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建立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结果大蒜多糖C能使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藤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藤茶总黄酮(Tengcha flavonoids,TCF)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腹腔注射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TCF对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的影响,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CF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值升高,降低肝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减轻CCl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 TCF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针菇多糖(polysaccharides of Flammulina velutipes,FVP)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0.5%,5 mL.kg^-1)12、24、48、72 h后测定血清ALT,确定CCl4急性肝损伤造模最佳时间为24 h。FVP(75,150,300 mg.kg^-1)连续口服给药8 d,第7天采用CCl4制备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测定FVP对血清ALT、AST活性,肝匀浆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FVP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提高肝匀浆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金针菇多糖对CCl4诱发的小鼠应激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两面针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CCl4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以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指标观察两面针提取物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两面针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动物模型的血清ALT、AST和肝脏MOA含量,提高肝脏SOD活性.结论 两面针捉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达复颗粒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和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达复颗粒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和小鼠的保肝作用。方法:以灌胃CCl4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皮下注射CCl4复制大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肝羟脯氨酸(Hyp)、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为指标,观察肝达复颗粒的抗肝损伤作用。结果:肝达复颗粒对CCl4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大鼠和小鼠ALT,AST活性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水平。肝达复颗粒可显著降低CCl4慢性肝损伤大鼠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SOD、GSH水平,降低MDA、Hyp水平。结论:肝达复颗粒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和小鼠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头顶一颗珠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方法 用头顶一颗珠水煎液(10ml/kg、20ml/kg、30ml/kg) 连续给小鼠灌胃4周后,用腹腔注射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头顶一颗珠对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 头顶一颗珠能明显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值升高,降低肝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 结论 头顶一颗珠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归多糖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 (angelicasinensispolysaccharide ,ASP)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 5 0 %四氯化碳灌胃 (0 .1ml/ 10g) ,建立实验性肝损伤模型 ,分别测定对照组、四氯化碳组、大蒜素阳性对照组、当归多糖治疗组血清AST、G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结果当归多糖及大蒜素均能逆转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血清AST及肝组织内MDA升高 (均P <0 .0 1) ,而恢复到正常水平 ,并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GST活性 (P <0 .0 1) ;与大蒜素相比 ,当归多糖降低小鼠血清AST及GST活性更为显著 (P <0 .0 1)。结论当归多糖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当归多糖疗效优于大蒜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 polysaccharide,PGP)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损伤组、PGP保护组(PGP浓度分别为3 mg/kg、6 mg/kg、12 mg/kg、18 mg/kg 4组),每组各8只。CCl4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肝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结果与CCl4损伤组比较,PGP各保护组肝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PGP各保护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以绞股蓝多糖浓度6 mg/kg保护效果最佳。结论 PGP对CCl4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防止肝细胞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9.
复方益肝灵片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复方益肝灵片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给药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复方益肝灵片均可明显降低CCl4所致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升高,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复方益肝灵片组肝组织变性、坏死的程度亦明显减轻(P<0.001)。结论复方益肝灵片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高、中、低剂量组间降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野菊花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野菊花总黄酮(TFC)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用TFC(125、250、500 mg/kg)连续给小鼠灌胃4后,腹腔注射0.1?l4(10ml/kg)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TFC对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肝匀浆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TFC能降低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值的升高,降低肝匀浆中MDA含量,增强SOD的活性,TNFα-表达降低,减轻CCl4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TFC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主要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中毒的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中毒3组。在患者入院的第1日、第3日和第7日分别检测血液中WBC、N、ALT和AST;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门诊采血一次,检测项目与方法同疾病组。