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分析,为其制定输血策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在河北省血液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AIHA患者2例,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和未经处理的谱细胞鉴定患者血浆抗体特异性。结果:2例患者均为RhD抗原阳性,DAT及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其中1号患者血浆与DTT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呈抗-D特异性,与DTT处理后谱细胞反应结果呈全阴性;2号标本血浆与DTT处理及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均呈阴性。2例患者与同型RhD阴性红细胞均呈交叉配血相合状态。结论:1号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为抗-LW抗体,2号患者抗体为自身抗-D抗体,此类AIHA患者均可输注同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2.
探讨交叉配血中抗-E、抗-Lea合并抗-Jkb、抗-Cw抗体引起患者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原因。通过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毛细管离心法抗原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联用多套谱细胞进行抗体筛选试验及抗体特异性鉴定试验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对照谱细胞格局表采用剂量效应,该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抗-Lea合并抗-Jkb、抗-Cw,酸放散液中检出抗-E和抗-Jkb抗体。患者血清中多种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该患者连续多次输注E抗原阳性及Jkb阳性红细胞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多抗体联合存在时应运用剂量效应以减少易漏检抗体概率,保证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cE合并抗-Mur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特征。方法对2例受检者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其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在盐水、木瓜酶、凝聚胺、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鉴定抗体的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病例1血清中存在IgM与IgG混合型抗-cE、IgM型抗-Mur,导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病例2血清中存在IgG型抗-cE、IgM型抗-Mur,导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结论抗-cE合并抗-Mur可致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对该类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和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介质,并确认供血者对应抗原为阴性,防止假阴性漏检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准确对抗-Mur,抗-E进行抗体类型和特异性鉴定,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供血者,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Rh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血清与谱细胞的反应格局来确定抗体的类型及特异性,同时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运用荧光PCR法对患者MNS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红细胞Rh分型为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血清中存在(IgG+IgM)型抗-Mur和IgG型抗-E抗体,IgG型抗-Mur效价为4,IgM型抗-Mur效价为2,IgG型抗-E效价为32,MNS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为M(-)N(+)S(-)s(+)Mur(-)。结论:抗-E和抗-Mur均可以引起严重免疫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在不同介质中,不同实验条件下,以及正确选用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细胞,帮助我们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尤其避免低频抗体的漏检,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准确对抗-Mur,抗-E进行抗体类型和特异性鉴定,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供血者,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Rh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血清与谱细胞的反应格局来确定抗体的类型及特异性,同时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运用荧光PCR法对患者MNS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红细胞Rh分型为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血清中存在(IgG+IgM)型抗-Mur和IgG型抗-E抗体,IgG型抗-Mur效价为4,IgM型抗-Mur效价为2,IgG型抗-E效价为32,MNS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为M(-)N(+)S(-)s(+)Mur(-)。结论:抗-E和抗-Mur均可以引起严重免疫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在不同介质中,不同实验条件下,以及正确选用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细胞,帮助我们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尤其避免低频抗体的漏检,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例冰冻保存的抗筛阴性、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了解低频血型抗体类型和血型特征。方法:采用不同厂家的抗体筛选细胞对冰冻保存标本和新采集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和鉴定,并检测抗体效价;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抗-Mur抗体与Mur抗原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特征。结果:该献血者标本与具有Mur抗原的筛选细胞血清凝集反应阳性,与其余筛选细胞反应均为阴性;抗体鉴定结果为IgG抗-Mur抗体;冰冻保存标本和新采集标本的抗体效价均为16;Mur抗原抗体在酶介质中不凝集。结论:导致抗筛阴性、交叉配血不合的不规则抗体为IgG抗-Mur抗体,IgG抗-Mur抗体冰冻保存效价比较稳定且可在人体内较长时间稳定存在,Mur抗原抗体反应符合MN血型抗原抗体血型血清学凝集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疑难配血的患者做ABO及Rh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共收集14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同种抗体128例(冷抗体14例),占86.5%,自身抗体13例,占8.8%,蛋白凝集7例,占4.7%。结论:不规则抗体和蛋白凝集是造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正确的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试验是提供安全有效输血的保障。受血者血清中有同种抗体,选择无相应抗原的供者血液交叉配血,温自身抗体的患者同种抗体不能完全去除,用多个血液同时与患者交叉主侧同型盲配,取凝集相对较弱的给予输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由抗-Le~b导致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清学特点,为抗-Le~b干扰的血型鉴定和配血困难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血型鉴定采用强生AutoVUE玻璃珠卡式法,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用试管法进行复查。抗体筛查强生AutoVUE玻璃珠卡式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用Dinna抗人球卡作抗体鉴定,必要时加做盐水试管法。试管法鉴定被检者红细胞上是否存在-Le~b抗原,交叉配血由强生AutoVUE抗人球卡和盐水法进行检测。结果:①3例抗筛阳性标本均因抗-Le~b抗体影响ABO反定型,用3人份Le~(b-)红细胞辅助鉴定,可排除抗-Le~b抗体干扰;②抗体鉴定结果均为抗-Le~b;③用抗原分型方法作交叉配血配血均相合。结论:抗-Le~b引起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应使用-Le~b抗原阴性红细胞进行血型反定型,同时应选用-Le~b阴性的供者配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Wra抗体的鉴定过程及该抗体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盐水法、凝聚胺法以及抗人球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及抗-Wra抗体,E抗原阴性的血液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种交叉配血法均相合。结论:输血后患者无任何不良输血反应。