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及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情况。方法收集的全国部分体检机构2009年的体检数据,分析我国体检人群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五个指标的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体检人群收缩压高于正常、舒张压高于正常、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正常、总胆固醇高于正常检出率分别为16.7%、14.1%、4.6%、5.9%、6.7%。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女性收缩期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逐渐升高;舒张期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男性、女性分别在50岁组、60岁组达到最大值;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比例均先增加后降低,男性、女性均在70岁组达到最大值;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至正常高值和高于正常的比例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50岁组达到最大值;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从20岁组到60岁组至正常高值和高于正常的比例逐渐升高,但60岁组以后两者比例均变化不大。20~59岁组男性人群的血压、血糖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相应年龄组;20~49岁组男性人群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相应年龄组。结论体检人群的心血管及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具有性别和年龄别差异;20~59岁组的男性体检人群尤其应加强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监测与健康管理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青年教职工高血压人群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等代谢状况及脂肪肝发病情况,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某高校教职工青年原发性高血压100例作为观察组,分层随机抽取男女比例相同的非高血压青年教职工10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间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异常及脂肪肝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异常检出率及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尿酸异常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异常检出率分别高达70.0%、55.0%,脂肪肝检出率为40.0%;不同性别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血尿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高校青年教职工高血压人群普遍存在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男女性检出率相当,脂肪肝检出率亦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营养干预对肥胖伴代谢综合征人群体成分、血生化指标及血压的改善作用,探讨健康减重的方式。方法体质指数(BMI)≥28.0kg/m^2;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伴有血脂、血压及血糖任两项检查异常的体检肥胖伴代谢综合征患者40例自愿参与本研究,观察营养干预两个月后参与者干预前后体成分、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干预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营养干预进行2个月后参与者体重、体脂肪量、BMI、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11.07、5.11、10.35、9.58,P〈0.05);营养参与者的干预前和干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2.91、3.33、2.24、2.56、5.74、6.99,P〈0.05)。结论营养干预的方法通过减重,降低体内脂肪含量,对肥胖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从而降低因肥胖造成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干预是社区健康管理的重点,进一步指导开展各类健康干预工作,尤其是提前预防和干预,有一定实际意义。本研究对2010-2017年田林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慢性病管理关键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方法收集2010-10-09-2017-07-26田林地区≥65岁老年人群的各项体检数据,分析比较各年度各项体检指标的情况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7年田林地区≥65岁老年人参检人次数共计15 959人次。2010-2017年各年度血压异常检出率为19.26%~32.62%;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91%~26.96%;血糖异常检出率为9.41%~20.29%。2010-2017年每年参加体检老年人共515名,其中血压异常检出率由2010-10的24%上升至2017-07的39%;血脂异常检出率由33%下降至28%,血糖异常检出率由37%略微上升至39%。结论 2010-2017年度全体田林地区≥65岁老年人总体血压异常检出率变化平稳,血脂异常检出率有逐年下降态势,而血糖异常检出率则有逐年上升趋势。田林社区≥65岁老年人每年体检的老年人群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均不理想,社区健康干预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减重干预对超重与肥胖成人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减重干预对超重、肥胖成人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体检社区人群中,人选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且未曾服用过于预血压、血脂及血糖药物、自愿接受减重干预的超重、肥胖成人共11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壮年组、老年组,对各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强化健康教育、膳食、运动管理等综合减重干预措施,分别对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BMI)、体脂率、血压、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OGTT 2h血糖)、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测值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各组BMI、空腹血糖、TG及LDL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HDL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青年组、中壮年组干预后体脂肪率、收缩压、舒张压及OGTT 2h血糖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但老年组干预后体脂肪率、收缩压、舒张压及OGTT 2h血糖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减重干预可有效改善各年龄段超重、肥胖成人的体格及代谢指标,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是超重肥胖人群防病健身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老年超重、肥胖人群在减重干预的同时应尽早结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10126名健康体检人群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0126名体检者进行资料收集,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组,计算检出率,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糖调节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糖调节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36.2,P〈0.05);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各亚组的临床特征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显示,各组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尿酸皆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各临床特征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男性、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血尿酸是该组体检人群的糖调节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具有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血尿酸的中老年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专项检查,尽早发现糖调节受损、及时进行生活及药物干预,以减缓糖调节受损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特征。