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温肾健脾法在激素维持量阶段的应用体会。方法:近两年来我院一共接收了200多名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从其中选取了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单纯的采用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温肾健脾法进行联合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过几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低,大约为81%,这远远低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并且实验组中有38名患者对这种方面比较满意,满意度为90%,对照组只有24例患者满意,因此,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也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62%)(P0.05)。结论:采用激素治疗联合温肾健脾法进行治疗效果慢,但是安全还可靠,副作用很小,并且还有很高的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很值得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2.
三点法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求算药动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三点监测法,对非首次静滴氨茶碱进行了血药浓度测定,求出了药物动力学参数K=0.101±0.035(h ̄(-1),T_(1/2)=7.56±2.24(h),V_d=0.477±0.089(L·kg ̄(-1)),Cl=0.046±0.012(L·kg ̄(-1)·h ̄(-1))。并用自身对照实验,与重复一点法作了比较,两者结果相近,且与文献报道相近。结果说明,本法在非首次静滴给药时求算药动学参数,以期拟定给药方案,是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弥补了临床实验工作中监测血药浓度,拟定给药方案时遇到的并非首次给药重复一点法不适用的缺点;同时显示氨茶碱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给药方案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根治手术国内多半常采用双管法连续硬膜外阻滞.一点取T12~L1间隙穿刺,向头置管;另一点经L3~4间隙穿刺,向尾置管.先经低位管给药以阻滞骶尾部神经,再经高位管给药,使阻滞平面达T6~S4,麻醉中适量应用辅助药满足手术要求.本院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两点法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根治手术国内多半常采用双管法连续硬膜外阻滞.一点取T12~L1间隙穿刺,向头置管;另一点经L3~4间隙穿刺,向尾置管.先经低位管给药以阻滞骶尾部神经,再经高位管给药,使阻滞平面达T6~S4,麻醉中适量应用辅助药满足手术要求.本院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两点法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准确、易于推广应用的脑出血定位方法。方法根据几何学原理及CT机成像原理,利用两点一线定位法,用划线尺及分规在需要开颅手术或微创穿刺的脑出血病人头皮表面标记出颅内重要功能区及主要血管的位置,划出手术入路所需的切口,或标定穿刺点、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结果经过近一年多的临床应用,用该方法标记、划线,手术入路及穿刺位置准确无误。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中,两点一线定位法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环枢椎半脱位引起的眩晕症靠药物及针灸推拿治疗等疗效不满意.我科自2002 年以来,应用朱汉章教授创建的"两点一面法"手法复位配合颈椎床旁牵引治疗环枢椎半脱位引起的眩晕症40 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环枢椎半脱位引起的眩晕症靠药物及针灸推拿治疗等疗效不满意。我科自2002年以来,应用朱汉章教授创建的“两点一面法”手法复位配合颈椎床旁牵引治疗环枢椎半脱位引起的眩晕症4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3a共收治盆腔恶性肿瘤78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两点法联合阻滞麻醉,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3 a共收治盆腔恶性肿瘤78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两点法联合阻滞麻醉,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荣 《北京中医药》2012,31(5):343-344
目的介绍以舌下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赵润琛老师推拿治疗经验。方法对颈源性舌下神经麻痹赵润琛老师运用"三点两俞一扳法"予以推拿治疗。结果经推拿治疗后患者舌根部麻木、舌咽部异物感消失。结论赵润琛老师运用"三点两俞一扳法"推拿治疗以舌下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明显,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4):145-149
目的:考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是否影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评价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方法:采用LC-MS/MS建立了阿司匹林及主要代谢物水杨酸血药浓度分析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09 mg/kg和618 mg/kg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合并阿司匹林组及阿司匹林单用组。采集第1天和连续给药8天的大鼠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进行血药浓度分析,考察阿司匹林体内暴露水平和药代参数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给药后主要以代谢物水杨酸形式暴露于大鼠血浆中。单次合并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后,随着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剂量增加,水杨酸在5 h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连续给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与309 mg/kg、618 mg/kg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合用后,水杨酸的达峰时间、峰浓度都没有改变。水杨酸消除半衰期和曲线下面积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在治疗剂量下,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不会明显改变阿司匹林的血浆暴露水平和药代动力学性质,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手术接受全麻患者180例。