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指数与血脂及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玲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F0003-F0003
目的探讨工业园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及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该社区≥60岁的8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不同BMI分为Ⅰ组(578例BMI〈24kg/m^2),Ⅱ组(198例,24kg/m^2≤BMI〈28kg/m^2),Ⅲ组(42例,BMI≥28kg/m^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脂及血压检测。结果Ⅱ、Ⅲ组收缩压、TC、TG、LDL-C较Ⅰ组显著升高(P〈0.05)血脂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HDL-C异常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随BMI升高,高血压分级逐渐升高。结论积极控制BMI对预防血脂异常,高血压发生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健康妇女及患者各2O例.按体重指数分Ⅰ组(正常非肥胖组)、Ⅱ组(正常肥胖组)、Ⅲ组(PCOS非肥胖组)、Ⅳ组(PCOS肥胖组).比较四组患者性激素浓度、体重指数、腰臀围比、OGTT试验及胰岛素释放,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Ⅲ组、Ⅳ组性激素水平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COS肥胖组(Ⅳ组)的睾酮和体重指数、腰臀围(WHR)水平相比(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③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重指数、腰臀围水平比、空腹胰岛素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④Ⅳ组1h、2h、3h血糖明显升高,Ⅳ组胰岛素释放量均高于Ⅰ组、Ⅱ组、Ⅲ组(P<0.05).结论 PCOS患者睾酮升高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肥胖能加重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亚临床甲减、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相关性,为PCOS伴有代谢紊乱的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最终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50例PCOS患者(体重指数BMI〈28,即非肥胖患者),其中伴有亚临床甲减患者20例作为PCOS伴亚临床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PCOS患者30例作为PCOS甲功正常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非PCOS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BMI〈28)。分别测定这三组血清超敏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并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公式(HOMA-IR)计算出空腹状态时的胰岛素抵抗:HOMA-IR=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岛(mIU/L)/22.5。结果 1、PCOS伴亚临床甲减组TG、TC、FIN、HOMA-IR升高,与PCOS甲功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FPG与PCOS甲功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PCOS甲功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OS甲功正常组TG、TC、LDL-C、FPG、FIN、HOMA-IR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在PCOS甲功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TSH可作为研究非肥胖PCOS患者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非肥胖PCOS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江苏南京地区人群肥胖的体重指数(BMI)的最佳切割点(cut-off point)。方法 :对3445例南京地区12-90岁长期居住汉族健康成人的体重指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浆真胰岛素(TI),放免胰岛素(RI)及血脂全套,分别以BMI=23kg/m^2,BMI=24kg/m^2,BMI=25g/m^2为临界点来分析代谢紊乱发生的情况。结果:当BMI≥24kg/m^2时所有脂代谢及糖代谢指标增高极为显,TC,TG,ApoA已出现显差异(P<0.05),而LDL-C,HDL-C,ApoB差异极为显(P<0.01)。当以BMI=23kg/m^2和BMI=25kg/m^2为临界点时这些差异的显性均明显降低。结论:BMI=24kg/m^2应该是江苏南京地区人群肥胖的最佳切割点,BMI≥24kg/m^2应该警惕,采取措施来控制体重完全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孙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150-151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收治的PCOS患者60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情况分为A组(非胰岛素抵抗)、B组(胰岛素抵抗)各30例,A组对症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比较治疗后2组性激素水平、血脂及BMI水平。结果性激素水平上,2组E2、FS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的LH水平则明显低于A组(P〈0.05);血脂及BMI水平上,2组在TC、LDL-C上差异不大,但A组的TG、HDL-C水平明显高于B组,BMI水平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性激素、血脂水平、BMI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对胰岛素抵抗患者要进行积极的降糖、降胰岛素水平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肥胖患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2例肥胖患者分为脂肪肝组和无脂肪肝组,检测其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MR),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肥胖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相比较,BMI、TG、TC、FBG、兀NS、HOMAIR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分别与正常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 肥胖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脂代谢紊乱及IR,提示IR在肥胖及脂肪肝之间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青春期肥胖和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方面的差异.方法 测定单纯性肥胖组(21例)、PCOS肥胖组(25例)和PCOS非肥胖组(18例)的体重指数(BMI)、腰围、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总胆嘲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葡萄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PCOS非肥胖组BMI、腰围、TC、TG、LDL-C、LP(a)、FINS、HOMA-IR、瘦素水平低于PCOS肥胖组,HDL-C、LH、LH/FSH水平高于PCOS肥胖组(P<0.05).PCOS肥胖组HOMA-IR与BMI、腰围、T、TG、LP(a)、瘦素呈正相关;PCOS非肥胖组HOMA-IR与LH、T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青春期PCOS肥胖型患者以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为主;而非肥胖型以LH和LH/FSH异常为主.LP(a)与青春期肥胖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这可能是其成年后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冈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超重及肥胖组21例[体重指数(BMI)≥25kg/m^2]和正常体重组21例(BMI〈25kg/m^2),检测其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及肥胖组空腹胰岛素为(19.2±1.71)μ/ml,体重正常组患者胰岛素为(12.63±1.25)μ/ml,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体重指数是影响空腹胰岛素水平的重要因素,因而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胰岛素抵抗,进而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5 7例脂肪肝患者 (其中肥胖组 32例 ,非肥胖组 2 5例 )及 4 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TNF α水平 ,同时测定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 ,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①脂肪肝患者TNF α、BMI、FPG、FINS、HOMA、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肥胖、非肥胖组脂肪肝TNF α、FPG、FINS、HOMA、TC、TG、LDL C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肥胖组TNF α、BMI、FINS、HOMA、TG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P <0 0 1,P <0 0 5 ) ;③脂肪肝患者TNF α与HOMA、BMI、FPG、FINS、TG呈正相关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TNF α、FPG、TG是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脂肪肝患者无论是否肥胖都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TNF α水平升高 ,且TNF α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参与PCOS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①按照体质量指数(BMI)<24kg/m2,24kg/m2≤BMI<28kg/m2,BMI≥28kg/m2分别将初诊P-COS患者170例,分为正常体质量组(P1组69例)、超重组(P2组44例)、肥胖组(P3组57例);年龄和BMI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43名分为正常体质量组(C1组102例)、超重组(C2组20例)、肥胖组(C3组21例)。