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茵(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3种检测方法的差别及临床价值。方法 6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同时行胃黏膜病理切片Giernsa染色、^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检测HP感染。^13C-UBT、RUT检出HP的阳性率与病理切片Giemsa染色的检出HP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慢性胃炎患者HP检测阳性率分另4是Giernsa染色67.5%、^13C-UBT60%、RUT60%。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HP检测阳性率分另4是Giemsa染色81.8%、^13C-UBT72.7%和RUT 68,1%。各检测方法HP检出阳性率之间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13C-UBT和RUT诊断现症感染准确性分析为90.3%、90.3%,敏感性分另4是94.7%、92.3%,特异性分别是83.3%、87.0%,阳性预测值分另4是90%、92.3%,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9%、87.0%。^13C-UBT和RUT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之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3C-UBT是一种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高、无创性、无放射性的HP感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陆思源  曹勤 《实用新医学》2002,4(5):412-413
目的:比较及评价组织学培养、病理组织学,^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RUT)4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方法。方法:73例胃镜检查病人同时进行以上4种检测,其中2种阳性诊断为HP感染,计算出每项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得出各种胃内疾病的HP感染率。结果: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和^14C-UBT特异性都为100%,敏感性则分别为88.4%和81.4%,组织学培养特异性为96.7%,敏感性为72.1%,较前二稍低,RUT特异性为56.6%,敏感性88.4%。慢性胃炎HP感染率为58.9%。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为77.8%。结论: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及^14C-UBT可作为临床诊断HP的“金标准”,组织学培养可作为药物选择的依据,RUT特异性低,与前三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HP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的检验方法,并对其检验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通过胃镜检查,确认感染幽门螺杆菌120例患者,分别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3C呼气试验(13CUBT)、HP粪便抗原(HpSA)免疫快检卡检测HP感染,比较3种试验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13C-UBT呼气试验敏感率93.56%,准确率为95.16%;HP粪便抗原(HpSA)免疫,敏感率92.23%,准确率为93.54%;酶试验(RUT)敏感率90.22%,准确率为90.32%;13C-UBT呼气试验和HP粪便抗原(HpSA)免疫,敏感率及准确率明显高于速尿素酶试验(RUT)。结论根据不同检验方法的特点和优点进行幽门螺杆菌(HP)测定,有助于提高幽门螺杆菌(HP)测定诊断的敏感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HpSA免疫快检卡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HpSA免疫快检卡检测Hp粪便抗原诊断Hp感染的可靠性.方法收集53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用HpSA免疫快检卡检测HpSA;以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和培养检测Hp作为"金标准",其中两项试验阳性定为Hp感染.结果 HpSA免疫快检卡检测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为92.6%(25/27),特异性为88.5%(23/26),阳性预测值为89.3%(25/28),阴性预测值为92%(23/25),总的检测准确性为90.6%(48/53).结论 HpSA免疫快检卡是一种准确、简便的非侵入性Hp感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詹群珊  朱惠明  黄勋  师瑞月 《广西医学》2003,25(10):1859-1860
目的:评估^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1个月内未曾使用可能影响HP检测结果的药物同步完成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病理、^13C-UBT检测,以病理(HE染色)、RUT均阳性为诊断HP感染的标准,评价^13C-UBT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13C-UBT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2%,阳性预测值84%,准确性94%,阴性预测值100%。结论:^13C-UBT是HP感染无创伤、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临床上确诊为胃部HP感染患者采取根除治疗的疗效监测价值。方法对134例胃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在根除治疗过程中,进行^14C-UBT动态检测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抗生素三联疗法第2周^14C-UBT阴性(HP根除)率为63%、疗程结束时(第4周)^14C-UBT阴性(HP根除)率为76%、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第8周)^14C-UBT阴性率为93%;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RUT阴性率为91%。