诱导:2台注射泵同时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维持:依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不同分为8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10组)、8 mg/(kg·h)(B8组)、7 mg/(kg·h)(B7组)、6 mg/(kg·h)(B6组)、5 mg/(kg·h)(B5组)、4 mg/(kg·h)(B4组)、3 mg/(kg·h)(B3组)、0 mg/(kg·h)(B0组);各组均予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至MAP较其基础值下降5%左右维持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①全麻维持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均能达到MAP较基础值下降5%左右的效果;单用瑞芬太尼2.5μg/(kg·min)维持,反应熵平均为47.58,MAP比基础值升高8.14%,HR降低3.04%,平均4.57min清醒;瑞芬太尼增强丙泊酚的降压及降心率作用,随丙泊酚用量增加降压作用加强;达到相同降压作用,丙泊酚用量逐组增加时瑞芬太尼用量逐组减少,睁眼时间逐组延长,反应熵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4和B5组达Ⅰ级,B6、B7、B8组达Ⅱ级,B3组达Ⅲ级,B0、B10组达Ⅳ级。结论丙泊酚4或5 mg/(kg·h)配伍瑞芬太尼平均泵速45μg/(kg·h)是本研究人群最佳的全麻维持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氨茶碱缓释微丸,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并考察氨茶碱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缓释包衣层处方的组成。方法以流化床包衣造粒的方法制备了氨茶碱缓释微丸。采用单因素摸索的方法确定了空白丸心的制备工艺并且对丸心的粉体动力学性质作了评价;同样单因素方法确定了氨茶碱缓释微丸的包衣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得12h持续释放的缓释制剂,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并对释放曲线进行曲线方程拟合,研究了微丸的缓释机理。结果运用液相层积法制备空白丸心,通过制备工艺的摸索,制得的丸心粉体动力学性质良好,质量符合生产要求。同样通过液相层积法载药,制得含药量为36%的载药丸心。选用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对氨茶碱缓释微丸进行包衣,在较优制备工艺和包衣处方下制得微丸,测得体外释放曲线并对释放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发现其释药行为接近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流化床造粒包衣法制备的氨茶碱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与市售氨茶碱片相比,自制缓释微丸的Tmax显著延长,Cmax明显降低,达到了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择期手术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1~10岁患儿120例。诱导:2台注射泵分别同时泵注丙泊酚0.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 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8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2 mg/kg,泵注结束测量血压、心率后气管插管。维持:依恒速泵注丙泊酚用量的不同分为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4 mg组(B_4组)、5mg组(B_5组)、6 mg组(B_6组)、7 mg组(B_7组)、8 mg组(B_8组)、9 mg组(B_9组)共6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下降5%左右(不超过10%)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 6组基础MAP平均值均低于其诱导前MAP平均值15%以上。6组维持MAP平均值均达到比其基础MAP值降低5%左右的效果。要达到相同范围内的维持MAP值,随着丙泊酚维持用量逐组增加,瑞芬太尼维持平均用量逐组降低,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负相关(r=-0.92,P0.05),瑞芬太尼维持用量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每组内的瑞芬太尼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6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MAP稳定指数降低,维持MAP稳定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组维持HR平均值均比其HR基础值降低≤10%,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HR稳定指数降低,B_4组、B_5组、B_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显著小于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睁眼时间逐组延长,B_4组、B_5组睁眼时间显著短于B_6组、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7,P0.05);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_4组、B_5组为Ⅰ级,B_6组、B_7组、B_8组为Ⅱ级,B_9组为Ⅲ级。B_4组、B_5组未发生拔管躁动,B_6组的拔管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抑制拔管反应评级:B_4组、B_5组、B_6组为Ⅱ级,B_7组为Ⅲ级,B_8组、B_9组为Ⅳ级。结论小儿择期手术,在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达到控制全麻维持中MAP低于其MAP基础值5%左右的效果时,随着丙泊酚用量增加,瑞芬太尼用量逐渐减少,睁眼时间逐渐延长,拔管后躁动发生率逐渐增加。考虑到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和抑制拔管反应效果评级,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4 mg/(kg·h)、5 mg/(kg·h)临床全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咳喘膏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氨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咳喘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卵蛋白致敏-雾化激发方法复制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豚鼠均予氨茶碱灌胃,咳喘膏高、中、低剂量组予咳喘膏穴位贴敷,按设定时点经豚鼠内眦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氨茶碱血药浓度,DAS2.0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咳喘膏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模型组及低剂量组比较,氨茶碱半衰期(T1/2)延长(P=0.007,P=0.022,P=0.028)、消除速率常数(Ke)减低(P=0.005,P=0.012,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咳喘膏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氨茶碱T1/2延长(P=0.029)、Ke减低(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咳喘膏穴位贴敷可影响氨茶碱药代动力学,使氨茶碱T1/2延长,Ke减低。可以通过调控咳喘膏药物颗粒直径的方法,减小咳喘膏穴位贴敷对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申宇玲  张三印 《光明中医》2015,30(2):354-356
