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外科,遵循“以消为贵”这一治疗法则,使外疡内消,不但能缩短疗程,还能避免手术之苦。《疡科纲要》说:“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干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胖疡治疗总以消散为第一要义”。运用内消法治疗外疡,是中医外科之特长,现将个人在临床和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自学中医或初搞中医外科临床的青年同道作参考。所谓“消法”就是用消散药物,使初起的外疡得到消散,这是一切外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肿疡。  相似文献   

2.
内消、托里两法是中医外科重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疾病不同阶段治疗的大法。外科肿疡初起用内消法,即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行气散结、通里攻下等治法使其消散;中期随着病邪消耗人体正气,肿疡不能尽快消散,就要适当调动人体正气对抗病邪,这就是托里法。本文复习了历代医家对内消、托里治疗方法的论述,临床运用的方法和时机,最后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论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运用内消、托里方法以达到良好疗效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肿疡是尚未化脓或正在酿脓阶段外科炎症的总称,在日常临床上占着很大的病例数。笔者在1963年8月至1964年8月,共治疗各种类型肿疡509例,其中442例获得内消,39例仍化脓切开,另有28例因路途偏远,未经追访。我们在内消处理上,不论内治、外敷,首先明确形成肿疡的基本原因,是由于营卫不和、气血郁滞所致;施治方面,则以患者素禀强弱所现的邪  相似文献   

4.
盆腔炎从“胞脉痈疡”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盆腔附件属中医胞脉之系,其炎症与中医外科之体表疮疡、肿疡、溃疡及体内脏腑组织间的内痈、内疡可视为同属之类,故提出将现代医学中盆腔炎命名为中医学"胞脉痈疡";将外科"消、托、补"三大内治法则援用于"胞脉痈疡"的分期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关靖 《新中医》2009,(10):4-5
陈宝元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陈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多年,擅治疮疡、肛肠、乳腺、周围血管病等。在学术上倡扶正祛邪法,精于整体辨证,按期分治。内治倡肿疡期消之,脓疡期托之,溃疡期调和气血兼清余邪。外治法则主肿疡期箍围灭之,脓疡期给邪出路,溃疡期初以祛腐为主,后以生肌为主等学术观点。除此之外在诊治全过程中还十分重视患者的脾胃状况。现就陈教授重脾胃学说治疗疡科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制脱素膏治疗痈疽疡疮疖磐石县中医院(132000)张德杰,马云香,王竹君【关键词】脱毒膏,中医外科中医外科疾病范畴,包括痈疽疡疮疖。其治疗法则分为内治法(内服药)与外治法(外敷药).本人在家父张成思的指导下,自制“脱毒膏”外敷治疗外科各种肿疡与溃疡...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头疽50例陈谦山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医院(225002)主题词%苏茎通阳汤/治疗应用;骨髓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无头疽属阴疽,是一种初起无头,发于骨骼及肌肉深部的肿疡,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深部脓肿的疾病。它具有难消、难...  相似文献   

8.
外疡内治体     
外疡,通过服药,促使其速消、速溃、速敛者,称为内治。《外科启玄》云:“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因此,内治亦为疡科治疗之要法。兹举治案4则,略谈浅见。1 内疏解毒案例:沈××,男,28岁,农民。1974年10月14日诊。患者于5天前右大腿内侧中段生一肿疡,约鸡蛋大,麻木疼痛,漫肿不焮,活动受限,食少便溏。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治拟内疏黄连汤。处方:黄连、山桅、炒黄芩、当归身、桔梗、广木香、槟榔、芍  相似文献   

9.
四妙汤是中医外科常用方剂之一,在《和剂局方》和陈自明的《外科精要》中名神效托里散。《本草纲目》谓本方:“治痈疽发背、肠痈、乳痈、无名肿毒,焮痈寒热,不问老幼虚实眼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即溃”。笔者在学习《外科正宗》一书时,感到其列症详,而论治精在加减运用四妙汤上,恰到好处。现就此书“肿疡主治  相似文献   