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01例代谢综合征(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全球共识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标准)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检测,并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关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甘油三脂和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体质指数异常、血糖异常和血压异常在老年组与中青年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代谢综合征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与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3个变量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度呈负相关。结论高龄、体质指数升高、空腹血糖升高是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发生多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929名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及相关代谢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空腹血糖正常(NFG)、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及2型糖尿病组群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脂肪肝的变化特点,观察三组多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及聚集状况。结果NFG、IFG和2型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血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及脂肪肝发生率依次递增,多代谢异常在IFG和2型糖尿病人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NF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组与2型糖尿病组间仅高三酰甘油和脂肪肝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3.98,P〈0.05)。各组代谢异常聚类随血糖水平的增高而相应升高,这种关系在代谢异常个数≥3时尤为密切。结论IFG和2型糖尿病人群暴露于代谢异常聚集的风险高于NFG组,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及时干预多代谢异常,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一批体检人群心血管相关指标年度变化趋势,为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疗养院2015年度与2016年度的体检数据1 806例。研究指标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GLU)、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体检人群,2016年TG、TC、UA、non-HDL-c、GLU、BMI、SBP水平较2015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6.16、-4.81、-27.19、-9.24、-19.00、-2.15,P均0.05);而HDL-C、LDL-C指标水平较2015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7、4.18,P0.05);舒张压(DBP)与2015年相比无明显变化(t=0.17,P0.05),差异无显著性。此外,该体检人群中2016年TC、UA、HDL-C、BMI异常比率与2015年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04、6.352、28.442、17.973、12.049)(P0.05);LDL-C异常率2016年较2015年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TG、SBP、DBP两年异常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心血管相关指标随时间呈动态变化,且大部分指标异常率逐年显著增加,增加了心血管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忠女  周星  李静  李维本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60-1961
目的研究成人体检中发现的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代谢综合征组,通过2组人群体重指数、血液生化指标等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提示,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是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体检可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压和各项代谢指标的异常,充分说明体检和保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脂肪肝进展过程中伴随的机体代谢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引起人们对脂肪肝的重视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方法选择2年内连续2次在我处进行健康体检,经B超确诊脂肪肝程度进展的体检者414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应用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体检指标的水平及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除FPG外,脂肪肝进展前后的BMI、TG、HDL—C、ALJT、AST、UA的水平及异常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肝进展后BMI、TG、ALT、AST、UA的水平较前增高,HDL—C的水平较前降低,上述指标的异常率均呈现增高趋势。结论脂肪肝并非单纯的肝脏病变,脂肪肝的进展伴随着一系列代谢指标的改变,因而对脂肪肝的防治除了要重视对单纯性脂肪肝的早期干预,更要注重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体系中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来自5个健康管理单位的229名慢病前期人员根据指标异常情况分为4组:血压异常组(67人);血糖异常组(38人);胆固醇异常组(71人)和骨量减少组(53人)。在1年中进行综合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平衡饮食、戒烟、补钙及日晒等。各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个月时进行相关的血压、血糖、血脂和骨量测定。结果干预12个月后。各组的被管理者指标均取得显著改善:血压异常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了9.4mmHg/6.6mmHg(1mmHg=0.133kPa,t=5.93/8.29.P〈0.05);血糖异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血糖和血脂分别下降了0.9mmol/L(t=3.69,P〈0.05)和0.5mmol/L(t=4.09,P〈0.05);而骨量减少组的腰椎骨密度上升了0.015g/cm^2(t=2.03,P〈0.05)。结论就慢病预防而言,1年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使被管理者在饮食、运动及生化学指标方面得到明显改善,这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预防慢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应在健康管理体系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符合糖耐量异常诊断标准的受试者127例,被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共随访12个月。所有受试者在随访前后均测定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定颈股脉博波速度(cf-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基线时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资料显示,干预组应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12个月后BMI、腰围、腰臀比、血压、血脂、血糖、HbA1c及HOMA—IR与本组基线水平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对照组TG、LDL-C、2hPG、HbA1c较基线时升高(均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与本组基线时水平及对照组随访时比较,干预组cf-PWV、CVAI显著降低(分别为10.5±3.1vs9.2±2.9和8.7±1.2vs6.8±1.7,均P〈0.05),ABI明显升高(O.97±0.16vs1.05±0.17,P〉0.05)。