<正>止嗽散是清代名医程钟龄自创之名方,主治外感咳嗽。笔者认为只要始终把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临床用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方上,只要辨证准确,针对病因病机进行灵活而适当的加减,止嗽散治疗新久咳嗽都会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总结了笔者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两点体会,具体体现在剂量和组方的灵活加减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 该.方法 过程简单,准确,易普及,测得所采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为1.88%.结论 可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自微乳化给药系统(GBE50-SMEDDS)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杏灵颗粒剂为对照,桑色素为内标,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为对照品,计算总黄酮醇苷含量,进行大鼠灌胃给药体内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物动力学参数显示,GBE50-SMEDDS的Cmax比参比对照颗粒剂提高了0.3 mg/L,Tmax提前了2.7 h,消除速率减小,消除半衰期延长了7.4 h,分布速率增大,分布半衰期提前了2.2 h,AUC(0-∞)提高了13.8 mg·h·L-1,AUC(0-∞)是参比对照颗粒剂的152.47%,提高了52.47%.结论GBE50-SMEDDS新制剂比现有市场剂型杏灵颗粒剂生物利用度高,为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Caco-2细胞模型评价药物口服吸收的局限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  高萍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8):565-568
 目的 综述Caco-2细胞模型用于评价药物口服吸收时的局限性,以及相应的改进策略。方法 查阅文献,归纳Caco-2细胞模型局限性及对策的研究现状。结果 Caco-2细胞并不能被称为一个“完美的”药物吸收评价工具,与小肠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本身存在许多局限性,例如转运体、代谢酶、核受体的表达与小肠不一致,细胞间紧密连接过紧,缺乏黏液层,培养周期长等。此外,培养体系容易受辅料的影响,加以pH梯度和药物非特异性结合等因素,会导致在预测药物的渗透性时,出现和体内实验不一致的情况。对于上述局限性的改进工作已经广泛开展,其中包括改善细胞内代谢酶和转运蛋白表达,增加黏液层,缩短培养周期,增加药物溶解性和减少非特异性结合等。结论 研究Caco-2细胞模型局限性对其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相应的局限性进行的改进拓展了此模型的使用范围,使之更好地为新药筛选评价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全麻维持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全麻诱导方法均相同。全麻维持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部分(简称BR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部分(简称RB法)。BR法共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泵速1.0 mg/(kg·h)组(B_(1.0)组)、1.5 mg/(kg·h)组(B_(1.5)组)、2.0 mg/(kg·h)组(B_(2.0)组)、2.5 mg/(kg·h)组(B_(2.5)组)、3.0 mg/(kg·h)组(B_(3.0)组),每组6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均为30μg/(kg·h),如瑞芬太尼用量增加到60μg/(kg·h),MAP降低未达预设范围,丙泊酚用量增加0.5 mg/(kg·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如瑞芬太尼用量降到零,MAP仍低于预设范围,降低丙泊酚用量0.5 mg/(kg·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RB法共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泵速60μg/(kg·h)组(R_(60)组)、55μg/(kg·h)组(R_(55)组)、50μg/(kg·h)组(R_(50)组)、45μg/(kg·h)组(R_(45)组)、40μg/(kg·h)组(R40组)、30μg/(kg·h)组(R_(30)组),每组15例。丙泊酚起始泵速均为2 m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在25 min内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部11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结果 (1)BR法中B_(1.0)组有3例,B_(1.5)组、B_(2.0)组、B_(2.5)组各有2例能够按原计划丙泊酚用量完成全麻维持;有18例需增加或减少丙泊酚用量后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完成全麻维持,这其中还有3例丙泊酚用量大于3.0 mg/(kg·h)才能完成全麻维持;还有3例按照原计划丙泊酚用量用药,但需在输入多巴胺的同时输入瑞芬太尼完成全麻维持。(2)RB法各组均可较容易地把全麻维持中的MAP控制到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的范围,BIS值均维持在35~60,6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与丙泊酚用量呈负相关(r=-0.94,P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5)。R_(30)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大于R_(60)组、R_(55)组、R_(50)组、R_(45)组(P均0.05)。R_(60)组、R_(55)组、R_(50)组睁眼时间相对较短。(3)全麻维持效果评级:R_(55)组、R_(50)组达Ⅰ级,R_(60)组、R_(45)组达Ⅱ级,R40组达Ⅲ级,R_(30)组达Ⅳ级。结论 BR法很难把血压调控平稳,不适合老年人临床全麻使用;RB法较容易把血压调控平稳,其中以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和55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麻维持效果评级最好,清醒快,拔管无呛咳躁动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