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斌  孙向东  陈程  张爽 《淮海医药》2007,25(5):413-415
目的 通过对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VAP)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ICU 2001年1月~2005年11月VAP 107例(156株)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岁以上VAP患者占本组资料67.3%(156株),痛原菌G-菌71.8%,其中大肠埃希氏27.6%,铜绿假单孢12.2%,亚胺培南,氨曲南对G-细菌耐药率最低.G 细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10.9%,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真菌占10.9%.结论 VAP G-是主要致病菌,针对耐药率上升,改变抗生素干预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马虹  徐磊 《天津药学》2005,17(4):44-4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变化规律,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49例,且通气时间48h以上者,每日查痰培养,隔日照X线胸片,记录痰培养致病菌出现时间规则使用抗生素,直至脱机时的变化规律。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致病几率为最高,其次为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杆菌。发病至气管吸痰细菌培养阳性的时间表明,机械通气〈4d,痰培养阳性率为15%(3例/20例);5~6d者达50%(4例/8例);超过7d者,痰培养阳性率100%(n=21)。结论:本观察表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中,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交互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的预后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徐磊  秦英智 《天津医药》1997,25(9):555-556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LRTI)是延长机械通气的主要危险,其发生率超过50%。在危重病人可继发败血症,明显地增加病死率。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部分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LRTI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蓉  陈克芳等 《成都医药》2000,26(4):228-229
机械通气可改善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酸,减少呼吸肌作功。若呼吸道管理不当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其感染相关因素有气管粘膜操作,人工气道加温湿化不足,呕吐误吸,呼吸治疗仪未严格消毒处理等,医护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章报道526例使用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可改善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酸,减少呼吸肌作功。若呼吸道管理不当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其感染相关因素有气管粘膜操作、人工气道加温湿化不足、呕吐误吸、呼吸治疗仪未严格消毒处理等。医护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文章报道526例使用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析机械通气致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及降低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机械通气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采取加强消毒隔离、人工气道的管理 ,并运用心理护理的措施 ,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结果 :采用改进措施后 ,30 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 12例 ,感染率是 3.9% ,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如正确使用及护理得当 ,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降低病死率 ,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炎和支气管炎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常见疾病,肺炎为婴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小儿健康,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之一,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随着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娟  查筑红 《贵州医药》1999,23(2):109-110
目的:增强对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本院出院病历中,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55例进行调查。结果:52例患有基础疾病,院内感染51例,多数患者发病前的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史。药敏试验显示,对氨苄西林及头胞唑啉基本耐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郑喜文 《河北医药》2016,(5):695-697
目的:分析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AP)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高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该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175例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 VAP 76例,发生率为43.43%,分离出126株病原菌,VAP 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65.08%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0.63%,真菌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70岁、上机时间>7 d、气道湿化、插管前吸痰、半卧位通气、住院时间>15 d、血糖水平≥7.8 mmol/ L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上机时间≤7 d、未行气道湿化、插管后吸痰、平卧位通气、住院时间≤15 d、血糖水平<7.8 mmol/ L的患者,气管切开 VAP 发生率>气管插管>面罩通气,基础疾病3种及以上患者 VAP 发生率>2种>1种,组间比较 VAP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上机时间、气道湿化、吸痰方式、通气体位、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的关键因素( P <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发生率较高,年龄、上机时间、气道湿化、吸痰方式、通气体位、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其关键影响因素,需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和总结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58例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检测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58例中89.7%(52/58)患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最常见;69%(40/58)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44.8%(26/58)入住ICU或CCU病房;27.6%(16/58)曾接受侵入性治疗;94.8%(55/58)前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临床表现为发热(48.2%)、咳嗽(89.6%)、咳痰(79.3%),胸部X线多表现为双下肺淡薄状阴影,药敏监测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75%者仅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细菌耐药严重,治疗有赖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总结大肠埃希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40例大肠埃希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纸片法 (Kirby-Bauer)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若疑为ESBLs,则行确认试验。结果40例中90 % (36/40)患有基础疾病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最常见 ,70 % (28/40)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45 % (18/40)入住ICU或CCU病房 ,22.5 % (9/40)曾接受侵入性治疗 ,95 % (38/40)前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临床表现为发热 (65% )、咳嗽 (92.5 % )、咳痰 (80 % ) ,胸部X线多表现为双下肺淡薄斑片状阴影 ,药敏监测表明该菌广泛耐药 ,尤其是产ESBLs株。敏感率>80 %者仅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唑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结论大肠埃希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 (尤其在产ESBLs的细菌中 ) ,治疗有赖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方法分析3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VIT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0例中所有患者均有1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最常见,占53.33%。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肺部闻及哮鸣音或湿啰音。X线胸片表现为两下肺片状和斑片状浸润性阴影,部分患者有胸腔积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耐药率高,除亚胺培南外,对氨基糖苷类和三代头孢菌素类亦普遍耐药,耐药率〉80%,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86.67%、83.33%和90.0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易发生在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患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流感嗜血杆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玉艳  牛秀英 《河北医药》2000,22(7):493-494
目的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在成人呼喊道感染中的患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住院患者124例,收集痰标本处理后接种X、V培基,放置5%~10%CO2烛缸中,在35~37℃温箱中孵育24~48h,使流感嗜血杆菌(Hin)培养和鉴定。结果 本组患者Hin感染25例,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阳笥率20.2%,下呼吸道感染22例(88%),有基础疾病者16例(64%),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过程中,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性.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抗菌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涉及11类32种抗菌药,应用较多的是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分别有63例次和57例次,两者合用有34例次.68例患者中,44例取得明显疗效.结论临床上选用抗菌剂(如青霉素类与氟喹诺酮类)联用,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途径.而针对临床具体情况,选择繁殖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合用时,合理把握杀菌剂的剂量,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药物的不良反应,注重病原菌的诊断,同时必须严格掌握疗程,严禁滥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08~2011年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1年3月本院社区获得性肺炎及院内感染肺炎患者中分离的常见致病菌,分析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院内感染性肺炎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大部分耐药;社区获得性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哌拉西林敏感,对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随着病原体的分布变迁及耐药菌的增多,在治疗中对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病原菌的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的细菌学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7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的细菌学改变,以及其与插管时间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以铜绿假单胞菌(70.4%)、金黄色葡萄球菌(18.5%)等耐药菌为多见,出现时间平均为3.14±1.05天,插管72小时以上的发生率为85%。结论对气管插管患者应重视细菌学检查,以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40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LRTI(A组,203例)和无LRTI(B组,200例)两组,分析糖尿病合并LRT1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者发热为主者占66.50% (135/203)、伴有咳嗽咳痰占51.23%(104/203);痰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80.30%(革兰氏阴性菌占71.7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血糖控制不良、肺通气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症、血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合并有LR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LRTI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大、血糖控制不良、肺通气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症和血β2-MG升高是引起患者发生LRT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加替沙星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采用加替沙星0.2g,bid,6-8d静脉滴注,继之以0.4g,qd,4-7d,口服。结果:痊愈14例(30.43%),显效28例(60.87%),改善4例(8.70%),总有效率为91.30%,细菌消除率为95.66%,总疗程为10-15d,平均(12.0±2.7)d,药物副作用较少,发生率为2.17%。结论: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头孢吡肟治疗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2例,用静脉注射头孢吡肟4 g/d,疗程7~14 d.结果 治疗后临床有效率78%(25/32),细菌清除率65.6%,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发生率为6.3%.结论 头孢吡肟治疗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