对照组cf-PWV、CVAI和ABI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中应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使各项代谢指标以及动脉管壁僵硬度或动脉弹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两年的体检结果比较分析城市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健康状况。方法将武汉市硚口区中小学的全体教师参加体检2006年的5526例与2008年的4482例,比较分析两年度正常人数与异常人数比率,以及两年度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能、心电图异常及脂肪肝、乙肝感染、结石性疾病在总体人群及35岁以下、36~55岁、56岁以上三个年龄阶段人群的发病率,采用χ^2检验。结果2008年体检见异常人数的比率较2006年上升(χ^2=28.35,P〈0.05);血压偏高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4.51,P〈0.05),而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能转氨酶、心电图异常者,脂肪肝、结石性疾病(包括胆石症、肾结石)等疾病呈上升趋势(P〈0.05);血脂异常、脂肪肝、转氨酶异常、心电图异常的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空腹血糖偏高、结石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均在35岁以上人群(P〈0.05)。结论两年的时间里中小学教师除血压偏高、乙肝感染外,各常见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青中年尤为值得关注,应该加强对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心理测量体系划分功能社区人群,采取不同健康管理方法对心血管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做体检的一个功能社区共300人,应用随机数据表抽签法分为单纯健康管理组(n=150)和心理趋向管理组(n=150),于入组当时和研究1年结束后分别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进行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等)、心理等问卷调查。单纯健康管理组给予体检、评估和健康管理;心理趋向管理组给予体检和满意度量表调查,并根据心理趋向分类进行健康管理。随访1年观察各生化指标、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1年时间的健康管理,心理趋向管理组的吸烟情况、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各指标改善优于单纯健康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4,t=6.43、5.38、5.89、6.15、4.36、6.69、5.47,P〈0.05)。与单纯健康管理组相比,心理趋向管理组对坚持运动情况、饮食习惯改善、睡眠改善、对执行管理方案的依从性以及对管理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12.35、11.96、10.98、9.95,P〈0.05)。结论根据功能社区人群的心理趋向分类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代谢指标及生活方式,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和分析营养咨询干预对体检人群血脂、血压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体检发现血脂、血压和血糖异常的人群进行营养咨询干预,1年后进行复检分析.结果 营养咨询干预1年后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分别下降20.39%、24.43%、11.32%、13.35%和7.55%;分年龄组分析31~60岁组改善明显,20~30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营养咨询干预能改善体检人群异常的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适用于代谢异常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和代谢指标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全国65家体检机构2009年169251人次的体检数据,分析吸烟、运动、饮酒与空腹血糖和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体检人群的吸烟率、运动率、过量饮酒率分别为37.2%、42.8%、25.9%。吸烟、缺少运动、过量饮酒对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和血脂的水平有明显影响,可增加或降低相应指标的异常率。比如男性体检人群吸烟组血糖正常检出率仅为85.1%,而不吸烟组血糖正常检出率为8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缺少运动、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我国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有明显影响。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有利于体检人群控制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博州成人肥胖代谢表型异质性情况,探讨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肥胖代谢表型分布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选择加强干预的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与2019年新疆博州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成年人群相关数据,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个代谢指标,综合判定体质量和代谢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代谢正常非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non-obesity, MHNO)、代谢异常非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n-obesity, MUNO)、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 MHO)和代谢异常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ity,MUO)。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分析2016年与2019年博州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BMI、代谢情况和肥胖代谢表型分布差异性。结果 2016年博州5 484名成人的肥胖代谢表型分布为MHNO者1 460例(26.6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中,体重与性别、年龄段、血糖、血脂、血尿酸以及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分布关系。方法选取2010.10—2.011.08来我院体检的3161名成年人的体检资料中选取高血压者72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人群中超重与肥胖的分布情况与是否为男性、高血压分级、空腹血糖偏高、甘油三酯偏高有相关性(P〈0.05),与所处年龄段、胆固醇偏高、血尿酸偏高的分布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体重、甘油三酯、血糖异常可能为高血压的发生危险因素,以及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短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社区糖调节受损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中随机选取糖调节受损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干预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一般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代谢指标,以及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指标的差别。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F=13.47,P〈0.05)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F=82.25,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指数(t=-2.44,P〈0.05)、收缩压(t=-3.39,P〈0.05)、舒张压(t=-3.97,P〈0.05)、空腹血糖(t=-3.89,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t=-7.22,P〈0.05)、总胆固醇(t=-2.72,P〈0.05)、低密度脂蛋白(t=-2.74,P〈0.05)、糖化血红蛋白(t=-3.73,P〈0.05)均明显降低。结论短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显著改善社区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多项代谢指标,或延缓代谢指标的恶化进程,此生活方式干预策略适用于山西省太原市的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