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计数并提取单个核细胞及相应血浆中HBVDNA ,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HBVDNA含量。结果 对 1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相应血浆中HBVDNA定量检测 ,结果发现 :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检出率为 80 3% ,血浆中HBVDNA检出率为 72 9% ,两者检出率无差异 (χ2 =3 13,P >0 0 5 ) ,检出结果具有一致性 (χ2 =8 2 5 2 ,P <0 0 1)。②在HBV血清学标志为HBsAg( )HBeAg( )到HBsAg( )HBcAb( )各组中 ,其血浆和PBMCs中HBVDNA检出率和含量均逐渐降低 ,各组中血浆和PBMCs中HB VDNA含量间具有相关性 (P <0 0 5 )。③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中 ,除 18例急性肝炎患者的血浆和PBMCs中均检出HBVDNA并含量较高外 ,在其余的病例中 ,随着病情严重 ,PBMCs中的检出率明显升高而血浆中的检出率明显降低 ;而除急性肝炎组PBMCs和血浆中HBVDNA含量不具有相关性外 (P >0 0 5 ) ,其它各组间均具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BMC中的HBVDNA持续存在在乙肝患者的发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PBMCs中的HBVDNA检测在发病机制和治疗监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鸣  张智  张珍  李泽泳  付延玉 《新医学》2010,41(8):536-538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蛋白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HB组)、4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名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予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白蛋白mRNA表达。结果:CHB组50例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30例(60%);PBMC白蛋白mRNA阳性19例(38%)。肝硬化组40例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31例(78%);PBMC白蛋白mRNA阳性14例(35%)。健康对照组PBMC白蛋白mRNA阳性2例(5%)。CHB组及肝硬化组的HBVDNA及PBMC白蛋白mR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HB组活动期和肝硬化组失代偿期患者PBMC白蛋白mRNA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PBMC白蛋白mRNA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有关,且具无创性,可考虑作为慢性肝病进展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蓝景生  董吁钢  蔡兴明 《临床荟萃》2009,24(12):1025-102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1~10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36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多支病变组93例、双支病变组172例、单支病变组98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73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1~10的表达。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评分。观察TLR1~10在各组中的阳性率的情况,用相关分析研究TLR1~10阳性率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6在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LR2(86.36±13.45)%,(81.74±12.68)%,(72.89±10.37)%vs(60.76±11.56)%(均P〈0.01);TLR3(7.05±2.47)%,(6.94±2.83)%,(7.01±2.21)%vs(5.25±2.06)%(均P〈0.05);TLR4(39.83±8.34)%,(37.17±8.02)%,(30.35±9.78)%vs(25.86±6.48)%(P〈0.01或〈0.05);TLR5(18.10±4.46)%,(17.31±4.92)%,(13.62±4.25)%vs(11.34±3.77)%(P〈0.01或〈0.05);TLR6(9.71±3.60)%,(9.43±3.25)%,(8.62±3.53)%vs(6.84±3.19)%(均P〈0.01)。其中TLR2、4、5在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均P〈0.01),其他亚型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LR2~6表达的阳性率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327,0.646,0.516,0.304(P〈0.05或〈O.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LR2~6表达的阳性率增多,TLR2、4、5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广泛性;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TLR2~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3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59例PBC患者(活动期29例、缓解期3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2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9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A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缓解期PBC患者(Act=7.77±2.74,t=3.39,P<0.01);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t=7.16±2.76,t=2.45,P<0.01)和疾病对照组(Act:7.24±2.75,t=2.53,P<0.01);缓解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CXCR3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Toll样受体4(TLR4) mRNA的表达、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探索TLR4 mRNA表达与血清内毒素及TNF-α的关系.方法:抽取2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RT-PCR半定量分析TLR4 mRNA水平;同时用鲎试剂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和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050±0.020 EUmL-1和0.107±0.080 EUmL-1(P<0.05),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282 pgmL-1±0.249 pgmL-1和2.076±0.358 pgmL-1(P<0.05),后者均明显升高,而且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内毒素水平升高越明显;肝硬化患者PMBCs中TLR4 mRNA的表达(0.900±0.263)与正常对照(0.923±0.46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尤其主要是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但PMBC的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无变化,这可能与肝硬化患者同时存在内毒素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 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HBV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与外周血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73,P〈0.0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POBEC3G在人体内对HBV复制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刺激干扰素基因(STING)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的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就诊的PBC患者28例,平均年龄32.5±11.3岁,纳入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28例,平均年龄37.5±13.7岁。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ING mRNA表达水平; 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STING表达水平与PBC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随访5例初诊的PBC患者,观察临床治疗前后STING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TING mRNA在PBC患者PBMC中显著增高,在Ⅲ期和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I期和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P<0.05)。STING mRNA水平与患者Mayo评分、GGT正相关(R=0.45,R=0.42,P<0.05),与AST,ALT和ALP无相关性(R=0.33,0.21,0.27,P>0.05)。临床治疗有效后,STING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P<0.05)。结论 STING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白细胞介素 8(IL 8)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36例慢性肝病患者、17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18名正常对照者PBMCs中IL 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肝损伤患者中 ,IL 8mR NA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且与胆红素浓度、内毒素血症和病情轻重相关。结论 IL 8可能促进肝脏的炎性损害 ,导致严重的肝细胞损伤 ,检测IL 8mRNA的表达水平 ,对了解肝损伤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 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自细胞介素8(IL-8)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6例慢性肝病患者、17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者PBMCs中IL-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肝损伤患者中,IL-8mR-NA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与胆红素浓度、内毒素血症和病情轻重相关。