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对接受呼吸机患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32例患分肠内营养(EN)组(11例)、肠外营养(PN)组(10例)和普通组(11例)。EN和PN组患接受等氮等热量的6天营养支持,普通组仅给予常规输液;对比研究在血气指标、氮平衡、血浆蛋白和临床预后等方面的不同作用。结果 EN组和PN组在6天累积氮平衡和血浆前白蛋白的结果相似(P>0.05),与普通组差异有显性(P<0.05)。血气指标三组结果相似(P>0.05),但EN组略好;肺部感染治愈率EN和PN组结果相似,优于普通组。PN组的营养费用显高于EN组(P<0.05),并且有穿刺并发症出现。结论 综合临床效能,肠内营养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 (EN)、肠外营养 (PN)支持对维持或改善手术创伤后病人营养状态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腹部手术后需行营养支持的 6 0例成年病人随机进入EN组及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中、后检测营养状态指标及肠道粘膜通透性。营养支持期间每天测定氮平衡 ,并计算累计氮平衡。 结果 :①EN组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高于PN组 ,但无显著差异。EN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术后第 7、12天显著高于PN组 ;②E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 ,而PN组为负氮平衡 ,二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③研究期间EN组肠道通透性显著低于PN组。 结论 :与PN支持相比 ,EN可有效地改善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 ,促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结果:术后两组病人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Hb、ALB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 d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4、8 d时,两组的Fn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且术后第8d时EN组的上升比PN组更明显(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80)和肠外营养组(PN,n=78),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血浆蛋白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达正氮平衡,CD;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具有更符合生理需求、更安全、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84例老年胃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肠外营养(PN)组,于术后24 h开始予以相同热量及氮量营养支持,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营养及免疫指标于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5),免疫指标EN组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与PN组相比,明显促进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费用.结论: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理想的营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在胸腹腔合并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胸腹腔合并损伤病人救治中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我科近 2年来收治并接受营养支持的胸腹腔合并损伤病人 96例 ,其中EN组 4 9例和PN组 4 7例 ,观察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及促炎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α)等指标。同时对两组病人排便时间、消化道出血及腹泻、住院时间和费用等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PN组病人于营养支持第 10天血糖、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显著高于EN组 (P <0 .0 5 ) ;EN组各临床症状均优于PN组 ,平均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PN组 (P <0 .0 1) ;两组病人的促炎细胞因子、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及氮平衡等指标较营养支持前均明显升高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营养支持能改善胸腹腔合并损伤病人的预后 ,促进创伤痊愈 ,而肠内营养支持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更适应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30例手术治疗的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PN)组,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体质量及血清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降低,EN组降低小于PN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EN组氮平衡总体上优于P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计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间差异显著.EN对肝酶影响明显减轻,且治疗费用明显少于PN.结论:术后早期EN可以更安全、有效、经济地改善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的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8.
ICU重症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症病人多合并营养不良及营养代谢性疾病,为进一步探讨营养支持方案及其疗效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营养不同的ICU重症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初步评价。方法 选择最近三年ICU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时间≥7天的各类重症38例,依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成TPN组、PN+EN组及TEN组。调查ICU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糖、血清离子、肝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营养支持途径(中心静脉、周围静脉、鼻胃管词、口入);营养素摄入量。热能的摄入PN+EN组较TPN组增加差异显(P<0.05),蛋白质摄入PN+EN组较TPN组增加差异非常显(P<0.001) ,三组间脂肪、碳水化物无显性差异(P<0.05)。三组年龄、ICU住院时间比较无显差异(P<0.05)。结果 以血清白蛋白为营养评价的指标中,各组间比较及三组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均无显性差异(P<0.05)。PN EN组较TPN组各种感染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ICU重症因多种因素营养素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本热能、蛋白质的摄入PN+EN组较TPN组对氮平衡维持的影响要小。尽管三组ICU治疗时间短,尚未显示出血清白蛋白的明显转归,但从治疗后的均值看PN+EN组较TPN组下降幅度要小,发生的各种感染率、高血糖率、死亡率较低。说明ICU重症能量的补给以维持能量平衡、氮平衡为重要。营养支持方法的选择只要病情允许,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结合营养素的摄入量相对适宜,也有利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严重分解状态加上热能、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肌蛋白大量分解,氮及谷氨酰胺大量选择和消耗,体内脂肪大量动员,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人迅速消耗导致的短期内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试验周期为7天。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一周(术后第1天和第2天分别提供热卡19.33~19.97Kcal/kg,氮量0.14~0.15g/kg;术后第3天至第7天每日提供热卡26.9~28.55kcal/kg,氮量0.2~0.21g/kg)。