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2年12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42例,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法评估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状况,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了解患者膳食营养摄入水平,并测定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等生化指标。结果:42例患者中,无营养不良风险17例,有营养不良风险25例,占59.5%。无营养不良风险组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NRS-2002评分成负相关(r=-0.740,P<0.001),膳食铁、锌、铜及维生素E与NRS-2002评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需要提高其膳食能量、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摄入,以改善其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呼吸功能损害与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对4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SGAN)对患者进行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的评估.结果:患者肺功能参数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流量峰值(PEF)、一氧化碳肺弥散量(DLco)、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及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低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呼吸肌功能指标: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也均低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SGAN测得的营养不良评分(malnutrition score,MS)与FVC、FEV1.0、MIP、MEP、年龄、血清白蛋白(Alb)、hs-CRP及血清肌酐(SCr)相关(P<0.01或P<0.05);hs-CRP与FVC、FEV1.0、PEF、MIP、年龄、Alb、SCr、MS、MEP、血红蛋白(Hb)及前白蛋白(PA)相关(P<0.01或P<0.05).MS和hs-CRP与性别、透析时间、V25、V50、DLco及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小气道功能均明显下降,呼吸肌力亦明显下降,上述呼吸功能损害部分与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SGAN)对63例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状态、炎症和营养不良的评估,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肌酐(S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根据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HAMD评分≥17分为抑郁组,HAMD评分<17分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炎症和营养不良的评估。结果:抑郁组28例(44.44%),hs—CRP、营养不良评分(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lb、PA、SF、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BUN、SC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AMD评分与年龄、糖尿病、hs—CRP和MS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Alb、PA、SF、Hb和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P<0.05),而与性别、透析时间、BUN、SCr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炎症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对于伴有hs—CRP增高的营养不良患者在排除潜在的躯体疾患后应重视对其抑郁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终末期肾病患者66例,分别应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SGAN)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测定人体学指标和各种生化指标.分别将MIS和SGAN的营养不良评分(MS)均值与各种客观营养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IS为(11.81±4.21)分,与年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nPCR)以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铁结合力(TIBC)、血红蛋白(Hb)、肌酐(SCr)、总胆固醇(T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显著相关(P<0.05),而MS为(5.76±1.24)分,与年龄、TSF、MAC、BMI、Alb显著相关(JP<0.05).在控制年龄、身高、体质最影响后,偏相关分析仍显示,MIS与nPCR、Alb、PA、TIBC、TC和hs-CRP存在相关性(P<0.05),而未发现MS与其他指标相关(P>0.05).结论:MIS作为一种定量营养评估方法,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核因子(NF)-κBp65活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MHD治疗3个月以上、尿素清除指数(Kt/V)>1.2的患者71例.营养良好组27例,营养不良组44例(61.97%).测量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血生化、人体学等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PBMC核蛋白提取物中NF-κBp65的活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双变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或Pearson直线相关,控制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影响,采用偏相关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NF-κBp65、hs-CRP水平高于营养良好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肌围(MAMC)、中臂围(MAC)、体质量指数(BMI)、握力(GS)均低于营养良好组(P< 0.05或P<0.01).SGA与NF-κBp65活性、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NF-κBp65活性与hs-CRP水平、年龄呈正相关(P< 0.05或P<0.01),与HB、ALB、PA呈负相关(P<0.01).hs-CRP水平与HB、ALB、PA、TSF、MAMC、MAC呈负相关(P< 0.05或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SGA与NF-κBp65、hs-CRP均呈正相关(均P<0.01).NF-κBp65活性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7,P< 0.01),NF-κBp65、hs-CRP与HB、ALB、MAMC、MAC均呈负相关(P< 0.05或P<0.01),NF-κBp65与PA呈负相关(P< 0.01),hs-CRP与PA无相关性(P>0.05).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检测NF-κBp65活性可能较血清hs-CRP水平能更早发现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 入选本透析中心的MHD患者30例,检测患者HFHD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比较HFHD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HFHD治疗后患者Hb、ALB、TRF较治疗前升高(P<0.05),hs-CRP、IL-6、TNF-α、i PTH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HFHD可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与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规律血液透析,纠正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大黄。疗程为3个月。监测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改良SGA评分、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hs-CRP、Hb、Alb、TR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hs-CRP水平降低,Hb、Alb、TRF水平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前改良SGA评分、BMI、MAMC、T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改良SGA评分下降,BMI、MAMC、TSF指标升高(P<0.05)。结论大黄可以减轻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调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时相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LC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营养不良评分(MS)、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nPCR)以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生化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LC组hs-CRP、M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Alb、PA、Tf、Hb、BMI和nPCR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1或P<0.05),对照组Hb、PA较前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LC组hs-CRP、MS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lb、PA、Tf、BMI和nP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通过抑制正性时相蛋白合成,促进负性时相蛋白合成有效调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急性时相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透析龄超过2个月的MHD患者42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g,随访6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主要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26等.