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TMR增强颅脑容积成像扫描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价值。方法 分析24例临床诊断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MR平扫、增强及增强颅脑容积成像(BRAVO)。结果 24例中,22例可见单发脑发育性静脉异常,2例多发;平扫病灶呈长T1短T2信号;常规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增强BRAVO扫描均清楚显示病灶内强化血管影;MIP、VR及MPR可多方位显示病灶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3.0TMR增强颅脑容积成像显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3 T MR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4例MR诊断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结果 26个病灶于平扫序列上可发现病灶,常规增强序列上可显示病灶强化,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上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通过MIP、VR及MPR,可多方位特征性地显示水母头样征象。结论 3T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显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优势明显,是诊断该病准确、可靠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快速稳态进动成像(3D-FIESTA)序列诊断颅内脊索细胞瘤(EP)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后颅窝MR扫描的760例临床疑似颅底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FSE T2W、3D-T1W及3D-FIESTA序列平扫和3D-T1W序列增强扫描图像。分析EP患者影像学征象,评价不同序列对EP病灶的显示效果。结果 共发现EP患者12例(12/760,1.58%),病灶均位于斜坡硬膜下桥前池,其中8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未见强化。9例(9/12,75.00%)无症状者病灶最大径2.0~11.0 mm,9例(9/12,75.00%)可见斜坡背侧"骨突"。12例(12/12,100%)EP病灶均可于3D-FIESTA图像上清晰显示,呈稍高或高信号。8例(8/12,66.67%)病灶可于FSE T2WI图像呈高信号,显示欠清晰,余病灶不能与脑脊液区分。4例(4/12,33.33%)病灶于3D-T1WI图像呈低信号,显示欠清晰,余8例(8/12,66.67%)不能显示。结论 3D-FIESTA序列诊断EP优于常规MR序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s)在不同MR序列的表现及其与伴发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DVAs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分析MRI不同序列DVAs及其伴发病变的影像表现及特征。结果 1例多发DVAs合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例多发DVAs合并右侧侧脑室出血,3例多发DVAs未合并其他疾病。8例单发DVAs合并单发海绵状血管瘤,5例合并星形细胞瘤,1例合并颅内血肿,19例为单纯单发DVAs。16例DVAs病灶在T1WI呈点、条或小斑片状低信号,15例病灶在T1WI上未见显示;T2WI上16例病灶呈点、条或小斑片状低信号,5例病灶呈条状、片絮样高信号,10例在T2WI上未见显示;19例病灶DWI序列呈斑片状、条状低信号,8例呈等信号;10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患者中8例呈树枝状低信号,可见典型海蛇头征,2例未显示DVAs病灶;30例行3D-T1WI增强扫描的患者DVAs病灶均可清晰显示,19例显示典型海蛇头征及粗大引流静脉。结论 常规MR序列可显示部分DVAs存在的伴发病变,DWI显示DVAs病变优于常规序列,SWI和3D-T1WI增强扫描可准确诊断DVAs并显示引流静脉。  相似文献   

5.
MRI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MRI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背部弹力纤维瘤,其中3例接受患侧肩部平扫,6例接受胸部平扫,5例接受胸部平扫及增强,2例同时进行了延迟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14例均为女性,年龄47~78岁,病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深面与胸壁之间的脂肪间隙内,14例中有9例为双侧病灶,除了临床表现为双侧病变的5例外,4例为临床表现为单侧病变而胸部MR检查发现对侧有较小的亚临床阶段病灶.MR检查共发现23个病灶.背部弹力纤维瘤在轴位及冠状位呈扁丘状,矢状位呈类圆形;T1WI和T2WI均呈条纹状间隔排列的骨骼肌样低信号和脂肪样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脂肪样高信号被抑制,7个病灶内见小的局灶性囊变;病变边缘不整.增强扫描中5例9个病灶见条纹状、斑片状中等强化,2例4个病灶延迟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结论 中老年女性双侧或单侧肩胛下角区扁丘状肿块,MRI表现为骨骼肌样低信号与脂肪样高信号条纹状间隔排列、条纹状及斑片状中等强化者,应考虑背部弹力纤维瘤.双侧同时检查有利于发现亚临床阶段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WI在检测软组织感染有无脓腔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4例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软组织感染伴脓腔形成病例,其中10例接受B超引导下抽吸排脓,2例接受手术切开排脓,1例接受病灶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感染,1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腱鞘囊肿伴感染。使用1.5T MR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结果 14例共15个脓腔,其中1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多房脓腔3个,单房脓腔12个,11个脓腔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无强化,所有脓腔DWI均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ADC图显示12个脓腔的水分子弥散明显受限、2个不均匀受限、1个受限不明显。脓肿壁及分隔DWI均无法分辨、ADC图上8个尚可分辨、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且显示清晰。周围炎性水肿均呈长T2信号,其范围于T2W FATSAT 或STIR序列上最易分辨,于T1WI和DWI上最难分辨;增强扫描水肿区呈广泛连续的片状强化和(或)散在肌束样、线条状、斑片状不规则强化。结论 DWI可作为MR评价软组织感染是否形成脓腔的重要辅助序列,尤其对于磁共振对比剂禁忌者;常规MRI对显示感染范围、脓肿部位及其结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用于采集胸部T1W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37例CT提示胸部病变患者,根据能否配合屏气20 s分为无法屏气组(17例)及配合屏气组(20例),行StarVIBE序列及常规VIBE序列MR平扫及增强延迟期成像。