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维A酸治疗尖锐湿疣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口服异维A酸对尖锐湿疣治疗作用和近期复发率。方法 :将门诊确诊的尖锐湿疣病人分为 2组 ;异维A酸组 39例 ,给予异维A酸胶丸 10mg ,tid或bid口服 ,每周随访观察至疣体完全消失后评定疗效 ,将其中痊愈病人改服 10mg·d- 1× 1mo ,停药再随访 3mo评定复发率。另组为鬼臼毒素组的 4 0例病人 ,给予 0 .5%鬼臼毒素酊外用治疗至疣体完全消失后评定疗效。将其中痊愈病人停药随访 3mo评定复发率。结果 :用异维A酸胶丸治疗的 39例病人中痊愈 33例 ( 85% ) ,其中复发 6例 ( 18% ) ,鬼臼毒素治疗 4 0例 ,痊愈 30例 ( 75% ) ,痊愈 30例中复发 16例 ( 53% ) ,2组痊愈率比较P>0 .0 5,复发率比较P <0 .0 1。结论 :口服异维A酸对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近期复发率较鬼臼毒素低。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率及其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2006年住院明确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65例,分析其复发的年龄、性别以及复发的可能因素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465例患者中,111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23.8%,354例进行了随访。其中1年复发率为15.8%,2年复发率为34.1%,5年复发率为54.5%。随访发现,性别、民族、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有一定相关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部位、血沉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维持治疗时间0~53(15.3±3.4)个月;复发患者维持治疗中,维持治疗方案复发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口服5-氨基水杨酸组(52.6%)、局部治疗组(49.6%)、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组(17.6%)和口服免疫抑制剂组(12.1%)。结论:女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率高于男性,性别、民族、CRP及维持治疗方案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排脓和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4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切开排脓组(20例)和穿刺抽脓组(20例)。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切开排脓和穿刺抽脓。结果切开排脓组20例患者19例经一次切开排脓后治愈,一次治愈率95%,随访2年以上,有1例复发,复发率5%;穿刺抽脓组20例患者10例经一次穿刺抽脓治愈,一次治愈率50%,随访2年以上,有5例复发,复发率25%。两组患者一次治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笔者认为切开排脓比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效果好,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肝病专科自 2 0 0 0~ 2 0 0 1年以来收治乙肝病人 2 33例 ,男 181例 ,女 5 2例 ;年龄 13~ 73岁 ,平均 4 0 2岁 ;病程 3~ 2 9d ,平均 11 2 2d。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 16 2例 ,高中、中专 4 0例 ,大专及以上 31例。分别以上述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了解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发出问卷 2 33份 ,收回 2 33份 ,回收率 10 0 %。调查情况见表 1。同时对慢性乙肝病人复发情况进行了调查 ,复发次数第1次 86例 (37 0 % ) ,第 2次 10 2例 (4 3 8% ) ,第 3次以上 4 5例 (19 3% )。复发原因 :…  相似文献   

5.
鼻息肉均为手术治疗,但复发率较高,我们采用环磷酰胺在鼻息肉切除术后滴用局部取得满意效果。方法简单易行,不仅适用单纯性鼻息肉,也适合变态反应性鼻息肉及术后屡次夏发的鼻息肉,深受患者欢迎。1990—01—12我们对18例病人术后用药观察。2例曾在外市医院手术切除后不到3个月复发(为多发性鼻息肉并有残留现象)。其中1例在外做过三次手术,第四次复发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来院对再次手术已失去信心,为恐再发而担扰。经病人同意接受此法治疗。术后鼻内滴药经观察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短则7个月,长至1.5年,经用药后18例病人未发现再发。  相似文献   

6.
对68例肌内迷走神经幻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10年复发率的观察和对复发原因的分析。8年复发率为1.4%。5年复发率7.3%。10年为20.5%。经胃次全切除术胃标本病检,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连走神经胃干的部份分支生长超越原切口至胃部所致,经改进术式后5年内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
对68例肌内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10年复发率的观察和对复发原因的分析。3年复发率为1.4%。5年复发率7.3%。10年为20.5%。经胃次全切除术胃标本病检,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胃干的部份分支生长超越原切口至胃部所致,经改进术式后5年内未见复发者。  相似文献   