10.
<正>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治疗学中攻法的一种,属于八法中“消法”范围,是治疗血瘀症的一种独特疗法。适用于外疡、内痈、皮肤病具有肿、痛、瘀斑、紫绀、出血、皮肤粗糙等病症。一、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法适应症:一切外疡红肿热痛炎症较轻者,如痈、疔、疖、丹毒初期及体表感染等。常用药物:当归尾、丹参、丹皮、赤芍、蒲公英、生甘草、银花、连翘。二、活血化淤,泻火解毒法适应症:外科化脓性炎症红肿热痛较重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中医外科发展史中,枫泾中医外科只是这浩瀚历史长河中一颗忽明忽暗的小行星。百年传承,枫泾中医外科留下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用“托消”法治疗慢性肿疡病,带状疱疹从“风毒蕴表”论治,皮肤病论治重视“风邪致病”,外科病论治尤重脾胃等。同时,枫泾中医外科有近40种外用制剂传承下来,尤其是复方长皮膏对于难愈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就临证所见之疮疡,可归纳为十法,并就其内治法作一简介。 (一)疮疡初起,局部红、热、肿、痛、每多寒热交作。是属外感之邪,蕴积化热,郁而成为肿疡。治以清热解毒,为阳实之证的大法。盖热除则病势衰,毒解则肿疡得消。由于本证来势骤急;易于成脓,求其内消,  相似文献   

13.
托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在现代医学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措施 ,也易于理解 ,托法在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属于一种重要的手段。《外科精要》指出 :凡为疡医 ,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 ,脓未成使脓早成 ,脓已成使新肉早生 ,气血虚者托里补之 ,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是中医外科治则的法宝 ,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扬1 托法的治疗原则1 1 托补法 :根据外科疮疡正气内虚的不同 ,给予扶助气血 ,调其营卫 ,托毒外出。肿疡毒势旺盛 ,正气不足 ,不能托毒外出 ,脓肿已成 ,熟而不溃 ,根盘散漫 ,难以溃破 ,治疗托里透脓 …  相似文献   

14.
中药消炎散外敷治疗阳证肿疡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科之肿疡,系指肿疡体表尚未溃破的肿块,阳证肿疡则具有红、肿、热、痛特点,可见于外、妇、儿科多种阳热病证.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自拟消炎散外敷治疗阳证肿疡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消法是肿疡初起的大法。古人对疮疡的治疗,素来主张“以消为贵”。如王肯堂认为,“痈疽之证,发无定处,欲令内消于初起红肿结聚之际,施以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药”,所以“内消”是肿疡治疗的首法。它可使疮疡消散于初起,截断其化腐成脓,溃烂破损,结痂愈合的转化过程,亦可防止邪毒入脏入腑呈现恶逆之症而危及生命,实有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既搞中西医外科的结合研究,也着意于中西医外科临床的比较研究。深感中医外科在肿疡和溃疡的治疗方面,还是有其优势的。 比如肿疡,西医单纯靠注射或口服抗生素以消除炎症,对局部病灶的处理并无良药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科的历史很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周礼》所述的疡医,已有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分。当时对一些外科疾病虽有所描述,但还很难谈到学术思想问题,只能说是积累了一些简单的治疗经验。战国时期,《素问》所叙述的外科疾病,其说理水平不如《灵枢》具体。《灵  相似文献   

18.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疡,为外科常见病,施治得当,能使肿疡初起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及开刀之苦。《医宗金鉴》评介仙方活命饮时谓“此方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则消,已成者即溃,化脓生肌,散瘀消肿,乃疮疡之圣药,诚外科之良方也。”犀黄丸方载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氏称其能“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症”。笔者常以二  相似文献   

19.
窦道属祖国医学“漏”的范畴内,多由于感染伤口毒邪稽留未尽经久不愈,导致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所致.刮杀疗法是治疗外疡的重要手段,《周礼·天官篇》载有“……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其“祝药”指外用药,“刮”是以刀刮除腐肉,“杀”是以腐蚀药物除去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20.
张山雷是中国近代著名中医教育家、著作家、中医药学家,中西医汇通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疡科纲要》是张山雷在继承嘉定黄墙痒科之学并结合自己多年实践之结晶于兰溪所著中医外科学经典教材,书中充分反映了先生在外疡的辨证和治疗上,提倡外证内治、首重“阴阳辨证”“贵消畏托”“反对一方套治”等学术思想,同时其还开创中西医药物联用方法治疗外科疾病的独特理论见解,在当时有标识新论之意,并至今仍对我们后人在中医痈疡治疗和临床实践上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