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氧化氮拮抗地塞米松对炎痛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小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上,地塞米松(Dex)5~20mgkgip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福尔马林Ⅱ相反应。ip硝普钠(SNP)2.25~3mgkg或左旋精氨酸(LArg)75~100mgkg可拮抗Dex的镇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在该剂量范围内,SNP或LArg对小鼠福尔马林双相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地塞米松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体内一氧化氮(NO)的信息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L-精氨酸是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而一氧化氮参与外周脊髓水平和脊髓水平以上痛觉的调制。目的:探讨延髓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的作用。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3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选用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大鼠:①L-精氨酸量效关系实验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L-精氨酸1,2,4,8mmol组。②L-精氨酸与电针镇痛关系实验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电针组,L-精氨酸+电针组。方法:①L-精氨酸量效关系实验:5组大鼠分别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及L-精氨酸1,2,4,8mmol,容积均为1.5μL。给药后每隔10min以(50&;#177;0.5)℃热水刺激甩尾测定痛阈,连续观察90min。②L-精氨酸与电针镇痛关系实验:两组大鼠分别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5μL及L-精氨酸8mmol(1.5μL),10min后电针刺激大鼠双侧后肢“足三里”穴位,频率为4~16Hz,强度按1,2,3V顺序递增电压,每一强度电针10min,共电针30min并测痛3次,停针后继续每隔10min测痛1次,直至注药后90min。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痛阈变化。结果:6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L-精氨酸1mmol组大鼠各个时间点痛阈低于生理盐水组,但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L-精氨酸2,4,8mmol组大鼠各个时间点痛阈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01),作用持续至给药后80min;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大鼠痛阈降低的幅度增加。②L-精氨酸+电针组大鼠给药后20~50min痛阈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电针组(P〈0.01)。结论:①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L-精氨酸具有降低痛阈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②电针能提高痛阈,L-精氨酸可削弱电针镇痛效应。③以上提示延髓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参与痛和电针镇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痛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介导的呱氨托美汀(Amtolmetin Guacyl,AMG)镇痛作用机理.方法:利用AMG对冰醋酸(AA)扭体小鼠的镇痛作用;测定其脊髓、脑和血液的NO2-,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ge,NOS)含量.L-Arg,L-NAME对AMG在AA与福尔马林(FA)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测定L-Arg,L-NAME对AMG在AA扭体镇痛小鼠脊髓、脑和血液的NO2-含量.结果:在AMG对AA扭体致痛小鼠镇痛作用中,AMG大剂量(300 mg·kg-1)组与中剂量(150 mg·kg-1)组小鼠脊髓与脑NO2-;与NOS含量和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AMG+L-Arg组和AMG组比较小鼠15min内扭体次数显著增多(P<0.05);而AMG+L-NAME组和AMG组比较小鼠15min内扭体次数显著下降(P<0.05).L-Arg,L-NAME对AMG在从扭体致痛小鼠镇痛,AMG(150 mg·kg-1)组小鼠脊髓与脑NO2-;含量和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AMG和L-NAME可减少FA致痛小鼠第二时相累计舔足时间.结论L-Arg和L-NAME可能对AMG镇痛作用有一定影响,AMG可能通过抑制脊髓与脑NO生成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L-精氨酸是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而一氧化氮参与外周脊髓水平和脊髓水平以上痛觉的调制.目的探讨延髓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的作用.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3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选用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大鼠①L-精氨酸量效关系实验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L-精氨酸1,2,4,8 mmol组.②L-精氨酸与电针镇痛关系实验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电针组,L-精氨酸+电针组.方法①L-精氨酸量效关系实验5组大鼠分别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及L-精氨酸1,2,4,8 mmol,容积均为1.5 μL.给药后每隔10 min以(50 ±0.5)℃热水刺激甩尾测定痛阈,连续观察90min.②L-精氨酸与电针镇痛关系实验两组大鼠分别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5μL及L-精氨酸8mmol(1.5 μL),10min后电针刺激大鼠双侧后肢"足三里"穴位,频率为4~16 Hz,强度按1,2,3 V顺序递增电压,每一强度电针10 min,共电针30 min并测痛3次,停针后继续每隔10min测痛1次,直至注药后90min.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痛阈变化.结果6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L-精氨酸1 mmol组大鼠各个时间点痛阈低于生理盐水组,但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L-精氨酸2,4,8 mmol组大鼠各个时间点痛阈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01),作用持续至给药后80 min;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大鼠痛阈降低的幅度增加.②L-精氨酸+电针组大鼠给药后20~50 min痛阈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电针组(P<0.01).结论①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L-精氨酸具有降低痛阈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②电针能提高痛阈,L-精氨酸可削弱电针镇痛效应.