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 ,通过学习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浊》一篇 ,受益良深。古人虽受解剖学知识的局限 ,不能准确地了解病变的具体部位 ,但从叶氏的医案中可以看出 ,对“精浊”的认识与现代慢性前列腺炎基本吻合。叶氏认为 ,尽管淋证(泌尿系感染 )与精浊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但二者的病因病机有根本的不同。他对精浊的病位病性作了精辟的论述 ,治疗亦颇多独到之处。兹根据叶氏医案解析如下 ,并就教于同道。1 心肾失调 ,为发病之原叶氏在不同的病案中多次指出 :“淋属肝胆 ,浊属心肾。”即精浊以心肾失调为发病之原。这是因为罹患本…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为清代著名医家.叶氏之方药味虽少,但其理颇深.小方药味精简,便于研究.叶氏运用小方具有“学有根柢,效法仲景”“博采众长,善用古方”“论药处方,尤重气味”“重视脏腑,分经用药”“病有套法,辨证施治”等特点.叶氏处方中以6味者居多,其次为8味,用药达10味及10味以上者不多.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为吴门医派的代表性人物,通过对叶氏《临证指南医案》的分析研究,系统整理叶氏对络病学说的认识及其在内伤杂病临床应用的经验。叶氏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著名论点,阐明了络病的病因病机,并在前人基础上创辛香通络、化瘀通络、虫蚁搜络等治疗大法与方药。深入研究其络病学说对提高辨治疑难杂证的临床疗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公元1667~1746)为清初名医,素得家传,其父叶阳生,是儿科名家。叶氏又虚心好学,善取众人之长,因此不仅对温热病有独特的成就,为温热学派继往开来之鼻祖,而且对内科杂病、妇科、儿科亦很有研究,造诣极深,有突出的成就。但叶氏生平,忙于诊务,没有亲手写过一本书,最著名的《温热论》  相似文献   

5.
整理总结了叶天士对虚损的治疗大法。认为分病位之上、中、下,别阴阳之偏盛偏衰,是叶氏辨治虚损的基本思路。重视调补中、下,尤重甘药培中,是叶氏理虚的基本治法。甘寒濡润,血肉填精和温润补阳,则是叶氏在理虚用药方面的创新和发明。叶氏理虚之法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的下法病案及方药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了丰富的下法理论,叶氏学习古方古法,对先世医家下法理论继承和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古方古法,灵活多变。体现了叶天士在下法应用中“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根据病位、病性、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随证立法组方,注意顾护阴液、邪正兼顾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治燥医案散见于《临证指南》、《未刻本叶氏医案》等书中。“但叶氏之书,本不易读。”加上吴瑭生平最推崇叶氏之学,唯谓叶氏“不识燥证”,人多信之,致如叶霖所说:“今之医士,畏难而乐易,避深而就浅,日习《温病条辨》、《温热经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著名的温病学者、时方专家,所著《温热论》,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后的又一光辉医学文献。他的学术思想影响颇为深远,对医学发展贡献极大,“温热学派”就是受到《温热论》所阐述的观点而形成的。他首创的卫气营血辩证体系,更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既高度概括了叶氏本人多年实践的宝贵经验,也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对于现在研究祖国医学都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叶氏外感温热说功不劲患》一文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要从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评价《温热论》及叶氏本人的医学成就,轻率地否定或肯定均无益于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用叶氏"卫气营血"的理论,可以辨别端正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则、说明传变。叶氏"卫气营血"理论的出现,使温病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叶氏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无论从对营卫的认识,还是对"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方面都对仲景学说有所继承,同时叶氏通过对孙思邈、刘河间以及其他诸多医家学术思想的借鉴,又发展了仲景学说,形成了指导温病诊疗的独特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在祖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既对温病学说颇有建树,也对杂病治疗独具匠心。多年来,中医界对他的温病学思想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从而促进了温热病疗效的提高。同理,今天倘能对叶氏的脏腑病治疗特点进行全面研究,挖掘其杂病治疗学思想之精华,以指导临床,无疑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所以,笔者试加探讨,以为引玉之砖。一、顺升降以畅气机叶天士非常重视人体脏腑、阴阳的升降运动,他指出:“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肺气从右而降,肝气从左而升,”尤其对脾升胃降诸说发挥颇多。他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与胃升降相因,相反相成,脾升而健,胃降则和,为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从而维系了人体“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相似文献   

