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根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RVOT起搏组(21例)和RVA起搏组(2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12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分别对病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等指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术后3、12个月时,RVOT起搏组的LVEDD、LVESDI、VMD和SPWMD均明显小于RVA起搏组,LVEF均明显高于RVA起搏组(t=2.14~12.61,P<0.05)。结论 RVOT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室不同起搏部位对老年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2016年收治的78例SSS患者,按照右室不同起搏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40例)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组(38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两组起搏器QRS波时限、总计右心室起搏百分比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和各项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RVA起搏组患者QRS波时限较RVOT起搏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两组总计起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VOT起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RVA起搏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小于RVA起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T起搏对SS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优于RVA起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植入VVI起搏器患者,相对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是否改善心功能。方法 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植入单腔(VVI)起搏器患者40例,随机分为RVA和RVOT两组,随访观察半年,对两组患者起搏参数、心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起搏阈值RVOT组与R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起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半年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VA组有下降趋势。结论 针对VVI起搏患者建议尽量将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RVOT间隔部,可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e,RVOT)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对缓慢型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心室起搏比例均大于90%,并且术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2例。按患者起搏时QRS波时限(paced QRS duration,p QRSd)分为两组,QRS波时限180 ms的为A组(n=26),起搏时QRS波时限≥180 ms的为B组(n=26)。测量并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和术后3个月两个不同时期的血浆N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起搏参数变化。结果:术前两组的NT-pro-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的NT-pro-BNP、LVEDD、LVESD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B组的LVEF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置入时、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起搏阀值、导线阻抗、R波高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并且需要安装心脏永起搏器的患者,RVOT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和术后心功能密切相关,p QRSd越宽,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5.
吴琦 《当代医学》2016,(15):81-82
目的 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RVOT)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右心室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在RVOT间隔部植入起搏器,而B组患者在RVA部植入起搏器,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QRS波时限.结果 2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后,QRS波时限均增加;但是A组患者的QRS波时限明显低于B组的QRS波时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RVOT间隔部起搏相对于RVA起搏效果更好,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具有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25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随机分为RVOT组(n=13)和RVA组(n=12),RVOT组导线选用主动固定电极,RVA组选用被动固定电极.起搏方式均为心室按需型起搏模式(VVI),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必要时缩短AV间期以保证完全心室起搏.术后第一周内,在心室起搏完全夺获条件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部位起搏时QRS波时限(QRSd)及每分心输出量(CO)、每搏心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RVOT组1例术后2 d出现起搏不良,第3天行电极重新固定.RVOT组较RVA组的心室起搏时QRS时限显著缩短[(129±11) ms vs(149±15) ms,P<0.05],SV[(84±8) mL vs(74±8) mL,P<0.05],CO [(5.6±0.7) L/min vs (4.8±0.9) L/min,P<0.05],CI [(3.8±0.5) L/min·m-2 vs (3.2±0.6) L/min·m-2]均有明显提高.结论:RVOT起搏较RVA起搏获得更佳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心室室间隔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起搏Ⅰ类或Ⅱa类适应证并接受DDD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30例,其中螺旋电极组右心室室间隔(RVS)起搏及翼状电极组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各15例。术前及术后第1、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及心超检查,测定QRS波时限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内相关指标的变化,了解两种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DDD起搏器置入术后3月内,螺旋电极组右心室室间隔(RVS)起搏对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翼状电极组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功能造成明显不良影响。结论:与RVS相比,RVS对心室起博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4例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按照起搏部位的不同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安装起搏器前后的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Ea与Aa,Ea/Aa值,LVEF值。结果术前,RVA组患者和RVS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S组患者术后心功能逐渐改善,术后Ea及Ea/Aa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VS组LVEF、Ea及Ea/Aa均明显高于R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起搏患者同期左心室功能、同步性与血流动力好于RVA起搏者。与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室室间隔起搏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联合美托洛尔对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联合术后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OT组(n=57)与RVA组(n=39)。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两组左心结构、左心功能、心电图参数、生活活动能力、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问卷变化,并比较术中即刻及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程控参数的差异。 结果 术后1年时,两组LVEDd、LVESd、LVEF、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RVOT组LVEDd、LVESd、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RVA组,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RVA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6MWD水平较术前显著提升,且RVOT组明显高于RVA组(均P<0.05);两组MLHFQ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RVOT组明显低于RVA组(均P<0.05)。术中即刻,RVOT组起搏阈值明显高于RVA组,而电极阻抗则明显低于RVA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水平均较术中即刻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T起搏相较于RVA起搏,能为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协调心室收缩节律,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避免左室重构,且该疗法安全性良好,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高位右室间隔部(HRVS)起搏对患者心脏功能、左室重构及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植入VVI型起搏器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为RVA起搏,65例为HRVS起搏。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QRS波群宽度、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术后因NYHA心功能Ⅲ/Ⅳ级或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数。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HRVS组LVEF高于RVA组,LVEDD及QRS波宽度均低于RV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RVS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及因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数低于RV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VS起搏对心脏起搏治疗患者心功能的不利影响低于RVA起搏,是更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