对anti-Wra抗体及其他低频抗体进行检测有利于了解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Wra抗体的鉴定过程及该抗体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盐水法、凝聚胺法以及抗人球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及抗-Wra抗体,E抗原阴性的血液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种交叉配血法均相合。结论:输血后患者无任何不良输血反应。对anti-Wra抗体及其他低频抗体进行检测有利于了解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鉴定新旧红细胞血型抗原,以便临床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进而保证临床合理配血,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2015-01—2018-12多次输血交叉配血不合及疑难血型等21例患者进行分类,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分离新旧红细胞或输注红细胞,进行红细胞ABO血型抗原鉴定,Rh系统或及其他系统血型抗原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鉴定,明确鉴定血型及相应红细胞血型抗体。结果:经毛细管超速离心后,基本明确了2例患者血型,19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特性,同时提示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多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引起。结论: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能够完善疑难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抗体的鉴定,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输血中,Rh血型系统是仅次于ABO的重要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5种主要抗原的免疫性强弱依次为D〉C〉E〉c〉e[1]。过去,因为交叉配血方法的局限性,时有因Rh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随着输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对Rh血型抗体认识的逐渐深入,近年来因Rh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减少了。我院自2001年起即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发现Rh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有近42例,其中抗E有30例,占71.4%,也因此避免了多起可能的输血反应。但其中仍出现1例因抗E发生的迟发性溶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围术期输血管理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直接抗人球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血型结果准确无误且直接抗人球试验和抗体筛查结果均阴性的前提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血型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一致的血袋,实施电子交叉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围术期输血管理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结果:对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5 000例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未发现交叉配血不相合病例。2 183单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被手术室取走并输注,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出库时间,保障输血安全;还可以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输血或妊娠都可刺激机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性抗体。近年来,由于输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刺激机体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引起再次输血配血困难的报道增多。笔者在临床输血中发现1例输血1次后,即同时产生了抗-E和抗-c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探讨在特殊情况下Rh分型在输血医学中的意义。采用微注凝胶技术,对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ABO血型鉴定和Rh分型。对产妇意外抗体进行鉴定,对新生儿进行Rh系统溶血病检测,对供者进行Rh分型并与产妇进行交叉配血。产妇血型为AB型Rhccdee,新生儿血型为AB型RhCcDee。产妇及新生儿血浆中意外抗体为抗C、抗D。新生儿红细胞表面可释放出抗C、抗D抗体。筛选供者5例与其中1例配合,供者Rh血型为ccdee。母婴Rh血型不同可导致Rh系统意外抗体产生,在多次输血及Rh阴性受者宜进行Rh分型。多次受血者、Rh阴性受血者及孕产妇输血宜进行Rh同型输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安全输血策略和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进行Rh血型检测、自身抗体检测、Coomb's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与冷凝集素检测;采用凝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遇到多次输血造成配血不合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52岁。3例分别为结肠癌术后、白血病及贫血患者;均因重度贫血(Hb≤62g/L)接受过多次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200ml。其中2例再次输血时出现交叉配血困难,另1例输血后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血清学检查:对3例上述患者血液样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鉴定。血型正、反定型用试管法,抗体筛选及鉴定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法(AGT)、聚凝胺法(MPT)检查患者血清在不同介质中与试剂谱红细胞的凝集情况,确定抗体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血清学和基因分型对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类抗-D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女性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P法检测鉴定患者ABO、Rh血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利用谱细胞对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抗体处理结果和临床诊治经过。结果 患者血型为B型DCCee,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均阳性,血清及放散液中均检出特异性类抗-D抗体,给予患者相容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 U输血后,血红蛋白(Hb)升高至56 g/L,未出现输血反应。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Hb上升至62 g/L,贫血症状缓解。结论 血清学检测联合基因分型可鉴定具有同种抗体特异性的自身抗体,类抗-D抗体AIHA患者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危急情况下需要输血治疗时,应选择类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技术,利用实验室血型自动分析软件系统和输血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等计算机信息识别技术,探讨Rh血型5种抗原检测在精准化输血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全自动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和受血者标本都进行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受血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相合的血袋,用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结果:实施输血精准化方案后,90%以上的受血者可以实现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完全相合的输血,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实施精准化输血方案前相比,多次输血或有输血史的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明显降低,且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下疑难配血成功率大大提高。结论: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技术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既可以避免Rh系统抗体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解决疑难配血的能力,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S联合抗Wra的抗体鉴定过程并探讨该2种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相关试验,并用国产谱细胞及多批号进口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结果:发现该患者血浆中存在抗S抗体及抗Wra抗体,采用S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与其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患者输注后无输血不良反应,Hb得到有效提升.结论:患者存在抗S,抗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