以"5分法"评价两序列图像中病变清晰度、伪影、肺血管清晰度、纵隔结构清晰度及总体图像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无法屏气组StarVIBE序列平扫及增强图像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配合屏气组中,病变清晰度、肺血管清晰度评分在平扫StarVIBE序列图像中均低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但增强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纵隔清晰度评分在StarVIBE序列平扫及增强图像中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结论 采集胸部T1WI时,对于能配合屏气者,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可获得与常规VIBE序列相近的图像质量;而对于无法屏气者,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可提供较好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与StarVIBE序列的图像质量,探讨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扫描在肝脏T1W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超声提示肝脏病变患者行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扫描及常规VIBE序列屏气扫描,根据患者能否配合屏气16 s分为无法屏气组(n=24)及配合屏气组(n=24);采用"5分法"对肝脏边缘锐利度、肝脏血管清晰度、病变清晰度、伪影、脂肪抑制效果及图像总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计算平扫信号强度变异系数(CV)及增强后病灶肝脏信号比(LLR);比较组内2序列间及2组间StarVIBE序列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无法屏气组StarVIBE序列图像的主观评分及定量评估参数值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配合屏气组StarVIBE序列图像病灶清晰度(平扫)、伪影及脂肪抑制效果评分低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而2序列间其余主观评分及定量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StarVIBE序列L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主观评分及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肝脏T1WI中,对于能配合屏气患者,StarVIBE序列图像质量略差于常规VIBE序列;而对于无法屏气患者,StarVIBE序列可获得更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滑膜树枝状脂肪瘤(LA)的影像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A患者的影像及病理特征。对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1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3例行CT平扫,1例行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均行病灶切除术,制做病理标本,并行HE染色。结果 MR平扫显示,14例滑囊积液,9例呈绒毛状或棕榈叶状,5例合并丘状和多丘状病灶;12例病灶主体附着于近骨面滑囊壁,2例附着于侧面囊壁;1例MR增强扫描示病灶表面线样强化。CT示2例膝关节髌上囊绒毛状或棕榈叶状低密度影;1例肩关节三角肌下囊绒毛状或棕榈叶状、丘状、并排多丘状低密度影,邻近肱骨骨质吸收。DR示1例膝关节髌上囊区密度增高。除滑囊积液外,仅2例无其他合并症。镜下显示,病变表面为正常(n=8)或轻度肥大(n=6)的滑膜细胞,中央区为大量成熟脂肪组织,伴扩张毛细血管、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论 关节LA具有特征性影像及病理学表现,术前影像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自由呼吸径向采集K空间放射填充容积内插成像(Star VIBE)序列在儿童腹部MR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患儿采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tfl)梯度回波序列及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进行腹部增强MR扫描,对2种扫描序列得到的增强T1WI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其SNR和CNR,比较2种图像的差异。结果 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图像呼吸运动伪影、肝内血管和下腔静脉结构显示、胃肠道蠕动伪影、病灶清晰度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tfl序列(P均<0.001)。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的SNR为25.14(20.42,30.50),CNR为9.20(7.36,10.42),tfl序列的SNR为20.67(19.00,23.50),CNR为6.08(3.00,8.50);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的SNR、CNR均高于tfl序列(P均<0.001)。结论 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可明显减少儿童腹部增强MRI运动伪影,增加SNR和CNR,对于诊断儿童腹部病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MR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短时反转恢复(STIR)与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的价值。方法 纳入41例疑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均接受MR检查,其中11例臂丛神经损伤、30例未损伤,观察平扫和增强3D-SPACE-STIR及3D-DESS序列图像,比较4组图像显示神经效果、背景抑制评分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锁骨上臂丛神经于平扫3D-SPACE-STIR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损伤后信号更高;于增强3D-SPACE-STIR序列呈高信号,损伤后信号更高;于平扫3D-DESS序列呈稍高信号,损伤后信号无明显变化。上述3组图像均可清晰显示神经连续性及其径线,其中增强3D-SPACE-STIR序列效果最佳。增强3D-DESS序列中,锁骨上臂丛神经呈等信号,与周围肌肉信号相仿;损伤后信号无明显变化。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3D-SPACE-STIR、平扫3D-DESS、平扫3D-SPACE-STIR及增强3D-DESS序列(P均<0.05);背景抑制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3D-SPACE-STIR、平扫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IMT均为单发,发生于上颌骨、颌面部软组织、上颌窦及颈部软组织各2例,下颌骨、眼眶、颧骨及腮腺各1例,肿瘤体积1.0 cm×1.0 cm×1.0 cm~5.0 cm×3.8 cm×4.8 cm。