结果:入院第1日,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血液WBC、N、ALT及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第3日、第7日中度中毒组的血液N和重度中毒组的血液WBC、N、ALT及AST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入院第1日血液N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中WBC、N、ALT和AST的改变,对判断中毒程度、了解机体损害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S的组分数将351例患者分为MS1组、MS2组和MS3组;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尿病(T2DM)组,观察各组间ALT及AST/ALT比值的差异及其与MS的关系,并评价ALT升高对患MS的危险性。结果随着MS的进展,从MS1到MS3组,ALT逐渐升高,AST/ALT逐渐降低(P<0.01);MS3与MS1患者的ALT及AST/ALT比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3和MS2组仅AST/ALT比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IGT/IFG及T2DM组的ALT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AST/ALT比值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2DM组与NGT组相比AL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水平及AST/ALT比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浆真胰岛素及腰围存在相关性(P<0.01)。根据ALT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分析,四组Oddratio(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25(0.115-0.915),1.805(1.368-2.382),1.982(1.562-2.515)和1.985(1.554-2.536),ALT水平较高的人群比ALT低的人群患MS的危险性相对较高。结论ALT升高与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MS高危人群需正确认识位于参考值范围上限附近的ALT水平。ALT水平与其他MS指标相结合有利于正确评价MS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郑专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8):164-166
目的探讨e抗原(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9例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sAg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和AST。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0.514,P<0.001);与ALT、AS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ALT水平正常组的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相关系数更佳(r=0.535 vs r=0.514)。结论 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近年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inal,ULN)的研究。了解影响ALT ULN的因素,研究如何确定ALT的ULN,讨论ALT异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己糖激酶法校正谷丙转氨酶 (AL T)活性测定系数 (K factor)。方法 :应用日立 - 715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上海长征生化试剂 ,在 AL T的测定程度下 ,通过葡萄糖浓度与还原型辅酶 (NADH)吸光度的变化关系 ,计算 AL T的 K factor。结果 :在 AL T项目上测定 K factor为 1883,比理论 K factor为 1746高 7.85 %。结论 :测定 K factor比计算 K factor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426例患者,均检测血清ALT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4例)和对照组(132例).冠心病组再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89例)、双支病变组(91例)和多支病变组(114例);分析血清AL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18.7)U/L和(17.8±13.2)U/L,P<0.01];冠心病3个亚组及对照组ALT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P=0.002),其中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54,P=0.00;q=2.85,P=0.04;q=3.00,P=0.03),其他各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ALT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0.966,95%CI(0.944,0.988),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高血清ALT水平是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常淋巴细胞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恙虫病诊断的关系。方法诊断恙虫病患者26例,并对其血常规、血异常淋巴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进行检测,并分病程时段对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恙虫病患者血中检出异常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且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与病程相关。病程3 d以内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为0,病程4~10 d检出率为94.4%,两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程10 d以上患者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有所下降,为66.6%,但与病程4~10 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伴有明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结论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及ALT的升高对恙虫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儿童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如皋市三所中小学生3000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三组ALT的水平,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超重率为21.1%,肥胖率为8.2%.超重组和肥胖组BMI、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肥胖组BMI、ALT水平也显著高于超重组,三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77.62,4124.57,P<0.01).BMI和ALT 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臀围和BMI是ALT是否升高的主要因素(P=0.000),BMI与ALT的偏回归系数为4.235.结论 儿童BMI与血清ALT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清ALT可以作为儿童体质量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探讨减少标本量的方法对血清酶高活性标本测定的准确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固定体积分数校标和不固定体积分数校标对血清AST进行测定。结果 :两方法中不固定体积分数校标法结果更准确 ,固定体积分数校标法在高活性标本的测定中结果差异较大 ,最高差异达 2 0 %以上 ;而不固定体积分数校标法在高活性标本的测定中结果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结论 :用因素法测定血清AST酶活性时 ,不能用改变体积分数的方法准确测定高活性标本 ,但用校标法时可以用改变体积分数的方法准确测定血清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凝血四项和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共60例、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测定谷丙转氨酶含量和凝血4项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乙型肝炎组的凝血4项中PT、APTT和TT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FIB)与谷丙转氨酶(ALT)在健康对照组中的检测分别为(3.32±0.56)g/L、(25.26±4.27)U/L;在乙型肝炎组患者中的检测分别为(2.14±0.19)g/L、(53.89±8.55)U/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乙型肝炎组的FIB含量下降(P<0.05),ALT含量则出现明显的增高趋势(P<0.05).结论 乙型肝炎类的肝病患者进行ALT、FIB联合检测,可以更敏感快捷的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功能受损的程度,因此可作为乙肝患者的常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