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21例下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所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阳性率高达93.2%,可明确出血部位者占66.1%,其中结脑息肉占首位,(2)息肉明显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于15~30岁者,肠癌好发于乙状结肠和横结肠,多见于40-60岁者,且以男性为主;(3)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比,显示内镜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量;(4)与病理诊断对比,符合率高达94.8-100%。文中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四大病因——息肉、恶性肿瘤、炎症及其它(渍疡性结肠炎、直肠孤立性溃疡、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寄生虫病、正常肠粘模)进行了讨论。认为下消化道出血者应常规予全结肠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对175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225例年龄为18~59岁(中青年组)以便血为主诉的就诊者,采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前4种疾病是:老年组为大肠癌56例(14.0%)、大肠息肉32例(8.0%)、痔23例(5.75%)、溃疡性结肠炎16例(4.0%),中青年组为溃疡性结肠炎45例(11.3%)、大肠息肉37例(9.25%)、结肠炎(不明原因者)35例(8.75%)、痔30例(7.5%)。并且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约占63%。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痔为两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大肠癌居老年组首位,溃疡性结肠炎居中青年组首位。结肠镜检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杰 《微创医学》2011,6(5):417-419
目的研究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电子结肠镜诊断的42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镜结果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77例(18.12%),其中发生在左半结肠及直肠52例,发生在横结肠至盲肠25例;结直肠息肉68例(包括幼年型息肉)(16.00%);结直肠炎症改变117例(27.53%);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73例(17.18%);肛周疾病81例(19.06%);其他9例(2.12%)等。大肠癌及息肉者男性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结直肠癌及息肉是下消化出血的主要原因,年龄、性别等与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人与青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 对 115例老年人 (老年组 )和 195例青年人 (青年组 )主诉便血者 ,采用纤维结肠镜和 (或 )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 易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前 4种疾病是 :老年组为大肠癌 (40 4% )、大肠息肉 (30 4% )慢性结肠炎 (2 2 5 % )、溃疡性结肠炎 (3 3% )。青年组为大肠息肉 (44 1% )、慢性结肠炎 (35 9% )、溃疡性结肠炎 (10 3% )、大肠癌 (5 6 % ) ,并且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结论 大肠癌、大肠息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为两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大肠癌居老年组首位 ,大肠息肉居青年首位。肛门指诊和乙状结肠镜检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结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意义。方法:在2004年5月-2009年5月间对403例因下消化道出血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结肠镜的检查与治疗。结果:大肠息肉215例(53.35%),大肠癌62例(15.38%),阴性19例(4.71%),慢性结肠炎54例(13.40%),溃疡性结肠炎40例(9.92%),肛门肛周病6例(1.49%),血管癌、P-J综合征各2例(0.50%),肠结核、孤立性溃疡、结肠憩室各1例(0.25%)。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为95.29%。在215例中发现并摘除息肉265个。结论:对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应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明确病因,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下消化道炎症性疾病、息肉、癌的衍变过程,下消化道结肠镜检查的优越性,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下消化道出血进行结肠镜检查共382例,均经肛门直肠检查除外肛周内外痔、肛裂等疾病,大便隐血阳性者均经上消化道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病因引起,全组均经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50岁以上、50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包括癌、息肉、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肠道血管畸形、结肠憩室、原因不明等.分组观察表明息肉在大肠癌发生上有密切关糸,结肠镜检查确认率优于钡剂灌肠X线检查.  相似文献   

7.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 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 ,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出血 ,一般不包括痔和肛裂出血。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大出血、显性出血(活动性 )和隐性出血。由于下消化道涉及范围广泛 ,病因繁多 ,且小肠和结肠固有的特殊解剖外形 ,使少数病例的诊断极为困难。尽管先进的诊疗技术如纤维结肠镜、小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扫描等的应用 ,但少数下消化道出血 (如小肠出血 )的诊断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程序目前依然存在争论。1  病因  小肠出血的原因 ,国外文献报道以血管畸形最多见 (70 %~ 80 % ) ,…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0~1983年应用日本Olympus CF—LB3型纤维结肠镜(下称纤结镜)检查下消化道出血病人106例,现将106例便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范围是指结肠至直肠病变引起肉眼可见的血便,包括鲜血便、血块、暗红色或果酱样血便以及正常大便带有血液等疾病。肛门疾患如痔,肛裂等不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资料 明确为下消化道出血(根据病史、体征,肛门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等)共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22至70岁不等,纤维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息肉并发大出血,休克2例,肛门直肠手术后出血8例;结肠炎症、溃疡出血等1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结肠血管扩张症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血管扩张性病变;4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结肠血管扩张症;5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 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发现病变范围的相加,以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1.