12.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语出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是叶氏论述湿温病证治疗宜忌时提出的。后世对该句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利小便”意在“淡渗利湿,则湿  相似文献   

13.
《难经正义》是叶霖对《难经》的注疏,是书辨论精切,考证详审,分析全面,说理清澈。当时西医已传入中国,叶氏参西医之说,阐中医之理,尤其是书中所述脏腑部分,杂采西说引证,为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叶氏医案存真》一书,是我国医学大师叶天士的家传验案,其辨证之精,用方之巧,较叶氏门人华岫云所辑之《临证指南医案,尤多神奇之处,故本书堪称医案中之精华,为业医者不可不读之书》。本书作者是:成都中医学院彭宪彰,为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特从《叶氏医案存真》一书中选出一百案原著,逐一加以校释。作者并于各别医案之注后,附自己平时用叶氏本书之理论、治法与方药于临床,收到较好效果之典型病案,约十余例,以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叶其蓁是清代川沙地区(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著名中医学家.他于中医十三科均有涉猎,专擅幼科及妇科,目前尚有《幼科指掌》与《女科指掌》两部医书存世.叶其蓁的医学造诣主要来自于勤学苦读,其证治经验则来自于临床实践,尝与其他医家交流互勉.叶氏医学于叶其蓁直系血脉之中至少传习两代,另有吴允恭、刘家龙等受业弟子.叶氏对中医临床与文...  相似文献   

16.
温热病学,是祖国医学对热性病治疗领域中宝贵遗产的一个部份。它孕育于十八世纪初,至叶氏《温热篇》问世,而得底定,复经后世医家之补充,渐臻完善。《温热篇》实际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是篇相傅为顾景文据叶氏口授笔录于洞庭泛舟之际,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名机,河南省南阳郡人。约生于东汉末年。(公元150—219年)著有《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农家出身的知识分子,毕生业医。他始学医于同郡张伯祖。据《何颙别传》记有:“识用精微过于师。”“名在京师为名医。”等等,说明张仲景是一位从事医疗活动的医学家。  相似文献   

18.
叶氏对张仲景半夏泻心汤作有许多的临床变通,使半夏泻心汤运用广泛而灵活,叶桂推广用其治疗中焦湿热痞阻的各类病症,并加减化裁运用于多种湿热性的温病及内伤杂病的湿热等。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1666~1745)在祖国医学史上不仅以温病学家著称,而且对内科杂病亦颇有建树。对于疸病的治疗足可开人心窦,以为后学津梁。现就《临证指南医案·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剪录数案,归纳成八法,试析之。 一、宣腑湿热法 疸有阳黄阴黄之异,病位有在脏在腑之分,虽病因皆以湿得之,但湿之转化具有双向性,一从火化为阳黄治在胃,一从寒水为阴黄治在脾,治脏治腑二者不容混淆。临床所见阳黄者多,治腑的方法也较纷繁,医者常用攻下,或者执一清利,每致阴阳两伤而变生他证。叶氏深明其理,提出:“当宣腑湿热,但不宜下”,如:  相似文献   

20.
現在麻醉学的实际应用,不限于止痛方面,且巳发展到如何使机体对外来的侵襲保持平衡狀态。自Laborit氏应用硫氮杂蒽(Phenothiazine)衍化物首創“人工冬眠”麻醉术以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巳被控制到最低程度,如休克反应减少了。在硫氮杂蒽的胺衍化物中以氯丙嗪(Chlorpromazine)最有临床价值。它首由法国Charpenfier氏于1950年制成,我国常用的譯名为“氯硫二苯胺”或“氯普嗎嗪”,国外又有取名Largactil、Ampliactil、Megaphen、Thorazine、Wintermine等,最初被称为2601—A,又名R.P.4560,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