CT平扫7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CT值30~85 HU,增强扫描6例轻至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可见骨质被吸收破坏,呈压迫性或膨胀性溶骨改变,周围无硬化边和骨膜反应。MRI示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增强后3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清晰显示IMT部位、大小及周围改变,但无特异性,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140 keV单能图结合水基图扫查肝脏的价值。 方法 对45例接受肝脏平扫和增强扫描CT患者,在完成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后,采用肝脏能谱后处理分析软件生成140 keV单能图和水基图;比较平扫图像、140 keV单能图和水基图对肝内病灶的显示情况,对比分析平扫图像与140 keV单能图中肝脏、肌肉的CT值、SNR以及单期和总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 结果 在显示病灶方面,140 keV单能图、水基图与平扫图像无明显差异;肝脏CT值140 keV单能图略高于平扫图像,而SNR 140 keV单能图低于平扫图像(P均<0.05);140 keV单能图和水基图的总CTDIvol和DLP均低于平扫图像(P均<0.05)。 结论 GSI肝脏三期增强扫描中,利用140 keV单能图结合水基图有可能取代平扫图像,以利于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膜瘤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成像和结合短TI反转恢复时间成像(3D-STIR)增强序列扫描。分析和评价3D-STIR增强扫描序列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比较常规MRI成像及3D-STIR序列增强扫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征象和价值。结果27例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磁共振常规成像可以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体积、信号特征。3D-STIR增强扫描序列上均可清晰显示周围神经走行及病变同周围神经关系。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及3D-STIR增强扫描序列对外周神经鞘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钆布醇与Gd-DTPA增强MRI检出脑转移瘤的能力。方法 对10例MR增强扫描疑似脑转移瘤患者,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随机分配对比剂注射顺序,行钆布醇(0.1 ml/kg体质量)和Gd-DTPA(0.2 ml/kg体质量)MR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对比剂MR增强扫描检出转移瘤的能力,并比较二者转移瘤SNR、CNR及对比强化值(CE)的差异。结果 钆布醇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5个,Gd-DTPA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2个,显示转移瘤质量评分分别为(3.40±0.72)和(3.24±0.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对比剂后延迟3 min、7 min及10 min,钆布醇增强MRI中转移瘤SNR、CNR和CE均高于Gd-DTPA增强MRI(P均<0.05),各延迟时间点间SNR、CNR和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Gd-DTPA增强MRI比较,钆布醇增强MRI显示脑转移瘤更加清晰,能检出更多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8例,右侧4例,肿瘤体积1.75 cm×1.64 cm×2.91 cm~12.56 cm×9.63 cm×25.26 cm,CT平扫8例为均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内有坏死、囊变,其中1例伴少许钙化,平均CT值15~40 HU,增强后呈轻至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均匀,囊性部分无强化。MR平扫示肿瘤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1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3例由于坏死、囊性变信号不均。结论 CT和MRI显示肾上腺区病变具有完整包膜、内部囊性变、出血、钙化及渐进式强化等为肾上腺神经鞘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肾上腺神经鞘瘤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肝样腺癌(HAC)CT及MRI表现。方法 收集10例经手术(n=9)或穿刺活检(n=1)病理证实的HAC患者,其中9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直肠HAC接受平扫及增强MR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HAC中,5例位于消化道(胃3例、食管1例、直肠1例),2例位于前纵隔,位于胸壁及腹壁皮肤、胆囊及卵巢各1例;9例为单发病灶,1例(序号8)2个病灶分别位于胸壁及腹壁皮肤;5个消化道病灶表现为胃壁、食管壁或肠壁不均匀增厚,边界不清;6个前纵隔、胸壁及腹壁皮肤、胆囊或卵巢HAC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病灶,5个边界较清、1个边界不清。CT/MR增强后7个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个呈不均匀延迟强化,1个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HAC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SNTC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接受鼻窦MR平扫,其中5例接受增强MR检查,4例接受鼻窦CT平扫。结果 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59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衄和进行性鼻塞。影像学上,6例SNTCS均为鼻腔鼻窦单发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5个病灶中心位于鼻腔及筛窦、1个位于颅底嗅沟;平扫CT均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区;T1WI上,5个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1个呈低信号,4个内见斑片状低信号,1个瘤周见不规则高信号;6个病灶T2WI均呈略高信号,4个内见条纹状低信号、3个伴小囊变;增强后5个病灶均呈明显不均质强化,3个内见条纹状强化,均侵犯周围组织。结论 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