李腾庆  何波  黄力言 《河北医学》2003,9(12):1075-1077
目的:探讨有下消化道症状的门诊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大肠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7月对2024例具有下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结肠镜为息肉的患者中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分别为腹泻(24.2%)、便血(31.4%)和腹痛(11.8%)。结肠镜诊断为癌肿患者中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占分别为便血(51.7%)和脓血便(15.6%)。癌肿和息肉多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癌肿病灶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比例分别为32.9%及30.5%,息肉病灶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比例分别为27.0%及30,9%。结论:对有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结肠镜检查是一安全、简便且经济省时的方法,对于提高早期结肠癌的的诊断率及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结肠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急性肠缺血疾病之一,好发于结肠血供相对较差的部位,如脾曲、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等处,因肠壁灌注不良,常引起下消化道出血[2].目前,缺血性结肠炎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临床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故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共19例,现就其结肠镜与CT表现作比较分析,以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日制纤维结肠镜检查184例,发现结肠新生物45例,其中男33例,女12例,结肠癌14例,息肉31例。结肠新生物的分布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29例)和直肠(8例)。经与X线钡灌肠、硬式乙状结肠镜检及术后病理诊断对照,表明纤维结肠镜对结肠新生物诊断有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1 56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71例(4.55%),青年组617例(39.53%),中年组572例(36.64%),老年组301例(19.28%)。全部病例经非急诊结肠镜检查和急诊结肠镜检查确诊。结果其中前5位病因是溃疡性结肠炎457例(29.28%)、大肠癌270例(17.3%)、痔疮243例(15.57%)、大肠息肉226例(14.48%)、结肠炎200例(12.81%)。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在青年组中所占比例较高,大肠癌在老年组较高,大肠息肉在儿童组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下消化道出血首要病因是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是儿童组常见病因,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故应提高青年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大肠癌随年龄增长发病增高。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急诊肠镜检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量便血是诊断和治疗上的难题。诊断方面首先应排除屈氏韧带近端的大量出血和各种原因的小肠出血.一旦证实为结肠出血,就必须进一步确定原因,以便指导治疗. 结肠大量出血的定义: 便血并非均来自结肠。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标准是:(Quinn-Ochsner氏法)(1)经直肠排出大量红色或暗红色血液;(2)放射检查证实有结肠憩室;(3)钡灌肠和乙状结肠镜检未  相似文献   

16.
李自显 《中外医疗》2012,31(6):72-72
目的肠镜检查确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结肠镜检查前做肠道清洁准备,肠道内的清洁程度是肠镜检查找到出血灶的前提条件,寻腔进镜达到回肠末端或回盲部或下消化道血灶,如遇到肠腔狭窄时,极有可能是有新生物生成,此时应停止继续插镜。结果参加肠镜检查的患者共225例,其中出血原因及病例数如下:肠息肉共110例(49%),大肠癌56例(25%),慢性结肠炎症36例(27.7%),溃疡性结肠炎15例(6.8%),血管畸形5例(2.3%),病因不明3例。出血部位分析,病灶位于直肠84例,乙状结肠57例,降结肠21例,横结肠9例,升结肠21例,回盲肠10例。结论目前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检查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技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8~2011年在我院治疗的43例下消道出血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镜下特点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6例为结肠炎急性发作溃疡出血,3例为乙状结肠癌肿物破溃出血,4例为直肠肿物破溃出血,1例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引发结肠弥漫性出血,1例为暴发性腹型紫癜出血,2例直肠异物损伤所致出血,4例为肛肠术后应激性溃疡引起,2例为内痔出血引起。以上43例均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镜检查确诊,经手术、药物治疗临床治愈。结论: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出血迅速,病情凶险,积极寻找病因,尽早手术,及时的药物治疗也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结肠、直肠的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从肛门排出的鲜红色血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或正常大便带有血液。一般经X线检查不易查明出血原因,在病因诊断和处理上较上消化道出血困难得多,更由于下消化道出血常为癌肿的早期表现,因此,积极提高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水平,在临床防治工作中非常必要。近年来随着纤维结肠镜的普及运用,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就我院1983—1987年间住院及门诊病人中47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资料,作一较为全面的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结肠镜检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病(A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采用非麻醉方法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18例AAD儿童结肠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分支模糊不清或消失14例,散在阿弗他溃疡,周围绕以红晕3例;散在的糜烂溃疡及出血1例,未见假膜性肠炎表现。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及直肠9例,结肠脾曲及降结肠2例,横结肠3例,结肠肝曲及升结肠4例。18例患儿均行结肠黏膜活检,镜下为非特异性炎性变化。结论: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结肠镜表现均为非特异性炎性变化,较成人AAD镜下表现轻。儿童纤维结肠镜检查安全、快速、在儿童A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屈氏韧带以下肠道内的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其中血管病变所致的仅占0.5%左右.而肠道血管畸形(Intestinalvascularmalformation)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则更为罕见.我科收治的二例肠道血管畸形,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同而使治疗效果各异,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4岁,因反复大便带鲜血3年,病情加重1月入院,无全身出血表现.体格检查除贫血貌外无特殊.红细胞:l.ISX10’饥,血红蛋白3七兄.入院后行钡滔肠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陈结历及升结肠改变为广泛性结肠息向病,结肠炎.纤维结肠境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