③以上提示延髓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参与痛和电针镇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痛阈.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表明,颈椎炎痛帖对小鼠耳肿胀、大鼠足肿胀及肉芽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并能提高痛阈,其作用强于壮骨关节膏,起效快于壮骨关节膏,并且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强,充分证实了颈椎炎痛帖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Aβ)对体内神经组织和培养神经元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以及褪黑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06/09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实验室进行。①原代大鼠神经元培养,暴露不同剂量Aβ和褪黑素。②Aβ25~35海马内定向注射,褪黑素腹腔内注射。③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和神经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活力。结果:Aβ可使脑组织和培养神经元一氧化氮水平增高,暴露Aβ浓度为0.5,1.0,10.0,20.0μmol/L组一氧化氮水平分别为(7.9±1.3),(9.2±1.5),(12.6±2.4),(14.1±1.4)μmol/L,与对照组(5.9±1.4)μmol/L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Aβ使NOS活力升高(P<0.01);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水平和NOS活力与暴露Aβ剂量呈显著正相关(r=0.786,P<0.01);褪黑素可降低Aβ诱导的一氧化氮水平增加和NOS活力升高。结论:Aβ的神经毒性作用有一氧化氮途径参与,褪黑素可通过降低一氧化氮产生和NOS活力来部分对抗Aβ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野罂粟碱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镇痛是野罂粟主要功效之一。以往的研究证明其具有显著镇痛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为总生物碱。野罂粟碱是从其总生物碱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生物碱。目的:探讨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8/2003-12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40只小鼠,随机分为14组,每组10只。方法:①镇痛效果比较。随机分5组:盐水对照组,罂粟碱2.5,5.0和10.0mg/kg组和吗啡组。②与内啡肽关系比较。随机分5组:盐水对照组,野罂粟碱组,野罂粟碱+纳洛酮组,吗啡组和吗啡+纳洛酮组。⑧与一氧化氮关系比较。随机分4组,盐水对照组,野罂粟碱组,野罂粟碱+L-精氨酸400mg/kg组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37.5mg/kg组。致痛方法为小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10g/L甲醛20μL,疼痛观察项目为行走自如得0分;跛行。不动时撑地得1分;抬足得2分;抖足或舔足得3分。观察分两个时相:致痛后0-10min为第1时相,20-30min为第2时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药物作用下各组小鼠的疼痛反应评分。结果:①野罂粟碱可显著的降低甲醛致痛小鼠第2时相的疼痛反应评分(P〈0.05~0.01)。大剂量对第1时相的疼痛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吗啡对两个时相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④纳洛酮可完全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而对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③L-精氨酸可减弱野罂粟碱对第2相疼痛反应的抑制作用,L-硝基精氨酸甲酯可增强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结论:野罂粟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阿片拮抗剂纳络酮可完全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但不能改变野罂粟碱的作用,提示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系统无关。L-精氨酸可部分的抑制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而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提示野罂粟碱的镇痛可能部分的与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进入产程时实施硬膜外提前镇痛对产妇血清皮质醇(COR)、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根据产妇自愿申请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分为提前镇痛组(P组)与对照组(C组),P组在进入产程时给予镇痛,C组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两组分别在进入产程时(T0),宫口开全时(T1)与胎儿娩出后(T2)...  相似文献   

9.
王涛  熊建琼  文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479-2482
目的:观察大鼠腹腔感染脓毒症时血清一氧化氮(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关系,探讨NO在地塞米松(Dex)治疗脓毒症中对心肌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健康成熟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取9只为实验前基础值组(0h),余1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及Dex治疗组。各组于实验后2、4、8、24和48h分别取9只断头取血测定血清NO变化,并取心脏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cAMP及cGMP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NO于2h开始显著升高(P<0.01),24h达到高峰,浓度约为0时的12倍;Dex组血清NO于4h开始升高(P<0.05),24h达到高峰(P<0.01),但升高程度低于脓毒症组(P<0.01)。(2)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心肌cAMP、cGMP2h开始升高(P均<0.05),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于24h浓度最高(P均<0.01);Dex组心肌cAMP、cGMP于2h显著升高,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均<0.01),为基础值的2倍(P均<0.01),此后逐渐下降,至48h接近对照组。结论:腹腔感染脓毒症时大鼠血清NO与心肌cAMP、cGMP浓...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盆腔术后氯胺酮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已多见报道 ,但其单纯应用作用持续时间短。有报道地塞米松能延长布比卡因术后镇痛作用[1] ,我们将地塞米松伍同氯胺酮用于盆腔术后镇痛 ,以观察其对氯胺酮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 )者 10 0例 ,年龄 18~ 5 5岁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5例。2 .方法 :4组患者术前均肌注鲁米那 0 .1、阿托品 0 .5mg ,选择相应椎间隙进行硬外穿剌置管 ,用 1.6 %利多卡因和 0 .2 %丁卡因混合液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 ,麻醉平面满意后均静脉辅以哌替啶 0 .1mg .…  相似文献   

11.
