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液-液包合法制备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与鬼针草挥发油的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按星点设计的原理安排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处理数据,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并做验证试验。结果:2个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拟合方程,效应面优化后得最佳包合条件为投料比17 g.mL-1,包合时间330 min,包合温度38℃。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适用于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莪术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考察β-环糊精与莪术挥发油投料比例(质量比体积)、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化得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7.19,包合温度为42℃,包合时间为2.5h。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较好地应用于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一个能较好预测实验结果的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双嘧达莫(DIP)-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DIP-β-CD包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β-CD/DIP质量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自变量,包合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优选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高(r2=0.911 3,P<0.001),预测性好;效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DIP质量比5.7,包合时间5.5 h,包合温度50 ℃;最佳工艺验证偏差均<5%,所得包合物溶解度及释药速度均提高.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精确有效地优化DI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且最优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辣木籽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搅拌法制备辣木籽油-β-环糊精包合物,将辣木籽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二者的综合评分作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设定三因素五水平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与辣木籽油投料比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并分别进行多元线性、二项式方程和三项式方程拟合,建立模型,效应面法选取最优工艺,最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成功与否进行评价。结果辣木籽油-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63℃、时间3.8h、β-环糊精与辣木籽油投料比5.95∶1,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分别为1.24%和0.43%。结论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该方法适用于辣木籽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振荡法制备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将伏立康唑包合率作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设定三因素五水平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伏立康唑投料比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并分别进行多元线性、二项式方程和三项式方程拟合,建立模型,效应面法选取最优工艺。结果: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32℃、时间1.9 h、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伏立康唑投料比2.1:1,伏立康唑的包合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为2.6%。结论: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该方法适用于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高速剪切包合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收得率、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G1-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剪切转速、剪切时间、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进行考察。通过Design-Expert 8.0.6.1软件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优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8∶1,剪切时间3 min,剪切转速4 200 r/min,β-环糊精与水质量比例1∶7。结论 优化了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高速剪切法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后续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4):530-533
目的:制备丹皮酚-羟丙基-β-环糊精(PAE-HP-β-CD)包合物,优化其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AE-HP-β-CD包合物并进行验证。以包合率为指标,主药-辅料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与搅拌速度为因素,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工艺。结果:制备的PAE-HP-β-CD包合物发生了物相转变。最优处方工艺为主药-辅料投料比3.39∶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3.2 h、搅拌速度350 r/min;所制得包合物的包合率测得值(87.46%)与预测值(89.12%)的相对误差为1.86%(n=6)。结论:成功制得PAE-HP-β-CD包合物,且其处方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正交实验法优选克拉霉素β-环糊精包合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国芳  祁晓红  林芳  闵敏 《医药导报》2005,24(10):927-929
目的优选克拉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提高克拉霉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用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并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克拉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克拉霉素β-环糊精最佳包合条件:克拉霉素∶β-环糊精为1∶1,包合时间为5 h,包合温度为60℃。结论该包合工艺可提高克拉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中克拉霉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李文  蔡金娟 《中国药师》2009,12(7):891-892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超声法制备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苍术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配比、超声时间及包合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及包合物收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以超声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并且通过薄层层析法和紫外检测法说明包合对挥发油的成分无影响。结果:苍术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6、包合温度40℃、超声时间15min为苍术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同时TLC层析谱显示包合物的斑点在原点未展开,说明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结论:超声法制备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工艺操作简便,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法制备大蒜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 L9(34)正交实验法,以β-环糊精和大蒜油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率和产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并对包合物进行定性验证。结果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和大蒜油投料比(6∶1),包合温度(3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00 W)。结论优选的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包合物工艺简单,所需时间短,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1.
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赛忠 《中国药业》2010,19(12):54-55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用量配比(V/W)、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和包合物收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优选制备当归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结果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配比1:6,包合温度50℃,搅拌4h。结论通过β-环糊精包合后可使挥发油粉末化,可提高其稳定性,优选的包合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投料质量比(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1:4)、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5h。结论:用溶液搅拌法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合方法可行,包合率为24.5%。  相似文献   

13.
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亮  张志国 《中国药业》2008,17(3):27-28
目的探索白术挥发油以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产率为筛选指标,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4,包合时间30min,包合温度30℃。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包合率和包合物产率均较高,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组合效应面设计在优化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应用中心点效应面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图法,溶出速度及饱和溶解度的测定对所制备的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通过CCD设计建立二项式数学模型所优化包合物的处方为药物与包合材料的比例为1∶2.03,包合时间为2.29 h。包合常数为263.01 L/mol。与盐酸小檗碱相比较,溶解度可以提高2.98倍。结论 CDD设计可认为是寻求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形成包合物后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5.
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 方法运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岩白菜素包合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验证包合物. 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岩白菜素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 1:1,包合时间为1 h,包合温度为80 ℃,包合率可达92.19%. 结论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岩白菜素口服制剂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以包合物的包合率为考察指标优选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 主、客分子投料最佳配比1 :1 ,搅拌 6h,包合温度为 5 0℃为最佳包合条件 ,包合率为 71 .1 6%。结论 β-环糊精包合蛇床子素可以显著提高蛇床子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姜平川  麦少洁  陈妹娇 《中国药房》2007,18(36):2830-2832
目的:优选岗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岗松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3个因素,以包合物挥发油的利用率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结果:岗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岗松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0、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岗松挥发油的平均利用率为81.90%。结论:岗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切实可行,对提高岗松挥发油制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苜蓿挥发油;以得到的紫花苜蓿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为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包合工艺进行优选;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产物进行定性鉴定.结果: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搅拌时间120min,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6g∶1mL.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以高效地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洛伐他汀-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提高洛伐他汀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方法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并用正交设计法对洛伐他汀与β-CD摩尔比(A)、温度(B)、搅拌时间(C)、速度(D)四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洛伐他汀-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根据包合物收率和药物利用率,得出洛伐他汀-β-环糊精最佳包合条件为:洛伐他汀:β-环糊精为1:3,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3h,搅拌速度为300r·min^-1。结论该包合工艺可提高洛伐他汀的溶出速率,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用星点设计优化处方,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与二项式方程拟合,采用效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结果以磷脂与胆固醇为1.41∶1投料、主药浓度为22.98 g·L-1、三油酸甘油酯为24.93 mmol·L-1的优化条件制备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包封率为80.34%±1.53%,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结果相差小于2.5%。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能快速方便地得到最佳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