结论^14C-UBT与RUT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4C-UB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对胃部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的疗效具有较好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 )感染相关胃炎程度与胃黏膜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11~12月大坪医院消化内镜中心45例慢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快速尿素酶实验和13 C-呼气实验检测H P感染情况,病理分析H P感染部位胃炎严重程度,实时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HP感染部位胃黏膜组织和无 HP感染的胃黏膜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ax、Bak、Bcl-2的表达,Person相关分析 HP感染的慢性胃炎程度与凋亡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45例患者13 C-呼气实验和胃窦黏膜快速尿素酶实验均阳性,提示H P感染。病理结果显示45例(100%)患者均为慢性胃窦胃炎,其中28例(62.2%)为轻度,16例(35.6%)为中度,1例(2.0%)为重度;9例(20.0%)肠化生,5例(11.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5例患者胃体黏膜尿素酶实验阴性,提示无 HP感染,其中6例胃体组织显示轻度慢性炎症(13.3%),39例无炎症(86.7%);无肠化生及上皮内瘤变。qRT-PCR结果显示HP感染胃黏膜中Bax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 HP未感染胃黏膜患者(P<0.01)且与胃炎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Bak和Bcl-2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 P感染的慢性胃炎程度与胃黏膜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提示H P感染可能导致胃上皮细胞中Bax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0例患者,其中慢性胃炎50例、胃溃疡50例、十二指肠溃疡80例、复合性溃疡20例、胃癌20例,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胃窦粘膜Giemsa染色3种方法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结果 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77.3%(RUT)、81.4%(Giemsa染色)、80.5%(C^14-UBT),阴性率分别为22.7%、18.6%、19.5%。各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4C-尿素呼气试验是种简便、快速、可靠、安全的H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儿童再发性腹痛疾病(RAP)诊治中应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HpSA)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再发性腹痛临床诊断标准的78例惠儿接受^13C2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2日内收集以上患儿的粪便标本,应用酶免疫反应原理进行HpSA试验;以^13C-UBT作为诊断标准。结果HpSA检测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86.49%、特异性90.24%、阳性预测值为91.43%、阴性预测值90.7%和准确性91.03%。结论在儿童再发性腹痛疾病诊治中,HpSA检测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HP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寻找更理想的检测手段。方法同时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慢性胃炎168例、消化性溃疡164例、胃癌68例进行HP检测.并对各组HP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HP感染的检测方法在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4C-UBT与RUT检测HP感染效果相当,但^14C-UBT具有快速、可靠、安全、无痛苦的优点,且操作简便,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3种方法不同组合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联合诊断方法 ,以提高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 5 9例胃镜检查患者除作组织病理检查外 ,在胃窦部取 3块胃粘膜分别作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涂片染色。结果 检测方法中以细菌培养阳性率为最高 [76.19% (175 / 2 5 9) ];快速尿素酶试验次之 [5 8.3 % (15 1/ 2 5 9) ];组织涂片染色最低 [5 1.7% (13 4/ 2 5 9) ];后 2项与细菌培养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以 3种方法平行检测为金标准 ,细菌培养敏感性为 87.1% (175 / 2 0 1) ,快速尿素酶试验为 75 .1% (15 1/ 2 0 1) ,组织涂片染色 66.7% (13 4/ 2 0 1) ;两两平行检测的敏感性 :细菌培养加快速尿素酶试验为 99.5 % (2 0 0 / 2 0 1) ,细菌培养加组织涂片染色为 89.6% (180 / 2 0 1) ,快速尿素酶试验加组织涂片染色为 85 .1% (171/ 2 0 1)。结论 平行检测可提高 Hp感染诊断敏感性 ,细菌培养加快速尿素酶试验是提高 Hp感染诊断敏感性的一个较理想的组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本院3年中幽门螺杆茵(helicobacter pylori,Hp)抗生素耐药率,为临床根除Hp时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0年9月-2002年4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后活检组织作Hp培养的患者共728例,对306例活检组织Hp培养阳性者行5种抗生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大观霉和呋喃唑酮)的敏感试验。