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aiji和Nilsson把产后郁闷称为“三日闷”(Third day blues),是产褥期妇女常见的症状,约占全部产妇的2/3左右。其特征是,处于轻快心情的产妇,凭一时激动即可泪流不止,即情绪波动大时而表现出郁闷和精神恍忽状态,短时间内便可自然恢复如常。上述症状和产褥期神经官能症以及产褥期精神病的关系仍不很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皮质类固醇分泌波动有关,是一种生理性反应。心理学家则认为,这些症状可反映童年时期亲子关系(父母  相似文献   

2.
1973年首次应用胎儿镜采血,但流早产率高,目前一般是在超声波引导下采血。该方法的技术要点是通过超声波断层法充分描出脐静脉,再用针穿刺。其目的是:(1) 通过血液进行快速染色体分析,对遗传病、胎儿感染症等作出生前诊断;(2) 依据母体血小板减少症和 Rh 不合妊娠等免疫学疾病对胎儿的影响或发育迟缓胎儿的血液所见等掌握胎儿的状态;(3) 胎儿输血后的状态及经母体治疗胎儿时药物浓度的测定等胎儿疗效的判断;(4) 搞清药物的胎盘通透性等出生前的药理动态等。  相似文献   

3.
恶露的变化反映了子宫的复旧情况。临床上常见恶露持续时间长、多次反复的现象,与传统的恶露规律不符,尤其是剖宫产术后的部分患者,但查不到病理原因,因此,研究血性和浆液性恶露的规律,对指导产后妇女保健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产后出血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本科室六年来发生的13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例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凝血功能障碍。本组经积极处理和精心护理均痊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正确的预防措施、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4种常用镇痛药物在产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要求镇痛的产妇133人,随机分为5组,即安慰剂组、去痛片组、扶他林组、二氢埃托啡组 (DHE组) 及布洛芬组,施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用药组与安慰剂组镇痛效果相比,在服药2h后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个试验组产妇疼痛等级比较,扶他林组与布洛芬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去痛片组与DHE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扶他林组及布洛芬组与去痛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两者效果优于后者。结论 产后镇痛应该予以重视;扶他林与布洛芬镇痛效果较好,可应用于产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均发生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治疗、预防方法。结果:60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多种方法治疗,均获成功。结论:产妇分娩后给予密切的观察,并依据其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措施,尽力保护产妇的生命及子宫,给予各项预防措施可明显地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均发生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治疗、预防方法。结果:60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多种方法治疗,均获成功。结论:产妇分娩后给予密切的观察,并依据其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措施,尽力保护产妇的生命及子宫,给予各项预防措施可明显地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及影响因素,阐明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性,提出目前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根本有效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9201例产妇,对其中222例产后出血(剖宫产102例、阴道分娩12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我院近3年产后出血率2.41%,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率4.18%,平均出血量(1055.2±794)ml,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1.77%,平均出血量(701.5±38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均是宫缩乏力(75.49%;61.67%),胎盘因素上升为第二原因(20.59%;24.17%),两组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3)产后出血中剖宫产手术指征以产程延长/停滞最常见,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但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量最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出血量大,应降低剖宫产率。(2)即使有指征剖宫产,应重视其高危因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以及减少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132例产妇的资料。结果:132例产妇中,有80例子宫收缩乏力,6例发生剖宫产产后出血,4例发生阴道分娩产后出血。35岁以下的产妇及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90%、5.06%。结论:要对产后出血的发病进行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降低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以及减少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132例产妇的资料。结果:132例产妇中,有80例子宫收缩乏力,6例发生剖宫产产后出血,4例发生阴道分娩产后出血。35岁以下的产妇及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90%、5.06%。结论:要对产后出血的发病进行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降低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现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产后出血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临床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现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临床上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0年2月至1997年10月在两院住院分娩足月产妇3018例,产后出血58例,占分娩总数的1.9%。年龄20~47y。初产妇52例,经产妇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5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56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在早期积极治疗和恰当的护理下均痊愈出院。结论:细心的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护理得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发生的235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3.15%,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3.20%,两种生产方式产后出血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年龄大于35岁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分娩年龄小于35岁的产妇;孕次大于3次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孕次小于3次的产妇的出血率;经产妇的产后出血率高于初产妇;胎儿体重大于4 000g的产后出血率高于胎儿体重小于4 000g的产后出血率;妊娠合并症的产后出血率高于无合并症的产后出血率;因巨大儿行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与单纯应用缩宫素比较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受分娩年龄、孕产次、胎儿体重、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正确评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1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将我院妇产科1985年1月至1987年6月131例产后出血进行分析,讨论如下。资料分析一、发生率:我科1985年1月至1987年6月共分娩5095例,发生产后出血共131例(其中41例为剖宫产),其发生率为2.57%。131例中,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存400~1000ml 者123例,1001~1500ml 者7例,>1501ml 者1例。本组产后2小时内出血者128例,产后24小时内出血者3例。二、分娩方式及出血原因见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86例产后出血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剖宫产作为导致产后出血的最大诱因,而在出血原因中以宫缩乏力为最大原因,出血量在520ml~2500ml间,经各种处理后均治愈,未发生母婴死亡现象。结论:胎儿娩出后24h内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严格掌握好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做好分娩的每一个环节,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省镇原县偏远基层医院近两年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即如何防止探讨。方法:分析5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镇原县产后出血发病率:1.39%,失血性休克发生率:0.22%,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比值:1.1:1,产后2小时内出血占60.71%,失血性休克占66.7%。结论:综合防治,特别是逐渐改善偏远地区医疗条件及提高各级产科人员医疗技术,是有效减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产时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死因。产后出血近期可继发贫血、切口感染、产褥期感染,远期可合并垂体功能低下——Sheehan’s综合征等。本文通过对10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分析,寻找产后出血原因,总结处理经验,进而制定防范措施,以降低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29岁,农民,住院号585。因妊娠39周,规律宫缩23小时,自然破膜25小时,由本地接生员于1987年1月21日送来我院。患者曾足月分娩一次,流产一次。查体:T36.9℃,P88次/分,Bp120/80mmHg.神清合作,脱水貌,心肺正常。宫高39cm,腹围96cm,胎头下方,半入盆。胎心音180次/分,跨耻征(+),子宫下段轻压痛,无病理缩复环.消毒后内诊:外阴高度水肿,宫口开全,羊水少、黄绿色。胎方位ROT,产瘤4.0×5.0×3.0cm,S=-2,骶耻内径11.5cm,余未见异常。胎儿体重估算4000g。导尿见肉眼血尿,化验血WBC2.9×10~9/L,S80%。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妇检了解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状况,进而分析分娩方式、孕产次、孕妇年龄、新生儿体重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产后康复门诊的病患300例,对年龄在20-40岁范围内的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盆底肌力手法测定的300例患者中,肌力≥3级者63例,〈3级者234例,患者盆底肌力不正常的检出率为79%。且阴道分娩、经产妇、年龄在30岁以上及生产巨大儿的产妇,与正常产妇的盆底肌力相比,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妊娠、分娩方式、孕产次、新生儿体重均会影响盆底肌力,应重视产后妇女的盆底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