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病人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氨基酸谱和累计氮平衡等营养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人术后第8天的体重均明显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两组病人术后第8天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8天明显下降,而EN组较PN组下降幅度小(P<0.05)。两组病人的血浆转铁蛋白水平在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累计7天氮平衡EN组为(-26.1±15.3)g,而PN组为(-23.4±10.3)g,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N组能明显升高血清天门冬氨酸(ASP)、丝氨酸(SER)、谷氨酸(GLU)、半胱氨酸(CYS)、异亮氨酸(ILE)及苯丙氨酸(PHE)的水平,对于其它氨基酸无明显影响。而PN组经过营养支持后,血清蛋氨酸(MET)浓度升高,组氨酸(HIS)浓度下降,其它氨基酸变化不明显。结论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可出现明显的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术后早期应激状态下,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均不能避免机体分解代谢状态。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肠内营养可以达到与肠外营养一样的维持体重和氮平衡的临床疗效。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地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和血清氨基酸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80)和肠外营养组(PN,n=78),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血浆蛋白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达正氮平衡,CD+4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具有更符合生理需求、更安全、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早期少量肠道喂养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99年7月至1月的腹部大中型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肠外营养+早期喂养),男9例,女6例,平均50.1岁(24~68)。对照组15例(单纯肠外营养)男10例,女5例,平均为48.2岁(23~70)。病种研究组和对照组肠道病分别为3例,5例,胃病分别为4例、3例,结肠疾病为5例、4例,直肠为3例,3例,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外营养。研究组于术后24小时给予少量小于总能量的15%)。术后3天,7天对患者的体重,血浆白蛋白,氮平衡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人术后3天体重均有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明显,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天病人体重回升,治疗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天治疗组升高至34.2±3.0与对照组31.9±3.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氮平衡术后3天,7天治疗组均比对照组获得更好的氮平衡,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对照组提前,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置胃管时间缩短,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少量肠道喂养能辅助肠外营养的支持和治疗作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维护胃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管饲的安全性,比较术后短期管饲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月20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管饲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试验周期为术后7天。全部病人均为全胃切除空肠p型代胃,食管空肠吻合口距远端空肠吻合口为40cm,鼻肠管放置于远端空肠吻合口以下。管饲营养组术后第2天开始管饲,第1次滴入生理盐水500ml,4小时后滴入安素250ml(250kcal),再4小时后滴入安素250ml(250kcal),速度均为40~50ml/h。以后每日分为三次,间隔3~4小时。术后第3天,滴入安素750~1000ml(750~1000kcal),速度为60~80ml/h。第4~7天,滴入安素1500~1750ml(1500~1750kcal),速度为100~120ml/h。肠外营养组能量25~30kcal*kg-1*d-1供给。检测体重、机体测量指标、水电解质变化(包括出入量、尿比重、尿糖、尿丙酮、血清电解质、血糖)、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管饲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在体重、机体测量指标、血浆蛋白浓度、氮平衡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均无显著差异。讨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管饲营养的方法安全有效,管饲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基本相近。管饲营养密切观察护理,及时调节滴入速度,不会引起误吸、恶心、呕吐、腹泻、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发生。费用低,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道营养减轻烧伤后内脏自由基损害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早期肠道营养与早期静脉营养减轻内脏自由基损害的效应. 方法:将66只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早期静脉营养组(PN)、早期肠道营养组(EN).制成30%TBSA三度烧伤模型.分组灌喂或颈外静脉输液给予相同热量和热氮比的营养液.烧伤后6、12、24、48、72 h检测心、肝、肺、肾组织血管通透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结果:烧伤后大鼠心、肝、肺、肾组织血管通透性、MDA和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升高,N组在多个时相点低于PN组(P<0.05,<0.01).EN组组织SOD在多个时相点高于PN组(P<0.05,<0.01). 结论:早期肠道营养可减轻内脏水肿、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氧自由基损害.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早期营养支持途径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前瞻性观察两种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病人代谢的影响。方法:临床烧伤病人19例,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有严重吸入伤,休克,消化道出血,明显腹泻及腹部疾患者不列入本研究。除行常规抗休克等处理外,EN组伤后第1天即口服或经鼻饲管注入奥力康,PN组从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和葡萄糖等,两组热量和氮摄入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26例、PN组26例及常规输液(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前清蛋白、清蛋白、IgG、IgM及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术后进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呼吸肌力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7例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肠内(EN)肠外(PN)混合营养组,EN组和PN组,每组49例,观察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能量代谢指标和呼吸肌力的变化情况及短期结局.