叶静  刘协和  邓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12-7713
目的:观察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Aβ)对体内神经组织和培养神经元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以及褪黑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06/09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实验室进行。①原代大鼠神经元培养,暴露不同剂量Ag和褪黑素。②AB25-35海马内定向注射,褪黑素腹腔内注射。③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和神经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结果:Aβ可使脑组织和培养神经元一氧化氮水平增高,暴露Aβ浓度为0.5,1.0,10.0,20.0μmol/L组一氧化氮水平分别为(7.9&;#177;1.3),(9.2&;#177;1.5),(12.6&;#177;2.4),(14.1&;#177;1.4)μmol/L,与对照组(5.9&;#177;1.4)μmol/L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同时Aβ使NOS活力升高(P&;lt;0.01);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水平和NOS活力与暴露Aβ剂量呈显著正相关(r=0.786,P&;lt;0.01);褪黑素可降低Aβ诱导的一氧化氮水平增加和NOS活力升高。结论:Aβ的神经毒性作用有一氧化氮途径参与,褪黑素可通过降低一氧化氮产生和NOS活力来部分对抗Aβ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娩痛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正式临产后宫缩和宫颈扩张所致的疼痛。由于痛阈的个体差异较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并以此为应激原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对母儿产生不利影响。2006年,我科以导乐陪伴分娩为基础,对50例未选择药物性无痛分娩的产妇,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第一产程进行干预,加强产妇自身在待产过程中对分娩痛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脉宁乳膏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动物随机分组实验,观察康脉宁乳膏对二甲苯致大鼠耳壳肿胀和蛋清诱发足趾肿胀的抑制作用;对冰醋酸所致扭体反应和热板法致痛的镇痛作用。结果:康脉宁乳膏能够显著抑制二甲苯致肿及蛋清诱发的足趾肿胀,并能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热板法致痛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康脉宁乳膏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镇痛是野罂粟主要功效之一.以往的研究证明其具有显著镇痛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为总生物碱.野罂粟碱是从其总生物碱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生物碱.目的探讨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8/2003-12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40只小鼠,随机分为14组,每组10只.方法①镇痛效果比较.随机分5组盐水对照组,罂粟碱2.5,5.0和10.0mg/kg组和吗啡组.②与内啡肽关系比较.随机分5组盐水对照组,野罂粟碱组,野罂粟碱+纳洛酮组,吗啡组和吗啡+纳洛酮组.③与一氧化氮关系比较.随机分4组,盐水对照组,野罂粟碱组,野罂粟碱+L-精氨酸400mg/kg组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37.5mg/kg组.致痛方法为小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10 g/L甲醛20μL,疼痛观察项目为行走自如得0分;跛行,不动时撑地得1分;抬足得2分;抖足或舔足得3分.观察分两个时相致痛后0~10min为第1时相,20~30min为第2时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药物作用下各组小鼠的疼痛反应评分.结果①野罂粟碱可显著的降低甲醛致痛小鼠第2时相的疼痛反应评分(P<0.05~0.01).大剂量对第1时相的疼痛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吗啡对两个时相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②纳洛酮可完全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而对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③L-精氨酸可减弱野罂粟碱对第2相疼痛反应的抑制作用,L-硝基精氨酸甲酯可增强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结论野罂粟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阿片拮抗剂纳络酮可完全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但不能改变野罂粟碱的作用,提示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系统无关.L-精氨酸可部分的抑制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而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提示野罂粟碱的镇痛可能部分的与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镇痛方法对晚期癌痛的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即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三阶梯组。PCEA组为根据癌痛部位神经支配节段,行硬膜外腔穿刺,使用9300型PCA止痛泵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癌痛治疗。三阶梯组以非阿片类(第一阶梯)、弱阿片类(第二阶梯)、强阿片类(第三阶梯)为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镇痛期间间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记录各组吗啡的每日用量。1周之内采用WHO推荐的镇痛强度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采用Ramsa)r法评定镇静效果。