结论IL-8可能促进肝脏的炎性损害,导致严重的肝细胞损伤,检测IL-8mRNA的表达水平,对了解肝损伤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Tim-1,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初步探讨Tim-1在PB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1月来长海医院就诊的32例PBC患者和32例同期就诊的健康成人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PBMC中Tim-1 m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Tim-1蛋白表达量,对Tim-1和IFN-γ,IL-4之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Tim-1 mRNA分别为0.63±0.40和0.36±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5,P=0.003,P<0.01)。患者组与对照组Tim-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2.72±38.60和35.66±30.55 pg/ml(t=3.11,P=0.002 8),IFN-γ表达水平分别为200.81±18.06和79.23±20.02 pg/ml(t=25.51,P<0.000 1),IL-4表达水平分别为99.22±14.67和30.18±20.56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46,P<0.000 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Tim-1与IFN-γ呈负相关(r=-0.552,P=0.001 1),与IL-4呈正相关(r=0.652,P<0.000 1)。结论Tim-1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是该病潜在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A)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05例肝硬化患者及8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糖化白蛋白分值(GA%),同时采用己糖激酶法(HK)测定血糖(Glu)。根据Child-Pugh标准对10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级,其中A级86例,B+C级19例。比较GA%及Glu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GA%水平及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Glu水平及异常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病病情的发展,GA%异常率明显上升;而Glu无明显差异。结论 GA%在血糖正常的肝硬化患者中异常增高,且与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IL-23p1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60例PBC患者及60例疾病对照和6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23p19基因表达量,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PBC IL-23p19基因表达与疾病分期及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PBMC中IL-23p19基因表达较健康对照和疾病对照均明显增高,且在疾病的I/II期表达高于III/IV期; IL-23p19表达与谷氨酰转肽酶(GGT)正相关。结论 IL-23p19基因在PBC中表达升高,通过促炎反应参与PBC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在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该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50例及肝硬化患者50例,分别进行HBsAg和HBV DNA定量检测,统计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水平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51,P0.05)。乙型肝炎组HBV DNA定量水平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6,P0.05)。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组中,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水平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6,P0.05);HBeAg阴性组中,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水平同样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但2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1,P0.05)。结论 HBsAg、HBV DNA在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SG15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timePCR检测仪上检测89例SLE患者(活动期50例、缓解期3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ISG15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α(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活动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ACt=2.04&#177;1.07)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Ct=5.48&#177;1.72,t=11.572,P〈0.01);活动期SLE患者ISC15mRNA表达水平(△Ct=2.04&#177;1.0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Ct=5.90&#177;1.72,t=12.69,P〈0.01)和正常对照组(△Ct=5.66&#177;1.63,t=12.359,P〈0.01);缓解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FBMCs中ISGl5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评分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均P〈0.n1),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ISG1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检测γ-干扰素(IFNγ)自然表达状况的方法。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15例SLE患者和1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mRNA表达的水平。以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后同管扩增β-actin与IFNγ,扩增产物电泳后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扩增后β-actin与IFNγ条带清晰可见。与正常人相比,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FNγmRNA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SG15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89例SLE患者(活动期50例、缓解期3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ISG15 mRNA 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Δ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ΔCt=5.48±1.72,t=11.572,P<0.01);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ΔCt=5.90±1.72,t=12.69,P<0.01)和正常对照组(ΔCt=5.66±1.63,t=12.359,P<0.01);缓解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PBMCs中 ISG15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评分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ISG1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BD4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以pactin为内参照,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在LightCycler RealtimePCR检测仪上检测70例SLE患者(活动期32例、缓解期3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BD4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SLE患者PBMC中MBD4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疾病对照组(P〈0.05),且疾病不同病期(活动期与缓解期)MBD4 mRNA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中MBD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提示MBD4 的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可能参与了SE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各15例)和30例正常对照的PBMC IRF-7 mRNA水平.结果 CHB患者PBMC IRF-7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RF-7 mRNA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1).结论 CHB患者PBMC IRF-7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1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36例慢性肝病患者(21例乙型肝炎、15例丙型肝炎)、17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中IL-12 P4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肝损伤患者中.IL-12的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01).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丧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01)。而原发性肝癌患者IL-12 mRNA表达又高于急性重型肝炎(P=0.002),且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和内毒素血症相关。结论IL-12可能促进肝脏的炎性损害.导致严重的肝细胞损伤。检测IL-12 mRNA表达水平对于了解肝损伤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早期诊断和顶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义RNA探针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9mRNA周韧陈培辉要准确地研究白细胞介素9(IL-9)等细胞因子生物学特性,需要有精确有效的手段。我们用体外转录系统制备地高辛(Dig)标记的IL-9反义RNA探针,检测激活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9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