结果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P<0.05)。甲硝唑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抗生素(32%,P<0.01),其余4种抗生素耐药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与不同年龄组的耐药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随着根治Hp时抗生素的应用,Hp的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性别和年龄与抗生素耐药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上胃肠道疾病血清HP分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不同血清分型与慢性上胃肠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经胃镜诊断并经胃镜下快速尿素酶检查HP阳性的病例。病例组:反复发作、有典型消化道症状的慢性上胃肠道疾病患者94例;对照组:症状轻微的首诊患者32例;两组均用免疫印迹技术作血清HP分型抗体检测。结果:病例组HPI型有79例(占84.04%),对照组仅2例(占6.25%)(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PI型为HP的毒力菌株,它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导致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红  陈素兰  张桂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0):3137-3139,314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宫颈癌的病因学相关性研究。方法快速Hp.尿素酶检测法。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为32例,感染率较高的是宫颈慢性炎症(18/32)(P<0.05),其中宫颈Ⅱ°糜烂最高(11/32);宫颈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为4例(P<0.05),均为鳞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最高的年龄组是40~60岁组(8/32)(P<0.05)。所有感染者除了1例是农村患者,其余均为城市感染者。结论该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和传播在宫颈由慢性炎性糜烂导致癌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breathtest,14C-UBT)的临床诊断价值。58例UBT检测患者同时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细菌培养检测幽门螺杆菌(Hp),其中13例在口服14C-尿素胶囊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呼气中14CO2活度。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UBT诊断临界值可在150~200min-1之间,其敏感性、特异性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细菌培养并行检测相当。患者呼气中14CO2活度时间动态变化为Hp阳性5min时即迅速上升,20~50min时达到高峰,Hp阴性在所观察的2h内未见有明显变化,这些结果提示UBT是诊断Hp感染十分可靠和简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荨麻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0例单用抗组胺药治疗效差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1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抗Hp抗体(Hp-IgM)。阳性者予克拉霉素,替硝唑,枸橼酸铋钾三联治疗。结果 抗Hp-IgM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荨麻诊为60.0%,对照组为28.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抗Hp三联治疗后8周,94.4%的患者荨麻疹症状完全缓解,抗Hp-IgM抗体转阴。结论 Hp感染可能是部分慢性荨麻疹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中Hp的感染状况。方法:利用Hp全菌抗原ELISA定量检测不同类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HpIgG。结果: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组血清抗HpIgG检出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46%),平均抗体水平(2.30±0.42)亦高于对照组(2.02±0.38),抗HpIgG的检出率和平均抗体水平随病程的发展而升高,血清抗HpIgG水平与血清抗AWA抗体水平高度相关(r=0.92)。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Hp感染,对于控制晚期血吸虫病病变的发展和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含抗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免疫牛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寻求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应用空肠弯曲菌选择培养基对胃镜取出的胃粘膜组织进行Hp培养及细菌学检查 ,用该菌免疫牛 ,采用 0、15、30、4 5天四次接种免疫 ,制备含高效价的抗Hp抗体的牛奶。 结果 :在牛被免疫 4 5天时 ,经琼脂免疫双扩散法检测 ,牛血中抗Hp抗体效价为 1:32 ,牛奶中抗Hp抗体的效价为 1:16。牛被免疫 5 0天时 ,琼脂免疫双扩散法检测 ,牛血和牛奶中抗Hp抗体效价均可达 1:32 ;酶联免疫试验 (ELISA)法检测 ,牛被免疫 5 0天时 ,牛血中抗Hp抗体效价可达 1:5 12 0 0 ,牛奶中抗Hp抗体的效价为 1:10 2 4。结 论 :经幽门螺杆菌免疫后的奶牛 ,在免疫 4 5天后即可获得高效价的抗Hp抗体牛奶。该方法为Hp感染的特异性防治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