8.
自 1998 - 6~ 1999- 6 ,我们应用泼尼松龙注射加按摩治疗腱鞘囊肿 5 0例 ,效果好 ,治愈率达 10 0 % ,随访 1~ 2年 ,无复发。病人年龄 12~ 6 0岁 ,平均 37岁 ,女性 35例 ,男性 15例 ,囊肿大者 3× 3cm ,小者 1× 1cm ,位于手腕及足部。治疗方法 :囊肿局部常规消毒 ,9号针斜刺入囊肿内 ,抽净粘稠胶样液体 ,注入 1/2囊肿液体量的泼尼松龙 (5ml:12 5mg)。第 2d局部按摩 ,每次 2 0~ 30min ,1~ 2次 /d。本组病人一次注射 40例 ,二次注射 10例 ,第一次注射后囊肿仍出现者 ,1周后行第二次穿刺 ,局部行按摩均痊愈。治疗时间10~ 2 …  相似文献   

9.
李研研  关平  杨欣  梁瑶  邢一丹 《安徽医药》2023,27(8):1680-1684
目的 探讨N3系脂肪酸干预对炎症性肠病病人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炎性肠病病人216例,均接受规范化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8例,予以常规饮食干预;干预组10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N3系脂肪酸干预;随访观察12个月,记录两组复发情况,根据病人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利用Cox回归分析明确N3系脂肪酸干预对炎性肠病病人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 随访12个月,无1例失访,共75例病人出现复发,复发率34.72%;其中干预组30例复发,复发率(27.78%)较对照组45例复发,复发率(41.67%)低(log-rankχ2=6.91,P=0.009);复发组和未复发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三甲胺(TMAO)、粪便钙卫蛋白、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ESR[HR=1.03,95%CI:(1.01,1.05)]、TNF-α[HR=1.05,95%CI:(1.03,1.07)]、粪便钙卫蛋白[HR=1.03,95%...  相似文献   

10.
梁冬梅  李耀峰  梁宏伟 《河北医药》2008,30(10):1521-1522
目的 观察阿糖胞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角膜内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69例角膜内皮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4例(34眼):局部给予典必殊、0.1%阿昔洛韦等眼药水点眼,口服阿昔洛韦200mg/次,每日5次.治疗组35例(35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4%阿糖胞苷0.3 ml(1.2 mg)结膜下注射,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34眼中治愈4眼,好转16眼,无效14眼,有效率61.7%;随访1年34例复发11例,复发率为32.35%.治疗组35眼中治愈30眼,好转5眼,有效率100%;随访1年3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71%.治疗组疗效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应用阿糖胞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角膜内皮炎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治疗和抗复发效果,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莫海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74-175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复发疝的治疗效果,分析复发的原因及注意事项.方法:把本院接诊的4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23例复发疝患者经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随访2年,复发率为0,而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复发疝患者,经随访...  相似文献   

12.
<正>抑郁障碍对个体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技能及躯体活动有显著影响。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排序中抑郁症列第5位[1],且自杀率高,复发率大。有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经治疗恢复的抑郁症患者,仍有30%的患者1年内复发,有过1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其中50%会再发,有过2次发作的患者,今后  相似文献   