结果:PCEA组吗啡的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镇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三阶梯方案治疗组(t=20.057,X^2=10.756~18.373,t=20.922~30.886,P&;lt;0.01)。Ramsay镇静评分高于三阶梯方案治疗组(t=4.459~11.111,P&;lt;0.01)。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吗啡与低浓度局麻药用于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不仅提供了完善的节段性镇痛,降低了吗啡和局麻药的毒副反应,而且对全身应用吗啡耐受者应能获得满意的镇痛,且用药量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不予镇痛。两组患者于产前和产程中不同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O含量。结果:A组患者血浆NO浓度镇痛前低于产前、镇痛后高于镇痛前和B组对应时点。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施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血浆NO浓度升高,有利于患者产程中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的药理学作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关永源  林默君 《新医学》1999,30(1):55-57
引言80年代初期,美国科学院院士,前药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学会主席RobertF.Furchgot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释放一种被他命名为“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ndothel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的物质来维持血管张...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活性分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发现开始,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是目前所知最强的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其作用极其广泛,它可能作为介质、信使或细胞功能调节因子而参与机体许多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并与部分疾病的发生有关。文中介绍了NO的生物合成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NO介导突触传递可逆性,NO介导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粉萆薢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尿酸钠致小鼠、大鼠足肿胀实验和小鼠温浴热致痛实验,观察粉萆薢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西安太明医药研究所完成.足肿胀实验采用40只小鼠和40只大鼠,各随机分成4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吲哚美辛混悬液0.13g/kg,粉萆薢水提物10 g/kg,20 g/kg的生药,小鼠和大鼠右后足垫部注射尿酸钠混悬液致炎,并于0.5,1,2,3,4,6 h测致炎肢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处直径;镇痛作用40只小鼠随机分组,分组及给药情况同足肿胀实验,于末次给药后1,2 h将小鼠尾巴浸在45℃恒温水浴中,以放入恒温水浴中至甩尾所用时间为痛觉阈指标.结果:①粉萆薢水提物对尿酸钠所致小鼠、大鼠足肿的抑制作用:粉萆薜水提物10g/kg,20g/kg的生药浓度,在小鼠致炎后三四个小时,能明显的降低小鼠足肿胀程度,其作用强度同吲哚美辛[3 h生理盐水组、吲哚美辛组、粉萆薢水提物10g/kg和20 g/kg组分别为(0.602&;#177;0.138),(0.373&;#177;0.099),(0.421&;#177;0.187),(0.409&;#177;0.177)mm;4 h分别为(0.530&;#177;0.135),(0.325&;#177;0.125),(0.349&;#177;0.124),(0.317&;#177;0.110)mm,P<0.05或0.01];在大鼠致炎后3 h,能明显的降低大鼠足肿胀程度[生理盐水组、吲哚美辛组、粉萆薢水提物10g/kg和20 g/kg组分别为(1.148&;#177;0.214),(0.660&;#177;0.368),(0.760&;#177;0.494),(0.745&;#177;0.404)mm,P<0.05或P<0.01].②粉萆薜水提物对小鼠温浴法致痛的影响:粉萆薢水提物20g/kg的生药浓度在给药后1h,能显著延长温浴法所致小鼠尾部回缩反应的时间,提高痛阈值,其镇痛作用与吲哚美辛组相当[生理盐水组、吲哚美辛组、粉萆薢水提物20g/kg组痛阈值分别为(8.19&;#177;2.83),(14.68&;#177;4.58),(12.90&;#177;4.85)s,P<0.05或P<0.01].结论:粉萆薢水提物能明显的降低小鼠和大鼠足肿胀程度,提高小鼠痛阈值,对尿酸钠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adothdin,ET)水平及其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Ⅲ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手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P组/n=20)和对照组(C组 n=20),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盐酸派替啶镇痛。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24h、48h和72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N0和ET-1,同时监测MAP、HR和CVP及进行VAS评分。结果P组术后各时点血浆NO、ET-1水平及NO/ET-1比值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VAS评分均小于3分。C组术后各时点血浆NO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而ET-1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NO/ET-1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并与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24、48hMAP和HR的升高或增快,VAS评分也均大于5分,与麻醉前和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浆NO和ET-1均无明显影响,并保持NO/ET-1比值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