②于月经第3~5天早8:00抽取空腹血,测定性激素、血脂、脂联素等指标;实施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激发试验;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等。③基础与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按HOMA模型计算。结果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PCOS患者脂联素水平低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P1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5000例来本院体检的不同职业的人员进行脂肪肝及相关因素调查,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及肝功能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TC、TG、FBG、UA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38.8%、52.1%、35.2%和53.6%,明显高于正常TC、TG、FBG、UA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19.0%、11.7%、18.6%、15.0%。结论 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2008年珠海市公务员健康体检中发现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1129人,女性患者165人为高尿酸组,以性别相同、年龄、职业等因素相近的为对照组,探讨其对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为(132.4±13.1)mmHg、舒张压为(82.1±7.5)mmHg、TG为(2.21±1.43)mmol/L、HDL—C为(1.22±0.31)mmol/L、FPG为(5.92±0.72)mmool/L;对照组收缩压为(128.3±12.8)mmHg、舒张压为(79.5±7.2)mmHg、TG为(1.78±1.38)mmol/L、HDL-C为(1.31±0.33)mmol/L、FPG为(5.80±0.68)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高尿酸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患病率分别为:28.12%、50.36%、25.04%;对照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9.23%、32.86%、16.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密切相关,应加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3.
陈铁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57-2158
目的 探讨标本不同存放条件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无法即刻测定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凝血指标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60例,同一标本取适量血液立即分离血浆,分别于即刻、室温(18 ~ 25℃)1h、2h、4h及-4℃4h、12 h、24h条件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剩余血液标本置室温2h后再分离血浆测凝血指标.比较不同存放条件下各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室温下血浆放置1h、2h及-4℃放置24h凝血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室温下放置4h后凝血指标准确性明显下降[APTT和TT分别为(35.30±6.86)s与(32.03±4.98)s、(18.21±2.32)s与(16.35±1.94)s,均P<0.05];室温2h后再分离血浆测凝血指标则已明显改变[PT、APTT、TT、FIB分别为(13.78±2.48)s与(12.25±1.81)s、(35.70±6.32)s与(32.03±4.98)s、(19.01±2.86)s与(16.35±1.94)s、(2.72±2.08) g/L与(3.19±1.02)g/L,均P<0.05].结论 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分离血浆后应于室 温下2h内、-4℃下24h内完成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血钾、血钠、血氯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甘露醇对脑部疾病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95例神经外科患者,按照使用20%甘露醇0.5、1.0g/kg随机分为A组56例,B组39例,所有患者在使用甘露醇前、用药后第3天、第7天晨抽静脉血行血钾、血钠、血氯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应用甘露醇后血钠降低,血钾升高,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的血钠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钠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氯未见明显变化,两组平均血氯浓度仍在正常水平。结论甘露醇可能具有增加排钠减少排钾作用,使用甘露醇期间严重低血钠可预警患者可能发生肾功能障碍。临床工作中反对盲目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并要注意钠盐的补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监测与伤情、预后及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 5 1例颅脑损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 5 1例进行血糖及血清果糖胺检测 ,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伤组的血糖增高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而血清果糖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脑伤组中轻、中、重型之间血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重型中死亡组血糖初测与复测有显著差异 ,而存活组则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血糖的增高与脑伤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 ,经治疗后血糖趋于正常者 ,预后良好。因此 ,在救治中应及时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具有降压和降血脂活性的二氢吡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钙通道阻滞剂,降压效果显著,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2甲基2[4(4氯苯甲酰基)苯氧基]丙酸具有降血脂活性,把二者共价连接合成了化合物1~10,以期获得较为理想的兼具降血脂及降压的药物。化合物1~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选择受者相容的血液成分.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 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筛查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阳性标本用凝聚胺和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3278例受血者中共检出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0.18%),其中抗-D1例,抗-E3例,抗-M1例,抗-c1例。结论 输血前检测ABO系统以外的血型抗体,是安全输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本文探讨20℃室温下不同时间保存EDTA-K2抗凝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份EDTA-K2抗凝血标本,即刻上机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0℃并于1h、2h、4h、8h、24h重复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4小时内WBC、NEU、LY、MO、RBC、HGB、MCH、RDW、PLT测定值变化小于3%,HCT、MCV变化为4%,呈上升趋势,但各不同时间结果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MPV变化显著性(P<0.05).结论 20℃室温下,24小时内除MPV外血常规其他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探讨其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人及老年非高血压患者45人,测定入院时的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的血糖水平高;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糖水平正常者所占的构成比明显低于血糖水平升高及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水平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有一定相关性,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烧伤切削痂手术时失血量的估计和围手术期输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切削痂手术时失血量的肉眼估计值和计算值的实用价值,并就围手术期输血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对32例早期切削痂手术失血量的肉眼估计值、按公式计算值、实际输血量及手术前后Hb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切削痂手术失血量的肉眼估计值为(59.64±23.56)ml/1%切削痂,失血量的计算值为(100.45±52.04)ml/1%切削痂,实际输血量为(73.75±51.73)ml/1%切削痂,手术后Hb平均下降约15g/L。结论失血量的肉眼估计值尽管偏低,但相当可靠;失血量的计算值更接近于实际的失血量。两者可作为实际应用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