治疗眼外肌麻痹四例,辨证不同,治法迥异,体会是因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关系最大,故治法重在调治肝脾肾三脏,全不能拘泥于此。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病机复杂,中焦气机失畅与其发病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手术损伤气血,加之寒邪侵犯导致中焦气机失畅,肠道传导失司,上下不通发为梗阻。治疗上应从调畅中焦气机入手,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选用中药外敷、灌肠等方法治疗;针对病因辨证论治,寒邪侵犯者多选用温阳散寒中药,气血不足者加用健脾益气之品。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中医整体观理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涉及心、脾、肝、肾,标实与痰浊、阴寒、气滞、血瘀等相关。治疗宜根据中医整体观,标本同活、虚实兼顾,并结合辨证分型,综合辨治。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FIB、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将17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型6组,选对照组30例,测定FIB、HS-CRP水平。结果:①各组中FIB测值高于正常的比例阳以气虚衰型最高,具体测值为阳气虚衰型>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证型中HS-CRP测值为心血瘀阻型>阳气虚衰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对照组>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②7组的FIB及HS-CRP水平的两两比较的21对中,均为6对有统计学差异,15对无统计学差异;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阳性率在冠心病的6证型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FIB、HS-CRP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是FIB在阳气虚衰型,HS-CRP在心血瘀阻型中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及用药经验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邀请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肾病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教授,讨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方法与用药经验,专家们认为,病因病机应强调肾气衰弱,开阖失司,气滞血瘀和湿浊内停,针对病情的早期,中晚期不同阶段,采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祛湿化浊等法。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中风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及治疗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缺血性中风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及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18例 ,分为气虚血瘀证组、风阳上扰证组、风痰阻络证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 ,均采取西医常规治疗 ,同时中医分型各组按中医辨证加用中药治疗 ,疗程20天 ;于治疗前、后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胰岛素 (Ins)、血糖 (FBS) ,胰岛素抵抗用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反映。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但以气虚血瘀证型患者胰岛素抵抗较严重 ,与各组比较P<0.01或P<0.05,各证型胰岛素抵抗程度排列次序为 :气虚血瘀证>风阳上扰证>风痰阻络证 ;经治疗后 ,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各组胰岛素抵抗均有不同程度减轻 ,同时 ,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释放亦降低 ,与西药组比较P<0.01或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气虚血瘀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气虚血瘀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最为密切 ,加用中医辨证施治有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