13.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与术中应用的关系。方法:治疗组30例37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0.5mg/ml MMC一次性局部敷贴(≤5min),对照组30例38眼翼状胬肉患者不用MMC。结果:随访6mo~24mo(平均16.5mo),治疗组治愈29例36眼,无效1例1眼,复发率为3.3%,治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22例30眼,复发8例8眼,复发率为26.67%,治愈率为73.33%。经统计学处理,X~2=4.71,P<0.05。两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0.5mg/mlMMC一次性局部敷贴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且避免了对角膜和其他正常眼组织的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至我院进行耳鼻咽喉科真菌病治疗患者共计52例,使用氟康唑注射液进行局部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是否消失。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52例真菌病患者经过治疗,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1年,21例耳真菌病患者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23.81%,其中1例2次复发,经过治疗后均痊愈。鼻腔及鼻窦真菌病患者17例中3例复发,复发率为17.65%,其中1例鼻咽癌死亡,其余2例进行相同方案治疗后痊愈。喉部真菌病14例中2例复发,复发率为14.29%,其中1例艾滋病患者死亡,剩余1例治疗后痊愈。总计10例复发,复发率为19.23%。结论氟康唑注射液局部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塞二级预防的远期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噻氯匹定 (力抗栓 )对急性脑梗塞复发的远期效果。方法 :2 3 0 0例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 2周后的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 4组。治疗组Ⅰ (噻氯匹定组 ) 5 76例 ,治疗组Ⅱ (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组 ) 5 70例 ,治疗组Ⅲ (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组 ) 5 74例 ,对照组 (阿司匹林组 ) 5 80例 ,给予噻氯匹定及阿司匹林治疗 ,随访 6年。结果 :4组服药后 1年、2年、2 .1~ 5年及 5年以上脑梗塞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单用噻氯匹定的复发率最低 ,复发率 1年为 10 .0 6%。阿司匹林组的复发率最高 ,复发率 1年为 3 1.7%。女性患者服用噻氯匹定较服用阿司匹林复发率显著降低。不同年限的脑梗塞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6年观察中以脑梗塞后 1~ 2年复发率最高 ,3~ 4年最低。结论 :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塞的复发预防显著优于阿司匹林。长期使用小剂量噻氯匹定 ,不良反应小 ,是脑梗塞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建春  李军  朱峰  张英杰 《中国医药》2010,5(5):431-43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吡柔比星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14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术后立即灌注吡柔比星30mg,以后行常规定期灌注,即术后1周开始每周1次,灌注8次,再改为每月1次,总疗程1年;B组(70例)TURBt术后行常规定期灌注;2组均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5例复发,复发率7.1%;B组复发13例,复发率1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随访期内均无死亡病例。2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发生,A组16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2.8%;B组1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0.16,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定期灌注,且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小儿年龄、血浆总蛋白水平探讨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后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48例初治均为激素敏感型的小儿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后作短、中、长期随访 ,对复发的 2 1例、未复发的 2 7例肾病患儿 ,通过对首次发病年龄、性别、血浆总蛋白、血肌酐、红细胞压积、是否输注白蛋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肾病患儿初治时年龄≤ 7岁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年龄 >7岁的 (X2 =12 .46 ,P<0 .0 1) ,血浆总蛋白 <44 g/ L复发率高于 >44 g/ L (t=9.81,P<0 .0 1)尤其是在治疗中输注过白蛋白的肾病患儿复发率最高 (X2 =4.92 ,P<0 .0 5 )。结论 :肾病初发年龄和血浆总蛋白水平两个变量是肾病易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治疗取得完全缓解 (CR)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的缓解后治疗的疗效。方法 :34例经ATRA治疗取得CR的APL患者 ,随机分为二组进行缓解后治疗 ,化疗组 1 6例 ,CR后予HA、DA等方案定期巩固化疗 ,持续 3a~ 4a停药 ;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 1 8例 ,CR后采用化疗与ATRA每月交替方案进行治疗 ,持续 3a~ 4a停药。结果 :随访 1 3个月~ 85个月 ,复发 8例 ,复发率 2 3 5 %,其中化疗组复发 5例 ,复发率 31 3%,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复发 3例 ,复发率 1 6 7%,总生存例数 2 8例 ,总生存率 (OS) 82 4 %,其中化疗组生存 1 2例 ,OS 75 %,生存 3a以上 8例 ,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生存 1 6例 ,OS 88.9%,生存 3a以上 1 1例 ,两组复发率及OS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复发后 6例接受重新诱导治疗 ,4例取得第二次CR(CR2 ) ,CR2 率 6 6 7%。结论 :APLCR后予积极治疗 ,可减少患者复发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CR后采用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方案 ,与单用化疗巩固治疗比较 ,复发率低、生存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APL复发后重新诱导治疗 ,仍可取得CR2 ,但CR2 期较短。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析了13846例猩红热患儿病历,复发233人,复发率从1950年的1.3%增高到1961年的4.5%。广泛地使用青霉素治疗猩红热病人,促使复发增加了三倍。猩红热第一次发病年龄在2岁以前占全部复发病人的40.1%。猩红热第一次发病和复发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球囊导管扩张金属支架成形术治疗B -C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67例经球囊导管扩张金属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Doppler或B型超声做随访检查。结果 67例巴德 -吉亚利综合征病人中 ,手术并发症死亡 3例 ,肝功能衰竭死亡 1例 ;63例病人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 6年 ,平均 3.0 5年 ;在随访时间内 ,63例下腔静脉完全通畅 ,通畅率 1 0 0 % ,2年以上病人 53例( 84 .1 % ) ,3年以上病人 30例 ( 57.1 % )。 4例球囊导管扩张金属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做了限制性门腔分流 ,4例做了下肢肌袢代瓣术。结论 :球囊导管扩张金属支架成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远期疗效稳定的治疗某些类型的巴德 -吉亚利综合征有效方法。如与分流等手术联合运用可使治疗效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