结果 治疗1个月后,MHD患者透析后干体重有上升;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干体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反应蛋白、白介素26)等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 左卡尼汀可使MHD患者的炎症状态明显好转,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李洁 《北方药学》2013,(8):160-16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对50例MHD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全程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通过实施全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MHD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合理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强化饮食指导,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指数及肱三头肌皮褶。结果治疗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轻度改善。结论予以强化饮食指导科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心32例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治疗组(B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通过测定血清白蛋白、干体质量、上臂肌围等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随防3个月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状况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微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左卡尼汀对MHD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62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末患者的主要人体学指标、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总高半胱氨酸(tHcy)、透析充分性(Kt/V)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结果:(1)治疗1个月后。MHD患者的透析后于体重、上臂肌围有上升;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于体重、上臂肌围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治疗6个月后,MHD患者的血白蛋白(Alb)(P〈0.05)、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P〈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CRP、IL-6、TNF-α、MDA、tHcy的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GSHPx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O.01)。(4)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5)蛋白质分解代谢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Kt/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行血液透析并发生肾性骨营养不良(ROD)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RO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方式以及单用血液透析方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iPTH、血磷与血钙水平,以及基本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较治疗后iPTH和血磷水平降低,血钙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进行血液透析并发生ROD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方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瑶琳 《安徽医药》2015,(3):491-49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采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40例,发病0~3个月给予常规 HD 治疗每周3次+基础治疗,第 3个月给予 HD 联合 HP 治疗,第6个月恢复 HD 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6、9个月后各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观综合营养评分(SGA)及营养相关测量指标情况。结果(1)治疗前、治疗3、6、9个月血清白蛋白(ALB)、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瘦素(lepti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68,F2=40.84,F3=83.68,F4=64.76,F4=36.19,均 P <0.05),应用 HP 治疗后 CPR、IL-8、TNF-a、Leptin 水平均明显降低,ALB 水平明显增高;(2)治疗前、治疗3、6、9个月营养不良状态分布及 SG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F =10.44,均 P <0.05),应用 HP 治疗后40例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分布及 SGA 评分均明显改善;(3)治疗前、治疗3、6、9个月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5,F2=8.17,F3=7.66,F4=8.05,均 P <0.05),应用HP 治疗后 BMI、MAC、MAMC、TSF 各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HD 联合 HP 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 ALB 含量,改善血液透析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陈立敏  王艳侠  刘凤珍  王颖 《河北医药》2012,34(8):1214-1215
左卡尼汀(也称左旋肉毒碱或左旋肉碱)临床应用广泛,其可运输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膜内,清除线粒体内有毒性的脂肪酸代谢产物[1].75%来源于动物性食物,25%由肝肾合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肾脏不能合成左卡尼汀,加之摄入减少、血液透析中丢失等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容易出现肉碱缺乏,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心律失常,透析过程中常发生低血压、肌痉挛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2].因此,为研究左卡尼汀对MHD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对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行MHD治疗的CRF患者40例进行了前瞻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炎症状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静脉补铁的关系。方法 MHD伴贫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Ⅰ组(森铁能+血必净组,15例)、Ⅱ组(森铁能组,16例)和Ⅲ组(多糖铁口服对照组,14例)。比较3组间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血清铁(SI)情况;以C-反应蛋白(CRP)为标志的微炎症状态情况;研究CRP变化量(ΔCRP)与血清铁蛋白变化量(ΔSF)的相关性。结果Ⅰ组Hb及HCT优于Ⅱ组及Ⅲ组(P=0.000,P=0.000),Ⅱ组Hb及HCT优于Ⅲ组(P=0.015,P=0.006);Ⅰ、Ⅱ组SI优于Ⅲ组(P=0.047,P=0.044)。Ⅰ组CRP低于Ⅱ、Ⅲ组(P=0.006,P=0.036),Ⅱ组CRP高于Ⅲ组(P=0.046)。Ⅰ、Ⅱ组所有患者ΔCRP与ΔSF呈显著正相关(r=0.579,P=0.001)。结论静脉补铁可显著改善MHD患者的贫血,但会加重其微炎症状态;血必净改善微炎症状态后会在静脉补铁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显著改善MHD患者的贫血;微炎症状态会使SF值升高,干扰临床对静脉补铁指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正>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普遍存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关于左卡尼汀和辛伐他汀改善MHD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的研究较多,但二者联合应用的效应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和辛伐他汀对MHD患者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与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42例(观察组),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充分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分别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的方法,透析液采用碳酸氢钠(无糖),并对观察组患者加强血糖和血压控制。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5%、73.8%、64.3%和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40.0%、32.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3年生存率(52.4%)明显小于对照组(82.5%),病死率(47.6%)明显大于对照组(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并发症较多,3年生存率较低,预后差.要充分规律的透析,并且控制好血糖、血压以及其他并发症,才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始残余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终末期肾病并行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开始血液透析时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2组(A组:eGFR≥5mL·min-1·1.73m-2,B组:eGFR<5mL·min-1·1.73m-2,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预后。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A组患者的血磷(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均低于B组患者,而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GB)指标优于B组(P均<0.05)。随访期间共有22例患者死亡,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的死因。截止末次随访,A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85%,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6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HGB、BUN、Scr和eGFR与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呈独立相关关系。结论初始残余肾功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