结果 营养支持后第7天,各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肌酐(Cr)水平和氮平衡均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P均<0.01),血尿素氮(BUN)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明显下降(P<0.01);混合营养组ALB、Hb、Cr和氮平衡升高幅度均明显高于EN组和PN组(P<0.05或P<0.01),BUN下降幅度明显高于EN组(P<0.05).混合营养组(P=0.021)和EN组(P=0.011)的最大吸气压水平明显高于营养支持前,混合营养组的气道阻断压水平明显低于营养支持前(P=0.025).PN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组 (P=0.002,P=0.017)和混合营养组(P=0.005,P=0.004),EN组患者的胃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PN组(P=0.035).混合营养组患者的脱机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与20 d死亡率均明显小于EN组和PN组(P均<0.05).结论 EN与PN联用改善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EN和PN,其短期临床结局也好于单用EN和PN.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routes of nutrition on the outcome and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of elderly patients i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 Methods Totally 147 elderly patients in RICU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into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 combinin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enteral nutrition), total enteral nutrition (EN) group, an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group. The changes of energy metabolism,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and short-term outcome were observed or determined.Results Plasma albumin (ALB), hemoglobin (Hb), creatinine (Cr) levels, and nitrogen bala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ll group 7 days later ( all P < 0. 01 ), while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 <0.01 ). The increase of ALB, Hb, Cr levels, and nitrogen balanc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in EN group and PN group (P<0.05 or P<0.01). The decrease of BUN level in the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in EN group ( P < 0. 05 ). After nutritional support, the 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in the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P =0. 021 ) and EN group (P = 0. 011 ) becam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occlusion pressure at 0.1 second inspiration level in the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became significantly lower ( P =0. 025). The incidences of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EN group (P = 0. 002 and 0. 017, respectively) and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 P = 0. 005 and 0. 004, respectively). Gastric retention was more common in EN group than that in PN group ( P = 0. 035). The weaning time,length of RICU stay,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20-day-mort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 all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PN and EN is superior to PN or EN alone in improving nutritional status and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as well as in improving the short-term outcome in elderly patients in RICU..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老年患者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与单纯PN对术后内毒素血症、肝功能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不同时段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老年患者共48例,其中术后接受PN联合EN营养支持的患者25例为研究组(PN+EN组),单纯给予PN营养支持的患者23例为对照组(PN组)。记录其一般资料、比较术后内毒素水平和肝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结局(死亡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和总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内毒素水平术后1d较术前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术后7和14d分别与术后1d的差值比较,PN+EN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PN组(P〈0.01);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值术后1d较术前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逐渐下降,术后14d与术后1d的差值PN+EN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PN组(P〈0.05);PN+EN组感染并发症(2/25,8.0%)显著低于PN组(6/23,26.0%,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总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N联合EN可降低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纽纯素 (Nutren)作为肠内营养制剂 ,对结肠癌病人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方法 :6 0例结肠癌病人 ,平均年龄 (5 2 .5 3± 13 .0 4)岁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纽纯素组 (EN)和静脉营养对照组 (PN) ,每组 30人。按体重每天供给热能 12 5kJ(30kcal) /kg和蛋白质 1.2 5 g/kg(0 .2 g氮 /kg) ,热氮比值为非蛋白热能 6 2 7.6kJ(15 0kcal)∶1g氮。  结果 :EN组未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反应。全部病人的切口均Ⅰ期愈合。体重、握力、上臂围(MAC)、上臂肌围 (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红蛋白 (Hb)、总蛋白 (TP)、白蛋白(A)、尿素氮 (BUN)、肌酐 (Cr)、钠 (Na)、钾 (K)、氯 (Cl)、血糖、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 (TG)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EN组血清谷氨酰胺和谷氨酸水平高于PN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余氨基酸无差异。PN组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率 (L/M)升高 ,与EN组相比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纽纯素对术后结肠癌病人有明显的营养治疗效果和维护肠粘膜通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